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

更新时间:2024-01-16 16: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心理学

专题一:学科性质(前三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彼此很重要,教育心理学具备人文学科性质,也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是研究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基本心理的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在高等教育情景下,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基本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的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心理学诞生。

构造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

观点是:心理或意识是由元素构成的。

机能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美),杜威,安吉尔,它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的机能(功能),而不是元素。

行为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美国华生,桑代克,巴甫洛夫,

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人的行为,强调S—R (刺激-反应)联结。

1903年,桑代克出版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基本观点: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完整的状态),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苛勒:顿悟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其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精神分析心理学: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5月6日) 基本观点:提出了潜意识的问题,认为潜意识是人格的压抑。 人格结构: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理想)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奈塞尔(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基本观点: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

的过程,而且不同的人信息加工不一样。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基本观点: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实现潜能的挖掘,它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现象学。 教育心理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 实验法: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

指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操作自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推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因果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作用或者水平: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

指能够描述在学校教育情景下,有哪些教育现象,怎么解释教育现象,能够达到预测和控制的水平。 高校教师的发展

教师发展的阶段:1、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阶段

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期望(资源性不一样,期望不一样), 教师的行为举止。

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6个方面) 教师的威信及师爱: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教师威信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学效能感、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反思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实践阶段,

观察与分析阶段——观摩阶段, 重新概括阶段——反思阶段, 积极验证阶段

教学监控能力包括: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活动监察,评价和反思,教学活动调节改正 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与培训:

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 教育机智:对意外情况,偶然情况做出的灵敏反应

高校教师的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 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 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

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

正确运用教学媒介的能力——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专题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持久的行为及行为潜能(心理)的变化。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P88

心理学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联结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只是形成的过程不一样。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小猫吃鱼实验)说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主观想学习,

主动需求)

指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巴甫洛夫(狗在刺激下分泌唾液实验)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老鼠吃食物实验,行为发生后才能吃到食物)斯金纳,桑代克与巴甫洛夫实验的流程区别:

1、 流程不一样,前者是先反应后刺激,后者则是先刺激后反应 2、 主动性不一样,前者是主动性,后者则是被动性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目的在于构造完形)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输入,存储,输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形成认知—结构,而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的过程是获得,转化,评价)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建认知—结构 知识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的结果 学习观——建构的过程

学生观——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 教学观——学习的主导

学习迁移及促进

信息加工的一般环节:输入,存储,输出

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获得,保持,提取和应用 学习迁移就是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类:

按性质分类:正迁移——产生积极作用;负迁移——产生消极作用; 根据概括水平分:纵向迁移(垂直)和横向迁移(水平) 根据迁移的先后分: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迁移;触类旁通——横向迁移;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学习迁移理论:(哪个实验支持什么观点) 形式训练说——官能(多感官刺激训练)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越相似的越易迁移) 经验泛化说——贾德的“水下击靶” 关系转换化——苛勒“纸下觅食”(学会比较关系) 认知结构说——奥苏伯尔 经验整合说——冯忠良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1、学习对象的相似性,无论是结构特征还是表面特征,都能决定迁移量的多少;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迁移本是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的过程,因此,已有经验的水平必定影响迁移的效果,概括水平高,迁移的可能性就大,效果就越好,反之效果就不好;

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的过程是通过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的掌握及水平的掌握必然也影响到迁移的实现。

4、定势作用:它对迁移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能起到阻碍作用。 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学迁移的重要前提,并且必须明确而且具体,由易到难。 2、科学编排教学内容,为了使得迁移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就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需要编排的合理并且有结构化,教学就省时省力,反之,则迁移效果很小。

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指整体安排以及每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消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矛盾。 4、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即都会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动机: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引起(激发,引发),维持或调整也叫强化,引导(指向)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构成要素: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激发学习的刺激来源分:内部动机(内在诱因,内在刺激)和外部动机。 根据时间目标分:直接动机,间接动机 根据道德水平分:高尚动机,一般动机

