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简答+论述

更新时间:2023-08-05 21: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1. 论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1 2. 论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P2 3.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P3 4.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P4 5. 论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P5 6.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P7 7. 论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8 8. 制约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因素。P8 9.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P9 10.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P9 11.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P10 12. 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P11 13.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P11 14. 高等教育评价的意义。P12 15.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变革。P13

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 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 辑延伸, 教授治校理念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表现。 应当贯彻大学自治理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 主体,这一主题的核心就是教授。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 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认识的任 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 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 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这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 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具有两 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 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 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 教学功能。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在 迈向大众化的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受到了 削弱。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大众教育与精英 教育的关系。 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在 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 ,高等教育由于数量、规模的膨胀 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条件的缺乏,高等教育的质量已 今非昔比,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等教育的质量绝不 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水平和就业数量上,而且体现在对 学生整个人的全面 魂深处,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成 为其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2.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 教育。 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 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 自己,变成他自己。因此,高等教育

不应该培养年轻人 从事一种特点的、终生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 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 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 3.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 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遭遇这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驱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急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另一方面,社会又难以提供足 够数量的就业岗位和畅通的就业途径,求学和就业的矛 盾变得十分突出。这时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全面 发展,而是为了求得一份稳定、中意的职业,高等教育 蜕变成了职业培训教育、 就业准备教育、 工具化的教育, 大学变得日益世俗、流俗,大学的精神正在凋谢。中国 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劳动者、建设者,也要培养具有新 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急需 力量的现代人。这就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

一、论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普及化 从教育发展历程看,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 高教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所接纳学 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 15%——50%;从当代世界高等教 育发展情况看,20 世纪中期,少数发达国际的高等教育 入学率先后达到 15%, 实现了大众化; 进入 20 世纪后期, 大众化成为世界高教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则 超过 50%,先实现了普及化。 2、高等教育多样化 (1)高校的层次多样化。 (2)高校规模多样化。 (3)教 学组织多样化;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 成分多样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 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是全球化更突出的 时代,适应这样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时代的要求,未来的 高等教育也将呈现出显著的全球化特点。在这一时代, 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日益重视学生全球 化意识的培养,各国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日益广泛和频 繁,以跨国、跨地区的高教国际组织、科研项目合作及 援助计划、师生的交流、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等为代表 形式。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一体化的重要构成内容。 4、高等教育信息化 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随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融入了信息化 的特点,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 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远 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水平和就业数量上,而且体现在对 程教育、网络大学等教学组织方式的地位原来越突出。 学生

整个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上。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 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有其自 身的规律。逾越了这些规律,即使实现了大众化,也会 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我们急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急躁心态, 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规律是相抵牾的。 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我 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大众化,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用发展经济的思路来办高等 教育,致使高等教育过多地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旨归, 高等教育自身也陷入了市场化、经济化的泥淖。这是中 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大学培养人才是 通过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实现的,然而“无论是创造知 识还是传授知识,大学都不适合作为赢利性机构而存 在” 。 四、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 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显示为 提示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为题。 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张力:我国当前高等 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过度扩张所引 发的现实问题。首先,高等教育过度的规模扩张,将是 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继续踟蹰不前。其次,高等教育规 模的过度扩张是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三,高德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也带来了愈益严重的 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引导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 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 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六、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高等教 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使美国高等教育逐步发展成世界 高等教育的范例。 (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 学也向工农子女、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在大学与 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高校为社会服务成 为第三个职能。 (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 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农学院、工程 学院成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 科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 例,同时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化,推动了州 立大学的发展。 七、论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 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因此,培养专 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工

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 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2)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 才职能的内涵是依时代、国家而发展变化的。

