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复习题库

更新时间:2023-11-25 21: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各章复习题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从( 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研究对象

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C.阶级属性 D.主要内容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 B)。 A.18世纪5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初

1

各章复习题

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突出表现是( D )。 A.工业革命

B.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C.大量农民变民产业工人 D.周期性经济危机 11.( B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工业革命

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C )。 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 C )。 A.卢德运动 B.工业革命

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2

各章复习题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 A )。 A.列宁

B.马克思恩格斯 C.斯大林 D.毛泽东

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B )。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1.在当代中国,坚持( D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传统马克思主义

B.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C.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4.没有( B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5.没有( C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各章复习题

D.列宁主义

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神 D.与时俱进

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

各章复习题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E.巴黎公社革命

4.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 )。 A.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B.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E.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E.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一章

1、哲学是( 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

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两大派别是(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各章复习题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4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个事实说明(C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的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4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48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A )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4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C)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

50.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 )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11

各章复习题

51.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C )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5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D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53.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尊重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5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 ) A预见性 B决定性

C对象性 D能动性

5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12

各章复习题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C ) A纯精神的活动

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

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A)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经验论 D先验论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B ) A本质 B基础 C动力 D升华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 A唯物论 B经验论

13

各章复习题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C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4.“学而不思则罔”实质(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1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B)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14

各章复习题

17.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C)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18.概念、判断、推理是(A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9.感觉、知觉、表象是( B)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 A革命运动是有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2.真理是(D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B )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24.“真理是人造的,是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2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