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01 15: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材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重点)。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重点)。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

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云贵高原东部。

1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4.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丰富;(2)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教材问题探究】

1. ①“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安

和众多,地表水少,耕地面积少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平均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2.(1)纬度位置:贵州(24°37′N-29°13′N);重庆(29°35′N);武汉(30°37′N),长沙(28°11′N);上海(31°14′N) (2)贵阳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几个城市

(3)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贵州位于北纬24°37′~29°13′,属亚热带,由于纬度偏低,不像北方那样严寒。但贵州海拔又相对较高,平均值在1 100米左右,因而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凉爽。“低纬度”与“高海拔”两相调节,所以气温“寒暑适中”,称得上是一个“天然大空调”。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

1.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2.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陡坡垦殖);③过度开垦;④乱砍滥伐;⑤乱放牧

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是控制人口规模,二是转变发展模式,三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控制水土流失: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增加植被覆盖率。

2

2.综合治理石漠化:①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土地,解决当地人民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

②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重建生态环境,增加收入;

③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 合作探究

1.图中所示农民是通过生态移民,然后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不能普遍推广,还是要以治理、恢复和改善石漠化地区为根本途径。

2.措施: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建设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改善用水状况,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2.矿产资源: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发挥“水电互济”优势,有限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旅游资源:打理发展旅游业。①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自然景观;②民俗风情;③红色文化资源等等。 教材问题探究

1.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降水多渗漏到地下,且河深坡陡,水资源利用难度大,加之经济和水利工程薄弱,是缺水的主要原因。

对策和建议:进行雨水收集、表层喀斯特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开发利用、节水、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大水利投入以及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达标检测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1、2题。

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省区分别处于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 B省区的简称是黔,省会是贵阳 C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D是四省区中平均海拔最高的 2.关于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省①山以东为黄土高原 B省处在云贵高原上,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省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水稻 D省区中③山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

3. 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 )

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种地形兼备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1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