、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远程 教育、网络大学等教学组织方式的地位原来越突出。 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成人、远程等各种 教育形式的出现, 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标准也就具有了 多样化的特点。教学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 大众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也必然存在 不同,因此,必然会表现出质量的多元 二、论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表征,包 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 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 。学 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 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 学精神的萎靡。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 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 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 学术尊严的良好风气; 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治学态度和 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 统特色的理念,对中国而言,依法自主办学是贯彻大学 自治理念的主要途径。 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 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着 丰富的内容, 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 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 高校行政化弊端。大学不是“大”学:规模发展与内涵 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 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 发展的冲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已经超越 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要建构 了高等教育自身能力的容量和社会发展之于高等教育 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将管理权限 的内在需求,并且逐渐成为僭越内涵发展的危险因素。 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 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 因而,大学之大并不是由规模来决定的,而是由教育质 主与政府干涉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 量和教育效益决定的。 学会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应当切实增强 2.有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 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 择。首先,以提高效益为指向,适度控制规模发展。其 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 次,以内涵发展为

导向,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第三,将 质量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 实现教育质 的监督。 量观的转变。 五、论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答:1.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 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 (1)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 的而非手段, 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归宿, 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 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学生 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 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 管束为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 (2)以人为本的高等教 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 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 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3)以人 为本的高等教育, 能够深入到学生精神生活的思想与灵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 大学开展科 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 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活动的作用体现 在: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 主要源泉。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 (3)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高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和 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之外, 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 直接的服务。 (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 要, (3) 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高校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 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服 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进一步延伸。 八、制约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因素 1.社会政治与人文思想环境因素决定着教与学的知识源 和知识面。 2.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 用。 3.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和人才规 格提出不同的需求。 4 科技、文虎等的发展既大大开拓了知识领域,同时又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5. 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决定着不同层次阶段的高等教育 试论述如何根据大学生 对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 以上诸多因素, 都在共同影响着高等教育智育目标对于通 与专、博与精的选择,当然,有时往往是其中某一因素在 发挥着主要作用。

九、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 (1)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 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 增加对学生时间 能力和总和素质考核的比重, 逐步建立灵活的招生考试制 度。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 式的多样化, 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 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十、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 度。 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 作用需进一步加强。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十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 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 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 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 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 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在目前阶段,扩 大地方政府权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 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 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 块有机结合”的转变。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社会的广泛参与 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 特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 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 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实现政府 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 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 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利 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 者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 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它在不受其他组织、 十五、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变革 1.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评估体系逐级分解, 导致对整体特性把我困难。 (2)评估采取自上而下的方 式开展,难以保证被评

估对象主动参与其中。 (3)指标 提示固定化,难以体现高效特色。 (4)重视总结性评估, 忽视过程性评估。 (5)评估信息渠道单一狭窄。 2.高等教育评估的变革策略: (1)建立、完善高校评估 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2)调动多方积极性,促进评估 主体的多元化。 (3)注重指标体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突出高校办学特色。 (4)改革评估方法,调动被评估对 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 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十二、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 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 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大量裁减机关人员 编制,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 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 管理。 3. 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 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 用与考核等等。 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 的社会化问题。 十三、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术管理是指对 高等教育中学术事务与活动的管理, 它通过组织和协调 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 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 实现高校的功能。 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从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 来看,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原则

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十四、高等教育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高等教 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离不开正确的决策, 而任何一项正确 的决策,都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可靠的信息。作为管理 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检查与督导等任一环节,都需要有 良好的方案、科学的安排与周密的部署,都需要根据获得 的反馈信息来控制与调节, 而这些又都与教育评价有着密 切关系。 2.有利于促使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目 的,出了鉴定、认可之外,更主要的是对高等教育过程进 行诊断、评价,以调节、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 理诸方面的工作,是高等学校更具活力,不断提高培养人 才的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使高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3.有利于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 通过高校教

