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学案教学校本研究-以政治科为例结题报告2012.6.11

更新时间:2024-07-05 2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案教学校本研究—以政治科为例》

结 题 报 告

徐州市第一中学 陈美兰

《学案教学校本研究—以政治科为例》是徐州市教科所2011年个人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114955)。根据徐州市个人课题管理办法(暂行)相关要求进行了课题所有研究资料的上传,所作研究紧扣相关主题,历时一年,共上传各类文章42篇,其中读书笔记8篇、摘抄引用14篇、教育案例4篇、故事随笔1篇,研究论文7篇,调查报告8篇,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各1份。根据学校要求,围绕教学实际,主编、参编、修改学案5本; 博客积分225分,访问次数5433。2011年1-2期、4期和8期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共发表教学论文3篇。一篇教学设计获教育部课程发展研究中心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一篇教学案例获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本课题紧紧围绕我校构建高效互动教学体系的总目标展开研究,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学习,增强了我对本校学案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为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反思、带动全学科组教师编写、修改、实施学案,以学案为抓手,努力提高我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出了一定贡献。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政治达B率取得了99.6%的优异成绩,彰显了学案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2001年6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进一步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本课题以学案教学为抓手,立足学生学习,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的研究适应上述要求。

2.符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规定。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

1

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初步形成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加强和改进学案教学校本研究,符合政治新课标规定。

3.全面提升我校政治学科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学校进行了基于学案(又叫导学案或讲学稿)的教学改革实验,获得了“奇迹”般的教学效果,如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南京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以及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导学讲评式教学”。各地十多年的学案教学实践表明:学案教学解放了教学生产力,形成了教学合力,促使教师以“研学”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培养了师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各类学生得到了个性化发展。我校从2009年9月全面实施学案教学,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成为学校一项常规工作,政治学科如何编写有效学案,推动学案教学,打造高效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诸多问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对学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的观点,有人认为学案就是学习方案,有人认为学案就是学习材料,还有人认为学案就是案例。具体如下:

(1)学案就是学习方案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案就是学习方案,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高天宇在《金华一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指出,“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学案由教师自主设计而成,是学习方案。

虽然赵加琛、张成菊也认为学案就是学习方案,但他们对学案的设计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学案除了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学案是相对教案而言,它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

2

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1]

(2)学案是学习材料

部分研究者认为学案是学习材料,但是他们关于如何界定学案概念略有分歧。

邵凤兰从学案具体内容的角度认定学案就是学习材料。她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中指出,“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评价任务等编写成师生使用的学习材料。”[2]

李文利从编写学案的过程角度认为学案就是学习材料。他在《“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指出,“学案是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3]

(3)学案就是案例

除以上两种观点之外,还有学者认为学案就是案例。

如彭畅在《学案教学研究》中指出,“学案是教师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4]

关世伟强调学案和教案的平等交互关系。他在《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中指出,“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5]张俊、刘雪琴认为“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

总之,学案是指师生共同设计用来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案。一般来说,学案包含目标展示、复习旧知、情境设置、合作探究、构建体系、拓展延伸、回顾小结、当堂检测等因素。学案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指导。“教案”是封闭的,只有教师清楚里面的内容,而学生不知道教案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学习;“学案”则是开放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使用的学习方案。我比较认同学案就是学习方案这一观点。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调控为手段,以学法指导为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中贯穿

[1] 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43.

[2] 邵凤兰.高中英语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与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1,(5):22. [3] 李文利.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20. [4] 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5] 关士伟.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化学学案设计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5,(11):17.

3

三条线:即知识线、情感线、能力线。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研究现状

自1997年金华一中首先提出学案导学以来,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中学纷纷研究模仿这一教学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学案导学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学案导学课堂实施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步骤应完成的任务。按照教学操作材料分类(学案和教案),对学案导学的课堂实施环节主要有两种观点:

(1)只使用学案的课堂教学

鲍衍涛、司有雪、靳海玲认为课堂上只使用学案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主要包括依案明标、依案自学、自研互研、释疑解惑、归纳整合、达标练习几个环节,教师活动包括示案导学、巡视学况、采撷问题、串讲点拨、个别指导、组织检测”。[1]整个课堂上只围绕学案进行教学。

李文利也认为课堂上只需要使用学案教学即可,但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又有新意。他在《“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指出,“新授课的实施过程应具有以下环节:教师活动主要包括激趣导情、依案导学、自学检查、精讲点拨、评价激励、知识拓展等环节;学生活动主要包括明确目标、据案自学、协作探知,学习小结、创造运用和构建知识等环节。”[2]

