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全集

更新时间:2024-06-08 09: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全集

(50余次重要战役附作战地图)

上党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9月至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古属上党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城打援战役。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入侵晋东南,自临汾、浮山、翼城进占被我地方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和已为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第68、第69师主力及暂编第38师一部驻守长治(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称上党郡),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与此同时,第一战区第3、第16军经风陵渡到达运城以南,第11战区以第15军留置豫西,以第40军、新8军及第30军向郑州集中,拟沿平汉路向北推进。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自8月26日起,中共中央军委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军区主力首先歼灭阎锡山进入长治的部队,收复上党地区,消除腹心之患。并强调指出,长治等城堡坚垒密,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进攻时宜选择一两城,各个击破。9月4日,军委又进一步指出:在进行上党战役中,阎(锡山)如从太原、临汾、平遥等地来援,于我有利,待其进至适当地域给以歼灭,你们应有此独立的机动的灵活作战准备。”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军委指示,针对史泽波所部孤军深入、守备分散的特点,决心集中以所属正在进行整编的的太行、冀南、太岳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共3.1万余人,并动员5万民兵配合作战,在解放区人民群众支援下,首先轮流以主力一部由北而南地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史泽波的主力从长治出援,以主力的大部配置在机动位置,力争在运动中予以歼灭由长治出援的敌人,尔后收复长治,相机歼灭可能自太原、平遥来援的敌人。同时,以冀鲁豫军区主力及太行、冀南军区部队各一部,在新乡以北、石家庄以南平汉路沿线肃清日伪军;以太岳军区部队破击同蒲路南段,迟滞胡宗南部北进,为上党战役结束后转用主力于平汉或同蒲路作战准备战场。

为了打好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认真进行了战前准备,首先,将各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游击兵团编组成太行纵队、冀南纵队和太岳纵队,使之成为正规兵团,从而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其次,在军民中广泛的进行政治动员。号召大家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并提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的口号。部队知道毛泽东赴渝和蒋介石谈判,都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邓小平说:“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再次,开展了战前练兵,各级地方政府还动员了5万民兵支前或参战。充分的战前准备,使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和后方的安全。

在开进途中,太行纵队于9月1日攻克襄垣,歼敌一部。9月10日,战役正式发起。太行纵队首攻屯留,太岳、冀南纵队设伏打援。11日,长治守军出动6000人增援屯留,中途稍与打援部队接触,即畏惧被歼而退缩长治。12日,我军攻克屯留。13日,太岳纵队攻击长子县城时,以太行、冀南纵队打援。但长治守军不敢出援,打援意图无法实现。刘伯承、邓小平当即放弃打援计划,令各部迅速夺取外围各城。17日又攻占潞城,截断了长治与太原、平遥的联系。19日,我军攻克长子、壶关。至此,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壶关为我攻克,共歼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孤立了长治守敌。9月20日,各纵队开始合围长治。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由城的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虚留生路于北关,诱使史泽波部北窜而在野战中予以歼灭。24日,各部队开始攻城,但遭到史泽波部的顽强抵抗,攻城未果。

由于上党告急,阎锡山急令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军和省防军等部共2万余人,由祁县地区向长治增援,图解史泽波之围。28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判明彭毓斌的行动企图后,决定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以冀南纵队及地方武装佯攻长治,吸引援敌,以太行、太岳纵队北上打援,将援军歼灭于襄垣、屯留之间地区。

10月2日,打援部队与增援敌军在屯留西北之王家渠地区遭遇,打援部队立即将彭毓斌所部包围于老爷岭、磨盘脑、榆林地区。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凭借优势火力拼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打援部队多次攻击未果。这时,我发现援敌为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第23、第83军共6个师及由伪军改编的省防军一部。刘、邓首长为确保打援兵力的优势,遂决定抽调围困长治的冀南纵队北上参加打援,只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治。为避免彭毓斌作困兽之斗,部队攻击时采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法,以左右两翼部队猛攻敌人,而在北面留一缺口,诱敌向北突围,争取在运动中歼灭之。10月5日,我左翼部队攻占敌老爷岭主峰阵地。经我军多日围困攻击而饥疲不堪的敌人,于当日夜间向北突围,太岳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虒亭以北之土落村附近制高点,堵死敌人逃路。随后,打援部队以跟踪追击、平行追击、超越追击、穿插分割,多路楔入敌阵等战术手段,将敌援军合围,激战至6日,敌除一部逃回沁县外,其余全部被歼,彭毓斌被击毙。

被围困于长治的史泽波,见援兵无望,乃于10月8日乘夜暗从长治向西突围,企图逃向临汾。据此,刘伯承、邓小平急令太岳纵队从虒亭直出沁水之马壁,对敌实行兜击。太岳纵队在“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的鼓舞下,士气旺盛,他们不顾疲劳,忍受饥饿,日夜奔驰。至12日,终于在沁河以东之将军岭、桃川地区截住了突逃的史泽波部,经数小时激战,除少数先头西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史泽波被俘,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解放军以伤亡4000人的代份,歼灭国民党军11个师及1个挺进纵队共3.5万余人,其中生浮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

点评: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著名战例。这一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显示了解放区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力量和决心,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为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提供了借鉴,意义十分重大,经验也非常宝贵。我军在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以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主要经验是:刘伯承司令员对敌情判断准确,战役决心正确,指挥果断;初战必胜的思想明确,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通过兵力的机动转用,以及在次要方向充分发挥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作用;确保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力优势;利用围城打援、攻城打援、迫敌突围等手段,争取歼敌于运动中。