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三者结合在一起,以肯定改革的成绩、明确改革中的问 题,促使高校各项工作不断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4.有利于促进高校间的合理竞争。开展高等教育评价是把竞争机 制引入高效的一项措施。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 际间的竞争必然会日益加剧,而这种竞争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社 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及校际评价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通过竞 争达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座的学术问题。尤其到了高年级,许多内容处于本学科的 发展前沿。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 学生的需要、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为依 据组织的,这些构成了大学生学习的基础。大学生在学习 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可以自主地选择 选修课。总之,大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 点,又有其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和 规律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 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它主要依赖于教 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多数情况下,大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 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 求。因此在讲授一门课或一节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具体目标和要求、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 个知识体系中的所占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 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努力能够 成功的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 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 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学 习过程的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这样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 提高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 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想问题提 问题,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 之一。动机既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尽可能 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以

成功来培养成功。因此,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组织课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 成功。但是要避免过高要求、急于求成。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 激发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 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 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学 习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 (5) 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使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 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 手段。学校中适当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 有有效的促进作业。因为在竞赛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 动机表现得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竞赛中只有少数人 获胜,因此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注意:不能过多进行 竞赛;要采取适当的竞赛方式,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 多获胜机会;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教育,提倡“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归隐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 情感和随后的行为。要让学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 原因。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 进行引导、鼓励、强化,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坚持性。

五. 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激增的时 代。 知识更新周期正急剧缩短, 旧的知识正被迅速淘汰, 而新的知识、信息又不断产生。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中应 想方设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 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促 进迁移的理想方法,积极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 相同要素说认为,根据两 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的成分, 特别是共同的原理造成的。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 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 学生掌握了 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前面的学习才为后继的学习提 供适当基础, 后继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前面学习的结 果。 另外, 还要注意学习情境和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 在知识 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应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 情况。 (2) 提供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为了促进

原理或规则的教 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 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 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布置适当的学 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②通过 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原理去解 决实际问题;③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 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 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

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 向学生提 供适当的指导, 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因为指导 有利于发现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 但并非所有 指导都对学习迁移有促进作用, 只有指导得法才能对学习 有益。 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 结结合起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使学生 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 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 效果。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 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对学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 题的方法, 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 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太对,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 防止定势 干扰。 (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 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 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 理现象, 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 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 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 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形成良好的心理 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 学生的学习迁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充分 利用各种方法, 真正做到为迁移而教,积极促进大学生的 学习迁移。

六. 论述教学中应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 握?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以下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 作用。其次,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努力使学生相 信在陈述性知识的建构意义及其与记忆的关系方面下功 夫的话就能有效、充分地理解学习的知识,以促成学生 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 在学习新知识前

,教师最好告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 用价值,以唤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提 供给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 现新信息。 (二)注意选择策略。注意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 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 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 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 下方法: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如把重要的 概念用黑体字印出,把课本中要阐明的观点用小标题列 出,把说明的逻辑层次用第一、第二等列出,这样使材 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得到了强调。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 观材料的呈现方式。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 次重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让学生复述或回 忆有关的旧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建立,即激活 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四)意义构建策略。意义构建策略泛指帮助学生采用 自己的方式对新学知识产生恰当理解的各种措施。它可 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准确、灵活、多样化的表征, 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 多种形式。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 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 同应用需要的措施。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打破章 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 3) 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 联系。 4) 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 七.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⑴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 有效的 策略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可能出 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 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的知识化倾向, 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⑵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任务时,他们 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生问题,就要教会他们 进行补救。研究表明,即使是优等生也不能自觉的监控 自己作业的质量和过程。所以学多实践者非常重视教会 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⑶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师既可以通过 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 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 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这样才能使策略性知 识的掌握更有效地实现概括和保持。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 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 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不仅包含个体对认 知的认知

