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
更新时间:2023-10-03 06: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5世界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5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
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 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答案:D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4、“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答案:C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江阴:处于长江南岸。
汉阳:汉水的北边。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5、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
1
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答案:B解析: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6、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A、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答案:D 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 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7、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答案:A。
8、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 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 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答案:B 9、《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礼、乐、书、数 C、诗、书、礼、易 D、经、史、子、集 答案:D 10、“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 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答案:C
11、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答案:B 解析: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例如,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如“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1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 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 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答案:D 解析: 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
13、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D 解析: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指赵惠文王在位十六年。 ②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即宋仁宗赵祯的即位四年。 ③干支纪年法。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指公元1082年。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即公元1173年。 ⑤《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及公元1622年
14、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 ) A、狗:晚上7-9时(即“戌时”) B、牛:下午1-3时(即“丑时”) C、猴:凌晨3-5时(即“申时”) D、羊:凌晨1-3时(即“未时”) 答案:A
15、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答案:D 解析: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
2
月初的一天。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
16、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答案:D解析: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 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春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重阳节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17、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其中“三教”通常是指:( )
A、儒教、 道教、 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D、儒教、 基督教、 佛教 答案:A解析:“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称回教)以及佛教。 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18、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是:( )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 B、“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大禹传说” 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答案:B 解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大禹传说”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愚公移山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鲁班传说”——鲁班的名字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被誉为“鲁之巧人”。
19、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
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答案:A解析: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上元节,又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出游交往幽会为习俗,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是中国古代最浪漫的又一个情人节。 20、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 C、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 D、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答案:C解析:“桃李:学生”;“巾帼:妇女”;“须眉:男子”;“伉俪:夫妻”;“布衣:百姓”。 21、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的文化内涵。下列诗句描述古代重要城镇理解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指“杭州”。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指“成都”。 C、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金陵”指“开封”。 D、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指“苏州”。 答案:B解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姑苏” 是“苏州”的典雅别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代杜甫《蜀相》)——“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因成都蜀锦出名,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而得名。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是“南京”同义词,是指现在的钟山,“金陵”是南京古时别名。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钱塘”是现在号称“人间天堂” 杭州城的古称谓,也可以指钱塘江。 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
22、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答案:B解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关中: 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 “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23、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 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B、 ①九品中正制 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 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D、 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答案:C 解析: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 再任命为官职。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者,按成绩评定等第,无论高下,均能授予相应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
3
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4、用典,也就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下面诗句运用的典故理解恰当的是:() 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杨得意、钟子期、周公、刘裕、五丁开山、曹操 B、杨得意、钟子期、刘裕、周公、五丁开山、曹操 C、杨得意、钟子期、刘裕、曹操、五丁开山、周公 D、杨得意、钟子期、曹操、刘裕、五丁开山、周公
答案:D解析:杨得意: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否则将独自叹息。 钟子期:俞伯牙弹琴与钟子期成为知音,弹奏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 曹操:横着长矛而赋诗,指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小名寄奴。
五丁开山:相传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秦王送的五个美女。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见有大蛇进入山洞中,五位壮士抓住尾巴用力外拽,以致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周公: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去迎客,是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25、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烘托(侧面)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衬托(乐景衬哀情) C、“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衬托(虚实相衬) D、“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衬托(动静相衬) 答案:A 解析: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态,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③“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用了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眠,猿声入梦,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26、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带的包裹、箱子。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设宴请客的主人。 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鼻涕。答案:A 解析: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妻子。)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箱子。)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设宴请客的主人。)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7、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C、左右..乃曰——左右:指左边右边,也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答案:B 解析: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左右:(古义:皇帝身边侍臣;今义:指左边右边,也表大体范围。)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28、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卑鄙的人。 B、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不是自己本有,窃取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C、腹犹果然..——果然:食饱之状。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副词,很、非常。 答案:C 解析:鄙人:(古义:粗鄙的人; 今义:卑鄙的人。)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本有的,,如:假借名义。)
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29、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婚姻: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仔细说来。 C、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D、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答案:D 解析: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斯文:(古义:这些诗文;今义: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30、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C、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合用为一个连词。 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以凭借。 答案:D 解析:美人:(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于是:(古义:对这件
4
事;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 3 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帮凶、走狗。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河的西面。 C、流血漂橹.——橹: 盾牌。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初等教育学校。
