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3-03-18 18:03: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2、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 16cm,3岁时23cm,成年时24cm 。眼球向前方平视一般突出

外侧眶缘12-14cm,两眼球突出度相差不超过2mm。23.5mm水平径23.5mm,垂直径为23mm

3、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3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

为视网膜。外层包括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

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中

层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4、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5、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为:①视锥、视杆层 ②外界膜 ③外核层 ④外丛状层 ⑤内

核层 ⑥内核状层 ⑦神经节细胞层 ⑧神经纤维层 ⑨内界膜

6、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7、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眶上裂有第三、四、六颅神经、

第五颅神经的第一支(眼支)、眼上静脉、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8、眼睑由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9、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开启眼睑;Muller肌

受交感神经支配。

10、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泪器包括泪腺、泪道。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为泪液排泄系统。

12、眼外肌分为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13、视神经按其部位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4、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睫状血管包括:

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

15、泪膜分3层:表面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而成;中间水液层,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黏蛋白层,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16、脉络膜由睫状后短动脉供血

17、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分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在

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18、睑腺炎的病因: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9、睑板腺囊肿的病因: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

20、睑缘炎的病因:①鳞屑性睑缘炎:卵圆皮屑芽孢菌 ②溃疡性睑缘炎:金黄色葡萄球

菌 ③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

21、睑内翻分3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角膜刺激4大症状:畏

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

22、睑外翻分3类: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23、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泪液分泌部、泪液排除部。泪液分泌部包括泪腺、副泪腺、

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泪液排除部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

24、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泪器及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

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25、泪膜的功能: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保证角膜的光滑;②湿润及保护角膜和结膜

上皮;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④为角膜提供氧气和所需的营养

物质。

26、眼表疾病的分类:损伤造成的角膜缘细胞缺乏、基质微环境异常导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

27、维持眼表正常功能的因素:①正常表型的结膜上皮和角膜上皮;②两种上皮干细胞的解

剖及功能必须正常;③能产生及维持一层正常且稳定的泪膜;④眼睑的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

能保护眼表和维持泪膜正常流体动力学功能;⑤相关的神经支配及反射功能正常。

28、干眼分2型:泪液生成不足型、蒸发过强型;分4类:水样液缺乏性、黏蛋白缺乏性、

脂质缺乏性、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性。

29、通常可根据以下4个方面对绝大多数干眼症患者做出诊断:①症状;②泪膜不稳定;③

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④泪液的渗透压增加

30、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诊断:①睑板腺体缺如;②睑缘及睑板腺开口异常;③睑板

腺分泌物数量和质量的异常。

31、结膜由球结膜、睑结膜、穹窿部结膜3部分构成

32、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结膜炎,一般而言病程少于3

周者为急性,超过3周者为慢性。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刺激性、全身

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按结膜对病变反应的主要形态分为:乳头性、滤

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结膜炎。

33、结膜炎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重要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渗出

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

34、细菌性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或几天)、

慢性(数天或数周);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35、沙眼的特有体征:沙眼性角膜血管翳、睑结膜瘢痕

36、WHO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2条:①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典型

的睑结膜瘢痕;③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④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37、病毒性结膜炎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咽结膜热、单疱病毒性结膜炎、新城鸡瘟结膜炎;后者包括传染性软疣性睑结膜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结膜炎、麻疹病毒性角结膜炎。腺病毒性角结膜炎主要表现为2类:流行

性角结膜炎、咽结膜热。

38、角膜炎病理分期: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39、角膜炎的病理过程:角膜浸润、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

40、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41、世界卫生组织将眼表改变分为3个阶段:结膜干燥、角膜干燥、角膜溃疡。

42、晶状体为双凸面、有弹性、无血管的透明组织。晶状体的主要病变有:①透明度改变,

形成白内障;②位置的改变,产生异位和脱位。

43、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

和后发性等白内障;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安静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

冠状和板层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

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4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一般认为氧化作用是引起白内障的