,而且包含个体怎样支配自己的认知。大学生 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他们能直接 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 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 程及其活动方式。2)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 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3)大学生不仅懂 得规则的内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能 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 对运算进行 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九.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1 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专家一般在解决自己擅长领 域的问题时较为出色,而不是在所有的领域。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专家之所以能更有效地组织 信息,是因为他们能将信息转换成为更大的、可以利用 的信息单元。 他们能将当前有意义的信息加工成为自己 熟悉的图式,而对于加工无意义的信息,则并不一定比 新手好。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由于专家在以前已解决过 大量的类似问题, 积累起来的这些经验能使专家记住类 似问题和解决方法, 并且能够仅凭极少努力就找到合适 策略。他们已将一些基本技能的执行完全自动化,而且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就能进行直觉推理。4 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 观念和行动的产生往往是高度自动化的。这种自动化操作能够 使专家以更有效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短时记忆。

⑷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 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 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鼓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 用策略。因此,研究者强调掌握策略性知识是对相应动机 的激发和维持。⑸在具体情景中教授策略。如果把策略性 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 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具体的应 用情景,并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掌握造成混淆。毕竟这类知 识的应用离不开具体学科内容的支持。⑹长期教学。一些 简单的策略可以很快学会, 但复杂的信息加工所涉及的许 多策略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从现有的策 略教学来看, 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 明显的效果。 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 得满意的效果。 八.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 的反映,它是认知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 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思维的特性来看,其独立性、合理 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 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最能体现他们 思维发展的特点, 具体如下: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 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形式逻辑思

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辩证逻辑思维,是 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 它并不否认事 物自身的统一性, 但认为这种统一只存在于差异和对立之 中。

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有着明显的不同。a 大学生辩 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心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 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要了解所学知 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b 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们 所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产生新的思维形式和 思想方法,需要他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 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需要发展辩证思维。同 时, 大学生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也为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主观 条件。大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 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 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就大学阶段的思 维发展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 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 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其 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思维。但同时,对大学生来 说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培养创造 性思维和开拓能力。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 创造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 的最佳阶段(25—45 岁) ,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 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专家通常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 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属性上,而不是问题的表面特征上。 6 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专家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确 认和表征问题,而一旦问题得到了理解,在选择解题策略 时就耗时很少。 7 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专家在解决问题之前更可能 产生其他的假设,在解题过程中更可能迅速抛弃不恰当的 解决方法。他们能更为准确地判断出问题的难度,在问题 解决的各个阶段,能始终保持反思,给自己提出一些恰当 的疑问。 十.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 道。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 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

特征和环境四个方 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 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教师 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鼓 励学生质疑争辩讨论。遵守五条原则: (1)尊重与众不同 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 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 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 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遵守以下原则: (1)禁 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 (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 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

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培养创造 能力的技术,只注意到认知活动的方式而忽视了认知活 动内容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对大学生来说,应是在专业知 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又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的智慧活动的训练。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 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这并不排斥直接的智 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也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 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 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一定作用。不过, 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 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否则将是舍本逐 末。 十一.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要素。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1)道德 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 ,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 行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 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3)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 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 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4)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 德原则和规范行为的外资表现。 (二)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 性与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是各成分相互联系又相互 作用的统一体。 (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

(4)品德心理结构是各成分具有层次性(5)品德心理 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6)品德心理结构 中各成分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 (7)品德心理结构的 稳定性与可变性(8)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品 德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多种开端。 十二.大学生的品

德修养方法 以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1.学习。学习是为了获取道德知识,懂得哪些行为是道 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 乎道德的人。 2.立志。李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 人的愿望的品德修养方法。愿望是行为的动力和开端, 也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立志是学习的结 果, 是学生通过道德认识而是道德有社会外在规范转化 为自己内在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过程。 3.躬行。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 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学习是品德形成的指导, 立志是品德形成的开端, 而躬行才是品德形成的唯一途 径和过程。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与人共处时按照 道德规范来做事; 二是以人独处时仍旧按照道德规范来 进行做事。两者中,坚持后者才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 4.自省。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自我 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 包括对自身道德认识、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检查。经过自身的,可以使 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 实际情况,知道自己实际上是否是合乎道德的人。