崔纪伟将课堂教学环节从强调“导”的角度划分为四阶段: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升华阶段。“导向阶段即准备阶段,包括编写学案等步骤;导学阶段即认知阶段,包括依案导学、依案自学、组织讨论、精讲点拨、释疑等步骤;导练阶段即巩固阶段,包括达标训练,归纳总结、反馈、加强练习等步骤;升华阶段即提高阶段,包括知识拓展、灵活运用、深化等步骤。”[3]

(2)学案和教案并举的课堂教学

吴立岗、夏慧贤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为教师—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学生—教学内容。把教案变为学案,或者省略教案,忽略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教案的依托”。[4]他们认为学案、教案并举的操作程序更为合适。

吴甸起指出,“教案和学案可以融合为统一的整体。但重视教案要向既重视

[1] 鲍衍涛,司有雪,靳海玲.政治课“学案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2):7. [2] 李文利.“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21. [3] 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参考,2001,(8~9):68. [4] 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94.

4

教案又重视学案转化,教案包容学案,要突出学案的主题和分量;学案是教案的主体核心,要反映教案的主导思想和创意追求,呈示教案的精华和重点。”[1]

以上的研究成果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没有明确地提出学案或学案导学的概念,但有些研究与学案导学追求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2]“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外部的辅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辅导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学生借助他人帮助,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观点与学案导学在本质上相一致,都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奥苏伯尔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这个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策略与学案导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案相一致,两者都强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3]发现学习理论与学案导学本质上一致,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法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赛勤斯坦·弗雷内倡导的“弗雷内教学法”,其基本的特征与要求是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挖掘自己

[1] 吴甸起.在课改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五个转化”[J].青年教师,2005,(2):21. [2]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技术,1996,(3):29.

[3] 徐鹏.“教学案”导学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EB/OL].(2010-11-17).

http://58.221.190.3:81/kt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

5

的潜在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可能,在群体或个别活动的过程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弗雷内教学法与学案导学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本质上一致。

3.研究目的和意义

1、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实现学案导学助学功能。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强化学生意识,学情意识,发挥学案在指导学生预习,促进课堂问题探究和课后思维训练方面发挥的导学助学助考功能。

3、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过程就是教师业务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过程,通过学案的编制使用促进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各地典型考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让教师真正获得“我工作我快乐”的幸福感。通过学案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学习得到更大的进步,学生身心得到更大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一种超物质、超生命的幸福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所要研究的目的有关的问题,比如:学案各栏目的编制科学性如何?使用效率如何?学案的满意率怎样?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研中的观察法主要表现在备课、听课等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中,在进行有效教学观察时,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② 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③实施观察,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实施观察。④记录并收集资料。⑤分析资料、得出结论。⑥做笔记:“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等。

3、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主要特点是:采用对话、讨论等面对面的交往方式,是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访谈提纲一般包括:访谈调查目的;访谈对象;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访谈记录方式等,问题要简练、明确。

6

研究者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收集学案教学的语言资料。

4、反思教育法: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教师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的方式包括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课堂观摩、专家会诊、行动研究等。

5、文献资料法:亦称\历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学案的科学编写和有效使用。认真学习研究学校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分工到人,确立学案的科学编制。

②学案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结合我校基于学案四段教学法,积极实践,探讨本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探索学案教学的学科教学模式。

③通过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学案教学所面临的误区和解决的对策,及时归纳总结。

④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认真学习学案教学的专著和相关理论,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率。

⑤研究政治学科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及评价方法和策略。

⑥设计两份有关高中政治学案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我校高中政治学案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影响学案教学的因素及改进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申报准备阶段(2011年3~6月)

①收集信息资料,确立课题研究的重点,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络路径下载有关学案教学方面的文章,阅读《学案教学设计》等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全面开展学案教学实践研究,一方面组织编写并修改高

7

中思想政治学科四个必修一个选修的学案,另一方面,加强学案教学集体备课、听课并组织集体研讨。

①研讨学案及学案教学核心概念,明确课题研究任务,采用可行的科研方法进行实施。

②主持人编写、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依据调查情况优化学案栏目设置并修改学案。

③主持人开设基于学案教学的大市公开课和研究课,撰写学案教学的教学案例,参加徐州市教学案例评比活动等。

④搜集、分析国内外有关学案教学资料,结合学案编写使用实际状况完成论文撰写和发表工作。

⑤基于学校学案教学的总体部署,在学校基于学案四段教学法基础上,完成政治学科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⑥阅读相关文献,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并积极上传资料。 ⑦申请博客之星,注重与群里老师交流学习,提高教科研水平。 (3)总结和推广示范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①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分类整理,准备结题。

