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成版
更新时间:2024-01-16 06: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七年级地理中国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 学 计 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粤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四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靠右行。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最后老师补充归纳: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新年刚过,同学们又大了一岁,也渐渐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应该记住的安全知识。
常人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四)、小结
1.让学生牢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并自觉去遵守 2.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让地理走进生活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让地理走进生活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教学重、难点 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题, 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修 改 调 整 效果 反思 补救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讲解。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活动:请大家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仪,在班里同桌之间对比之后,看一看谁做的比较好,谁的做错了。 步骤: ①在圆形物体中部用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指南北两极) ②穿过一根铁丝为地轴,向上的一端为北极,指向北极星。 ③转一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造成昼夜更替)。 ④将铁丝弯出倾斜的底座(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 ⑤画出经线(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 ⑥标注经度。(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东西经的划分、18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⑦画出赤道。(标出赤道的度数) ⑧画出其它纬线,注出纬度。(30、60) ⑨画出并注出回归线、极圈名称及度数。 八、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000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 序号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教学重、难点 2、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 1、什么叫地轴? 2、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二、新课内容一:地球自转 1、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4)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P16活动中的习题。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3、检查、点拔: (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 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7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地球公转。 四、新课内容二:地球公转 修 改 调 整 1、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 (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3、检查、点拔: (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长度 时节 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A、 B、 昼夜相同 白天长,黑夜短 昼夜相同 白天短,黑夜长 南半球 昼夜相同 白天短,黑夜长 昼夜相同 白天长,黑夜短 强调:上述图中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而言。 简介极昼与极夜。 4、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本P15活动。 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六、检测:填充图册P7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地球的运动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的名称是什么? 五带的划分的界线(纬线),五带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知道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是因为太阳调 整 光照射所获得热量产生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划分五带也是因为太阳照射而划分的。 导入新课: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文P18-19五分钟,以4人为一组讨论问题: 1、划分五带有哪几条纬线,名称分别是什么? 2、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分别划分哪些气候带? 3、赤道划分了什么?热带在南半哪个半球? 4、哪一带所得到的热量最多,哪一带最少? 师生互相解答问题。 小资料: 南北极昼与极夜时间相反。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自转为一天)。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二、完成以下思考题,判断与地球哪种运动有关。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2、夏天热、冬天冷。 3、我们每一天都经历白天和黑夜。 4、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 白天比黑夜短。 四、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地图的发展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通过陶片上的地图到丝织地图到羊皮地图的变化,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及应用。 2、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了解电子地图,熟悉电子地图光盘。充分了教学目标 解现代电子地图的优势与用途。 3、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加强对地图与实地的对应感。 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地球划分为哪五带?分别是什么? 2、哪一带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古人将地图刻在陶片、丝织品及羊皮上有什么优点? 2、现代人通过什么现代手段绘制地图,绘制的地图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卫星图象?卫星图象有什么作用? 4、在野外上如何辨别方向? 5、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修 改 调 整 四、学生阅读课本 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回答自学指导1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评。 2、指名回答2的问题,同学补充,老师小结。 (纸制地图:便于携带、形象直观;电子地图: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查询) 3、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 4、请个别学生回答4的问题,同学补充。 5、请个别学生回答5的问题,老师小结。 (辨别地图上的方向的方法有:(1)、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2)、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3)、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 6、老师提问:地图上有哪几个基本方向?它们各是什么? 六、活动 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分辩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掌握比例尺、指向标在实际中的作用。 七、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八、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九、检测: 1、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 地图。 2、看地图要学会辨认方向。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按“上 下 、左 右 ”的原则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向 方向,纬线指向 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第一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地图的运用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表示方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结合实际选用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2、地图上有哪几个基本方向?它们各是什么? 二、导入。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图2、15采用了比例尺的哪种方式来表示?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图2、16进行比较。 五、学生自学课本P26约5分钟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六、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 式表示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同学作补充。 修 改 调 整 (可以用数字、线段、文字等方式来表示。) 3、指名回答3的问题,老师点评。 (分母小,比例尺大;分母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七、活动: 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1)、一百分之一 (2)、1:40000 (3)、1∕5000000 (4)、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 2、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八、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九、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十、检测: 1、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 (1)、1∕50000 (2)、二十万分之一 (3)、1:25000 (4)、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1)、世界地图 (2)中国地图 (3)、湖南省地图 (4)广州市地图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地图的运用 教学内容 序号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1、掌握阅读地图的第二种方法:认识图例和注记。 2、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会选用合适的地图。 绘制校园平面图、会选用合适的地图。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调 整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什么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 程度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图例和注记有什么作用? 2、如何读懂地图? 3、地图的种类有哪些?地图有什么作用? 四、学生阅读课本P27___P28约5分钟后,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点评。 (图例: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指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作用:图例和注记一般都附在地图上,它可以帮助我们马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指名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评。 3、指名回答3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 (地图的种类有很多,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作用:在现代社会,地图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八、检测: 1、地图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常把 、 和图例称为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 、 、 等。 3、课后练习题。 效果 反思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一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内容 序号 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学目标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调 整 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一、引入新课: 几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内容: 1、自学指导1:读P35图3.9,说出图中三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500米表示乙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000米表示甲点高出乙点的垂直距离。 1500米表示甲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教师: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①、绝对高度,也叫海拔;②、相对高度。 2、自学指导2:什么是绝对高度?什么是相对高度? 学生回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提问: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 学生:绝对高度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的比较。 教师:地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 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现在我们运用地面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3、自学指导:什么是等高线? 学生回答等高线的概念。 4、活动:指导学生用土豆做一个等高线图。按照课本P36活动 的要求和步骤,教师一边解说并做示范,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等高线图的比赛,并评选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传阅。 学生跟着老师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5、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等高线图,把土豆比作山地,思考: 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举例说明:P37活动1 学生讨论交流,让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并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教师: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可以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反映出来,我们把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陡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呢? 学生阅读课本P37图3.12“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让学生观察不同部位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分析归纳: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 (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是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2)山脊是指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类似于屋脊或牛背的脊梁。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3)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是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凹进。 (4)鞍部是相邻两个山头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5)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象线段一样表示。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与检测: 1、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 2、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 3、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连线叫做_________。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______。 5、做填充图册P10、11、15。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等高线与地形图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重基本地形。 教学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识别及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调 整 等高线地形图,为了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 一、复习: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 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新课: 1、活动和指导:看课本P39图3.14“世界地形图”,分析这种表 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并完成P38活动。 学生读图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等高线地形图用数字和等高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用颜色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能更直观地看出地表的起伏。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夜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自学指导:陆地地形可以分成哪几种形态?这五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3.13,讨论,回答。 教师评价,补充: 平原:广阔坦荡,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四周围较陡,内部宽广,起伏较为和缓,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山地: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地势有起伏、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活动和指导:在P39图3.14“世界地形图”上,找出: (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平原?它位于哪个洲? (2)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洲? (3)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它位于哪个洲?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山脉?它位于哪个洲?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个沙漠?它位于哪个洲? (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国家? (7)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它位于哪个山脉? 教师组织进行竞赛游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抢答游戏,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与检测:填充图册P16。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课时 序号 1、了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教学目标 2、观察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 3、观察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1、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小; 2、各大洲的分界线。