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7-04 1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 内容解析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的3.2.1这一节,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目标解析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学生对研究直线的方程可能心存疑虑,产生疑虑的原因是学生初次接触到解析几何,不明确解析几何的实质,因此应跟学生讲请解析几何与函数的区别.

(2)学生能听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的过程,但可能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还是要跟学生讲清坐标法的实质——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用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

(3)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曲线与方程”,因此学生难以理解直线与直线的方程,甚至认为验证直线是方程的直线是多余的.这里让学生初步理解就行,随着后面教学的深入和反复渗透,学生会逐步理解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直观形象体现直线的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

1、 直线l的倾斜角是?,则直线的斜率是

2、 已知直线上两点A(x1,y1)、B(x2,y2),则直线的斜率是 3、 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如果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你能否用给定的条件将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

(x,y)满足的关系表示出来?

思考:(1)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依据是 (3)k?y?y0与y?y0?k?x?x0?的区别在哪?

x?x0例1、写出下列直线的方程

(1)直线l经过点p0(?2,3),且倾斜角??45; (2)直线l经过点p0(?2,3),且倾斜角??0; (3)直线l经过点p0(?2,3),且倾斜角??90.

小结:(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其适用范围是

(2)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0的直线的方程是 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的方程是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如果直线l过点(0,b),且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思考:(1)斜率为k,与y轴的交点是(0,b)的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 (2)截距与距离有什么区别?

(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有什么特点?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关系? 其中k和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例2、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斜率是-2,在y 轴上的截距是4; (2)斜率是-2,在y 轴上的截距是-4;

(3)斜率是-2,在x 轴上的截距是4.

例3、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 试讨论:

(1)l1∥l2 的条件是什么? (2)l1?l2的条件是什么?

000

小结:(1)直线的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斜截式方程及其适用范围是

(2)斜截式中y?kx?b中k是直线的 ,b是直线的 (3)求直线截距的方法 (4)两条直线l1:y?k1x?b1,l2:y?k2x?b2,

l1∥l2的条件是 ,l1?l2的条件是

【能力提升】

思考:1、b?R,方程y?2x?b表示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2、k?R,方程y?1?k(x?2)表示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已知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你能表示出直线的方程

吗?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已知直线kx?y?1?3k?0,当k变化时,所有的直线恒过定点 2、求直线y??3(x?2)绕点(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所得的直线方程.

3、求斜率为

4、直线y?kx?b通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5、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4,0),B(6,7),C(0,3),求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3,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2的直线方程. 4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例点评

本节课是直线方程的起始课,也是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初步渗透。老师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推导、理解知识,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整节课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案设计,利于学生能力提高

老师的学案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阶梯式上升,使学生逐步推导、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比较难的问题,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利于学生理解与归纳总结。例如:在解析“直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郝老师采用比较方程y?y0?k(x?x0)与

y?y0?k的方法。

x?x02、 学生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整节课老师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了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思想、方法,课堂中适时穿插学生的讲解、板书、口答,学生间的互评,以及小组交流活动,而她只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规范学生的表述,引导着整节课的进程。

3、巧用信息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几何画板》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过定点的直线系与平行直线系”这一难点,也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通过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郝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语言表达简洁准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能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0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