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更新时间:2024-01-11 08: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能力目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归纳推理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上堂课内容】 提问1:分离定律的内容 学生回答。

提问2: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豌豆粒色试验 ②豌豆粒形试验 P黄色X绿色 P圆形X皱形 ↓ ↓ F1 黄色 F1 圆形 F2 F2 (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新课讲授】

一 引入: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如果研究两对或两队以上相对性状,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108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指定小组长回答问题。) 提示: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108 +32=140

1

黄色:绿色 接近于3:1 粒形:圆粒:315+108=423 皱粒:101 +32=133 圆粒:皱粒接近于3:1

总结: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提问:新组合的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呢?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形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并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这说明什么问题?

四 分析教材P10图1-8: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1)分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一显一隐、一隐一显)、杂合子 (2)分析表现型 (3)分析基因型 分支法: 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

五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选用双隐性植株与F1杂交,就是因为双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隐性(yr)配子。1)产生的后代的种类就是F1产生配子的种类;2)由于yr配子不会影响F1所产生配子对性状的控制,所以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可以推测F1配子的基因型;3)测交后代的比例也就是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一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结合P11“思考与讨论”,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科学的方法:

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2.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

三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900年,三位科学教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 相关概念:

(1)基因:即“遗传因子”;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0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