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图3.2,说说陆地、海洋在南北半球各占多少? 2、陆地、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几? 3、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4、全球陆地有几个大洲?哪个洲最大?哪个最小? 5、全球有几大洋?哪个洋最大?哪个最小? 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四、结合教材,观察P32中图3.3和图3.4: 1、师生互动完成自学指导内容; 2、提问: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强调: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跨两个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3、练习:P33 活动2 4、学生练习,教师讲解。 修 改 调 整 五、观察P34图3.6和图3.7 1、提问:看图说说大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2、练习:P34 活动4 六、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第一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目标 2、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3、掌握全球板块的名称,以及板块运动的方向。 1、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2、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原来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桑田,原来的桑调 整 田变成了现在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3、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板块运动的方向以及板块的名称。 四、学生阅读课本P40-42,教师巡视。 五、检测: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老师补充。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2、学生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变迁”。 3、请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拨。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是因为非洲与南美洲在形状和许多 生物的相同,逐渐发展成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 4、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其他学生作补充。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它们的运动方向参看课本P42的图3、17) 六、老师提问: 1、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2、地中海会消失吗?为什么? 七、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八、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九、检测: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 。 2、德国科学家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 、 、 、 和 、 六大板块组成。 十、作业: 1、《地理图册》。 2、《地理练习册》。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时 序号 1、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2、掌握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及地震的预报和防灾、减灾。 1、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掌握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及地震的预报和防灾、减灾。 ? 修改 材料出处 独立新备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哪六大板块组成?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说出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 2、全球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3、如何预防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四、学生阅读课本P43—44,教师巡视。 五、检测: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 (六大板块之间相互拉伸或挤压,从而形成板块之间形成火山、地震带。一般说修 改 调 整 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2、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老师小结。 (全球有两大火地震带,即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地球上95%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 3、请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老师点拨: (地震预报难度大,因此,掌握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是极为必要的。) 4、学生谈谈课本P44“活动”的有关看法。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八、检测: 1、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2、全球有两大火地震带,即 和 。地球上有 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 3、地理图册。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人类与海洋 教学内容 序号 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2、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利用开展海报制作、撰写小论文专题活动教学目标 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重点 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0-44, 约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年龄是______亿年。 2、1872年至______年期间,英国“____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3、海洋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________发展的重要基地。 4、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海洋有什么危害? 5、《联合国海洋公约》于________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________年__月___日加入该公约。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_____利用海洋和_____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修 改 调 整 近30亿年的历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期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世界关注海洋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来自于海洋,如海带、食盐、海鱼等。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捕鱼、填海造陆、油气钻探等。 五、共同保护海洋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都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重要议题。 海洋的污染和破坏正在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赤潮不断出现,有毒物质断增多,海洋的美丽正在逐渐消失,保护海洋已迫在眉睫。为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1996年5月15日加入该公约。公约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专属经济区等17个部分作出了相关规定,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小结本节内容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 序号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教学目标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调 整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 一、导入新课: 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什么? 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4图4.3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 图4.4 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充图册P19——20。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 序号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教学目标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调 整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 一、导入新课: 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什么? 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4图4.3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 图4.4 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充图册P19——20。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和降水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目标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2、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 2、一年中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 3、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怎样的差异?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 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叫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测量降水量? 