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12 08:5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导学案

……………………………………………………………………………………………………………… 本课考点:

1.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A) 2.市场运作的机制(B) 3.市场经济的含义(A)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C)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B)

………………………………………………………………………………………………………………导语: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与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显露出其固有的弱点和局限。因此,实行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选择。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考点解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A)

从社会的角度讲,资源配置(即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有两种基本的方式:计划和市场。 (1)计划配置方式的特征: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决策。政府不但决定所有的大型建设项目,肥皂、火柴、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的生产也由政府安排,甚至社会成员的个人经济决策(如就业、升学、迁徙)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国家控制。(见教材P80中“经济观察”:“我国计划经济年代的票证”)

(2)市场配置方式的特征:经济决策权的分散化,由个人和企业根据他们自身利益和对市场价格信号的理解进行经济决策。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看上去杂乱无章,没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和“最高的权威”,事实上却是最灵活、最能适应技术进步和供需变化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使得一切经济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都证明,在通常情况下,由市场配置资源要比政府的计划配置效率更高,因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窗: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因此,要追求资源配置的合理有效。 (2)资源配置的内容:

① 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问题。 ② 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

1

2.市场运作的机制(B)

市场天然具有决定交易者行为进而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的“工作原理”,就是市场运作机制,简称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

(1)价格机制,是指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引起供求变化的“工作原理”。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价格上升,买者会选择少买,卖者会选择多卖。这就引起需求减少,供给(生产)增多。若价格下降,结果恰好相反。价格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市场信号,价格机制是最主要的市场机制。

(2)供求机制,是指供求的变动是如何影响价格进而影响生产的“工作原理”。其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则引起价格上升;需求的增加引起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则引起价格下降。并且,供求变动对价格的任何影响,最终都会引致社会生产发生变动。

(3)竞争机制,是指竞争是如何对市场价格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作用的“工作原理”。当市场处在供大于求态势时,卖方之间竞争加剧,价格降低,使买方居于较为有利地位,这时的市场称作买方市场。它会促使生产经营者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而改进技术、改进管理、创新产品。当市场处在供不应求态势时,买方之间产生竞争,价格上升,致使卖方居于较为有利地位,这时的市场称作卖方市场。它会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张规模、增加生产。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机制相互交织,其作用互为因果,构成了完整的市场运作机制。

附: 1.市场的含义

所谓市场,从最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其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和买方之间的关系。

2.现代市场的特征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的共同特征,也是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1)现代市场是统一的市场。 ① 含义: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由流动、自由交易)

② 作用:使消费者在商品的价格、品种、服务上能有更多的选择;使企业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品时有更好的选择。

(2)现代市场是开放的市场。

① 含义:市场同时向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不问所有制,只要你有能力并且愿意,都可以进入。

② 范围:一国范围内的市场开放;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开放。

③ 作用:一个开放的市场,能使企业之间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现代市场是竞争的市场。

① 含义:各经济主体为了争取更加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展开的角逐。

② 分类:价格竞争(降价)和非价格竞争(质量、性能、款式、品牌、广告、服务等) ③ 作用:充分的市场竞争,会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4)现代市场是有序的市场。 ① 含义: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进入市场的每一经济主体都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得到协调。

② 条件: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是保证市场有序性的重要条件。

③ 作用:市场有序性,能保证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

2

权益,能有效惩治和减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

3.市场交易的原则

(1)自愿原则: 没有他人意志的强加,即买卖自愿。

(2)平等原则:意味着进入市场的交易双方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之别和社会身份贵贱之分;进入市场的任何人的行为,都要遵守市场统一的“游戏规则”,按规则办事,否则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3)互利原则:通过商品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不能只是一方赚钱,让另一方利益受损。(赚钱的一方,要同时提供给另一方较好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双赢。)

3.市场经济的含义(A)

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和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让市场调节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 附:市场经济的功能:

(1)市场经济具有自发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的功能。 表现在:

首先,在不同的行业间,资源通过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置比例。

(这一过程是在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调整资源分配比例最直接的信号。)

A、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高价位,高利润) 吸引更多的投资转到这一行业

供求趋于平衡。

B、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低价位,低利润甚至亏本) 部分资源留出这一行业流

向能取得更多利润的其他行业中去 供求趋于新的平衡。

其次,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源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落后企业的破产,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的兼并、联合,都表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见下图)

市场自发调节着资源的配置示意图(三大机制的交互作用)

3

(2)市场经济具有快速传递各类经济信息的功能。

市场能从四面八方将经济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集中起来,也能将经济信息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通过这个广阔的信息“平台”,人们就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市场经济具有自发刺激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功能。每一个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者,都是自我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必须要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追求利益的内在动力与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两者一体,天然地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自发地刺激着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4)市场经济具有择优汰劣的功能。市场充满竞争。它使善抓机遇、生产经营好的“适者”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使因循守旧者落伍和被淘汰。同一种商品有许多企业进行生产,它们之间围绕着价格、质量、品种、服务展开竞争。那些成本低、质量好、品种多、服务优的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必然居于劣势,如不及时改进,还会被市场淘汰。择优汰劣的结果虽然严酷,可使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5)市场经济具有客观评价各类要素的贡献、为公平分配奠定基础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得到配置,每一种要素的价格也由市场决定。一种要素的价格是高是低,取决于其稀缺程度。如果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较高,该种要素的提供者相应取得较高报酬;如果供过于求,价格自然较低,其提供者的报酬相应也较低。由市场为各类要素定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它们各自的稀缺程度,从而反映它们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一定意义上讲,稀缺程度高,可视为其在产品的生产中贡献较大,创造的价值较多;反之,则贡献较小,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少。这种市场评价的方式,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各得其所值,为社会的公平分配奠定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C)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是两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治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① 要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因此,规范

4

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一方面,企业的投资、市场、销售、分配、营利等都要置于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以及其他种种经济关系,也都应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受法律保护。

② 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要使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有序进行,保障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依法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使各类违法行为(如行贿受贿、弄虚作假、欺行霸市等)得到制止,使各类市场垄断行为(如行政性垄断、部门垄断、地区经济封锁、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得到限制。

③ 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④ 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为使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基本的保障,须制定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⑤ 要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如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是完善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法律保障。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有助于规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市场经济产生“自律”作用。当然,其本身的行为,也必须依法规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人们更新观念,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心理品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会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为健康和有效率,还能使整个社会生活更加文明进步。

① 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投资者、劳动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决策、自我选择,这就需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必须敢于承担责任。

② 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人们视诚实守信为首要的道德规范,把经济活动建立在诚信的根基之上。笃守诚信原则,会使交易变得顺利,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如果社会的诚信体系遭毁,则会导致经济活动混乱无序。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即是诚信经济。

③ 要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有所作为,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首先,要有坚定的自信;其次,要有不言败、不畏挫折的勇气。再次,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B)

知识窗:

1.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简单地说,就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即它是在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出现严重失衡并在商品价格上反映出来以后,才会对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发生调节作用。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而国家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则可避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见下图)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p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