十三.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 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对策。 答: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应采取以下的对策: ①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采取积极措 施、 创造良好条件,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 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 ⑴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学校的校风、学 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 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提高大 学生的各种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丰富精神世界和情感生 活,增强社会适应性,并使生活更有趣。⑵通过开展宣传 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⑷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 咨询服务。⑸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⑹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的 形式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②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主要应做到如下几 点。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⑵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这是因为如果不顾自己的身体状 况和生理节律而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都会给滋生的健康 特别是心理健康开来不良影响。 因此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 生活秩序。首先,学习负担要适量。大学生应根

据实际情 况量力而行,不能混文凭,也不可过于疲劳。其次,生活 节奏要合理。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既可以放松 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又可广交朋友,体验到愉悦。这种 积极状态, 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量, 增强自信, 十六.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偏于多血质的学生,要防止其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兴 趣多移的弱点。 要求他们学习中认真细致, 亥! 刻苦努力, 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 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 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人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 评时要有一定的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 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偏于粘液质的学生,往往在集体中“野默默无闻”而容 易被忽视, 教师对这类学生要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 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 完成活动任务,具有这气质类型特征的学生,比较安静勤 勉,且不妨碍别人,但要注意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 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可能 发生的淡漠和萎靡不振。 偏于胆汁质的学生,要防止和克服粗暴,任性、高傲等 个性特点,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动 的个性品质,要求他们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 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竹竹风,达观自制的待人 态度"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实实在在, 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偏于抑郁质的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 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倾向。但 在集体的友爱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 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对这类学生,教师应给 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 真细 十九.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教育培养。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教师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可归纳为以以 下几个方面:教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 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应该把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应多用启发式, 减 少注入式;在考试考查中,可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讨 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实践对能力特别对特殊能力的发展起 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人们在 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

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 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大学生应该重视和加强实验教 学,组织好社会实践,给具有相应特长和潜能的学生以用 武之地和展才之机: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 生能力发展的内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依靠的是他 们自己的勤奋努力。 (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 施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其 结果,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能以更高的速 度前进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 往报达不到教学要求,且屡遭失败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为 了解决述矛盾, 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 异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 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其中的教学方式。

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 到最佳的适应。再次,用脑要科学。要保持心理健康, 就要学会科学用脑。既要做到勤于用脑、合理用脑,又 要适度、有节律的用脑。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 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应该 做到两点:培养个人的幽默感。这是因为有么对减少愤 怒和不安情绪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培养 自己的幽默感,以便使自己不论面临什么情境,都能以 幽默的态度来应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增强生活适 应能力。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适应能力强的人能从 容适应,适应能力弱的人则无力应付,以致长期陷于情 绪波动状态之中,甚至还会导致身心疾病。因此,大学 生应增强生活的适应能力,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 情绪。 十四.如何运用道德价值辨析论对大学进行德育教育 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是诱导性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 各种活动, 运用上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来诱导学生暴露、 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教师可以有自己 的观点,但只是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作为正确的答案。 在价值辨析过程中,教师必须诱导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 述,必须无判断地、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感情、 信念和观念,必须向学生提问或组织集体讨论以帮助他 们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一切抉择都得由学生自己作出。 价值观辨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现 了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这具体办法大致可归纳为: 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上怯懦、 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 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 奖励等, 批评时 “点 到为上” ;要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定