邯郸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亦称平汉战役。

10月14日,国民党军第11战区司令长官马法五(兼第40军军长)、高树勋(兼新编第8军军长)率领第30、第40军及新编第8军共7个师、4.5万余人采取“并列重叠配置”,从新乡沿平汉线北进,以第40军及工兵第9团为右翼兵团,以新8军及第30军为左翼兵团,分两路自新乡北进,第32军尾随第40军等部进至安阳为第二梯队,企图与进占石家庄的第一战区第3、第16军会合,然后继续北进,与空运到达北平的第92、第94军南北会师,完全控制平汉路。国民党军的旨在占领邯郸,打通平汉铁路(北平至汉口),为进军华北、东北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新8军是西北军,有我党的工作基础,该军中的民主分子对蒋介石歧视吞并非嫡系部队和驱使他们充当内战先锋深为不满。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进行上党战役期间,曾以一部兵力肃清新乡以北平汉路沿线日伪军,基本上控制了从淇县至高邑的200余公里铁路,为主力遂行邯郸战役开辟了战场。

据此,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0月中旬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华中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区及东北,至快还须一月;各部到达后,布置战场,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备,至快亦须两月至三月。因此,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除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路北进的第一战区后续部队外,集中主力,由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亲自指挥,对付沿平汉路北进的马法五、高树勋部,务求歼灭其一部或大部。在打法上,军委指出,必须审慎忍耐,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到安阳、沙河之间于我有利的地区,再坚决扼制之,逼迫敌全部或大部展开,我主力再从敌暴露的翼侧或后方进行猛烈突击而歼灭之。

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进占漳河边的岳镇、丰乐镇等桥头阵地,掩护架桥。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遭到先期赶至邯郸以南的第1纵队主力的阻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渡过漳河,全力北进,其第40军之第106师等部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向第1纵队第1旅阵地反复攻击竟日,于黄昏从崔曲、夹堤间突破,并进至高庄、南泊子一线。第1纵队的顽强阻击为军区后续部队到达预定战场赢得了时间。晋冀鲁豫军区随即组成北、南两集团,从邯郸以南、光禄镇磁县以西、马头镇以东3个方面对北进之国民党军形成包围之势。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军委的意图,决心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及冀鲁豫、冀南、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共6万人,并动员10万民兵配合作战,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滏阳河套地区歼灭由新乡北进之敌;在给敌以军事打击的同时,争取新8军战场起义。预定的作战方案是:预定的作战方案是:首先以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民兵,在黄河以北至安阳间破坏铁路,加强袭扰,以疲惫和迟滞敌人,争取时间掩护我军主力向作战地区集中;待敌渡过漳河后,立即以一部兵力控制漳河渡口,切断其与安阳之敌的联系。然后诱使北上之国民党军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予以各个歼灭。同时,以第2纵队自上党地区先行东进,配合己在平汉路作战的部队,肃清盘踞于临漳、成安、临洛关(今永年)等地的伪军,并组织预定战场附近的军民,破路填沟,拆碉平寨,使进入预设战场的敌人无所依托。我军歼敌的具体部署是:第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平汉路)东军,以第2、第3纵队和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并予以分割围歼。

敌人自新乡北进途中,在我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不断袭扰和节节抗击下,进展迟缓。为保障我军主力向作战地域集中,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令位于临漳的第1纵队阻击敌人,并将敌遏止于邯郸以南。24日,敌人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并沿平汉路东侧推进到马头镇、磁县间地域。这时,我军迅速按预定部署将敌包围,同时控制漳河渡口。敌在我四面包围和不断攻击下,急忙向南北左良、崔曲等地收缩,并急电蒋介石求援。26日,石家庄之敌第16军、安阳之敌第32军各以一部南北对进,增援被围的敌人。我军在加紧攻击被围敌人的同时,一面增调太行军区部队一部,协同晋察冀部队一部在高邑阻击由石家庄南援之敌;一面加强漳河阻援阵地和在安阳以南袭扰敌人,阻止和拖住第32军。

28日黄昏,我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同时派军区参谋长李达赴新8军军部,敦促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担任总攻突击队的北集团直指第40军,攻击突出于战场北端的第106师。战至30日,第106师损失惨重,大部被歼,第30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在政治争取与军事攻势下,高树勋率新8军大部及河北民军等部约万人宣布起义,使敌人的兵力骤减,部署呈现缺口,军心动摇。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判断:其余敌人可能突围南窜,决心迫敌脱离阵地后,歼敌于运动中。31日,国民党军主力受围攻兵团“围三阙一”之惑,开始向南突围。这时,我第1、第3纵队已先机转移到敌退路两侧,立即从东西两面向敌实施多路突击,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则前出到漳河北岸对敌实施兜击,第1、第2、第3纵队从东西两面将突围之国民党军合围于旗杆漳、辛庄、马营一带。同时组织民兵在各要道捕捉溃散敌人。11月1日,第1纵队一部突入旗杆漳马法五的指挥部,被围之国民党军四散溃逃。至11月2日,敌人除少数漏网外,其余被我全部被歼。由石家庄、安阳出援的国民党军闻风撤退。战役结束。

