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更新时间:2024-07-10 0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洋里乡安仁小学 卓磊鑫

【摘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 参与性 和谐课堂 激趣情境 导学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应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尽人意:有时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生生交流;有时课堂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缺乏生生参与;有时课堂虽然热闹非凡,却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课堂效果的优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结合本文谈谈我的体会。

一、热爱每一个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敢于参与。

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勇敢、自信的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真心实意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成功的快乐。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馨的叮咛,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爱学、会学、善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数学语言抽象、枯燥、乏味,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诙谐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分析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奇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暂时还不理解的有趣的新奇事物,展现越多,学生就越好奇,从而产生兴趣。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为了避免课堂枯燥无味,课前我安排同学带了一个变形金刚,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这个新奇的玩具,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就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大家在数学活动中认真观察,交流和探索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样充满新奇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2、创设激趣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数学趣味性的重要条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性,而新奇有趣的情境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必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以一个故事引入,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了个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

尚给小和尚讲了一个故事······以诙谐幽默的故事情境导入循环小数的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明白什么是循环。接下来他们就会说出生活中出现的循环现象,然后他们就主动问老师:“那数学中有哪些循环现象呢?”教师再利用同学们的这种求知欲趁热打铁将生活经验引入到数学中,教师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们都在课堂上自由地讨论,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地聆听别人的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且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容易获得成就感,在数学中得到乐趣。

3、创造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动起来。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权威,妨碍学生的参与性。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学好数学。所以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活动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课前我让学生做了几个梯形卡片(其中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课上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上的一个或两个梯形卡片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学生拿着手中的卡片通过剪,拼等方式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然后再观察讨论转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原来的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又有什么关系,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节课,改变了由纸笔计算推导公式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剪拼讨论合作得出结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口,互相帮助,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精心设计新颖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参与。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的惊讶开始。”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够成功、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这样就能瞄准方向,清除教学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能调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用竞争机制,提高参与力。

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总是想找机会表现自己,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教师应创造好的竞争氛围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单纯的竞赛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以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师生竞赛等活动。如口算“夺红旗”小组比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劲,你算错了,他马上冲上去改过来,这种竞赛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培养学生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活动中,还出现了小组内学生自觉地好帮差,好带差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创造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课堂注意个别“导学”,保证全员参与。

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保证,而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教师可以利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走近学困生,蹲下身子,去发现学困生的困难,给予学困生巧妙地引导帮助。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及时给予鼓励;一个微笑,一句勉励,一个抚摸,都是他们信心的源泉,让他们产生无穷的动力;对于思维碰到障碍的,给一点提示。对于学习材料不足的提供一点材料;对知识准备欠缺的,及

时讲解知识,为他们顺利学习送点“炭”;对浅尝辄止的,可以问“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个结论完善吗”让学生深入学习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应采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我认为在课堂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努力做到不唯分数是从,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有时爱之深责之切,反而伤害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胜任感、成就感、愉悦感,这样就给学生一个舒展灵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参与,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孙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