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13 2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度

1.1 评估依据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 年7月1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尾矿库重大风险源识别》、《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 1.2 尾矿库基本信息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原料堆场)工程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与富太镇交界处,行政区及林业归两个镇分别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为:

东经126°10′30″~126°13′15″; 北纬43°02′45″~43°04′30″。

尾矿库位于磐石市北东30°方位17km处,位于吉林省三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小红石砬子铅锌矿采选工程选矿厂东北侧约1.2Km,尾矿库南侧有乡镇级水泥公路,小红石砬子铅锌矿西侧有吉—沈铁路、磐石—吉林省级公路构成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交通极其便利。该尾矿库设计等别为五等,尾矿坝的重要性级别为5级,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渗流及稳定计算指标参考类似矿山及设计规范提供的尾矿砂平均物理力学指标。渗流及稳定分析均采用河海大学的商业软件Autobank6.06进行。 1.3 尾矿库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该尾矿库库区位于长白山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吉林哈达岭山脉北西侧的低山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较大,沟谷多呈“U”型谷。库区内大面积为次生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和农作物覆盖,仅陡坡、冲沟、山顶有部分基岩露头。

库区水系属松花江水系,多为3~5级支流,最大河流为富太河,经由石咀镇汇入柳阳水库后,由北西向南东流去,水系多为季节性河

1 / 2

流或树枝状冲沟。

库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带。四季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4.3~6.7℃,最高月平均温度23°(7月) ;最低为-16°~-17°(1月) 。无霜期为125天,每年10月中、下旬降雪,冰冻期为11月份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层深度约1.8m,年平均降水量470.4~880.5mm(1958~1988) ,多集中在7~8月份.

1.4 尾矿库涉及特征污染物情况

本企业尾矿虽然采用压滤干堆的方式贮存,但其中还是含有小量氰根(N+)。降入尾矿库内的雨水浸泡尾矿后,含有氰根(N+)。经过澄清、渗滤,在尾矿库内经过自然曝气,自净、沉降后,其中有害成分进一步降解。澄清水通过排水构筑物、进入坝后集水池,再返回选矿厂高位水池供生产再利用。这一循环系统防止废水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尾矿细小的颗粒可能造成粉尘污染,尾矿颗粒细度达0.074mm左右,遇到干旱大风天气极易被大风吹动,造成污染,预防粉尘污染的办法是,在干旱大风天气应及时对裸露的尾砂面进行喷淋,坝外坡采用山坡土石护坡。 1.5 生产工艺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工艺生产成品金,尾矿浆体通过压滤设备脱水后,滤液返回选厂循环使用,滤饼含水率不大于20%,经皮带运至尾矿库后,采用装载机进行倒运、摊铺、碾压堆存,堆存次序依照从西南侧至东北侧,并

2 / 3

形成坡向排水井的堆积坡。 1.6 生产安全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实际,本企业详细制定了《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

(1)尾矿库管理。明确了总经理是尾矿库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划分尾矿设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选冶车间、班组的主要职责,建立了尾矿库相关管理档案。

(2)尾矿库排放与筑坝。对尾矿坝滩顶高程提出必须满足生产、防汛、冬季冰下放矿和回水的要求;同时,尾矿筑坝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超高和下游坝面坡度。

(3)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明确遵循控制尾矿库水位的原则和汛期应采取的防汛工作措施。

(4)排渗设施管理与渗流控制。要求尾矿坝排渗设施的增设或更新必须由公司并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批准。排渗设施属隐蔽工程,必须按设计要求填写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并绘制竣工图。 1.7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尾矿库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尾矿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定,做好尾矿浓缩分级,回水利用、防汛渡汛、抗震等安全检查和检测工作。

3 / 4

(2)在生产过程中对尾矿库的管理严格遵守《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20号)中的有关规定,注意尾矿坝的定期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防患于未然。 (3)对尾矿库防护的稳固性,尾矿库的排水沟,确保尾矿库具有抗击特大暴雨洪流冲击与防止洪流漫顶溃坝的能力。

(4)尾矿库按当地200a一遇特大暴雨与基本地震烈度设防加固,坝体防护应采用50~60cm厚浆砌石块。坝高在满足尾矿渣堆放情况下,还应考虑预留出当地最大暴雨时,库区每日可承接降水量的高度,确保任何条件下,均能把暴雨量拦截在库区之外,并经排洪沟畅顺地排至库区之外,使其不能汇入库区。

(5)在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应对尾矿坝做最后的修整加固,疏通排、渗水系统,夯实或用石块铺压坝首顶面,防止雨水冲刷。对尾矿库进行闭库,并及时制定尾矿库闭库后的生态恢复方案,按照《关于尾矿库闭库安全验收工作通知》加以验收;另外,尾矿库闭库后要重新启用、加以开发利用或改作他用时,必须经过可行性设计论证,并报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审查批准。