最早期变化。

45、皮质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出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楔形混浊在

皮质性白内障中最为常见。

46、绕核性白内障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内障。

47、白内障手术适应症:视力的原因、医疗的原因、美容的原因。白内障术后的视力矫正:

人工晶状体、眼睛、角膜接触镜

48、正常人眼压平均值为16mmHg。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正常人一般双眼压差

异不应>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应>8mmHg。

49、防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①小梁网通道;②葡萄膜巩膜通道

50、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3个因素:①睫状突出成房水的速率;②房水通过小

梁网流出的阻力;③上巩膜静脉压

51、青光眼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有眼压、房角、视野和视盘检查。

52、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原发性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急

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又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先天型青光

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5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期: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

间歇期的主要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小发作史;②房角开放或大部分开放;③不用药或单用

少量缩瞳剂眼压能稳定在正常水平。

5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诊断标准: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55、药物降低眼压主要通过3种途径:增加房水流出、抑制房水生成、减少眼内容物。

5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

57、葡萄膜炎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按炎症的临床和组织学改变分为:肉芽肿性、

非肉芽肿性;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小

于3个月为急性,大于3个月为慢性)

58、前葡萄膜炎分型: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59、角膜后沉着物分类:下方的三角形分布、角膜瞳孔区分布、角膜后弥漫性分布。

60、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61、视杯的内层和外层分别发育分化形成视网膜感觉层(神经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62、视网膜出血分为:深层出血、浅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

63、视网膜血管改变:管径变化、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血管白鞘和白线状、异常血管

64、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渗出性(浆液性)

视网膜脱离

65、视网膜动脉阻塞分为:视网膜动脉急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

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

(眼缺血综合症)

66、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非缺血型、缺血型)

6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禁用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扩张剂

68、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ARMD、湿性ARMD

69、特发性黄斑裂孔分期:一期为裂孔形成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央凹可见

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二期-三期为全层裂孔,二期裂孔<400um,

成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三期>400um圆孔,二期-三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

斑粘连;四期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可见Weiss环。

70、视网膜脱离按病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7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两大要素:①视网膜裂孔形成;②玻璃体牵拉与液化。治疗原

则是手术封闭裂孔。

72、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特征: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光感受

器功能不良。

73、视神经疾病常见病因有3种: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

74、视神经萎缩根据眼底表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75、视乳头水肿分4型:早期型、进展型、慢性型、萎缩型。

76、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77、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78、眼的屈光力取决于各屈光成分的位置、曲率半径、球面特性、折射率。眼的屈光力与眼

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

79、78、眼球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60D,平均折射率1.336,前焦距为16.67mm,

后焦距为22.27mm,眼轴24mm。

80、眼的三联动现象为: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81、近视根据屈光成分分为: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根据近视度数分类:①轻度近视:<

—3.00D;②中度近视:—3.00——6.00D;③高度近视:大于—6.00D

82、远视根据度数分类:①低度远视:<+3.00D;②中度远视:+3.00—+5.00D;③高度远

视:>5.00D。

83、散光分为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

分为: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近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

84、老视的症状有:近视困难、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视近不能持久。

85、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3个阶段:初始阶段、精确阶段、终结阶段。

86、融合包括:感觉融合、运动融合。

87、斜视后的病生理改变:抑制、弱势、中心旁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

88、双眼视觉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

89、双眼异向运动包括:集合和分开

90、儿童斜视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感觉缺陷,包括脱抑

制、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或经治疗达到平衡后,则运用非手术的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

91、精确的配镜和对单眼弱视患者的优势眼的遮盖是弱视治疗的两个基本手段。

92、斜视根据融合功能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根据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

变化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情况分交替性、单眼性斜视;根据发病年龄

分先天性、获得性斜视;根据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斜视(内、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

混合型斜视。

93、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特征: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麻痹性斜视主要特征:斜视角随

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94、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两眼

