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
更新时间:2023-04-24 04: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中国文化概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第四章 观物取象 视通万里 引譬连类 第四章 思接千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 子曰: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 君子无终食之间 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说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 为,因而必然影响着文化的创造;文化作为人们自 觉创造的产物,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获得了自身 生命的同时,又必然反过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存在 与发展,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再创造。中国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能动的、创造的产物, 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外在显现,中华民族的思 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 互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精华与糟 粕,都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关,主要包括辩证 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三种思维方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辩证思维求真 、 向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人类为了改造世界 , 就必须正确认识 世界 。 为此 , 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 前就开始探讨世界的本原 、 生成及其 发展变化的规律 ,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点的辩证思维 。 首先 , 揭示了对立面 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立统一 , 即所谓 “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 以及物极必 反 , 相反相成的规律 。 其次 , 揭示了 包括主客体的认识上人与自然、天人关系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尽管天命靡常, 但吉凶由人,倡导制天命而用之。天人感应,天 人合一,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中国历代知识 分子多以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的对立统一思想, 求取身心平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指导政治军事、医学文化等领域。张搴出使图(上) 后妃图(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直觉思维
中国写意山水就是直觉与感悟的艺术,与西方风景、人物 绘画不同,写意山水不追求写实的准确,神似胜于形同,意趣高 于构图,特意留出空白,让欣赏者用想象和理解去填补。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 维的重要形式,指思维主
体 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 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 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 维形式。中国传统的直觉思 维是在直观与体悟的基础上 把握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把握 上,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根本 规律概括为阴阳对立面的相互 作用;其次,直觉思维表现为一种审美的艺术思维,讲求艺术创造的自由直 观,在感受中领悟宇宙的规律,借佛家妙悟之语,揭示诗歌等艺术创作的心 理机制;其三,直觉思维还表现为追求佛教禅宗的顿悟,不在乎循规蹈矩的 逻辑,而以凝练的格言警句高度概括哲学和艺术的本质。中国传统直觉思维 追求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但更注重把对真的追求统一于主观的体悟当中,成 为东方现代思维的源头。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中和思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所谓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 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和思维集中 表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它起源于人们对于“执中”、“尚中”的认 识,从儒家 “中庸之道”思想出发,吸收佛家“中道”观念和道家对立统一的 “中行”辩证,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善,用于艺术创造中,则提倡中和之美。 传统中国文化的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 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如果把辩证思维看作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的主干,那么直觉思维与中和 思维则是平衡翱翔的双翼,三 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在彼此互渗整合中建构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维系统。孔子主张“执两用中”,评价《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温柔敦 厚”。用于艺术则提倡“中和”之美;用于 做人,其实质就是 “允执其中”,文质兼 备,实现中和之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是一种进取有为的人生哲学。
修身即修养身心,主要指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包括三个层面,即要有志向、 人格和道德。“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 回”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 四海” 的远大的志向,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富 于开拓,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 大学》 大学》 当代画家范曾作品
:曾子曳铗而歌商颂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远大的志向需要高尚的人格和道 德作保障。孔孟把道德和人格完善看作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需要,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 保持自己的人格,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实现弘 道行仁的志向。要有高尚的气节和人格尊严,做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在中国人看来,家是人生的起点, 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取决于家国 同构的社会观念和中国伦理型社会的结构。家是一 个生命个体人格、道德和志向形成的起点和基础, 天下又以家庭作为基础,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 天下”,因此,修身要从齐家开始,齐家包括建构孝 行天下、忠君报国的认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的价值观,耕读传家、孝悌有序的道德观,礼让谦 和、有容乃大的人际观。
修身
齐家
当代画家杨淑涛作品:天伦之乐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 ”,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以 天下为己任 、忧国忧民 ,有着很强的 社会责任感 ,体现出人的主体性 ;另 一方面必然注重内在修养,即人格和 道德的自我完善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外儒内道 ,即 “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 ”的思想,既是传统文化 的一种创造模式,又是一种实践方式 或人生哲学。因此,学而优则仕, 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投身于广阔 无涯的人生、事业是中国知识分子 最可爱、也是最宝贵的精神。
治国