2、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应急反应

①险情发生后,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②应急小组立即形成,由应急指挥组组长统一发布应急指挥命令; ③现场抢修组负责协调、配合抢险单位实施应急抢险工作,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现场人员的疏散;

4 / 5

在本企业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尾矿库进行每月1-2次的尾矿库专项检查。检查当中对尾矿坝的安全超高,排水构筑物变形、裂缝、滑坡和渗透,周边山体稳定性,违章施工等情况逐一排查。将存在隐患详细列出,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及要求,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排除安全隐患。

(3)定期整改

在定期检查同时,安全领导小组同选厂、安环部和尾矿坝作业人员对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整改,组织验收。

3、制定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吉林省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吉林省尾矿库及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在公司尾矿库出现重大危险征兆和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反应灵敏度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人员、财产及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10.8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结论

本企业尾矿库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即“一般(H2S3R3)”。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具备可靠、高效的预防与处置能力。在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本企业将坚持落实风险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和建议,全面落实尾矿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尾矿库日常隐患

15 / 16

排查治理,提高本企业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

本企业在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将尾矿库环境风险事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区域造成的影响可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1.10.9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

16 / 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尾矿库环境风险预判表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列入重点环境监管尾矿库 类型 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 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 1、□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 2、?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 3、?贵金属矿种: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 4、□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 5、□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 6、□有色金属矿种:钨、钛。 7、□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 8、□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矿)。 9、□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 12.□尾矿库等别:四等及以上。 13. □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区等。 14. □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所处区15. □涉及跨省级及以上行政区边界。 域 1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 17. □重要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 18. □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 10、□危险废物。 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 类)。 相关说明 固体废物类型 规模 周边环境敏感性 本企业尾矿库下游区域属戈壁荒漠腹地,不涉及环境敏感点 17 / 18

尾矿库下游评估范围内或者尾矿库输送管线、回水管线涉及穿越 安全性 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 19. □水产养殖区,且规模在 20 亩及以上。 20. □下游涉及人口聚集区,且人口规模在 100 人及以上。 21. □下游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 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22. □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且规模在 20 亩及以上。 23. □涉及环境风险企业、二次环境污染源或风险源。 24. □属于危库\\险库\\病库。 25. □处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定为“危害性中等”或“危害性大”的区域。 26. □处于地质灾害易灾区。 27. □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区。 28. □已被相关部门鉴定为“三边库”、“头顶库”的尾矿库。 29. □近 3 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环境事件。 30. □近 3 年内存在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或因环境问题与周边存在纠纷 不涉及 正常库 历史事件与环境违法情况 无 注: (1) 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计算。 (2) 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

18 / 1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尾矿库环境危害性指标评分表 指标因子 评分依据 1. □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 2. □危险废物。 3. ?重金属矿种: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砷、铊、钒、铬、锰、钼。 4. ?贵金属矿种(采用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 5. □有色金属矿种:钨。 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I 类)。 7. □贵金属矿种(采用无氰化物采选工艺):金、银、铂族(铂、钯、铱、铑、锇、钌)。 8. □轻有色金属矿种:铝(铝土)、镁、锶、钡。 9. □稀土元素的矿种: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 类型 10.□稀有金属矿种:铌、钽、铍、锆、锶、铷、锂、铯。 (48 分) 11.□稀散元素矿种:锗、镓、铟、铪、铼、钪、硒、碲。 12.□有色金属矿种:钛。 13.□非金属矿种:化工原料或化学矿。 14.□涉及硫(包括主矿、共生矿)、磷(包括主矿、共生矿)。 15.□涉及酸性岩矿种或产生酸性废液的矿种。 1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I 类)。 17.□黑色金属矿种:铁。 18.□轻有色金属矿种:钠、钾、钙。 19.□非金属矿种:冶金辅助原料矿。 20.□非金属矿种:建材原料矿。 19 / 20

评分 48 24 自评分 48 相关说明 本企业采用氰化炭浆吸附选矿工艺 0

21. □非金属矿种:粘土、轻质材料、耐火材料非金属矿。 22. □非金属矿种:特种非金属矿。 23. □非金属矿种:能源矿种。 24. □非金属矿种:其他非金属矿种。 特征 污染 物指 标浓 度情 况 28 分 浓度 倍数 情况 22 分 1. ○ [0,4)。 2. ○ [4,6)。 pH 值 3. ○√ [6,9]。 8 分 4. ○(9,11]。 5. ○(11,14]。 指标最 高浓度1. ○有指标浓度倍数为 10倍及以上。 倍数14 分 2. ○有指标浓度倍数3倍及以上,且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 10 倍以下。 √所有指标浓度倍数均在3倍以下。 3. ○ 浓度倍数3 倍及以上的指标项数 (6 分) 1. ○5项及以上。 2. ○2至4项。 3. ○1项。 √无。 4. ○ 性质 (28 分) 8 6 0 5 7 14 7 0 6 4 2 0 0 0 0 20 / 21

