文化学概论大纲

更新时间:2024-07-06 0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32 学分 适用对象 文化学概论 课程编号 B1200650 32 实验学时 预修课程 实践学时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授课学时 2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 喻平阶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是:文化学基本概念,文化学主要理论知识,西方文化学理论发展史与主要流派,中国文化思潮发展史与主要文化流派,运用文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中国文化现象及典型文化案例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典型案例(200字左右) 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运用文化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专业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他们运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专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文化学理论知识,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增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 1 2 3 4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讲课 4 4 4 4 - 1 -

课时合计 32 实验 实践

5 6 7 8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4 4 4 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文化与文明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文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把握中国文化相关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文化定义、文化的层次结构、文明的含义、文化与文明的异同、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等。

本章的重点、难点:文化的定义及层次结构是重点,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是难点。

本章参考文献:1、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3、张中利,《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本章思考题:1、从汉字词源解析文化的本义与引申义;2、什么是广义文化?什么是狭义文化?3、分析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4、分析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内在关系;5、文明与文化的异同。

第一节 文化界说

1、“文化”词源解析 2、文化的定义

3、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4、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5、中国文化圈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1、文化的基本特征 2、文化的基本结构

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文明界定

1、“文明”词源解析 2、文明的含义

3、文明时代的基本标志 4、文明与文化的异同

第二章 文化学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文化学主要理论,并能合理地运用文化学理论知分析相关专业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文化类型理论、文化模式理论、文化变迁理论。

- 2 -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文化类型理论,难点是文化模式理论。 本章参考文献: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类型?2、什么是文化模式的整合?3、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的联系与区别。4、文化变迁的途径有哪些?5、简析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文化类型

1、文化类型的含义

2、斯宾格勒文化类型理论 3、汤因比文化类型理论 4、亨廷顿文明冲突学说 5、世界主要文化类型

第二节 文化模式

1、文化模式的含义 2、文化模式的整合

3、文化模式中的个人与社会

第三节 文化变迁

1、文化变迁的含义 2、文化变迁的途径

3、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4、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文化学发展简史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梳理中西文化学发展的历史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观念发展历程,认知和把握西方文化学史上的主要理论流派。

本章主要内容:西方文化学理论发展史、西方主要文化学派、中国文化思潮发展简史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国文化思潮简史和西方文化学主要流派,难点是理解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学派和社会文化批判理论

本章参考文献:1、[美] 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2、《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夏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李译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4、张岱年,《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本章思考题:1、中国古代文化思潮历史分期。2、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分析。3、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化热”现象?4、荣格精神分析学说的文化研究意义。5、西方当代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第一节 西方文化学简史与主要流派

1、西方文化学发展概述 2、古典传播学派 3、心理分析学派 4、社会文化批判理论 5、亚文化与边缘文化研究

第二节 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化研究

- 3 -

1、中国古代文化思潮

2、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与流派 3、中国当代文化理论发展轨迹 4、中国当代文化思潮和流派

第三节 孔子学院

1、孔子学院的创立与发展 2、孔子学院课程设置

3、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意义

第四章 精神文化典型——儒家思想

本章教学目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官方意识形态。本章运用精神文化理论分析儒家思想,使学生把握儒家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变迁,认识儒家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儒家的创立及发展,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孟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汉代儒家的基本特征,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儒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孔子与孟子主要思想、汉代儒学及儒家的历史地位;难点是把握宋明理学的本质特征。

本章参考文献:1、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3、钱逊,《先秦儒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4、张涛,《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5、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本章思考题:1、分析儒家学派创立的历史背景。2、分析孔子的主要思想。3、分析孟子的主要思想。4、分析汉代儒学的基本特征。5、分析朱熹的主要思想。6、阐析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先秦儒学

1、儒士的历史演变 2、儒家学派的创立

3、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历史地方 4、孟子的主要思想及历史地位 5、荀子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汉代儒学

1、独尊儒术与封建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的确立 2、汉代儒学的基本特征 3、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4、经学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宋明理学

1、理学的基本内涵 2、理学的发展线索 3、朱熹的生平及思想 4、王阳明的生平及思想

5、宋明理学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 跨文化传播典型——佛教传播

- 4 -

本章教学目的:佛教通过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而变成世界性宗教之一。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中国化历程、佛教的基本教义及禅宗的主要修持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佛教的创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产生及发展、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等。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和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难点是佛教基本教义和禅宗的修行方式。

本章参考文献:1、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杜继文,《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本章思考题:1、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2、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会迅速传播和发展?3、禅宗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阐析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1、佛教的创立 2、佛教的基本教义

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4、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途径

第二节 禅宗的产生与发展

1、禅宗的创立 2、禅宗的发展历程 3、禅宗的基本特点

4、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制度文化示例——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运用制度文化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科学制度,使学生把握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历史文化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难点是科举制度的考试程序及其历史文化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1、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2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新华出版社,1993。

本章思考题:1、分析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历程。2、古代私学在什么时代兴起?为什么?3、分析古代书院制度的基本特征。4、阐析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5、阐述科举制度历史文化影响。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1、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中国古代官学制度

3、中国古代私学和书院制度 4、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1、中国历代选士制度概述 2、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3、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5 -

4、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与规范 5、科举制度的历史文化影响

第七章 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本章教学目的:文字与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文化现象。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汉字的文化功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典籍。

本章主要内容:汉字的形态及演变、汉字的文化功能、中国古代书籍形态、中国古代主要文化典籍。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汉字的文化功能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难点是汉字的形态和汉字的文化意味。

本章参考文献:1、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汉字“六书”?2、阐析汉字形态的演变历程。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一般分为哪几大类?4、类书与丛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第一节 汉字的文化形态

1、从原始记事到文字产生 2、汉字的基本特点 3、汉字“六书”

4、汉字的文化形态演变历程 5、汉字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1、中国古代书籍形态及其演变 2、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3、经史子集概述 4、类书与丛书

第八章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本章教学目的:礼仪习俗是制度与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礼仪习俗,理解礼仪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生活习俗、礼仪习俗、节日习俗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礼仪习俗和节日习俗,难点是礼仪习俗的文化功能和节日习俗的文化功能。

本章参考文献:1、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徐杰舜,《中国的风俗》,人民出版社,1993。

本章思考题:1、中国传统礼仪习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习俗主要有哪些?3、春节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4、分析传统成年礼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一节 传统生活习俗文化

1、服饰习俗文化 2、饮食习俗文化 3、居住习俗文化 4、交通习俗文化

第二节 传统礼仪习俗文化

- 6 -

1、生礼习俗 2、成年礼习俗 3、婚礼习俗 4、寿礼习俗 5、丧礼习俗

第三节 传统岁时节日习俗文化

1、春节习俗 2、元宵节习俗 3、清明节习俗 4、端午节习俗 5、中秋节习俗 6、重阳节习俗 7、泼水节习俗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背景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闭卷、开卷或综合考核等考核方式。具体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在每学期期中确定。

2、考核要求:(1)侧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平时课堂讨论考核管理及平时考勤管理。(3)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核成绩占8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文化学教程》,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7-5622-2987-2。

2、《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徐克谦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7-303-03376-9。

3、《中西文化概论》,张中利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七、说明:

本课程教学学时只有32学时,对相关实验与实践内容不作具体规定,可适当进行课堂讨论或课外调研。

大纲制定人:(课程组负责人)喻平阶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系、中心主任:

教学院长(主任):

制定日期:2011年6月20日

- 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