此战,除新8军等部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自己伤亡4700余人

点评:邯郸战役是我军继上党战役后给予国民党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均有重大作用。

战役的主要经验是:对进攻之敌应审慎忍耐,诱敌深入到我精心选择和设置的战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敌包围,并采取有力的措施,阻止和拖往增援的敌人,保障主力歼击被围之敌;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成功地争取了新8军等部起义;当敌企图突围时,我适时网开一面,并以主力先机转移到敌逃路两侧,歼敌于运动中。

山东我军进军东北

苏中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东海之滨,南濒长江,北靠两淮、盐城,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创建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战争锻炼,加以土地改革开始较早,动员充分,组织严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支援战争的积极性高,潜力也大。由于苏中是华东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且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就不断发起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

是年7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以苏中解放区作为主要攻击方向之一。国民党军在长江两岸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扬州、江阴、扬中、镇江等地,集中了整编第49、第83、第25、第21、第65师及第69师之第99旅共15个旅约12万人,由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接替)指挥,企图首先占领如皋、海安,巩固长江北岸阵地,尔后沿通榆公路(南通至赣榆)和运河线北进,策应由淮北、淮南向南、向东进攻的国民党军夹击淮阴地区,侵占整个苏腕解放区,消灭华中野战军或迫其北撤,进而在山东地区与解放军决战。国民党军预定在7月15日向发苏中解放区起进攻。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在苏中老根据地作战,具有人力、物力、地形诸多有利条件,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先在苏中地区打一仗暂缓西移的建议,经多次争取,获得批准,遂与政治委员谭震林一起,集中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第6师及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约3万余人,利用国民党军分路进犯,间隙较大,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次歼灭国民党军的战法,在苏中地区连续进行七次战斗。

华中野战军在苏中战场的基本部署是:以第10纵队及部分地方武装扼守淮阴的南大门邵伯,阻击可能由扬州沿运河北犯之敌;以主力第1、第6师及第7纵队共15个团集结在如皋、海安地区,充分利用地形熟悉,补给方便和老根据地群众拥护的有利条件,在苏中解放区的前部海安、如皋、黄桥、泰兴地区连续歼敌。为争取先机,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创造尔后歼敌的有利条件,第一仗决心主动进攻泰兴、宣家堡,求歼整编第83师的第19旅。

7月13日,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第6师第7纵队共15个团的兵力,各以五倍于敌的兵力,分别向守备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守敌整编第83师之第19旅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至15日拂晓,除泰兴的核心据点庆云寺守敌一个团部外,第19旅两个团及旅属山炮营共3000余人被我歼灭。

国民党军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即以驻江阴的整编第65师主力及驻靖江的整编第69师之第99旅于15日北援泰兴;以整编第49师主力由平潮经白蒲乘虚向如皋进攻,另以整编第83师主力由泰州沿海(安)泰(州)公路东进策应。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进犯如皋之敌对我后方威胁较大,决定除以少数兵力继续攻击泰兴残敌以迷惑国民党军,以苏中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及第7纵队1个团坚守如皋外,主力于17日东移,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出敌不意地奔袭进至如皋以南之敌第49师主力。17日,整49师师部率第26旅进至如皋东南的鬼头街、田肚里地区;第79旅进至宋家桥、杨花桥地区。我东进部队经60多公里的隐蔽急行军,于18日晚将国民党军分别包围。在分区武装有力配合下,经19、20日两日激战,歼灭第49师师部及第26旅全部、第79旅大部万余人。22日,因由泰兴东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5师等部已逼近,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该敌遂占领了如皋。

如南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立即北移海安东北地区休整补充;并将由淮南撤出的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调至东台地区,以增强战力。7月30日,国民党军又集中6个旅的兵力,分别由如皋、姜堰(今泰县)合击苏中之水陆交通枢纽海安,企图寻华中野战军在海安决战。同日,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在我军主力未获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华中野战军以第7纵队一部,在海安以南、以西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保障主力继续在原地休整,在给国民党军一定杀伤后,于8月3日,主动撤离海安,打破了敌人的决战计划。

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错误地判断华中野战军放弃海安重镇是伤亡过大,认为苏中“共军大势已去”,不能再战。因而调整部署,以4个旅分兵西开姜堰、泰州地区;以1个旅东开李堡地区进行清剿,力图巩固并扩大其占领区,尔后继续向北进攻。华中野战军主力经两周休整后,士气旺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遂决心寻机歼击分散清剿的国民党军。8月10日夜,华中野战军乘新7旅旅部及1个团在李堡与海安守军第105旅旅部及1个团换防之机,突然向李堡发起攻击,以第1师将国民党军新编第7旅旅部及第19团全歼。下午又在李堡以东地区歼灭了刚换防下来的第105旅1个团。尚在海安的新7旅旅长由于不明情况,仍率第2l团东开李堡接防。下午,当进至洋蛮河地区时,被第7纵队和第6师伏击歼灭。此战,我军仅用20个小时便歼敌8000余人。

李堡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于8月14日向中央军委提出继续在苏中作战的建议,认为“在苏中作战不仅群众、地形、运输、粮食均较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亦直接拖住敌人,不仅使其无法他调,且将吸引其继续调兵来援。”苏中敌人除被歼者外,其余各部“均已遭很大消耗与损失,已很动摇,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说,亦较淮南为有利。”如主力西出淮南开辟新战场,代价大,且不一定能调动敌人。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长陈毅批准了粟裕司令员的建议。中央军委并于8月13、15日指示华中野战军:苏中地区各部分散的敌军,有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并强调指出:切勿骄傲轻敌,每战均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

