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 增城教研网-ZCJYSCOM

更新时间:2024-05-16 08: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增城市沙埔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9月27日在荔城三中进行了《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全市公开课,受益良多。两位老师的讲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都很成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对于这个课题,两位老师能清晰地按照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来开展课程: 1、陈老师采取实际的问题情境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单老师则是由图形的旋转复习入手逐步自然的引入到中心对称,也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中心对称的定义。

2、两位老师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此归纳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特别是单老师对探究的步骤给予适当的提示,降低了探究的难度。

3、单教师的教学设计好,导入自然,环节紧凑、流畅,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4、对于中心对称的作图两位老师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撑握了作中心对称的本质——作关键点的对称点。 总之,这两位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对于“课堂情景引入”这一块我们都认为这一“情景”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情景,不然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浪费时间。以上仅代表本学校备课组的意见。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石滩镇第一中学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下午,我们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在荔城三中举行的九年级数学“一课两讲”教研活动,教学内容为《中心对称》。听了两位教师的示范课,我们获益良多。总的来说这两节都是非常成功的。 荔城三中老师的课: 1、言语风趣,吸引学生 2、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度高

3、课件的设计新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教学效果 6、唯一的不足是,情景的引入好像也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很大的联系 英华学校老师的课:

1、教学经验丰富,教态自然,言语精炼 2、教学设计简单明了

3、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度高

4、引入合理自然,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入了实例,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5、唯一的不足是,教师讲课时没用麦克风,由于听课的人数较多,坐在后面的老师有时候听不见。

《23.2.1中心对称》评课

增城市荔城街第一中学数学科组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在荔城三中进行了初三年级的第一次“一课两讲”

的教学教研活动,分别由荔城三中的陈老师和英华学校的黄老师授课,两位老师的讲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都很成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思考如何能把学习的主动性交回给学生,如何上一节高效的数学课。 以下是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见谅。

首先,从教材来看,《23.2.1中心对称》是在学习旋转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因此本节的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旋转概念的基础上的。教学中重点在于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作法。难点就在于性质的理解。其次《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是继《轴对称》之后图形的又一变换。在中考中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中心对称的定义与作法外还应结合轴对称让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突出了重难点,抓住了课程的根本,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荔城三中的陈老师:

陈老师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师吃透了教材,用活了教材;学生探究了方法,掌握了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尝试了美的创造。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引入自然,能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轴对称》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引入《中心对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对称。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给展示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操作中研究让学生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操作的方法,

英华学校的黄老师:

1、语言饱含深情,善于鼓励沟通,教态亲切优美。对学生的肯定、赏识和鼓励。这些即时的激励性的评价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展示自我、各抒己见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在收获探究成果的同时,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快乐。

2、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封明强老师关于对称图形,对称轴等知识的板书罗列层次清晰,富有创造性。

3、本课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匀称美,学生积累了感性经验。

4、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此归纳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5、能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互相讨论,能很好的把学习的主动性交回给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讲演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很好。

7、讲得少、做得多:教师讲得很少,学生讲得很多;教师做得很少,学生做得很多;这样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港侨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9月27日在荔城三中进行了《中心对称》两节全市公开课,陈炎武、单惠玲两位老师的上课模式都是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两位老师都能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课堂容量适合,有效备课,备好学生,两为老师的备课是非常充分的,从教师的教案来看,老师对教材的难点重点把握很到位,练习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评讲。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的课堂是有效的,教师让学生体验到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教师主要起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要适当的引领,对于展示得好的地方要给予鼓励,对于展示不到位的及时给予点拨、激励,尽量使得环节完整。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点拨,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点拨尽量做到语言精简、方法恰当、并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这样便于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展示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的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水电二局学校 余雯 廖伟杰

2013年9月27日,在增城市荔城三中进行了初三年级的第一次“一课两讲”的教学教研活动,分别由荔城三中的老师和英华中学的单惠玲老师授课,两位老师的讲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都很成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给我们的思考更多。

首先,从教材看,《中心对称》是在学习旋转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本节的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旋转概念的基础上。教学中重点在于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做。法。难点就在于性质的理解。

其次《中心对称》是继《轴对称》之后图形的又一变换,在中考中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中心对称的定义与作法外还应结合轴对称让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突出了重难点,抓住了课程的根本,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荔城三中的老师很注重基础的教学和理解,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题目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英华中学的老师的教学注重根本,问题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由抽象经过探索、讨论逐步清晰问题本质,由朦胧逐步到清醒的思路历程。教学设计新颖。荔城三中的老师是通过两人玩摆放棋子游戏的情景引入新课,而英华学校的老师是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引入新课,两位老师都能够吃透了教材,用活了教材,学生探究了方法,掌握了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尝试了美的创造。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议:生本课堂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习惯、方式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要想检验生本课堂的效果,每学年更换任课老师和班级是很难实现的。如果一课两讲也搞循环教学的话,可能效果会更明显,有了重担会更加促发老师和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更深层次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增城市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9月27日我们参加了市教研室在荔城三中举办的《中心对称》教学教研活动,分别听了荔城三中和英华学校的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课后,感觉这两位老师对教材都进行了很好的处理,能很好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对课堂教学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教学中也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很好的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公开课。其中,荔城三中老师的环节三令我印象深刻,该老师复印探究纸让学生动手画图去探究,从中总结中心对称的性质。

总之,这两节课上得很实在,整堂课用了各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真正令学生乐学、教师悦教。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福和中学 九年级备课组 2013.9.27.

