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六中 支小磊 创新科学教育内容的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3-09-29 11: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新科学教育内容的实践探索

(支小磊,兴仁县第六中学,562300)

内容提要:本文是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来探索实施科普教育的新的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科普教育已成为现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的农村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科普教育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如何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开展科普教育,在农村中学应采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和内容以更好的实施科普教育,这正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健词:科普教育、方式内容、农村中学、科学技术

1.总体现状

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1.1存在问题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国中小学生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普遍存在着科学素养较差,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弊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对现代科学重要的新进展知之甚少,对现代科学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认识不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更少。因此,对于他们身边发生的迷信、伪科学活动、愚昧的反科学,缺乏必要的识别能力;对于那些侵蚀和愚弄广大群众,腐蚀青少年一代的现象缺乏有效的抵御能力。大多数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是视科普教育为“异类”,对学

生参与这样的活动甚至持反对态度,科普教育也无法进入课堂教学主阵地。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

1.1.2当前任务

如何找到一种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动员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觉投身于科普教育,对学生实施科普教育的方式;同时,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将课程教学、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科技馆所等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普教育的合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崭新的任务。在中小学大面积推进科普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需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认真研究、局部实验、总结效果、分类推进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和农村,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区域特点,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多样性的科普教育新方式。换言之,方式创新将是大面积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 2.创新改革

加强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如东关镇这样的有科普教育实力的地区,在教育教学领域更应大面积推进科普教育的力度,并且要逐步寻求新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提出来以供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中小学科普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1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科普教育相结合

现在可由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开发新奇的、富于启发性的科学素材和教学方法,供学校的教师使用以帮助中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研究活动,树立主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观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研究课题。 同时,应与地方上的科学家合作组织开展其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富有实践经验的科学工作者到中小学校,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安排教师到科学研究机构实习;举办几场学校科普节以及学生研讨会;建立“科学家—学校—校外科普实验基

地”的网络等。同时更要结合教育改革实验,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为目的,发动科学技术人员自觉参与,把科技人员的常规研究活动与科普教育有机融合,从更好的进行科普教育。

2.1.2社会科普教育与学校科普教育相融合

科普教育与学校科普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的兴趣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以及教科书存在的局限性等。这就要求使科普项目的有关设计方案和材料能被中小学教师所利用。为此,我们应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单纯传授有限知识的做法;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水平,分层次分年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素养教育进入学校正规教育的渠道和途径,组织有关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验。还应鼓励科普项目机构聘请中小学教师参与项目开发,担任项目顾问小组的成员、编写科普项目的学校外廷伸材料等,很多科普项目就能大大丰富学校的科学教育。如科学家、研究人员到中小学校开展活动,来支持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竺可桢中学在校外设立了农村科普实验园区,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2.1.3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相结合

在现在科普教育的要求应成为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内容基础。要通过中小学整个学习过程反映科学技术已渗进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采取实验和亲身体验的方法,随着从幼儿园到初中各年级而不断增加其深度。例如,科学素养教育应进入正规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内容应成为从小学到高中核心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为此我们应以协同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构建学校科普教育的开放系统。即:实现及时跟踪最新科学发展,科学课程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学校科普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和实践;学校师生与科研人员的互动,课程教学与社会科普资源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协调发展的组织机制。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可以要求每班做到四个“一”: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一次

科技信息发布会、布置一个科技角、听一次科普讲座;要求每个学生作到多个“一”:观看一次科普录像、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制作一件科技作品、了解一名科学家的简历、提出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

2.1.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普教育

在此情形下,政府研究机构、科技团体、大学等开发的各种科普教育资源能借助互联网方便地进入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也会更加科普化。信息技术引人学校,运用于教学,会逐步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将日益淡化,学生也将更多地自主学习。我们现在已把计算科学纳入中学科学教育,这就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普教育提供的必要的条件。例如:可以让若干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登录因特网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进行科学项目的设计研究;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想象中的电脑作品,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科学工作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活动,树立主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观念,促使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向更加科普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以教育部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契机,探讨如何利用“三通两平台”教育网络,组织教师开发和整合网络科普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对科普教育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实验。

2.1.5多种科普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

组织社会多种科普资源,使之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各种科普资源开展各种方式的科普教育如:面向青少年和广大观众的电视科普节目;科学题材的电影;在科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技中心、自然中心、植物园、水族馆、动物园和图书馆等场所举办的各种展览或教育活动;在乡镇和青少年中心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等。更可以广泛通过大众传媒,例如互联网络、传统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科普馆所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进行,注意发挥社会上的科普资源的作用。

3.总结

结合农村教育改革,探讨如何把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研究在农村大面积实现科普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如何通过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达到使科学技术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目的,研究在农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新途径和方法。重点研究如何在农村地区实现大面积进行适合当地需要的科普教育的方式,研究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封建迷信糟粕的抵御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农村中小学进行科普教育,就既要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感受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又要更加重视让科普教育进入中小学教育主渠道,从而拓宽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实施途径,初步形成学校、科技界和社会各界联手,大面积实施科普教育的多种渠道。这必将对农村中小学科普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书坤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科技传播专业设计模式》、《教育与现代化》1993.3. 2.柏岸《科教兴国与教育现代化》 3.刘吉《中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4. 《科学的故事》(法)法布尔(Fabre,J.H.) 著,冉堇宏 译 5.网站:百度、谷歌、bing.

作者简介:支小磊,男,2012.09参加工作,主修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兴仁六中负责心理健康、德育、科普知识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