这时,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将第7、第11交通警察总队共7个大队部署于丁堰、林梓至东陈镇之间,控制南通至海安公路。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等分析:如歼灭该部国民党军,既可打开西进走廊,又可威胁南通,孤立如皋、海安,便于调动国民党军于运动中歼灭。决定华中野战军经短期休整后,主力乘敌侧后疏于防范之际,避开正面,于8月17日从海安、如皋东侧南下,发起丁(堰)林(梓)战斗。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于21、22日,先后攻占丁堰、林梓、东陈等

据点,全歼敌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如(皋)公路,打开了我主力西进泰州、扬州地区的通道。

此时,淮北战场的国民党军已进逼淮阴。苏中地区国民党军为配合淮北敌人对淮阴的进攻,于8月23日以驻扬州的整编第25师主力沿运河线向邵伯、高邮方向进攻,企图南北夹击淮阴。为防备我军由丁堰、林梓北攻如皋,同时令驻黄桥的第99旅加强如皋的防御。

华中野战军为打退国民党军对邵伯的进攻,保障苏中侧翼和淮阴的安全,令第10纵队及第2军分区武装部队坚守邵伯;以第7纵队箝制海安守军;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由丁堰、林梓地区西进,准备攻击泰州,以逼迫进攻邵伯的整25师回援,伺机歼击之。24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得悉由黄桥东援之敌第99旅和由如皋西出接应之敌第187旅附第79旅1个团即将出动,遂即命令西进部队准备在如(皋)黄(桥)公路上与敌打预期遭遇战。25日上午,黄桥之第99旅在如皋守军西出接应下向东开进,果然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黄路上分界、加力地区遭遇。华中野战军第6师迅速将第99旅包围于分界地区;第1师及第5旅将第187旅和第79旅一个团包围在加力地区。为了加速战斗进程,并保证全歼,华中野战军粟裕司令员采取了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一个一个的吃”的战法,随后集中兵力,首先攻歼战力较弱之第99旅。为此从包围加力的部队中抽出1个旅加强到分界方向,以五倍于敌的兵力,于26日首先歼灭了分界之敌第99旅。随后向加力转用兵力,于27日以15个团的兵力全力围歼战斗力较强的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并乘胜于31日攻占黄桥守军第160旅5个连投降。此役,共歼敌共歼敌两个半旅约1.7万余人。

与此同时,由扬州分三路向邵伯、丁沟、乔墅进攻的国民党军整25师,遭到第10纵队3个团和地方武装的顽强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两个旅连续猛攻四昼夜,伤亡2000余人,仅占领乔墅一地。战至26日,由于我军在如黄公路歼灭第99旅,严重威胁整编第25师的侧背泰兴、泰州。整编第25师被迫退回扬州、仙女庙(今江都)之线。至此,历时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我华中野战军以19个团(8月中旬增至22个团)的兵力同优势国民党军连续进行了七次战斗,均取得胜利,被誉为苏中“七战七捷”。作战中,我华中野战军以伤亡1.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计53700人,其中俘敌31200人,毙伤22500人。中央军委8月28日向全军的通报中指出:苏中战役,我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解放军战史上和中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苏中战役带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性质。这一战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为我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经验。这一战役还证明,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正确的战术,完全能够歼灭全副美械装备的敌军。在解放区作战之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这一点连国民党军也有深切的感受,国民党的战史在评述苏中战役时曾谈到:共军“行动自如,情报灵活,我军则时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

此战同时还充分显示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前,粟裕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力排众议,斗胆直陈,使中央同意此次作战。在作战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也不死守一地;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指示;战役战斗采取速决战,迅速歼灭敌军;战术运用丰富巧妙,灵活多变,先后运用了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伏击战、攻坚战、遭遇战、歼灭战、阵地战、运动防御战等多种作战方式;指挥各兵团协同作战,集中炮火使用,并且在作战中能够始终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歼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的作战原则,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总结经验是,粟裕也指出了战役中的不足之处:“一是协同动作上,还没有做得很好。特别是攻击部队与钳制部队,不能很好的呼应与配合,第一线部队与第二线部队配合也差,各兵团还不能按照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通信联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三是侦察警戒问题,主要是下面对敌情不注意收集。”

定陶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9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省定陶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军举行出击陇海路战役后,国民党军于8月下旬迅速在郑州、徐州之线集中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人,企图乘我军未及休整之机,以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控制鲁西南。其部署是: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集中第5军、整编第11、第88师共5个多旅的兵力,自分三路砀山、虞城之线,向城武(今成武)、单县、丰县、鱼台地区进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以整编第3、第41、第47师和整编第55、第68师各1个旅及暂编第4纵队3个团等共约10个旅的兵力,分三路自封丘、开封、考城、商丘之线向东明、定陶、曹县地区进攻,准备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打通平汉路,控制鲁西南;另以第31集团军王仲廉部等13个旅的兵力在平汉线之安阳、新乡及其以东地区佯动,配合主战场进攻。8月28日,各路敌军开始行动。