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

95、治疗弱视的基本策略为精确的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

96、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①初期缝合伤口,恢复眼球完整性;②防止感染等并发症;③必

要时行二期手术。

97、强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碱对组织起分解作用。碱烧伤比酸烧伤严重。

98、弱视按病因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部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先天性

9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瞳孔括约肌扩大、瞳孔散大;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时:瞳孔括约肌

收缩、瞳孔变小

100、角膜软化症的原因:缺乏维生素A

101、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未成熟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02、慢性泪囊炎的病因为鼻泪管阻塞所致,当角膜上皮损伤时,易产生细菌性角膜溃疡

103、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年龄为:3-6个月

104、前房积血应患眼包扎,平卧位休息。

105、青光眼的主要体征是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

106、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呈水样,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成脓性

107、结膜充血越近穹窿部,充血越明显;睫状体充血越近角膜缘,充血越明显

108、角膜实质损伤后,以瘢痕代替

109、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瞳孔到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当房水排出受阻时会

出现眼压升高

110、眼视器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111、角膜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和角膜缘毛细血管网

112、内麦粒肿切开引流的方向与睑缘垂直;外麦粒肿与睑缘平行

113、视路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反射到枕叶视觉中枢为止的

视觉传导通路

114、视网膜细胞瘤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

115、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眼睑征、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结膜和角膜

病变、视神经病变。

116、儿童期最常见的框内恶性肿瘤:横纹肌肿瘤;婴幼儿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

细胞瘤。

117、沙眼体征:睑结膜充血、滤泡和乳头增生、睑结膜线条状或网状瘢痕、角膜帘状血管

翳。

118、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快骨组成

119、眼部充血分为: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混合充血

120、睑缘炎典型临床表现:患处呈现红、肿、热、痛

121、近视眼矫正用凹透镜,远视眼用凸透镜,散光矫正用柱镜。

名词解释

1.白内障: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

2.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人眼平均值为16mmhg,正常人眼压定

义在10~21mmhg。

3.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

渗出性。

4.屈光不正:眼球的屈光力与眼球的轴长不相适应以致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聚

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即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5.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的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

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6.干眼病: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眼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

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7.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

8.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

拉性和渗出性。

9.高压眼症:一些人的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的上限,但乌尔检测出视盘和视野的损害,房水

开放,临床上称为高压眼症。

10.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是近距

离目标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1.双眼单视: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物体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所成的像,经大脑视觉中

枢合成一完整的立体形态。

12.视野:是指双眼正视前方固定不动所看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中心视锐度而言,它

反映了周边视力。

13.青光眼:是一种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眼病。

14.泪溢:泪液排除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处。

15.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器至大脑枕叶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

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16.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店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

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17.电光性眼炎: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

18.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后,在视网膜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物,标weiss

环。

19.视力:是指视器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它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

20.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

剥夺)引起的单眼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

增加,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

22.散光:由于眼球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各径线上不能同时成像,因而不

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23.眼球穿通伤:眼球的外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

24.眼球贯通伤:锐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

25.小凹:为黄斑中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的部位。

26.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27.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构成,为泪液排泄通道。

28.结膜:起始于上、下睑缘后唇,是覆盖于眼睑内面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的薄膜组织。

29.结膜囊:结膜以睑裂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囊状袋,故称结膜囊。

30.结膜炎:结膜的大部分表面暴露于外界,当眼表的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强时,

就会引起结膜组织的炎症发生,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

31.翼状胬肉:是一种向一角膜表面生长且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形态呈三角形似

翼状而得名。

32.直接对光反射:在暗视内受检眼被光源直接照射,该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33.间接对光反射:在暗示内另侧眼被光源直接照射,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34.双眼单视: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物体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所成的像,经大脑视觉中