困难,需要与 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十七.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 (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 根据有关性格的研究,在开展性格教育时应针对学生性 格类型的不同,因人施教。例如,对于独立性强、喜欢 独立思考的学生就不宜让他们经常参加讨论,而应给他 们独立作业的机会;对于情绪激动、易冲动的学生,给 他们讲解时应细致,并注意培养他们镇静、谨慎的品质。 为了适应学生的人格差异,可以采取根据学生的能力、 兴趣和性格分组的方式,把能力,兴趣和性格特征相近 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这种分组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随时调整小组成员。这样便于教师指导,也有利于学 生共同学习、讨论。 (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 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独生子女成长在个 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使他们的性格存在 定程度的特殊 性,有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和学习动力比非 独生子女强烈,而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却比非独生子女差 一般认为,独生子女自自信、焦虑少、活泼开朗、热情、 思维和智力水平较高、求知欲强,但是任性不懂礼貌、 不爱惜财物、缺乏恒心经不起困难和挫折、依赖性较强、 独立性差。因此,教育独生子女应有针对性。 二十.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1)观察学习的实质观雾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的行 为(这种行为对刘习门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观 察者来说是新行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为) ,获得 示范行为的故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 影响,球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理论中加入了心理过程的 分析。在班杜拉看来,观察之所以产生学:习,主要是 通过榜样所产生的信息功能。学习者通过观察,观察, 获得了示范活动的符号表象。这些表象以形象的或语义 的形式被编码,储存于记忆中,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 可以作为未来活动的指导。这一学习过程受 4 个子过程 的影响: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3)交互作用观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三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 当时的环增境和行为的性质这三者是相互决定的。 二十一.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认为:人们通 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 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框架。学习就是通过认知获

得 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形 成一系列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布鲁纳还研究 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他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 来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 识的转化和评价。

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 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 术, 唱歌与美术, 游戏与刺激, 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 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室针对个体的“辨析反应 法” ,即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 兴趣及活动的时机,作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 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审视与探讨, 达到 辨析或养成价值观的目的。 十五.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适应学习风格的教学首先: 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 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 风格教学的前提。 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学习风格的差 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 根据学习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相应的教学策略, 具体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扬长策略, 即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和学习 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它能使学生学得更 快、更多,但是却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 二是补短策略, 即针对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回处或 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 这种策略虽然然 在开始实施时学生会表现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难以 理解所学内容, 但它的特殊作用在于它能弥补学生学习 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或不足。

独立性差。因此,教育独生子女应有针对性。 (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学生在教 育、 教学中习得的行为方式并不一定能真正内化为个人 稳定的性格结构的一部分。 如理想价值观意志力合作性 等性格品质不是仅仅通过说教就能够培养起来的, 它是 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 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锻炼性格,在学习 过程、集体生活、公益活动中提出要求,锻炼性格和意 志。 (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如开展学习先进人物、英雄的活动,通过同学、教师的 榜样作用,通过文艺创作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影响性格 的形成。 十八.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符号的学习。指学习对某一符号做出某种反应,例如巴甫洛的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定的阒与 一定的反应相结合,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结果,例如桑 代克的刺激上与反应联结和斯

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3)连锁学 习。指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反应联结。 (4) 言语学习。形成系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连续性的词语联纪 结,同第三类学习一样,只不过它 语言郸学会对不同的刺激 做出不同的对的联结。(5)辨另辨别学习。学会对不类刺激做 出相同的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学会对一类刺激学会对一 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7)原理(或规则)学习。学习概念 的联结结,也就是形成两个以上的梅锁。因为加涅认为原理是 由概念连锁而成的。(8)解决问念连锁题的学习。

(3)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 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 “对学科结科结构的一般了 解” 。他要求“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 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因此, 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 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 让普通的教师能 够教给普通的学生; 化就成为教学的中心。 (4)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发现是 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 ,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 好方法是发现法。 (5)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布鲁纳认为,任何学 科的基本的再生性,要通晓它们,自然要结构都具有普 遍性和强有力习,使他们尽早尽快学习。一定的过程进 行早期学鲁纳设想课程计划的个指导重要学科的重要 知识,就成为布鲁纳设想课程的一个指导思想。 二十二.试述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意义为目 的以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为条件, 通过学习 者积极主动地将者结合起来而实现的。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奥苏 伯尔认为, 学生授而产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是通过 教师的传学习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但是并不排 除发现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 4) 认知同化理论奥苏伯尔继承了发生认识论的观点 把学习看成 1 是认知!构的组织或形成,把发生认识