中央军委于8月22日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凡与敌正规军作战,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其比例最好是四比一,至少是三比一,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个击破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对当面敌情作了周密的分析,认为国民党军徐州、郑州两部进犯敌军共分六路,虽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有优势,但每路只有一至两个师,且徐州、郑州两绥署在指挥上属两个指挥系统,指挥不统一,且深入腹地、多路进攻,必将陷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境地;冀鲁豫战场解放军主力虽然只有4个纵队5方余人。但只要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寻歼其主攻方向主力一部,就能瓦解国民党军的攻势。鉴于徐州绥署各部出犯之敌皆系蒋介石嫡系,其第5军及整编第11师战斗力强;由郑州绥署各部虽是主攻部队,但战斗力较弱,其中整3师(辖第3旅、第20旅)、整47师又是主攻方向中的主力,而除整编第3师属嫡系,其余如整编第47、第41师原系川军,整编第55、第68师原系西北军,各图保存实力,估计当我攻击整编第3师时增援不会积极。据此,刘伯承、邓小平遂确定首先歼灭整编第3师于定陶西南地区,而后视情况再歼整编第47师大部或一部;另以地方武装分别钳制其余各路国民党军及新乡、安阳方向之敌。我军将主力3个纵队集结于定陶西南,而以小部队采取运动防御,引诱整3师至预设战场;为使我军兵力达到四倍于整编第3师的优势,决定从豫北急调第2纵队到东明东南地区集结待机。

9月2日,整编第3师被我第6纵队2个团诱至定陶以西之秦砦、桃源地区(今桃园)。整编第47师进至定陶西南之黄水口、吕砦地区。时国民党军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又将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47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为整编第3师攻菏泽、整编第47师攻定陶,由此,上述两个师的间隔加大到20至25公里。同时担任牵制任务的各部解放军已有力地阻遏了东路以及西路其他各部进攻的国民党军,使整3师和整47师处于孤立突出的态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决定乘徐州、郑州两路敌军的钳铗尚未合拢,郑州各路敌军比较分散,整编第3师又遭我沿途阻击、十分疲惫之机,待该师进至定陶以西的大杨湖地区加以歼灭。部署是:以第2、第6纵队共5个旅为右集团,主力由北向南,一部由东向西实施攻击;以第3、第7纵队共4个旅为左集团,首先楔入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47师之间,割裂两敌联系,尔后以主力由南向北协同右集团攻歼整编第3师,以一部阻击整47师。

3日下午,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被诱至大杨湖、天爷庙、大黄集预定战场。整编第47师被阻于桃源、长乐集以南。午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对整3师发起攻击,左、右集团把攻击重点首先指向大小杨湖及阎寨的整编第3师第20旅,同时以一部兵力佯攻牵制天爷庙及周集、大黄集的整编第3师师部和第3旅。在整编第3师被我包围后,刘峙于4日急令整编第47师向左集团第3纵队左侧背猛攻,令整编第41、第55、第68师分从西北、正南、东南方向由东明、曹县向整编第3师增援。但在各阻援部队坚决阻击下,未能靠拢整编第3师。当夜,第6纵队加强对敌第20旅的攻击,以第16、第18旅分别经张集、范砦和张大庄、马庄以钳形攻势,合击大杨湖,第17旅位于杨磨头待机。23时30分,战斗开始,被围的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配合下顽强抵抗并急呼求援。由于国民党军火力较强、协同密切,而进攻部队未能集中兵力保持持续突击力,激战至5日挽晓,未能突破其基本阵地。此时,国民党军援军分由东明、曹县地区向整3师增援。晋冀鲁豫野战军遂调整部署,除以一部兵力阻击援军外,以第6纵队全力攻歼大杨湖国民党军,以第2纵队1个旅对大黄集、周集和小杨湖国民党军进行牵制、攻击。5日夜,左、右集团各纵队发动全线猛攻,进攻部队相继从大杨湖村西南、东北、东南突破,均遭依托房屋、地堡之国民党军火力拦阻,激战持续两昼三夜,未克。6日5时,第6纵队投入预备队,全力向守军再次发起猛攻,战至8时,全歼大杨湖国民党军第20旅第59团,重创第3旅,并进逼天爷庙整编第3师师部阵地。当日中午,整编第3师师部和第3旅残部向南突围,企图与整编第47师靠拢。我军乘敌脱离工事陷于混乱的有利时机,全线出击,迅速将该敌歼灭于秦寨附近地区。

整编第47、第41、第55、第68师等部得知整3师被歼后,即向考城、兰封撤退。晋冀鲁豫野战军抓住战机,迅速转移兵力,7日,以主力向整编第42师侧背实施猛烈卷击,激战1天,将该师两个旅歼灭于撤退途中。同时,以一部兵力对整编第41、第55、第68师展开追击,歼敌约1个团,乘胜收复东明。其余敌人仓皇撤退至考城、兰封之间转入防御。徐州方向出犯之敌被我阻遏于城武地区。至此,国民党军的进攻遂被粉碎,定陶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解放军以伤亡35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17200人,其中俘敌12200人,毙伤5000人,俘敌整编第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解放日报》9月12日的社论指出:这一胜利,连同中原我军突围的胜利与苏中大捷,“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定陶大捷也使国民党军的上层受到很大震动,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因此被撤职,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兼任该署主任。