当代画家杨淑涛写意人物画)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人生哲学角度来讲 , 中国传统文 化 推 崇 修身 、 齐家 、 治 国 、 平天下 的价 值观 ,有利于弘扬积极进取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 ,培养克己奉公 , 吃苦耐劳 , 坚韧不拔的优良品 质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 ,远大的志向不仅可以直接 化作成才者的前进动力 ,而且可以激发内在的多种潜能 和创造活力 。从情商理论来看 ,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修 身养 性 , 利 于塑造和谐 完美的精神 个性 , 正确自我认 知 ,维持人际间的和谐关系 ,而这恰恰是个人成才或事 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社会宏观的角度来看 ,倡导修身 、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有利于弘扬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激 发竞争中的进取精神 ,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整体力, 并且产生积极的共生效应 。当代画家杨淑涛:陈子昂写意: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平天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伦理纽带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
—— 《孟子 · 滕文公上》
以伦理道德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维护社会秩 序是传统中国人的共识 ,也是中华民族普遍的 、自 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它主张个人要 “志于道 , 据于德 ”,国君要 “为政以德 ” ,“道 ”是理想人格或社 会愿景 , “德 ”是立身的根本和行为准则 ,由一己推 及到社会 ,以道德理念提升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 它来源于我国数千年的血缘与宗法制度 。以 “三纲 五常 ”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传统伦理道德 ,不仅符合 上层统治的需要 ,规范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调节 人际关系 ,同时还是伦理自律的有效方式 ,并以特 定的 “礼 ”来加以约束和指导 ,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 人际关系和谐 。传统文化讲究伦理道德 ,强化个人 道德品行 ,追求 “文质彬彬 ”的君子风采 ,有助于巩 固 小农 经济 状态下 和谐的 人际关系 ,中 国被誉 为 “礼仪之邦 ”与此不无关系。
当代画家范曾书法楹联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重义轻利义与利既是哲学讨论的范畴,又是物质与 精神关系的特殊体现。总的来看,在义与利的关 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义 轻利。《易· 乾· 文言》认为“利者,义之和也” ,即 义与利是统一的,一定的道德行为必然会给人带 来利益。孔子也不否认利,但他的理解是“邦有 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利义的关 系上他更强调重义轻利,要求“见利思义”,“义然 后取” 。这种“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的观念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 观。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 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 害已随之。 ——朱熹 当代画家秦有田泼墨写意人物:汉寿亭侯关羽像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尚古倾向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重 要的价值取向。
尚古 指在历史继承的同时所具有的崇祖怀古思维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 , 几乎每个民族都曾经 具有尚古的价值取向 ,这是因为从文化发展的历史 继承性来看 ,任何时代的文化发展总是难免会到历 史那里引经据典 ,寻找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达 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 、 小农生产 方式的局限 性和人类求 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元代官吏尚古汉服图 稳定、求平 衡的心理是促成传统文化价值 趋向尚古的原因 。当代画家黄绎彰古意书画作品:驴背吟诗图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平均大同老子主张损有余,补不足;孔子把“不患寡而患不均 ”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 原则;在历次农民起义中,平均
主义还成为鼓动群众造反,起来革命的重 要口号,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平均主义是在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结构以及 个体手工业经济状态下,追求大同理想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追 求平等的本质特征,是人们在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上互利共赢的理想主义 诉求,从哲学和伦理学意义上说,平均大同实际是中庸的种特殊表现,其 实质是以平等为价值取向,进而追求物质利益的均等,而不论你个人能力 的大小,以及你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平均大同已深化 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
杨柳青年画:欢天喜地(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教程、课件
【思考与研讨】1.中国传统直觉思维在中国艺术中有充分的体现,班里应该有许 多同学懂音乐和国画等艺术,请他们发言谈谈切身的体会。 2.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 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写一篇小论文分析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文 化间的关系。 3.以组为单位,讨论贵和尚中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 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正在阅读:
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04-24
冰飘南红玛瑙手串的养护禁忌有哪些?04-08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第二课时《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阅读推进课) 人教(部编版)10-28
14年秋《基础工程》测试06-16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500字07-16
思想304-02
烟台市城市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情况的调研报告03-08
柳峪2号特大桥施组(上报监理)3.2804-28
东莞市光明中学八年级上册英语周测Unit 1测试和unit 2 测试题 203-12
河南科技大学 2008年汽车理论考研试题09-24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第四章
- 中国
- 概论
- 文化
- 2015年度会计继续教育题目及答案
- 普通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
- 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讲义(文
-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答案
- 2015外研版七年级下M1-4月考试题
- 湖北中医药大学开题报告及论文新格式
- 朱光潜精进的程序 阅读答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复习要点精选
- BT(或bot)合同补充协议
- 高一(19)班《抗日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2015.9.1)
- 大一军训自我鉴定书500字
- 基于消费者调研方法研讨公租房对长春市商品房需求的影响性分析_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 4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我们正在社会上裸奔,且找不到方向
- 2013年房产经纪人开单四字秘诀每日一讲(6月8日)
-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大二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6篇)
- 闸阀RRHX技术参数及说明书
- 松下变频器操作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