枢合成一完整的立体形态。

35.近视眼: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各径线上不能同时成像,因而不能形

成焦点。

36.老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下降,睫状肌和悬韧带功能也逐渐衰弱,从而引起

眼的调节功能下降、近视力下降。由于老化所致眼调节能力减弱称老视。

37.斜视: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某一眼位偏斜称斜视。

38.慢性眼囊炎: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伴随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常见眼病。

39.眼膜充血:结膜血管扩张,不伴有渗透和细胞浸润,是急性结膜炎最常见体征。

40.电光性眼炎:由电焊、紫外线灯在紫外线被角膜灯眼部组织吸收,产生光化学反应引起

眼部损伤表现,双眼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睑皮肤充血、结膜水肿、角

膜散在点状或皮状上皮脱落。

41.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另一眼也发

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

42.高压眼症:一些人的眼压虽以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和视野

损坏,房角开放。

43.角巩膜缘:为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呈半透明状,宽约1.0mm,角膜嵌入巩膜内,前界

为前弹力层,后界为后弹力层。

44.黄斑: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血管凹陷处,直径约为2mm,还有丰富的黄色素,其中央有

一个小凹,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45.实盘(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3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仅

有神经纤维,没有视细胞,不能感光,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46.睑板腺囊肿:由于睑板腺导管出口堵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

慢性刺激引起的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散粒肿。

47.睑内翻:睑缘向眼球方向翻转,同时睫毛倒向眼球。

48.睑外翻: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异常位置。

49.上睑下垂:上睑的提上睑肌或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

50.角膜云翳:形成的角膜瘢痕性浑浊呈云雾状,肉眼不易观察到,通过浑浊的角膜能够看

清虹膜纹理者称为角膜云翳。

51.角膜白斑:形成的角膜瘢痕性浑浊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

52.角膜软化症:维生素A严重缺乏,不及时治疗所致。

53.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炎症、退行性改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白

内障。

54.后发行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或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

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浑浊。

55.正视眼: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去屈光系统后,

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56.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器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

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57.巩膜葡萄肿: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力减弱时,在眼压作用

下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

58.角膜葡萄肿:指角膜部位包含虹膜的组织向前异常隆凸,临床表现上可表现为整个角膜

隆凸,外观上有牛眼之称。

59.混合型充血:眼球充血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前者呈鲜红色,称为结膜充血,后者是暗

红色,称为睫状充血,二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充血。

60.睫状充血:睫状前动脉在角膜缘3~5㎝处分出细小的巩膜上支组成缘角膜缘周围血管网

并分布于球结膜,充血时称捷状充血。

61.角膜白斑:角膜炎第四期溃疡愈合后,瘢痕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

白斑。

62.KP,即角膜后沉着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

63.青光眼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

光眼斑。

64.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

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原因一般比较明确。

65.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在视网膜裂空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视网膜裂空进入

神经上皮视网膜下,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66.泪膜:通过眼睑的瞬目活动,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mm厚的超薄层。构成从外

到内:水样层,脂质层,粘蛋白层。

67.房水闪辉:炎性渗出物进入房水,在裂隙灯窄光斜照下,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

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

68.房水循环:捷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方、再从前方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

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

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69.弱视的分类与治疗: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玻璃弱

视;一旦确诊为弱视,应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

困难、治疗弱视的基本策略为精确的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治疗原则:消除病因,遮盖治

疗,光学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综合疗法。

7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病变严重程度 眼底表现

非增生性 ① 以后极部位中心,出现微A瘤和小出血点

②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③ 出现白色棉絮斑和出血斑

增生性 ④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出血

⑤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⑥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7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散瞳眼底检查所见

①期 无明显视网膜病变 无异常

②期 轻度NPDR 仅有微A瘤

③期 中度NPDR 微A瘤,存在轻于中毒IVPDR的表现

④期 重度NPDR 出现下列任何1个改变,但无PDR表现

1.任一象限中有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2.在两个以上象限有V

串珠样改变3.在1个以上象限有显著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⑤期 PDR 出现以下1种或多种改变: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或视网