识论的同化和顺应归结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奥苏伯 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并不是新旧知识的简单组合只有机 械学习才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组合。他认认为,获得新知 识本身已经改变了新获得的知知识,也改变了与它组合 的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有 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同时还使原有 认知结构发生量变和质变。因此,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 作用论。 二十三.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动的

关系分类可以分为 间接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学习动动机。间接的学动机与 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将来的前途职业相联系,例如认 识到学习是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父母、教师的期望 保持个人的名誉和在集体中的地位等都是间接的学习动 机动机的作用比较持久、稳定。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与学 习活接相联系的,这种动机来自于对学习活动动的直接 兴趣或学活动的直接结果。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 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求知欲、成功的 期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动 机作用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 与间接的学习动机相比, 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偶然因素或情境变化的影响而 改变。

二十四.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1)追求成功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TS) 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MS) 、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S) 、 成功功后的诱因价值(k 三种因素决定。它们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下列列式子表示:TSMSPsmS。 (2)避免失败追求成功的倾向并不能单独地决定最终 行为,避免失败的倾向(Taf)在决定行为中同样扮演重 要作用。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的倾向是由避免失败的 动机(Maf) 、失败的可能性(Pf〕失败后的诱因值(If) 三种因素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用下面式子 表示:=TaTe 这一公式表明,成就行为除了受到合成成 京就动机的强度影响外,还有环境中引发的外部动机力 量的作用。这些些外部力量与个体的成就需要无关。 (3)成就动机的合成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合成 可以设想为趋向成就活的倾向|引回避成就的倾向在强 度上的相减关系。所以,行合成动机为:Ta=TSTaf 田于 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阿特金森于 1964 年又提出们对于任 务的逃避倾向,还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诱因,如金 1 荣誉、地位等来克服,他将这些因素称之为非成就导向 因(Te) ,于是,决定一个人反应的动机因素便可以用下 列公叫 (4)简单评价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是 在麦克里兰德之后所提出的又―个重要的成就动机理 论。很明显,阿特金森为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十五.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动力已经不是 单纯的好奇心,而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 学生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习有责 任心就会产生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推动其学习。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责任感,就会使大学生减弱或失去 学习动力。目前,有的

大学生由于受至到社会上某些 偏见和暂时的不合理现象的影响,导致其学习动力不 足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不断提 高其学习动机水平。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 向这种倾向是和―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它是学习动 机中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 素,有利于产生进―步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拉 扎若斯(h¥arUSAL)的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 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显示出优 势。即在学习活动中,兴趣与智力相比,兴趣更重要: 可见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 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 的,教师要爱惜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 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布鲁纳在其《教学过程》一书中指出,原理与态度的 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

―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面。为此,必须配合使 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 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 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 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 的正例传递了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 辨别的信息。 (2)提供丰富的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 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 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 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 正确运用。 (3) 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 础础上进行比较, 在比较你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 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科学 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 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小学生去进行自觉的和应该启发 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 理、原则。启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 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即使在讨论初期,期,学生提 出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回答的方式也未必中肯,但经 过但经过这一阶段之后,至少他们可先澄清所讨论的原 则中包含的概念。 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学生对原理中某一概念尚缺乏了解,就必须设法补足,再继续进行讨论。在讨 论的过程中,教师

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

于冒险、猎奇,不怕失败和犯规;有较强的幽默感,善 于自娱自乐,对所从事的任务有坚持性,能很好地处理 那些无头绪的问题;对待生活有丰富的幻想,喜欢用新 奇的方法探究问题。 三十三.简述品德的四因素结构学说 四因素说在三因素说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很德意志, 即知、情,意、行。从形式上看,多了—个因素,但并 并无本质区别,因为道德意志与行为是密切联系的,坚 定的道德意志,贝|的道德行为,如果道德意志不坚则 产生稳定前这种观点比较流行坚定,则道德行为摇摆不 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