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中“火”的讲究

更新时间:2023-04-28 05: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药炮制中“火”的讲究

一、火候的讲究

火候有文武。从容和缓,不疾不徐,文火也。恐炽焰沸腾,则药汁易涸,气味不全耳,并用纸蘸水封器口煎之。如煎探吐痰饮之剂,当用武火,取其急速而发吐之也。

用火过急则会汤液溢出,还可能熬干汤液,不仅造成药材浪费,而且可能造成药物变性且有害于身体。文火慢煎是对一般汤剂的煎药要求,其目的是将有效成分更多地煎煮出来。

南朝梁陶弘景说:“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道士王怀隐说:“凡煮汤……常令文火小沸,令药味出。”王好古也指出:“病人服药……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滤去渣,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缪希雍强调:“煎时不宜烈火,其汤腾沸耗蚀而速涸,药性未尽出而气味不纯。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责药不效咎将谁归?”

不是所有的煎剂都采取文火慢煎,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的功效主治的不同,常常采取不同的煎法。沈括指出:“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明代医家李梴指出:“如补汤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湿药,紧火煎服。”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指出解表药因以气胜,故需急火速煎,补益药因以味胜,故需慢火缓煎。

李时珍对于煎药的火候也十分重视,他说:“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火用木炭、芦苇为佳……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熟,下硝黄再煎,温服。补中药,宜慢火,温服。阴寒急病,亦宜紧火急煎服之。又有阴寒烦躁及暑月伏阴在内者,宜水中沉冷服。”

清代石寿棠谈火候:“至于煎法,亦当用意……欲其上升外达,用武火;欲其下降内行,用文火……种种治法,非参以意不可。”清代徐大椿分析了药物用“猛火”、“缓火”的原因:“煎药之法各殊……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缓火者。各有妙义,不可移易。今则不论何药,惟用猛火多煎,将芳香之气散尽,仅存浓厚之质。如煎烧酒者,将糟久煮,则酒气全无矣,岂能和营达卫乎?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黄凯钧对于人参的煎法认识不同,他认为人参不是用文火,而应用武火:“煮药之法,取味者火宜缓,取气者火宜速。若人参虽取气,亦须武火缓煎。”吴仪洛指出了:“凡煎阿胶、鹿胶等,止宜微火,令小沸,不得过七日。若日数多,火气太重,虽

陈之至久,火气终不能脱,服之不惟无益,反致助火伤阴也。煎膏子亦宜微火、并不可久煎。”

现代中药炮制的火候则分为文火、中火和武火。

二、燃料的讲究

在古代往往是以用燃料品种来控制和掌握火候。

《本草纲目》中火部,“撰火之切于日用灸焫者凡一十一种”,包括阳火、阴火、燧火、桑柴火、炭火、白炭、芦火、竹火、艾火、神针火、火针、灯火、灯花、烛烬。其中适合煎药的有桑柴火、炭火、芦火和竹火。

1炭火

《本草纲目》中火部在炭火条中指出:“栎炭火,宜锻炼一切金石药。桴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桴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缓而能使药力匀遍也。”

炭火煎疗治咽喉之药,既便于掌握火候,又不致影响药力,宜采用。煤炭及煤油炉、煤气罐煎药,不宜使用,尤其煎喉症之药,更不宜。

2芦火与竹火

《本草纲目》中火部在“芦火”、“竹火”条中指出:“宜煎一切滋补药”,并进一步指出:“凡服汤药……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芦即芦柴。竹即以竹劈之成块而代薪。

3桑柴火

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良,能助药力,《本草纲目》中火部在“桑柴火”条引用东晋葛洪《抱朴子》中话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力,除风寒痹痛。久服不患风疾故也。”“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

明代孙志宏撰提出桑木是最好的煎药用木柴:煎药大法用桑柴火不缓烈,取几分者,必准其数。

4稻麦穗火

赵学敏谓:“麦穗火煮饮食,主消渴,咽干,利小便”;“稻穗火,烹煮饮食,安神,利五脏六腑”。余家治肺燥嗌干咽痛者,喜用麦穗火。咽喉不利而兼神志欠宁者,则用稻穗火,均有裨益。产米之乡,二者皆不难致。若在北方,则稻穗得之不易。余逆旅于北京颐和园附近,周围皆是稻田,亦曾介绍病家用之,因唾手可得也。

江西古药帮建昌帮具有“工具辅料独特,工艺取法烹饪,讲究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的传统饮片炮制风格。糠作为燃料最具特色,用其煨、炆、煅。

糠在南方又称谷糠、糠壳等,早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即有“都淋藤二两长三寸,并细锉,酒三升合,安罂中密封,以糠火烧四边,烧令三沸,待冷出,温服”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糠火煨熟”法,并称:“丹家言糠火炒物,力倍于常”。而建昌帮药界以糠制药,历史悠久,具有“遵古道地,选料独特,制备考究,别具一格”的特点。

糠在建昌帮煨法中的应用是指将净药材置糠火中煨熟的制法,是雷公炮炙十七法之一,属于火制范围。建昌帮的煨法与其他不同,在梁代陶弘景所称“煻灰火炮炙”、丹家所言“糠火炼物”、明代李时珍所谓“糠火中煨熟”的基础上,发展为以大量干糠,将大批净药材平铺围灶内,隔以纸、灰、生姜片等,用糠火煨熟,软化,高温去毒或去油性、燥性的制法。建昌帮以谷糠为燃料,间以生姜,煨去附子毒。糠煨生姜可减其辛,留其温;糠煨木香可去除部分油质,缓其辛散,增强止泻痢之力;糠煨葛根可减其辛味和油

分,具有温肠胃之寒,止泻作用。

糠在建昌帮炆法中的应用是将净药材润透后,装入陶制炆药坛内加水和辅料,置糠火中用文火慢慢煨煮至熟的制法。为建昌帮炮制滋补类中药的特色方法。源于明朝缪希雍《炮炙大法》:“好酒拌匀置瓷瓮内包固重汤煮一昼夜,胜于蒸者名熟地黄”的记载,又取法于食品烹调技术中的炆法。建昌帮糠炆品种有有炆熟地、炆首乌、炆黄精、炆远志、炆巴戟等。其中炆熟地、炆首乌、炆远志可增强其滋补之力;炆黄精可去其副作用,使药材味厚气香,增强补脾益肾之力,同时加酒则补而不腻,并增强补中气、强筋骨之力;炆巴戟可增强其温补之力,而不燥水之妙。

糠在建昌帮还有煅法的应用,主要有牡蛎、龙骨、瓦楞子、自然铜等。相关研究报道糠煅法炮制品与其他煅法炮制品在形色气味上无明显变化,但可以减少燃料消耗,缩短炮制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g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