第4周星期五,我们在荔城三中进行九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听了荔城三中陈老师和英华学校单老师的两节课。

由于授课内容为“中心对称”,概念性的内容居多,主要内容有定义、性质和作图;在两位老师的教学案里面都有一样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性质的推导和作图。陈老师以一个游戏引入,设计不错,但似乎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处理的也平淡了点,没达目的。单老师却以旋转习题引入,然后大家都是概念→练习→探究→练习→作图。总体,两人的操作没有“大喜大悲”,都顺利按计划设计完成本节课的授课,基本达到其设定的目标。可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听课老师的会场情形来看,课堂似乎有点平淡(也许内容限定,没什么发挥)。

单老师的“概念”由学生说出?学生怎会知道概念?概念是大家公认约定的,只能看书获得,让学生探究得出似乎没什么意义;探究环节,陈老师让学生合作,但有没有必要小组合作?性质重要,但枯燥的性质表述令人难以轻松,倒不如由练习、看图指出具体的性质;单老师的探究学生动手动脑的多,比较真实有用,师生交流较好,而在练习中给出“△ABC和△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比用△A'B'C'更能体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后面环节中,陈老师突出作图,强调了作图的格式“∴---就是所要求作的---”,这的确很多同学会忽略而失分,单老师就用了“对称中心”在图内、图上、图外来细化强调作图,能使学生深入掌握性质作图。

结合大多老师的感觉,类似概念课建议不要按课本文绉绉地讲解,实际上学生储备的知识已经知道其性质,只不过不会严格表述,实际也不必强调。比如:在一堆动物中,能认出哪个是“人”?但非得知道“人”是什么吗?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思考过程。但可惜,可能现在的学生都已经差不多了:“合作就是没意义的乱,学习是麻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求知求学!”当然,各地学生接受的风格不同,也不能要求所有老师一个模式,可能按人家的方法,学生已经在默默中掌握了呢!

学生不爱学习,已是通病,老师如何改变自己尽量使学生爱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还请我们老师多多学习、交流和反思!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永新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9月27号在荔城三中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中心对称》一课两讲活动,听了荔城三中陈老师和英华中学单老师的两节课,收获良多,现就两节课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荔城三陈老师老师的教设计包含了知识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策略及其说明,全方位地备好了教材备好了学生,全面考虑到了一节课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推导探究以学生为主,通过直观观察探究——直觉猜想——合情推理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情境,既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英华中学的单老师教案突出了重、难点,围绕中心对称的重难点设计教案,符合学生发展的趋势。上课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能采用学生的答案投影给学生看,起到榜样的作用,但如果能投影一些做错的答案用以警示一下大多犯此类错误的学生就更好了;另一个比较好的方面是单老师采用了题组的形式进行复习,层层深入,又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是比较成功的一节公开课。

总之,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无论是从备课还是上课都非常成功,非常高效,值得借鉴和学习。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新塘三中

此次活动中,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突出重难点,抓住课程根本进行教学,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但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荔城三中的陈老师注重观察,对比,归纳,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题目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华中学的单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观察,归纳,逐步了解问题的本质,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总的来说,两位老师都能抓住学生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能从简单题目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值得学习的示范课。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仙村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对《中心对称》这节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虽然只有听了两节课,但受益匪浅。两位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活动,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可看出课堂效果很好,其中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学习的亮点:

荔城三中的老师在探索新知,归纳与练习等环节处理比较好,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设计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点到线再到面得顺序让学生作图,更深刻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整个课堂对学生循循诱导,讲得很详细,并且老师能巡堂辅导,师生互动结合的很自然,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适度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并应用重点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英华中学的老师一开始通过简单的复习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图,直观地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这个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后,利用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的变式画图来归纳中心对称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点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同时渗透“图形运动”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脑动手,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活泼,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大鹏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9月27日,在荔城三中进行了九年级“探究性有效教学课例研讨”的教学教研活动,分别由荔城三中的陈炎武老师和英华学校的单惠玲老师授课,讲课内容是《中心对称》,两位老师的讲课各有特色,教师吃透了教材,用活了教材,学生探究了方法,掌握了知识,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两节课。

以下是我们备课组对这两节课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证。 荔城三中的陈炎武老师教学过程清新流畅,探究与认知贯穿始终。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陈炎武老师首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摆放下棋”引出课题,学生充满了好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求知欲,为本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看了这个小游戏,学生们兴奋之余,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接着陈老师直奔主题,以图形演示中心对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对应练习,感受中心对称。然后又通学生动手操作,归纳对称性质、以及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对比,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中心对称作图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多媒体演示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类中心对称图形的变化,学会中心对称作图。这样的教学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整个课堂,学生探索积极,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英华学校的单惠玲老师自然引入了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性质,教师主要侧重学生作图能力培养,这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单老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教态亲切优美,非常有亲和力,增强了学生展示自我、各抒己见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讲得少做得少,学生讲得多做得很多,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中心对称》一课两讲的评课 菊泉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今天,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到荔城三中参加了这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听了荔城三中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老师讲的《旋转——中心对称》和英华学校九年级备课组单惠玲老师讲的《中心对称》两节课。两位执教老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各有特色。

荔城三中九年级组这位老师从一个棋盘游戏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概念讲解完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接着学生合作探究得出中心对称的性质。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探究发现总结,印象更加深刻,对中心对称有更深的理解。老师在还把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联系和区别,不但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跟本节课新学联系起来,而且通过类比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记住中心对称的性质并且学以致用。在讲中心作图这一环节,先从画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再画线段的中心对称图形,最后才画多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从最简单的图形出发,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的接受过程,更好的掌握新学的知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就掌握新学的知识。

英华学校的单老师从观察图片再观察几何图形开始引入新课,从直观到抽象,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在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单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小组讨论发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对所得的规律更加深刻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作中心对称图形的这一环节,单老师对对称中心在外、在顶点、在边上、在内部这四种位置情况进行分类,最后对这一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中考链接和拓展提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题的能力。

这一次教研活动收获丰富,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