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支漳河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01 06:2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支漳河治理工程测量设计书

1. 概论

1.1 实习目的和任务

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GPS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熟悉并掌握等级导线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对野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了解工程测量中水利测量工作内容;掌握河流施工建设中测量控制点的布设原则、方法;掌握点位的施工放线方法、河流的纵横断面的测量方法。通过完成工程测量实际任务的煅炼,提高学生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1.2 实习地点及时间

实习地点:邯郸市支漳河南湖段。

实习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 年10月1日。 1.3 实习组织形式

专业统一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十个小组进行;参加实习的指导教师;实习小组由5-6人组成,设小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纪律考勤;副组长一名,负责仪器管理与手簿记录整理等。组员要服从和全力支持组长的工作;全部实习由指导教师统一指挥,小组长对教师负责,组员对小组长负责。

2. 执行规范

GPS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导线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3. 测区整体概况

3.1 地理条件

该测区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北靠河北省邢台市,南傍河南省安阳市,与晋、鲁、豫三省接壤,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距首都北京500公里。 3.2 气候概述

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3.3 交通通讯状况

1

邯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居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在四省交界区是唯一的特大城市,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邯郸是全国179个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交通便利,纵穿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与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邯郸——济南——青岛铁路、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交汇于邯郸,境内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络,邯郸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已经通航上海、重庆、大连、杭州、西安、厦门、广州、深圳、长沙、呼和浩特、温州、海口、合肥等多条航线。在四省交界区域中,只有邯郸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 3.4 居民分布及人文

截至2010年,邯郸市辖四个市辖区、一个经济开发区、14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邯郸市辖区面积12087平方千米,人口942.8万。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3.5 测区具体位置介绍

支漳河位于邯郸市城区东南部,系滏阳河的分洪道,于1957年修建,总长度约31.33公里,起点为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途经邯郸县南堡、兼庄、代召流入永年县,在永年县莲花口汇入滏阳河。该测区位于支漳河起始河段处,以支漳河上南湖大桥与邯大公路桥之间1.7公里的长度范围为实习测区。

测区交通图见图3-1

图3-1

2

从学校到测区交通路线由图3-1所示。测区与学校之间距离比较近,从学校东门步行向南上邯郸南环路立交桥,沿立交桥南北路向南行至邯大公路桥及到达测区最东端。

3.6 测区内进行测绘工作难以情况

测区距离市区及学校较近,进行测量工作时交通方便;测区地势较为单一,通行便利,又区内视野开阔、地表土壤层厚且实,整体选点,布点及埋设标石方便;测区内河流为支漳河,水位较深,对同学们进行测绘工作时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4. 组内测前组织与实习任务安排

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

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小组,5-6人一组,分10个小组,本组为第三小组,任务安排如表4-1 表4-1 项目与内容 时间安排(天) 任务与要求 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1 作好测前准备工作 仪器效验 踏勘现场,选择合适的地踏勘选点埋石 1 点埋石个等级点标石 以GPS-D级网静态测量建GPS静态测量 2 立测区的首级控制网 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方法、导线测量 2 精度布设加密网 水准测量 2 练习用GPS做静态控制 完成测区内地形图的测地形图测绘 7 绘 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实习总结 7 告、归还仪器 5. 平面控制测量

5.1 首级网GPS-D级平面控制测量 5.1.1踏勘、选点及埋石

本次测量工作的首级网的平面控制测量按照GPS-D级网控制测量规范及方法施测,其精度需满足D级网各项精度指标。其选点遵循原则: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不应有障碍物。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点定位。当利用旧点时,

3

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首级网选取既要满足GPS控制测量的点位选取要求,同时要方便首级网的加密工作与水准测量工作的进行。

GPS-D级网埋设标石类型如图5-1

图5-1

5.1.2 使用仪器及各项指标

使用仪器:本测区设计以边连式布设D级GPS点4个,网形如图5-2,D级控制网采用3台上海华测GPS接收机观测,分2个观测时段进行观测。

图5-2

各项指标及注意事项 表5-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 别 D级 平均距离(km) 0.2~5 a(mm) ≤10 -6b(1×10)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20 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4

表5-2

D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有效观级 卫星截止高平均重复时段长度数据采样PDOP测卫星别 度角(°) 设站数 (min) 间隔(s) 值 数 D级 ≥15 ≥4 ≥1.6 ≥40 15 <10 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 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1)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

2)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

3)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项内容。

5.1.3 GPS静态控制测量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建立测区GPS平面控制网,等级为D级。

1)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 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a2?(b?d)2

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5.2 加密网一级导线平面控制测量 5.2.1踏勘、选点与埋石

本次测量工作的加密网平面控制测量按照城市导线一级控制网规范及方法施测,其精度需满足一级导线网各项精度指标。其选点遵循原则及注意事项为: 1)导线点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2)导线点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碎部测量或加密以及施工放样。

3)导线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尽量接近平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边长不应相差过大,最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以便控制整修测区。

4)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5)所选的导线间必须满足超越(或远离)障碍物1.3米以上。

6)路线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线放样。

7)在桥梁和隧道处,应考虑桥隧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