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4-03-06 0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马克思是哪国人呢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更新:2011-05-19 17:49:37 浏览:7755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 )
A.《哲学的贫困》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D.《卡尔·马克思》的发表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弟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服务于全人类 B.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B.唯物史观的形成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私有制的消亡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E.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古希腊文化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三、判断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两个最大发现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名词解释题
1.马克思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德国古典哲学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无产阶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分析和批判。
七、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l: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2: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正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2和材料3说明了什么?
(二)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请回答:
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C 7.B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C 15.A 16.D 17.C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CD 5.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研究劳动价值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3.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到40年代,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业和欧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5.无产阶级: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五、简答题
1.狭义上,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在适用,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
4.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第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第三,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意志。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第二,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第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在于对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说法是错误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活力、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具有科学性,在一定意义上,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七、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解释力,至今仍未过时。
2.材料2中的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材料3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这些说明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过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对待自己的理论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他们主张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检验。他们强调:“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历史时期作的特殊结论,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教条式的理解等等。
[第二讲]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更新:2011-05-19 17:48:13 浏览:6995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 )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2.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E.意识具有能动性 3.“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D.正确的方面 E.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方向
三、判断题
1.物质是世界的共同本质。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3.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统一性可言。 5.静止就是没有任何变化。
6.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着事物之间的联系。 7.发展就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8.苏联东欧剧变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在。 10.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四、名词解释题
1.物质 2.实践 3.规律 4.矛盾 5.运动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为什么说意识具有能动性?
六、论述题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如何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七、材料分析题
(一)如何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A 7.B 8.C 9.D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16.C 17.D 18.C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DE 3.AD 4.ABCE 5.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或者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3.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5.运动: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五、简答题
1.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科学理论。
2.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本质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3.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第三,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2.答案要点:(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所遵循的基本方法。人的认识总是遵循着先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路径和方法。(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七、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理论的根本性区别。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消灭剥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化。贝克莱是主关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指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讲]认识本质及其规律
更新:2011-05-19 17:46:17 浏览:6860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5.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6.实践的中介(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和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进而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3.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1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
A.唯物论 B.多元论 C.主观真理论 D.实用主义真理论 16.“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9.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 )
A.是多样的 B.是惟一的 C.是绝对的 D.是客观的 E.是相对的
E.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B.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E.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4.(1)绝对真理是指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依赖人和人类意志的客观内容,而相对真理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局限性。二者实际上是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的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l)人的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而不是离开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人们不可能超越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历史阶段,去追求和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3)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会变得不统一,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实践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新的统一。(4)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会犯右倾保守主义或“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
2.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正确的反映。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
两重属性,它们既有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具体的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人类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发展的,它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2)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它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做出的,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并不是任何条件都适用,它要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和完善,因而它又是相对真理,又必须发展。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七、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2、3的观点在真理标志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要范围内寻找真理标准。
2.材料3和材料1、2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因为它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范围。实际上多数人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是真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要点
1.材料1是唯心主义的知先行后观,材料2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观。材料3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行易知难观。
2.材料2与3的相同之处都是“行先知后”观。不同之处在于:材料2是纯思辨的观点;材料3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发展史来解释知行学说。
3.材料4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争议进行了批判的总结和革命的改造,并将其融合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规律
更新:2011-05-19 17:44:12 浏览:6722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发展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存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是(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属偶然 B.纯粹必然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E.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E.它是直接生产力
4.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E.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领导阶级 E.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判断题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4.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5.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8.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政治标准。
四、名词解释题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3.经济基础 4.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内容? 4.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 论述题
1.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七、材料分析题
