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18 10:09: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团圆媳妇之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北定州中学 王丽英

[教材解说]

本课是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女性的声音”的第一篇,选自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文本充分展示了女性视角探究女性命运的深入和女性文笔的细腻。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文本的主体内容,文本的基本情感基调都比较容易理解。本课可以让学生品味女性作家的独特写作角度:以女性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情分析]

通过自学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学案了解了作家作品,完成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根据导学案要求梳理了基本情节,自行建立了文中人物信息档案,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生比较共性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非说她有病?为什么没有人救?什么样的社会造就这样的人?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能认知到小团圆媳妇没有病。能看出来文中的旁观者的冷漠。甚至能够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背景的探讨。但又缺乏对文本细节深入研究解读的能力,所以对很多深层次问题存在隔膜感。 [设计思想]

本节课根据具体学情和《新课程标准》相关规定设计。

《新课标》规定,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学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通过引导设疑逐层深入,用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在解疑释难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深刻主题。同时对人物的典型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增强细致研读文本的意识。

2.提升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理解有一种真诚叫愚昧的真诚,有一 种善良叫残忍的善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几千年封建性的深刻认识。能透过对文本中社会的认识思考当世,生发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1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文章主题。解读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的世界的荒唐悖谬。深刻认知“婆婆们”作恶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我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我将与蓝天碧海相处,生平受

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 女性的天空为什么如此压抑?女性在为谁所迫?女性又为何受尽白眼冷遇?不 甘又能如何?走进呼兰河,解读女性的悲情,探索女性的出路。 二、展示自学阶段学生的质疑

1.为什么非说小团圆媳妇有病? 2.为什么没有人救?

3.什么样的社会造就这样的人?

三、重点研读(解决疑难1,疑难2)

(设计意图:从学生阅读难点切入,增强课堂针对性,有效性。三个问题的探究顺序安排由浅入深达成课堂探究的逐层深入。层层剖析,解惑同时揭示深层意蕴) 研读解疑1:为什么非说有病? 教师:设置问题,引发思考。

有病论:谁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这些人认为不正常的表现是什么?

1. 没病论:谁认为小团圆媳妇没有病?理由是什么? 2. 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分组研读相关信息,组内交流讨论,在黑板上展示成果,达 成交流的目的。

教师: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补充。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表现 中的实质。 提示:研读是一字都不肯放过的追究。 追究似乎不经意中的意蕴。 追究貌似平凡中的深度。 成果预设:

1.婆婆、看客、祖父说小团圆媳妇有病。这些人的理由,“说起来就起来,哪有的事情”“疯什么”“不肯脱衣裳”“赤身裸体”(分析:认为“想玩”是不该有的事情,是“疯” 脱不脱衣服这个问题上,在我们看来谁的表现是正常的?那么与我们的认知相反的人的见解

2

是怎样的?)

2.“我”和同学们认为小团圆媳妇没有病。理由是文中写道:躺在炕上,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她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洗澡时好几个人才按得住。(分析:活泼,见状)

3.结论:荒谬 迷信 愚昧

有病论基于迷信而不是科学和医学,诊断出了一种荒谬的病。所以有病没病的争论根源在于时代背景不同,社会氛围不同,精神世界的进化程度不同。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人和21世纪的人的争论。

研读解疑2:为什么没有人救?

教师提问引导思考:你觉得谁最可能救?你的理由是什么?

婆婆? 看热闹的人? 祖父? 我?

学生研读文中人物信息档案,展示交流。给出结论 。

成果预设:祖父最可能救。理由:好好的孩子快给捉弄死了(传说是妖怪时);二月里就让他们搬家,把孩子快捉弄死了又不要人家了。(听说老胡家要休妻时) ;老太爷,给了一块地 ,让家里人去帮忙。(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来祖父清醒、善良、有能力)

可是祖父却没有救,为什么?(提示:《祝福》中鲁四在祥林嫂被婆婆偷偷带走后说的“可恶??然而??)解读:让他们搬家。结论:祖父认为是老胡家的事,外人不该插手---清醒但守旧 (旧思想,旧观念)清醒的人做了冷静的旁观者 。 四、深入探究(解决疑难3) 同学们的提问:什么样的社会?