点评:定陶战役再次证明,我军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可以获得大量歼敌的良好战机。这个战役在作战指导上最成功之处是,我军既坚决又灵活地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法:在整体上敌军兵力占有巨大优势并向我军实行分进合击的情况下,我军正确地选择了诸路敌人中较弱的一路为突击目标,并使用地方武装和民兵于次要方向担任钳制任务,调集一切能够调集的主力于主要作战方向,从而使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力达成了四倍于敌的优势;同时,在主要作战方向上,也实行分批逐次歼敌,使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不仅贯彻于总的战役指导,并能体现于具体战术部署上;但对溃逃之敌,则仅临之以相对优势的兵力。

刘伯承司令员在总结战役经验时说:“一,诱敌人解放区打为有利,但必须组织有力而适当的运动防御,消耗敌人弹药,损伤其人马,造成我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二,对战斗力不强,特别是两个系统的敌人,我们可以插入其纵队中间钳击一部(对善于突击的而又积极的敌人又当别论);三,在战役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敌基干军队,打敌嫡系为有利;在战术上,以兵力重点打击敌人弱点而各个消灭之,容易收效。”弱点也存在不少“弱点亦不少,如组织上头大脚小,连队极不充实;三日、四日协同作战太差,战术上集中兵力打一点的运用仍嫌不够;因对空袭无法,尤其是在敌人火力太强的条件之下,而我弹药奇缺,故不能白天作战等等。”

中原突围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6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在鄂豫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军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交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我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前,我军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根据地扩展到60余县,形成了对战略要地武汉三镇的包围态势。抗日战争结束后,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国民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我鄂中、襄西、襄南、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广大地区,企图首先消灭中原我军,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进军的通道。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议》,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下旬,中原解放区仅剩下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面积不及原先的1/10。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压缩包围于此。

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我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设指挥所,统一指挥第五绥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区所属8个整编师又2个旅约30万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鄂中李先念部,便尔后主力作战之利。??攻击各部队统于六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待令实施攻击”。其部署:以整编第41、第47师、整编第72师主力和整编第48师1个旅由信阳、罗山、光山、商城、经扶、黄安(今红安)之线,整编第11师附第72师一部及整编第66、第15师由黄陂、花园、应山、广水之线,分路向宣化店、泼陂河合击;以整编第75师及整编第26师1个旅控制广水和麻城以北地区;以整编第3师集结于襄阳、南阳地区担任机动。此外,还调集了西安、武汉的空军配合作战。自26日拂晓起,国民党军即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我军阵地大举进攻,并侵占我邓店、虎湾等地。

中央军委鉴于中原我军处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下,势孤力薄,难于长期坚持,在1946年5月初,就指示中原军区,在情况紧急时准备以一部兵力坚持原地区斗争,一部兵力向东突围,主力向西突围,转

移到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活动。并指出:这个地区幅员广阔,便于机动就粮。在这一地区长期坚持,牵制敌人,对配合其它地区作战将起重大战略作用:如万分困难,亦可出敌不意地突然向华北或陕甘宁解放区转移。当敌对中原我军的大举围攻迫在眉睫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又指示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原局、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及当面国民党军的企图和兵力部署,决定以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皮定均)伪装主力,向津浦路(天津至浦口)以东转移;主力则分左右两路向西突围;鄂东军区、河南军区部队及江汉军区一部于掩护主力转移后,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江汉军区主力西进,相机入川。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

26日拂晓,国民党军第1线部队分路向中原军区部队大举进攻。第1旅伪装主力向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河南、江汉两军区部队亦于平汉路西隋县南北地区积极活动,以掩护主力突围。中原军区主力于当日黄昏秘密由宣化店向平汉路移动:由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1个团、第359旅及干部旅组成的右路突围部队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于29日晚在信阳以南的平汉路(北平至汉口)柳林、李家寨车站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越过平汉路,向西北疾进。由第1纵队主力和第15旅主力组成的左路突围部队,共1万余人,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下,由泼皮河地区出发,7月1日于孝感以北之王家店附近突过平汉铁路向西疾进。刘峙急令整编第3、第15、第41、第47师追堵右路军;令整编第66、第75师各一部阻击左路军。

右路突围部队越过平汉路后,于7月8日顺利突破国民党军唐河、白河封锁线,然后兵分两路向陕南前进。国民党军急调整编第3、第41、第47师尾追我军。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以整编第1、第90军各一部兵力加强陕南防务,控制荆紫关要隘,企图配合追击部队堵歼突围之解放军。国民党军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地区,南阳以西、丹江以东地区,荆紫关及滔河以南的白桑关、南化塘地区,郧西西北的梁家坟、漫川关地区,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截击、合围。突围部队或以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先机冲出敌人的合围圈;或以小部阻击追敌,掩护主力加速开进;或以殊死的反复冲击,突破敌人严密布防的阻击阵地,历经艰险,终于冲破敌人的重重追堵合围。王震率领的第359旅和干部旅战胜国民党军在荆紫关和鲍鱼岭等地的追堵后,于27日抵柞水,尔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李先念、郑位三率领的第13旅和第15旅一部于28日进入陕南,与当地游击队会合,8月3日成立鄂豫陕军区,就地开展游击战争。河南军区部队在掩护右路军突围后,随其前进,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的卢氏、雒南地区活动。8月3日,成立鄂豫陕军区。河南军区部队2000余人在掩护主力突围后,随右路突围部队前进,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的卢氏、灵宝、雒南(今洛南)等地开展游击战。