答案:C 解析: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西河:(古义:黄河以西一带; 今义: 河的西面。) 橹: (古义:盾牌;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 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3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众人:很多人。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指父母兄弟。 C、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指向前发展进步。 D、布衣之交——布衣:指麻布衣服。 答案:B 解析: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3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抵押。 B、我丈人..行也——丈人:岳父。 C、武等实在..——实在:诚实、老实。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答案:A 解析:相当:(古义: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适宜、合适。)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孝廉:(古义: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3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从车上走下来。 B、所赖君子见机..——见机:看机会,看形式。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春天山林沼泽间游动的雾气。 D、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羊角:羊的犄( jī )角。 答案:C 解析: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野马:(古义:春天山林沼泽间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 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 jī 角。) 35、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不行: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辛酸苦楚,苦衷。 D、拜臣郎中..——郎中:中医医生。 答案:C解析: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辛苦:(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郎中:(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6、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一丈见方。
答案:D 解析: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主持。) 37、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通运输。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性的配偶。 答案:B 解析: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性的配偶。) 38、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数学学科之一,即几何学。 C、处分适君意,那得自任专——处分:安排。
D、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可怜:值得怜悯,怜悯。 答案:C 解析: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祀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祭祀的等级——少牢:羊、猪各一只,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 太牢:牛、羊、猪各一只,叫做“太牢”,太牢是天子祭祀宗庙所用的牲畜。 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学科之一,即几何学。) 处分:(古义: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怜悯。) 39、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多年。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 D、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南面:南面方位。 答案:B 解析: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 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 南面:(古义:帝位面南而坐,坐南朝北,指登上帝位;今义:南面方位。) 40、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丈夫:男子。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地方:某一区域。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面:东边。 D、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面目:面貌。 答案:A 解析:丈夫:(古义:男子;今义:妻子的配偶。)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4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B、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对同辈、朋友的尊称。 C、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D、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搀扶老人。
答案:B 解析:大方:(古义: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足下:(古义:对同辈、朋友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幼稚:(古义:
5
小孩子;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扶老:(古义:竹制手杖;今义:搀扶老人。)
4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肆无忌惮。 B、自以为得其实..。——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脸色。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给马洗身。 答案:C 解析: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洗马:(古义: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太傅属官);今,给马洗身。) 4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数量少,不重要。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身心劳苦。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关住鸟兽的东西。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领:头颅。 答案:D 解析:区区:(古义:拳拳之情;今义:数量少,不重要。) 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牢笼:(古义:包罗;今义:关住鸟兽的东西。) 首领:(古义:头颅;今义:集团领导人。)
4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指“国”和“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包括“出”和“入”。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父母:偏指“母亲”,“父”只作陪衬。 D、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兄弟:指“兄”和“弟”。 答案:C解析:国家:(古义:这里偏指“国”,“家”只作陪衬;今义:指“国”和“家”。) 出入:(古义:这里只有“入”的意义,“出”只作陪衬,偏指“入”。今义:包括“出”和“入”。)父母:(古义:偏指“母亲”,“父”只作陪衬;今义:指“父亲”和“母亲”。兄,“父”和“弟”只作陪衬。) 兄弟:(古义:偏指“兄长”,“弟”只作陪衬;今义:指“兄”和“弟”。) 45、对下列就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爪牙: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B、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城市: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对下指导、命令。
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春秋:指年龄。 答案:D 解析:爪牙:(古义:这里指武臣,没有贬义;今义:专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城市:(古义:城,城市;市,做生意、做买卖;即“进城去做买卖”。今义: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指示:(古义:“指”为“用手指”,“示”为“给??看”,是“用手指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 春秋:(古义:指年龄。今义: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46、对下列古代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气象情况。 B、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物色:访求、盘查。 C、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奔驰:很快地跑。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使人知道。
答案:B解析:气候:(古义:气温、环境、气氛;今义:气象情况。) 物色:(古义:访求、盘查;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奔驰:(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很快地跑。) 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人知道。)
47、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出任京官。
答案:C解析:除:任命,授职。拜: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出:京官外调。
48、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一般指升官。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zhì):处罚官员。 D、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皇帝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答案:A解析:谪:因罪被降职或流(外)放。左迁:贬官。 陟zhì:进用。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否:批评。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9、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征:由地方官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再转.复夫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转:提拔新官员任职。
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示录〉后序》)——兼:开始任官职。
答案:C 解析: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转:调动官职。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兼:兼任官职。
50、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黜:辞去官职,卸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迁:改任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视使用情况而定。
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徙:废免,革职免官。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改任官职。
答案: B解析:黜:废免,革职免官。 迁: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这里是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去:辞去官职,卸职。
51、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答案:C解析:放:放逐,贬谪。
6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擢:晋升,升任。就:就职,上任。假:暂代,代理。
52、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答案:C
答案:B解析:气候:(古义:气温、环境、气氛;今义:气象情况。) 物色:(古义:访求、盘查;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奔驰:(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很快地跑。) 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人知道。)
47、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出任京官。
答案:C解析:除:任命,授职。拜: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出:京官外调。
48、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一般指升官。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zhì):处罚官员。 D、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皇帝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答案:A解析:谪:因罪被降职或流(外)放。左迁:贬官。 陟zhì:进用。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否:批评。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9、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征:由地方官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再转.复夫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转:提拔新官员任职。
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示录〉后序》)——兼:开始任官职。
答案:C 解析: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转:调动官职。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兼:兼任官职。
50、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黜:辞去官职,卸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迁:改任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视使用情况而定。
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徙:废免,革职免官。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改任官职。
答案: B解析:黜:废免,革职免官。 迁: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这里是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去:辞去官职,卸职。
51、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答案:C解析:放:放逐,贬谪。
6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擢:晋升,升任。就:就职,上任。假:暂代,代理。
52、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答案:C
正在阅读:
2015 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0-03
2011云霄县驾驶证考试小型汽车仿真试题06-15
温岭市城西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06-27
通风与空调质量验收资料 - 图文06-28
比较文学例子整理11-16
2019.3.31政治高考研讨会讲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05-07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琴行打工(中英文版)-word范文模板04-26
环保部公务员面试真题12-21
WTO复习题02-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精练
- 语文
- 古代
- 常识
- 高考
- 文化
- 2015
- 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复习题
- 2017年河南省公共卫生基础考试试题
- 2014级本科信息检索作业
- 有关知识产权证据保全公证现存的问题
- 2019年秋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编全册教学计划教案含教学反思 - 图文
-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部门信访工作的综合研究
- 省厅汽车中级题库
- 凌智荟宣传册文档
- 肾癌的靶向治疗现状与进展
-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 烈士忠魂,山河永在;英雄正气,千古不磨 缅怀凉山救火英雄
- 第十一册数学教材分析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 2012-2013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 《孙子兵法》期末论文
-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 电焊工尘肺高分辨率CT诊断及其病理学基础
- 实验四 总账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 FM25F02.04使用说明手册
- 秘书152第一组:关于大学生闲暇时间支配情况及其问题的调研报告 - 图文
- 小型MIS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