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模拟习题与解析(18)

更新时间:2023-09-30 0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一、

选择:(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 )

⑴ 9+5

12 ; ⑵ x+3=5;

⑶我用的计算机CPU主频是1G吗?; ⑷ 我要努力学习。 2.命题“我不能一边听课,一边看小说”的符号化为( )

⑴ P??Q ; ⑵ ?P?Q;

⑶ ?Q??P ; ⑷ ?(P?Q)。 3.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

⑴ ?(P?Q)??Q; ⑵ P?Q?P ; ⑶ (P?Q)?(P??Q)?P; ⑷ P?(P?Q)?T。 4.n个命题变元可产生( )个互不等价的小项。

⑴ n ; ⑵ n2 ; ⑶ 2n ; ⑷ 2n。

5.若公式(P?Q)?(?P?R)的主析取范式为

m001?m011?m110?m111则它的主合取范式为( ⑴ m001?m011?m110?m111 ; ⑵ M000?M010?M100?M101 ;⑶M001?M011?M110?M111; ⑷ m000?m010?m100?m101 。 6.命题“尽管有人聪明,但未必一切人都聪明”的符号化

(P(x):x是聪明的,M(x):x是人) ( ) ⑴ ?x(M(x)?P(x))??(?x(M(x)?P(x))) ⑵ ?x(M(x)?P(x))??(?x(M(x)?P(x))) ⑶ ?x(M(x)?P(x))??(?x(M(x)?P(x))) ⑷?x(M(x)?P(x))??(?x(M(x)?P(x)))

7.设A={?} ,B=Р(Р(A)) 下列( )表达式成立。 ⑴ ??B ; ⑵ ????B; ⑶ ??????B; ⑷ ??????B。 8.A是素数集合,B是奇数集合,则A-B=( ) ⑴ 素数集合; ⑵ 奇数集合; ⑶ ?; ⑷ {2}。

9.集合A={2,3,6,12,24,36}上偏序关系R的Hass图为

则集合B={2,3,6,12}的上确界 。

117

)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B={2,3,6,12}的下界 。 B={6,12,24,36}的下确界 。

B={6,12,24,36}的上界 。

⑴ 2; ⑵ 3; ⑶ 6; ⑷ 12; ⑸ 无。

10.若函数g和f的复合函数gf 是双射,则( )一定是正确的。 ⑴ g是入射; ⑵ f是入射; ⑶ g是满射; ⑷ f是满射。 二、

填空:(满分20,每小题2分)

1.设P:它占据空间,Q:它有质量,R:它不断运动,

S:它叫做物质。命题“占据空间的,有质量的而且不断运动的叫做物质”的符号化为 。 2.设A,B是两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

3.要证R?C为前提H1,H2,?,Hm的有效结论,运用CP规则

是 。

4.对谓词公式??yP(x,y)??zQ(x,z)???xR(x,y)的自由变元代入

得 。 5.设S={a1,a2,…,a8},Bi是S的子集,则

B31= 。 6.设I为整数集合,R={∣x?y(mod3) 则

[1]= 。

7.偏序集〈Ρ({a,b}),?〉的Hass图为

。 8.对集合X和Y,设|X|=m ,|Y|=n ,则从X到Y的函数有 个。

9.设R为实数集,S={x|0

f(x)= 为双射。

118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10.设K[N]=

0

,K[(0,1)]= ,则

K[N×(0,1)]= 。

三、

证明:(48分)

1.不构造真值表证明蕴涵式

(Q?(P??P))?(R?(R?(P??P)))?R?Q (7分) 2.用逻辑推演下式

(A?B)?C ,?D ,?C?D ? ?A??B (7分) 3.用CP规则证明

?x(P(x)?Q(X))??xP(x)??xQ(x) (7分)

4.符号化并证明其结论:“所有有理数是实数,某些有理数是整数,因此某些实

数是整数”(设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I(x):x是整数) (7分)

5. 设R是集合X上的一个自反关系,求证:R是对称的和传递的当且仅当<a,b>和<a,c>在R中,则有<b,c>在R中 (8分)。

6. 设f和g是函数,则f∩g也是函数。 (6分) 7. 证明 [0,1]~(0,1) (6分)