膜前出血。

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底检查,①~③期控制血糖支持疗法,④期视

网膜光凝⑤期玻璃体切割,⑥期玻璃体切割与光凝。

72.试诉前方积血的处理原则:卧床休息,半卧位;点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5天;扩瞳可增

加在出血的危险,5天后可散瞳;眼压升高时,应用降眼压在5~7内不能控制,应作前方冲

洗术或凝血块切除术,以避免角膜血染和视神经损害。

73.真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起病相对缓慢,早期可仅有异物感,出现刺激症状;

与细菌性角膜炎相比,刺激症状较轻,病程较长;角膜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干燥粗糙,

有时可出现“卫星灶”表面坏死组织易于刮除;真菌可进入前房导致真菌性眼内炎。 治疗

原则:局部点眼,抗真菌药较难渗透眼组织,应频繁点眼;结膜下注射抗真菌药;可使用

全身抗真菌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应用1%阿托品扩瞳;忌用糖皮质激素;对药物无效、角

膜即将或已经穿孔者,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74.Glaucoma是什么病:即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

理性眼压增高时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

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病因:

一般以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为主要病因。 临床分期及表现:青光眼三联征:角膜后色素

沉着、青光眼斑、虹膜扇形萎缩。 临床前期,无自觉症状;先兆期,轻度头痛,眼涨,恶

心,视朦;急性发作期,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眼压急剧增高,视力显著下降,体重减轻,

结膜混合充血,青光眼斑; 缓解期又称间歇期;慢性期,眼压中度升高,视乳头凹陷,相

应视野缺损;绝对期,眼压持久升高,视力永久丧失。诊断:发作病史,眼压升高,眼前解剖特征异常。鉴别: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治疗原则:先用药物治疗迅速降低眼压,降后在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

75.白内障四期:初发期:放射状楔形浑浊;膨胀期:浑浊加重,前方变浅;成熟期:膨胀消退,完全浑浊;过熟期:核性,早期视力不受影响,随着核密度增加,去广利增强,可发生近视,视力减退。 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类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减少并发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准备了条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角膜小切口进行手术,超声乳化仪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后吸出,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将包括囊膜在内的经晶状体完全摘除,手术操作简单,单视并发症较其他手术多。此外还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76.酸碱眼烧伤在致病机制的异同:①酸性烧伤:酸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浓度较低时仅有刺激作用;强酸能是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凝固蛋白可起到屏蔽作用,能阻止酸向深层次渗透,阻止损伤相对较轻。②碱性烧伤:常见有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引起。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与组织接触后能很快渗透到深层和眼内,使细胞分解坏死,因此碱性烧伤后果药严重的多。

7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虹膜炎 急性结膜炎

症状 眼剧烈胀痛伴头痛恶心呕吐 轻度眼痛、畏光 异物感、灼热感、粘液脓性分泌 视力 显著减退 不同程度减退 正常

充血 混合充血 睫状体充血或混合充血 结膜充血

角膜 水肿呈雾浑浊 透明角膜后有沉着物 透明

瞳孔 散大常呈直椭圆形 缩小呈不规则 正常

前房 浅 房水轻度浑浊 正常

眼压 多明显升高 正常 正常

处理原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速,病情凶险,故应该紧急处理,先用药物治疗迅速降低眼压,眼压下降即使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若药物不能使眼压将至正常,应尽早采用手术方法降压。

78.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非共同性)

病因 不详 清楚(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或神经核器质性病变)

起病 漫长 急短

眼球运动 正常 向麻痹肌行驶作用方向的运动受限

斜角 1=2 2>1

复位 无 有

代偿头尾 无 有

79.眼球壁的构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外层:角膜,位于眼球部中央,呈向前凸的透明组织节后;巩膜,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角膜缘,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半透明,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为许多内眼手术切口标识部。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中层:葡萄膜,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相互连接组成。内层:为视网膜,一层透明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测。

8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0f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