(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学习效果就好(正向一致),学习动机低,学习积极性弱,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也就不好(负向一致),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弱,如果学习行为好,学习效果也可能好,反之,学习动机强,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由此可见学习行为是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学习动机只是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论,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获得刺激的强化,学习是R,刺激是S,其强化的目的是强化物。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

成败归因理论:海德最早提出的归因理论,在海德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理论。

(简)简述维纳的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理论? 在海德最早提出的归因理论的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成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定的层次(组块:生安归属爱自尊,求知审美自实现)。

(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习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逐层实现的,即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成就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需要的培养,学习期待的培养。

专题三:教学心理

(简)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1、学生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教学反过来又能促进或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民展。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抽象逻辑水平,情绪相对稳定,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可控性,人格基本趋于完善。

知识的学习(学习一般过程中的:获得)

(选)知识的类型:

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问题”的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图式的方

式表征的。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是产生式的方式表征。 按形式复杂程度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的关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学习 知识的学习过程:同化保持

同化(皮亚杰的观点):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的过程

(概)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对应于心理过程:同化保持提取,

(简)如何获得知识?

1、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多媒体教学)

2、知识的概括:感性概括(根据感官的直接经验获得)理性概括(思维推理获得) 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的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知识的保持

记忆和遗忘

(概)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分类:

1、 根据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景记忆 2、 根据存储时间长短(记忆的时间特征):

感觉记忆(4秒钟以内),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 记忆的容量特征:短时记忆 7+2组块或单位

(概)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记忆不能再认或回忆。

两个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利用无意义音节实验,其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启发:需要及时复习

系列位置曲线(效应):1:学习的呈现位置或者顺序会影响记忆的保持量 2:启发:循序渐进

前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倒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简,论)艾宾浩斯曲线?

德国心理学习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章节记忆的实验发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通过这一研究得出的启发是:对于学习,需要及时复习。

(简,论)系列位置曲线?

1:学习的呈现位置或者顺序会影响记忆的保持量,前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倒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通过这一研究得出的启发是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遗忘的理论(单)

痕迹衰退说:认为学习的过程会在心理上留下痕迹,随着时间的推进,记忆会消退。启发:痕迹需要重蹈覆辙,即复习的情境与学习情境相同,效果会更好。 干扰说

同化说:将外在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动机说:遗忘对个体而言,有积极作用。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150%)5、合理进行复习(艾宾浩斯曲线)

技能的学习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最高阶段是自动化或者熟练化。 (单)分类:

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又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的特点:练习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心智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心智技能开成的理论探讨:

1、 前苏联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动作定向——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 安德森形成三阶段认知——联结——自动化 3、 我国冯忠良通过教学实验认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同类事物具有本质特征的典型例子。 (简)心智技能的培养:(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1、原型三阶段,2、原型概念3、逐步展开

学习策略(怎么学)

学习策略(梅耶):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运用的方案和计划)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简)简述学习策略分类

迈克尔认为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又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又分为时间监督策略,学习环境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其他人的支持策略。

(简,单)认知策略的分类:精细加工策略(作笔记,编口诀,协音),组织策略(组块,列提纲,画地图),复述策略(划线,重复,抄写,记笔记)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

问题构成的三要素:给定,目标,障碍

问题解决:根据问题给定,克服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找答案的过程)。

(简)问题解决的四个特点:问题情景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创造性(教育重点)

创造性:又叫创造力,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者特性。 (单,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独特性(新颖性,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呈楔形关系,智力水平低创造性低,智力水平高,创造性未必高,智力水平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专题四:人格教育(规范行为)

人格——品德——群体心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名:

服从,从众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态度 品德 学习策略

前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倒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简:

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问题解决的四个特点 认知策略的分类 简述学习策略分类 心智技能的培养

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简)如何获得知识?

论:生涯指导()就业难的原因 影响态度品德的条件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简,论)系列位置曲线? (简,论)艾宾浩斯曲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