四、(6分)集合S={1,2,3,4,5},找出S上的等价关系,

此关系能产生划分{{1,2},{3},{4,5}},并画出关系图。

五、(6分)求(Q?P)?(?P?Q)的主合取范式。

119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一、选择:(满分20,每小题2分)

1.⑵ ⑶;2.⑴ ⑷;3.⑴ ⑶;4.⑷;5. ⑵ 6.⑶; 7.⑴ ⑵ ⑶;8.⑷;9.⑷ ⑸ ⑶ ⑸;10.⑵ ⑶。 二、1.S?P?Q?R;2.A?B?T;

3.由前提H1,H2,?,Hm和R推出C即可;4. ??yP(u,y)??zQ(u,z)???xR(x,w);5.B00011111={a4,a5,a6,a7,a8}; 6.{?,-8,-5,-2,1,4,7,10,?};7.

8.nm ;9.三、证

1.设R?Q为F,则R为T,Q为F。因P??P为F,所以

Q?(P??Q)为T,R?(P??Q)为F,于是R?(R?(P??Q))为F,因此(Q?(P??P))?(R?(R?(P??P)))为F。

即:(Q?(P??P))?(R?(R?(P??P)))?R?Q成立。 2.

⑴ ?C?D P ⑺ ?A??B T⑹E ⑵ ?D??C T⑴E ⑶ ?D P ⑷ ?C T⑵⑶I ⑸ (A?B)?C P ⑹ ?(A?B) T⑷⑸I

3.?xP(x)??xQ(x)??(?xP(x))??xQ(x)

⑴ ?(?xP(x)) P(附加前提) ⑸ P(c)?Q(c) US⑷ ⑵ ?x(?P(x)) T⑴E ⑹ Q(c) T⑶⑸I ⑶ ?P(c) ES⑵ ⑺ ?xQ(x) EG⑹ ⑷ ?x(P(x)?Q(x)) P ⑻ ?(?xP(x))??xQ(x) CP 4.符号化为:

?x(Q(x)?R(x)),?x(Q(x)?I(x))1?a,b??b???a??arctanx?12 ;10. 。

? ?x(R(x)?I(x))

120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⑴ ?x(Q(x)?I(x)) P ⑹ R(c) T⑷⑸I ⑵ Q(c)?I(c) ES⑴ ⑺ I(c) T⑵I ⑶ ?x(Q(x)?R(x)) P ⑻ R(c)?I(c) T⑹⑺I ⑷ Q(c)?R(c) US⑶ ⑼ ?x(R(x)?I(x)) EG⑻ ⑸ Q(c) T⑵I

5.⑴R是对称的和传递的??R,?R则?R。

?a,b,c?X,若?R,由R对称性有?R,而?R,由R传递性得

?R。

⑵?R,?R则?R? R是对称的和传递的

?a,b,c?X,若?R,因R自反,所以?R,由已知?R,即R具有对

称性。

若?R,?R,由R对称性知?R,再由已知?R 即R具有传递性。

6.f?g?{?x,y?x?domf?x?domg?y?f(x)?g(x)} ?{?x,y?x?domf?domg?y?f(x)?g(x)}

dom(f?g)?{xx?domf?domg,f(x)?g(x)}

若y1≠y2,因f是函数,故必有y1=f(x1),y2=f(x2)且x1≠x2 所以f?g是函数。

7.证:设A?{0,1,,,?} 令f:[0,1]?(0,1)

2311?1?2,x?0?A;?1?1f(x)??,x??A,n?1,2,?;

n?n?1?x,x?[0,1]?A.??则f是[0,1]?(0,1)的双射函数。所以[0,1]~(0,1) 四、解:

R1={1,2}×{1,2}={<1,1>,<1,2>,<2,1>,<2,2>} R2={3}×{3}={<3,3>}

121

离散数学考试题(十八)

R3={4,5}×{4,5}={<4,4>,<4,5>,<5,4>,<5,5>} R=R1?R2?R3

={<1,1>,<1,2>,<2,1>,<2,2>,<3,3>,<4,4>,<4,5>,<5,4>,<5,5>} 五、解:

(Q?P)?(?P?Q)?(?Q?P)?(?P?Q))?(?Q??P?Q)?(P??P?Q)?F?(P?Q)?(P??Q)?(?P?Q)?(?P??Q)

1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f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