(一)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爱因斯塔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据,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人类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文化的论述:材料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材料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材料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CD 4.BCE 5.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状况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4.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5.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五、简答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唯物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唯心史观有两个缺点:第一,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的历史。第二,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经济基础是由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教材: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其内容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权、政党、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观念上层
建筑即意识形态,包括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形式。国家政权是全部上层建筑的核心和最重要组成部分。
4.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答案要点:(1)科学本身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其他要素中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2)科学在现代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先导的、超前的力量。19世纪以前,在生产、技术和科学三者关系中,生产推动技术进步,技术促进科学发展,其次序是生产-技术-科学。19世纪以来,三者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生产的趋势,即科学理论上的重大发现带动技术进步,新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形成。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先导的和超前的力量。
七、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两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两者都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则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其重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主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上述材料深刻的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一原理。
2.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先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现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在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这一原理,即要正确而充分的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又要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五讲]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规律
更新:2011-05-19 17:42:34 浏览:6731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值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产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勤俭节约 7.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是( ) A.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 C.自然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茅盾 9.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两个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10.资本有机构成是(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机器设备和工人之间的比例
D.由生产技术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水平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利润 B.资本 C.资本积累 D.资本集中
1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4.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5.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16.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18.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9.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0.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E. 所有权和所有制是一样的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体力劳动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
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总和
5.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表现为( ) A.公民权利逐步扩大的趋势 B.公民民主出现“泛化”的趋势 C.民主政治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D.管理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E.阶级矛盾有缓和化解的趋势
三、判断题
1.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2.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5.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6.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7.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8.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9.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10.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力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四、名词解释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 3.剩余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自然经济
五、简答题
1.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六、论述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七、材料分析题
材料l: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2.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主要经历的形式有(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E.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3.为缓和劳资关系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实行的主要激励制度有( ) A.职工参与决策 B.终身雇佣 C.职工持股 D.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 E.血汗工资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个体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个体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三、判断题
1.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2.垄断利润率规律是对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扬弃。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宏观经济理论基础。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5.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主体。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经济动力是国际垄断资本,主导形式是金融全球化。 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9.垄断价格经常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违背了价值规律。
10.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态各阶段的差别和交替过程较以前更加明显。
四、名词解释
1.垄断 2.金融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经济全球化 5.跨国公司
五、简答题
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3.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六、论述题
1.论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发展动因及其后果。 2.论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原因和实质。
七、材料分析题
(一)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材料。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波音747飞机由29个国家参与制造。美国设计和生产座舱,日本生产机身和高技术部件,加拿大生产机尾,意大利生产机首和机翼。波音公司充分利用了全球各国的优势,生产极具竞争力的飞机。欧洲空客也不示弱,准备在中国天津市生产和组装空客飞机。如今,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各国的开放政策和全球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准备了极好的投资环境。
材料2:(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外资,并鼓励和促进出口。他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南亚地区。(2)经济全球化是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
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3)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现今拉美国家也陷入了严重的倒退之中。这些都是国际投机资本和英美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
材料3:“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经济全球化达到共点和共存的目的。”(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二)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 Contr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
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D 3. C 4. A 5. D 6. C 7. D 8. C 9. B 10. D
11. C 12. A 13. C 14. C 15. A 16. D 17. C 18. A 19.B 20.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5.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或者说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五、简答题
1.第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利。第二,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第三,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2.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4.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主要表现有: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发展动因主要有: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积极的有: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消极的有:1、发达国家与发
正在阅读:
马克思习题集03-06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12-06
人教版高中生物《三维设计》选修部分06-04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课程设计报告09-13
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2-07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2.1钠的重要化合物1说课稿新人教版必03-14
游黄山作文500字06-29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方面管理制度12-04
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兆与预防措施07-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克思
- 习题集
- 食品营养学-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2阶段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六
- 基于MATLAB仿真的伺服电机动态特性分析
- 八年级上 - 科学 - 第五章 - (华师大版) - 图文
-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b卷
- 中美会计职业发展之简要比较
- 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 模具实验实验报告
- 勾股定理题型归纳
- 毕业生怎样写好自我鉴定
- 电力公司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方案
-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 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 ZTGHZYSD-036G暗挖超前小导管、锁脚锚管制作及注浆作业指导书
- 拖地车课程设计说明书
- 出口信贷业务的贷款程序
-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1
- 好望角型超大型海轮进江操纵的研究
- 2018年集团公司党委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 2014福建漳州省考巡特警笔试模拟考试
- LTE题库(含答案)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