3、怎样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4、通过等降水量线图,怎么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 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分小组讨论。 五、检测: 修 改 调 整 1、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请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评。 3、活动:在P59活动,完成活动的问题。 4、学生回答3的问题,老师做点拨。 5、学生读图4.10,学生回答4的问题,老师点拨。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课堂小结 八、检测: 1、空气中的水汽以 、 、 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 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2、填充图册P19-20,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变化柱状图并回答问题。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一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内容 序号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1、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分布范围。 教学重、难点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方不同时候气温和降水有所不同,导致空气温度和湿度也不一样,从而使地上的动植物种类千差万别。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今天我们就学习世界的主要类型。 二、学习新课 1、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2、出示学习指导: (1)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查阅课外资料) 修 改 1、复习上节课的气温和降水。 调 2、从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不同地整 3、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分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指名回答。 教师:世界的气候类型在课本上列举了11种。按大分类来说有: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及高原高山气候;各大分类下又有具体的划分类型。(学生回答各具体分类) (2)思考题2—— 现在,我们先看热带气候类型具体分出了哪几种?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 提问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在哪里?有什么特征?世界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哪里? 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讲解: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世界最大的一片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引导学生找到这片地区)另外在非洲刚果河流域也有比较大的面积分布。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观察P63热带雨林景观和伊基托斯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提问2:热带其他三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①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世界最大的一片分布在非洲大陆(引导学生找到)其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时高温闷热,多雷雨植物生长茂盛;干季时多晴天,少雨水,甚至滴水不下,植物凋零,形成一片枯黄景象。 ②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最大的一片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另外,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部也有大片分布。其特点是常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部的范围内,常年高温,年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区大,集中夏季。。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检测。(填充图册P22)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二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教学目标 2、通过数据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1、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分布范围。 教学重、难点 2、通过数据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上节我们学习了通过地图、景观图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热带的四种气调 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那我们能不能反过来通过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整 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试试。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通过数据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2、出示学习指导 看课本P64图表,分析 (1)读表,找出两地的气候分别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分别计算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 (2)两地的降水分别在哪个季节较多,哪个季节较少?两地的1月份平均气温都在 多少摄氏度以上? (3)两地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差异?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4、检测、点拔 (1)思考题1——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上海和马拉加。 教师讲解: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部,中国的南部、美国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分布较广。马拉加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最大片是分布在地中海沿岸。(2)思考题2——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降水夏季多,冬季少;马拉加的降水夏季少,冬季多。两地1月份的气温都在0℃以上,说明两地冬季较温暖。 (3)思考题3——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从数据分析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上海和马拉加虽然处于同一纬度带,但由于分别处于大陆的东西两岸,因此气候特征各不相同。上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 马拉加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被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冬季西风带控制,大西洋暖流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到地中海,带来湿润的气流,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5、自学指导:从上面的分析看,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是从哪几方面概括的?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以当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来概括的。如: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冬季温和多雨(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夏季干燥、冬季多雨是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思考题4—— 观察亚欧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气候有什么变化? 学生看图回答:亚欧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同一纬度地区气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教师讲解: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冬季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呈现出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 西部受到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和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中部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既受不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不到西风的影响,所以降水较少,呈现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的特征。 (5)读图思考: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讲解: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系,非洲东部的东非高原也有部分分布。这种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不同的特点。 (5)思考题5——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主要分布在南极圈和和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分布地域是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南极洲等寒带地区及高山地区。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夏季白天长,风大。 