②2012年6月撰写并上传结题报告,认真填写徐州市个人课题鉴定评分表,并按时上传。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编制校本学案,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我们在学校统一编写体例的框架下,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进一步优化学案栏目设计,编写了涵盖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问题探究;知识提纲与考题赏析;思维训练与激趣诱思四个栏目的学案,同时在页脚设计一些哲理名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年多来,主编或参编并修改5本学案,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依据。

2、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实践研究

以学案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是本课题重点所在。在学校实施四段学案教学法的基础上,我结合政治学科个性化特点,提出基于学案四段教学法”政治个性化方案:以案导学,查知学情(课前准备 营造氛围);自主深化,创设环境(进入情境 学习新知);精讲点拨,学会提升(突破重点 精

8

讲点拨);即练即评,迁移达成(总结反馈 实现迁移);为了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的学案教学思想,先后两次开设大市公开课,充分交流展示学案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广泛好评。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3篇教学论文《对“四段学案教学法”的教学反思》《透过树木见到森林》和《公开课遭遇问题大王》,分别发表在2011.2、2011.4以及2011.08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上。课余还为徐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2011届教育硕士开设系列讲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反思学案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3、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

学案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问题探究、达标测评以及资源链接等,学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学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价值。有95.4%学生认为他们通过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较好地预习教材知识,了解其呈现过程及内在逻辑,通过问题探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等研究性学习进程,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习成绩提高。另外,使用学案还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和发展,学案中情境材料以及激趣诱思等多取自时事、社会生活信息以及历史故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泛学习素材,同时问题探究和研究性作业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同学间合作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学案是教师花费大量业余时间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一方面体现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精心指导,另一方面凝结着教师的智慧,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切。一份份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以课题促学习,以学习促发展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阅读教育教学专著12本,如刘强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赵加琛,张成菊的《学案教学设计》、刘文川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皮连生的《教学设计》等一系列专业著作,相关教学论文数十篇,以及其他教育类书籍,撰写了《师爱是最好的教育》《小品专家之专》《学生第一意蕴无限》《例谈教育学理解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透过树木见到森林》《用心去走,这条路其实很美》《放弃是一种智慧》等多篇读后感,个人课题博客《且行且思》点击量超过5000次。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进一步坚定读书学习促进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信念,为即将开始的省级重点课题《高中政治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9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课题研究我发现学案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共性凸显个性不足。学案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能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充分体现教学的共性要求。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个性化需求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因此,发挥教师教学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充分适切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是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的问题。

(2)工具性张扬人文性式微。学案助学助考的工具性价值得到了师生充分重视,但政治学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在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中如何才能协调好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彰显政治学案个性特质,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3)重研“教”轻研“学”。尽管学案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教师以研“教”为中心的传统,开始转向以研“学”为中心,但长期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及理论学习的滞后性导致教师的研“学”很不够,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学习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本质,从人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理机制、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记忆原理、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迁移等领域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学习理论和学说。如何科学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达到科学学习目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本课题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研究进程时紧时松,上传文章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多上传与本课题关联度大的文章,在阅读和撰写读后感时能更多地考虑课题的中心任务,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题中心。就本课题研究的评价来说,还应增加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后测与前测的对比,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案教学的学情和教情,为进一步优化学案的编写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服务。

有两个不成熟的建议:第一,希望上传原创文章的博客积分能多于转载文章的积分,毕竟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写作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要远远多于直接从网上下载后上传的文章,都是5分不利于鼓励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第二,博客互动留言上传设置程序应简化,有几次我都写好了长长的留言却无法顺利上传,最后只能放弃,错失了与群内老师学习交流的机会。

最后,真诚感谢市教科所的领导和老师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适合个体研究和发展的平台,把平凡的教学和不平凡的科研结合起来,为广大教师在教科研

10

实践中收获更多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主要参考专著: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齐佩芳,宋立军,蒋彦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肖川. 好教育 好人生[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6]张民生,于漪. 教师人文读本修订本(上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7]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8]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 [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美国).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教学行为指导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0]余文森,林高明,陈世滨.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1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4][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印.

[15]李冲锋.教师教学科研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李淑华.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