规模 (24 分 现状库容 (24 分) 1. ○大于等于 3000 万方。 2. ○大于等于 1000 万方,小于 3000 万方。 3. ○大于等于 100 万方,小于 1000 万方。 √大于等于 20 万方,小于 100 万方。 4. ○24 18 12 6 0 6 5. ○小于 20 万方。 注: (1)类型:指矿种类型(包括主矿种、附属矿种)/固体废物类型/尾矿(或尾矿水)成分类型,以环境危害大的计算。 (2)特征污染物浓度倍数:指特征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该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或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优先)的比值。取样于尾矿库库区积液、库区渗滤液或输送管中的水样 品,以排在前面的优先。 (3)指标最高浓度倍数:指所有特征污染物指标浓度倍数的最大值。 (4)表中复选框“□”表示可以多选,按其中最高得分计算;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

21 / 22

指标因子 下 游 涉 及 的 跨 界 情 况 ( 24 分) 涉及跨界类型 (18 分) 1. ○国界。 2. ○省界。 3. ○市界。 4. ○县界。 √其他。 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 评分依据 评分 18 12 6 3 0 6 4 2 0 自评分 特别说明 可能涉及到跨国界。 可能涉及到跨省级行政区边界。 可能涉及到跨地市级行政区边界。 可能涉及到跨县级行政区边界。 其他情况。 指沿着尾矿库事故后污染物的可能流向的曲线距离。 0 1. ○ 2 公里及以内。 涉及跨界2. ○ 2 公里以外,5 公里及以内。 距离 3. ○ 5 公里以外,10 公里及以内。 (6 分) √10 公里以外。 4. ○ 所在区域 0 1. □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 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54 等。 2. □处于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即不符合相关政策。

22 / 23

周边环境风险 受体情况 (54 分) 尾矿库下 游涉及水 环境风险 受体 3. □服务人口1万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 4. □服务人口 2000 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自来水厂取水口。 5. □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等。 6. □流量大于等于 15 立方米/秒的河流。 7. □面积大于等于 2.5 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 8. □水产养殖 100 亩及以上。 36 尾矿库下 游涉及其 他类型风 险受体 9. □服务人口 2000 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 自来水厂取水口。 10. □流量小于 15 立方米/秒的河流。 18 11. □面积小于 2.5 平方千米的湖泊或水库。 12. □水产养殖 100 亩以下。 13.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0 人及以上。 54 14.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0 人以下,200 人及以上。 15. □国家级(或 4A 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16. □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 1000 亩及以上。 23 / 24

不涉及 36

17. □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或重大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 18. □人口聚集区:累计人口 200 人以下。 19. □涉及省级及以下(或 4A 级以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20. □国家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种植大棚、农产品基地等 1000 亩以下。 21. □一般、较大环境风险企业或其他二次环境污染源、风险源。 18 不涉及 22. □服务人口在 2000 人及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 23. □规模在 100 亩及以上的水产养殖区。 24. □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

36 18 24 / 25

(26.5 分) 输送系统环境应急设施建设情况(2)(如果采用车辆运输,则不计算该项) 1. ○无。 2. ○有,但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求。 √有,且符合环评等相关要3. ○求。 回水系统环境应1. ○无。 急设施建设情况(1.5 分)(仅在2. ○有,但不符合环评等相关要有回水系统时计求。 算该项) √有,且符合环评等相关要3. ○求。 环境应急预案(6.5分) 环境应急资源(2 分) 环境监测预警与日常检查(4 监测预警(2) 分)

6.5 0.5 2 2 0.5 0 按照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报备及落实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按照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维护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按照监测预警方案的制定、开展及相关台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2 1 0 本企业采用车辆运输,故不计算该项 主要指针对输送管道等输送系统的防范措施建设情况。比如防止输送管线爆裂等。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主要指针对回水管等回水系统的防范措施建设情况。比如防止回水管爆裂等。参照设计、环评及相关批复等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1.5 1 0 0 35 / 36

日常检查(2) 2 3 2.5 7 0 8 6 4 0 3 1.5 0 0 0 0 0 √ 0 次。 3. ○注:表中单选框“○”表示只能单选。 环境违法与环境纠纷情况(7 分) 近三年 来发生 事故或 事件情历史 况(包 情况 括安全(11 和环境分) 方面) (11 分)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3) (5.5) 环境安全隐患治理(2.5) 近三年来是否1. ○是。 存在环境违法 √否。 行为或与周边2. ○存在环境纠纷(7 分) 1. ○发生过重大、特大事故。 2. ○发生过较大事故。 事件等级 (8 分) 3. ○发生过一般事故。 √无。 4. ○按照日常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开展及相关台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按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开展及相关台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按照安全隐患的发现、治理及报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0 以发生过最高等级事件或事故进行评分。 事件次数 (3 分) 1. ○ 2 次及以上。 2. ○ 1 次。 0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事件或事故次数。 36 /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2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