4、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5、课堂小结 效果 反思 补救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三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内容 序号 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教学重、难点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修 改 到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任何一种气调 候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整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出示学习指导 (1) 活动:读亚欧大陆上的温带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伦敦等三幅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完成表格。 (2)比较伦敦、乌兰巴托、北京的气温和降水量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3)读南亚的孟买和北欧的摩尔曼斯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及降水柱状图,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读山地气候示意图,解释造成诗句中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人类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气候? 3、检测、点拔: (1)思考题1——学生活动:看图填表。 地区 海陆位置 1月 平均气温 伦敦 大陆西岸 3.5℃ 7月 平均气温 16.5℃ 年 较差 13℃ 降水量集中的月份 各月平均 年 降水量 754mm 气候特征冬降水乌兰巴托 大陆内部 -24.6℃ 13℃ 37.6℃ 集中夏季 217mm 冬短少,北京 大陆东岸 -5℃ 26.2℃ 31.2℃ 集中夏季 537.6mm 夏雨冷干 思考题2——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伦敦纬度较高,位于大陆西岸的海岛上,深受海洋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京在三者中纬度最低,位于大陆东岸距海洋较近,属温带季风气候。 乌兰巴托位于大陆内部,难于受到海洋的影响,而易受北方的冷空气影响,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者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气候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因而夏季气温很高,冬季气温很低;海洋相反,因而冬夏气温
相差不大。离海近降水多,内陆降水少。近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北京和伦敦靠近海洋,所以降水多,乌兰巴托处于内陆地区,所以降水少。 思考题3——学生回答。(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城市) 教师补充:从图中分析,孟买终年高温,降水较多,并且集中夏季,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摩尔曼斯克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气温的年较差大。 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阳热量也就不同。纬度高气温低,难以形成降水;纬度低气温高,容易形成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孟买处于低纬度地区,摩尔曼斯克处于高纬度地区。所以两地气候差异大。 思考题4——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山下四月花期已过,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桃花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盛开,而农历四月已是春末夏初,山上的花期比山下晚了一个多月,说明山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而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海拔。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这么迟。另外,在山的两面降水也不一样,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思考题5——学生回答。 思考题6—— 气候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也影响人类生产活动,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如厄尔尼诺现象、拉那列现象等非自然产生的不正常气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学生活动:看课本图片,这些现象与气候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江南水乡——屋顶形状都与雨日较多有关,由于多雨,河流多,水运便利。 长江洪涝——与每年我国夏季风的强弱有关,也与人类对长江流域环境的破坏有一定关系。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多,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少,又容易发生旱灾。 新疆瓜果之乡——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而且产量大,与当地气候干旱,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绿洲灌溉便利等条件有关 阳光下的海南岛——海南岛地理纬度决定那里气候终年高温,所以椰子等热带作物可以在此很好的生长。 教师导言: 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直接影响着气候,给原本较为稳定的气候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导致气候反常,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学生活动:看图发现问题:从课本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降尘,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修建水库——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局部地区空气中的水汽,调节该地区的气温。 工厂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造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 问题:如何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对气候破坏? 学生回答解决办法:减少污染,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干扰。 阅读知识之窗,思考:你认为山东能种植荔枝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东在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于0℃,不利于荔枝的生长。所以,山东不能种植荔枝。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小结本节内容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四课时)
学科 地理 备课教师 秦亨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保护大气环境 教学内容 序号 1、尝试通过“认识酸雨”和“环保宣言”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定期测量雨水的pH值的方法。 2、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测量的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3、学会合作与交流; 4、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5、初步学会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测量pH值。 2、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独立新备 ? 修改 材料出处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修 改 出示搜索到的漫画及图片,展示以下情景: 调 工厂黑烟、汽车尾气、酸雨、毁林开荒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整 通过阅读“知识之窗”中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什么危害?有哪些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尝试通过“认识酸雨”和“环保宣言”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定期测量雨水的pH值的方法。 (2)、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测量的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3)、学会合作与交流; (4)、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5)、初步学会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出示学习指导 (1)为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2)目前国际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哪三类? (3)各种污染有何危害? (4)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3、检测、点拔 (1)思考题1—— 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地球有何危害? 随着人类消耗能源数量的急剧增加,煤炭、天然气、石油、木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释放,这些温室气体能让太阳光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阻止地面辐射能量向宇宙散发,这就形成了温室效应。 有学者认为,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低地可能被淹没。 (2)思考题2—— 臭氧层主要被什么破坏?国际上采取了什么办法控制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一旦破坏,大量紫外线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现已查明,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元凶”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层里的氯氟烃(如氟里昂等),人们使用的冰箱、空调器、汽车、计算机、灭火器等都会用到氯氟烃。 保护臭氧层已成为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课题,联合国制定出《国际臭氧层保护公约》许多国家已禁止或限制使用氯氟烃。 (3)思考题3—— 什么叫酸雨?酸雨有何危害?如何防治酸雨的形成?(课后查阅资料) 见附加资料。 4、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三、小结本节内容 效果 反思 补救
正在阅读:
地质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成版01-16
港台歌曲翻唱原曲10-20
驻厂安全监督员管理制度05-31
妈妈谢谢您的陪伴作文600字06-27
全面风险管理相关术语和知识解读十一05-14
儿童职业体验馆目前都有哪些赢利模式?06-24
取水许可申请书水资源处05-23
材料取样试验标准05-11
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08-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地质
- 教案
- 地理
- 完成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