左路突击部队于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西移动,7月1日越过平汉路,其主力于7月12日冲破敌整编第66、第75师等部在宜城东南的流水沟等地的堵截,7月26日进入武当山区,在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南漳等地分散活动。8月上旬,与由安陆向西突围,原拟入川,受阻后返回的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会合。27日,成立鄂西北军区,开展游击战争。一部转道北上,经枣阳、新野、唐河、内乡进入伏牛山区。

担任迷惑与牵制敌人任务的第1纵队第1旅,于6月26日开始行动。为造成敌人的错觉,部队先向西,再折而向东,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敌封锁线,随即以强攻手段打通敌凭险扼守的鄂皖边咽喉大牛山,进入大别山,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险阻,冲破了敌人的多次拦截,连续行军、作战20余天,终于在7月20日进入苏皖解放区,改归华中野战军序列。与此同时,鄂东军区部队掩护主力突围后,积极活动于麻城、太湖(县)、霍山等地。至此,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以无比的毅力,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同时钳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区解放军的作战。此战共歼敌5090人,其中俘敌1500人,毙伤3590人。中共中央在1947年5月28日致中原部队的慰问电中指出: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中原我军突围获得成功,主要是由于:正确地选定了敌人兵力较为薄弱的平汉路信阳以南段及便于机动回旋的豫陕地区和鄂西地区为突围方向;以小部迷惑敌人,隐蔽了我主力突围的企图和部署;突围部队行动坚决迅速。国民党军在检讨中原“围剿”失败的教训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共部队打得主动灵活,“自由选择时间地点突围”。“一遇抵抗即折换方向”“行动轻捷”;而国民党军则“欠机动,常不能适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致匪常得乘隙流窜。”

中原突围.jpg (106.72 KB)

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7月至9月间,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在山西省大同和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集宁地区对国民党军的攻城打援作战。

大同为平绥(北平至归绥)、同蒲(大同至风陵渡)两铁路的交会点,是国民党军巩固华北,屏障绥宁,呼应热察,支撑太原的战略要地。守备大同及其外围的国民党军为第43军暂编第38师,东北挺进军骑兵第5、第6师及晋北挺进总队等部,共约1.9万余人。为拔除大同国民党军据点,进一步孤立绥远国民党军,求得与晋绥解放区更广泛的联成一片,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共同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任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两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各一部共30个团的兵力攻取大同。

7月31日,大同前线指挥部以5个旅及地方武装一部向大同外围发起攻击。战至8月5日,除白马城、卧龙湾、陈家庄、沙岭子及北关、西关车站外,其余外围据点均被肃清。我军经一周准备,攻城部队于14日向大同城郊和四关发起攻击。但由于攻城兵力、火力不集中,部队又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拉锯。直到9月4日,攻城部队才分别攻占了北关车站及东大街、南大庙、周家店、西关车站、晋北学院等地,进逼城下。

8月10日,蒋介石为促使傅作义增援大同,将原属第二战区阎锡山所辖的大同划归第十二战区管辖。9月3日,傅作义集中第35军3个师、暂编第3军两个师和4个骑兵纵队(师)共3万人,沿平绥路分南、中、北3路向集宁前进,企图经集宁南援大同。

我军大同前线指挥部根据上述敌情变化,决心首先消灭敌增援部队,然后转移兵力攻取大同。遂以3个旅和地方武装一部继续围困、监视大同之敌,抽调第358旅北上集宁参加打援。9月5日,敌占我卓资山。我军判断敌人可能沿铁路进犯集宁或沿公路向新堂、丰镇进犯,又增调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1个旅、第一纵队2个旅,连同第358旅,分别集结在丰镇、麦胡图地区。至此,集宁方向我军已增至25个团。

7日,敌人从卓资山东犯集宁,我军以3个团守城,主力5个旅集结在集宁以南,拟乘敌进攻集宁时突击其侧背,以丰镇之第一纵队2个旅为预备队。10日8时,国民党军暂编第11、第17师和新编第31师,在空军配合下向集宁城西、北两面阵地猛攻,解放军防守集宁各部队虽经连续反击,但未能阻住国民党军的进攻,退守城垣。国民党军先后占我卧龙山、南营房。当晚,我军主力赶到,立即夺回了卧龙山以南阵地和土城子。敌遭我反击后就地转入固守,我军遂将国民党军3个师包围于集宁城下。11

日下午,我军向卧龙山,脑包山之敌发起攻击,歼灭暂编第11师大部、第17师一部共5000人,截断敌西退的道路,将新编第31师、暂编第17师大部及第11师残部压缩在集宁西南的卧龙山阵地。但我军未能对已被打乱之敌组织连续攻击,却转兵西进,求歼来援之敌第101师等部。12日,国民党援军第101师等部相继赶至,我军几度攻击,均未奏效。新编第31师等残部在乘隙重新整顿后,在飞机掩护下攻入集宁城内,与我守城部队展开巷战。解放军终因形势不利,于13日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援敌继续向大同前进。16日,我军撤除对大同的包围,战役遂告结束。

点评:大同、集宁之战历时1个半月,我军歼敌1.2万人,但未能达到攻城、打援的预定目的,使张家口处于受敌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这一战役,对于晋察冀和晋绥军区来说,带有初战的性质。初战未能达成预定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尔后战局的发展。未能达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是:一,第一仗指向筑有坚强防御阵地的大同城,未能发挥我军打运动战的特长;二,对大同敌人的守备能力及傅作义部的增援均估计不足;三,在兵力使用上,未能在每个战斗中造成足够的优势;四,在集宁城下错过了歼敌良机。

