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更新时间:2023-11-09 2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通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名家名作,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给他们怎样做人,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动人的情境,完成教学任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

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并努力运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由景入情,由人入情,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让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先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有位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很多事他边做边忘,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但他却永远记得儿子喜欢吃的东西。有一次,很多人在一起吃饭,他父亲竟然用手抓了两个饺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说是留给儿子的,他的儿子最喜欢吃饺子,在场的人先是一愣,接着便发出了无限的感慨。”播放完视频后,这位老师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借助低沉的语调再现了父亲救儿子时的场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危险、悲伤、艰难、痛苦的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引发了学生对父亲的崇敬,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课文,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了。 二、感悟语言,提高语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在理解语言时,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潘新和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所以说,在阅读教学时只有通过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文本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沐浴人文的阳光。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重点的句段引导感悟,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有位教师在讲这段话时,抓住了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举起”、“又放下”、“又举起”,这一系列的关键性的表现动作的词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他做这些动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些词语感悟文本,把人物的心里矛盾再现了出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时,也可以抓住重点句段引导感悟,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中有一段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讲这段话时,可以抓住体现人物动作及哭的状态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整个

悲痛的过程,从而感悟作品的内涵。另外,还可以通过句子的对比来帮助理解课文,如: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可以将“一根”和“一个”重读,再进行感悟,从而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生活的凄苦和悲凉。 三、方法恰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时候兴趣对人的成长都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无论哪一阶段、哪一部分的教学都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在讲读课文时,教师要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有滋有味地来学习课文。但儿童的兴趣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不一致,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机智化解这种矛盾。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语的设计方法很多,有“设疑”导入、“谜语引趣”导入、“悬念引趣”导入、“故事引趣”导入、“小品引趣”导入等。一节课的开端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其次,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能巧

妙地转化课堂生成使其跟课文的人文内涵一致,还要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向教学重点,从而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教材中每篇课文内容都不一样,写法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切入课文,使课堂结构产生种种变化。课文切入的方式有多种,必须综合考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深化课文的人文内涵,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只要有变化,让学生感兴趣即可。 四、尊重体验,倡导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决定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 传统的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有:高耗低效、讲风盛行、呆板教学、重复学习;阅读指导过程中偏重内容的分析,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差。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倡导个性化体验,追求读书中的“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学生的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09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