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3-10-01 06: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人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都希望能够享受到公平,然而真正的“公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一个社会里人口众多,正所谓“众口难调”,满足到大部分人民需要已经不简单了,所以达到每个人心中的公平真是十分困难,以至于我们是要奢求、去享受得到公平。所以,我认为:世界上是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的。然而,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他必需要接受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经过一系列的教育,人的身心逐渐成熟,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这里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育公平问题自然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现阶段,我国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一般追随父母来到一些大中城市,在城里接受教育,然而他们接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不少障碍。户籍问题就是其中的最大障碍,大部分大城市的公办学校都不接纳非本地户籍的学生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公费教育,然而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并没有当地户籍,所以他们只好去民办学校,还要缴纳高昂的学杂费,或者去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得不到很好的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是我国的长期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呢?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系,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就教育来讲,这种户籍制度也在严重的制约我们社会教育的发展。一是民众不能加入打工地户籍,导致工作和生活的不方便;再就是民工不能迁入城市户口,严重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由于户籍问题产生民工像候鸟一样的流动性,导致很多民办学校目前的生源极其不稳定,这也导致民办学校无法长远的规划学校的发展。 如果放宽我们的户籍落户限制,很多民工、外来人口由于工作的关

系,将选择落户打工地,这样教育部门也将逃脱不了这些新移民子女的教育责任。即使教育部门不管,民办和社会力量也可以更顺利的开展对这些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工作。“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如农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四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难以解决。有的地方甚至百般阻挠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或武断的加以取消。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藏在心里。

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应平等地享有教育的权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存在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需要对其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否则对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那我们该怎么样改善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变为以常住人口为主的管理体制,以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流入地政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为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等非户籍人口提供公告服务,将其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之内,特别应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流入地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建立保障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乃至初中以后教育的长期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其次,要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将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调整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的体制,全方位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完善捐赠立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让有爱心的先富者,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 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农民工使企业获得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还可以通 过适当的方式,让用工企业分担农民工子女的部分教育费用,并安排一部分城市教育附加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再次,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 、 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 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实现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主体平等。再者,要消除法律上的歧视。按照联合国《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的规定,教育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 、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出生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 惠受教育者的行为。现在从法理上讲,明显存在对流动少年儿童的歧视性条款,造成了流动少年儿童在选择受教育权、

缴费、享受教学资源等方面与本地少年儿童的不平等。现行的一些教育法律规范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子弟学校”、“ 附属教学班(组)”、“借读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隔离开来进行教育。这些做法在形式上违反了《世界人权公约》、《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等许多国际人权法文件所确立的禁止歧视原则。所以应消除这些歧视性的条款和语言。最后,要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的流动总的来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是盲目性。任何城市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适度控制流动人口的规模,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发达地区的企业、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民工家庭三方共赢,这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 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教育公平问题,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进城的数量快速增长,那么认真对待、研究以及改善、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的,农民工进城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力量,创造税收和经济的增长,然而他们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却迟迟不能得到改善的话,会引起激烈的社会矛盾。

在现在,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还是屡见不鲜,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公平与不公平的,然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认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还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改善、去解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v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