教师分析:这个问题太大,我们找个小的角度切入,力图通过小问题的解决解答我们的疑问。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社会往往映射在人物身上。所以我们不妨从探究下面的问题切入。 老师对问题的分解:你认为小团圆媳妇的死是谁造成的?怎么造成的?是因为恨毒了小团圆媳妇才这样吗?让我们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深入解读。 探究形式:模拟法庭---审判元凶 过程如下: 1.教师布置任务: 法庭调查

3

公诉人经审判长允许后对被告人和证人发问,出示证人证言。

被告(就公诉人提问作答,辩护 书记员详细记录问答

法庭辩论:公诉人总结。被告人最后陈述。 被告及辩护人:做无罪辩护。

2.各组同学对之前的两次研读作整理,再次分别熟读自学阶段建立的人物信息 档案为庭审作准备)

各组同学组内研读表演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3.成果预设:

法庭调查阶段 1)小团圆媳妇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死亡?(洗澡后,不吃不喝,昏迷多日) 2)为什么要给她洗澡?洗澡后状态如何?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改变当时状态? (治病,昏睡,没有,觉得要好了很高兴)

3)平时对小团圆媳妇有没有进行过打骂? (预想:没有.文中没有打的直接信息,骂的信息又有可能被忽略,学生可能认为没有。)

证言:1)她看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

2)她的婆婆就来了,就说:小不知好歹的,你又起来疯什么?就用破棉袄把她蒙起来了,蒙得没头没脑的,连脸也露不出来。 3)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

(课本节选部分之外的内容,由老师补充)婆婆曾和邻居们说: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 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法庭辩论阶段

公诉人总结,被告最后陈述。

预设成果:公诉人总结关键词,专制 残忍 冷漠 ,折磨常态化,习惯性。

被告陈述可能用到的理由:1)用婆婆的眼睛看打骂是为成就好人。2)洗澡是治病。3)那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倾家荡产的五千吊钱。 4)为着表示虔诚,她还特地请了几个吹鼓手。一切都是好意 ,一切都是天经地义, 一切都诚心诚意。

教师作为法官作出最后宣判从而引导明确主题:蒙昧的人,清醒的人都作了旁观者, 作恶的人在社会礼法,习俗,制度甚至法律的支持下,愚昧混沌,犯罪而不自知,小团圆媳妇只有

4

死路一条。主题:对残忍的善良,愚昧的好心,悖谬的世界的批判,对女性悲剧的悲悯。 我们对元凶作了最终判决,可是在文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视生命如草芥的时代。

五、拓展延伸(不要求所有同学理解,为能力较高同学设置)

教师引导:如果主题仅只于此,那么本文又似乎与我们之前读过男性为女性代言的很多文章的主题有太多的交叉,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在体察女性悲剧时更独到的视角又是什么?我们研读一处“闲笔”。

文章结尾交待了最终命运的几个人物

奶奶婆婆 大娘婆婆 大孙子媳妇

婆婆 小团圆媳妇

教师:用以下几个事例引发思考

宝玉曾这样说:女孩子未嫁之前是颗珍珠,无价之宝,等嫁了人就变成了鱼眼珠了,再过些时候,愈加变成死鱼眼珠了。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子更可杀了!

(婆婆们都是女性,她们都曾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也会在某一天自愿成为她们) 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根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老布:50年的监狱生活,凡事报告,听从命令已经深入到骨髓,被释放时,面对自由充满了惶惑,惊恐无所适从,最终在巨大的恐惧中自杀。(《肖申克的救赎》)

明确:女人代男人行使男权,为虎作伥。所以妇女所需要的,不是作为一个女人去行动,去主宰什么,而是作为一种本性在发展,作为一种理智在辩解,作为一种灵魂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无拘无束地发挥她具有的能力。(女权运动的先驱玛格丽特·富勒) 六、课后思考----任选其一

课本中我们还接触过哪些女性与本文中女性进行比较。

本节课的学习使你站在新时代对生命,对女性命运有了怎样的思考?

板书设计:

5

小团圆媳妇之死

主 迷信 礼俗 愚昧 批判 意

不幸 同情

6

题 女性的声音 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1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