新开岭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安东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各一部)宽甸以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围歼战。

东北国民党军利用休战时机加紧增调和整补部队,到9月底已有正规军第93、第13、第52、第60、第71军以及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共计7个军25万人,连同地方团队共约40万人。但由于占地广,战线长,仍无力发起全面进攻。10月,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实施“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以部分兵力于松花江以南监视北满我军,集中主力进攻我南满解放区,企图首先控制南满,切断我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尔后全力进攻北满,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10月初,敌开始对南满解放区发动进攻,至10月中旬,先后占我柳河、金川、辉南、清原、山城镇、兴京,打通了沈吉路。接着,集中8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分左、中、右3路,由新宾、本溪、营口一线向安东(今丹东)、通化地区发动宽大正面的进攻:左路以新1军、第52军各1个师,由兴京、柳河、金川向通化进犯;中路以第52军的第2师、第25师,后又增加第71军1个师,由本溪分两股向南满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安东进犯;右路以新6军2个师、第60军1个师由海城进犯庄河,并迂回安东。企图将南满我军主力压缩、歼灭于凤城、安东地区。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根据民主联军总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寻找小股分散之敌予以各个歼灭的指示,决心诱敌深入,必要时主动撤出安东,侍敌分散后,集中兵力寻机歼灭国民党军一路或一部。为此,以第3、?纵队主力隐蔽集结于通化以西地区待机,并扬言转兵安东,诱左路敌军放胆进犯通化,伺机加以攻歼。

其时,左路国民党军为巩固兴京、金川一线已占地区,停滞不前;而中路国民党军以第52军第2师及第25师第75团沿安(东)沈(阳)线进攻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所在地安东;以第25师主力沿小市、田师付指向宽甸,迂回安东翼侧,22日抵碱厂、草河口等地区,严重威胁辽东军区后方。辽东军区部队遂即改变部署,以第3纵队和第4纵队第10师、第11师第32团及辽南军区独立第1师,分别实行运动防御,阻击左右两路国民党军,迟滞其前进,争取时间,掩护主力集中和军区机关及后方转移;而以第4纵队第12师第35团沿安沈线阻击第2师第75团,以第11师和第12师主力隐蔽集结在安沈线以东赛马地区,准备视机歼灭第52军一部。

第25师于23日攻占赛马后,留2个营守备,主力继续向凤城前进。民主联军第4纵队为迟滞第25师的进攻,即集中第11、第12师于25日黄昏夺回赛马,促使第25师回援,保障了留驻安东的辽东军区后方机关的安全转移。26日,第52军、新6军各一部占领安东。第52军的第25师在其驻赛马集的后卫遭我袭击的情况下,被迫由凤城回师赛马集。28日,第25师在重占赛马集后,转向宽甸方向攻击前进。第4纵队利用该师恃强冒进的弱点,以第11师与其保持接触,诱其深入,以主力秘密集结于新开岭地区,待机歼灭之。30日晚,第25师全部进入新开岭以东、叆阳边门(今叆阳)以西之狭长谷地。

我先敌到达新开岭之第4纵队主力已占领有利地形,完成攻击部署。31日拂晓,第4纵队以8个团的兵力,从正面发起攻击,但我军由于在战术部署上兵力、火力不够集中,敌又控制了战场制高点老爷岭,攻势一度受挫。11月1日,第4纵队各师改变战术,由侧翼迂回攻击,当晚即攻占谷地周围各重要高地。2日拂晓,形成对第25师的袋形包围。此时,国民党军3个师分路驰援,情况紧急。第4纵队遂将预备队投入战斗,全力奋战,集中炮兵支援第10师迅速攻占第25师主要制高点老爷岭,使其全师陷入混乱,全线崩溃,被我军压缩于河套内。战至中午,素能征惯战的“千里驹”——国民党军第52军第25师全部被歼。

点评:此战,是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一个典型战例。民主联军以伤亡18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8900人,其中俘敌5800人,毙伤3100人,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中央军委于11月9日通报了新开岭战役的经验,指出:此次作战证明,战役上要集中兵力,“战术上亦须集中兵力。你们三十一日包围二十五师,一日,九次攻击皆未奏效;二日拂晓集中炮火攻破南北山一点(按:指老爷岭),从此扩张战果,即于半天内将该师全部歼灭。尔后作战每次均须采用此种方法。国民党军的战史在记述此次战役时,也认为导致失败的要害在于共军“集中兵力,予我突进之一部以重大之打击,逞其避实击虚、以大吃小之能事。”

新开岭战役.jpg (26.95 KB)

四平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

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平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以一部兵力保卫南满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置主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进攻。具体部署是: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在铁岭以北、四平以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迟滞、杀伤北进之敌,掩护第1、第2师,第7纵队(原滨海支队扩建),新四军第3师之第7旅、第8旅主力、独立旅等向四平地区集中,乘北进之敌在运动中或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以南满第3、第4纵队及保3旅等部担任本溪地区作战;以山东第7师主力等部夺取长春,以第359旅等部夺取哈尔滨,以新四军第3师一部夺取齐齐哈尔。

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灭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与此同时,南满我军在保卫本溪作战中,两度击退敌人的进攻,歼敌4000余人。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按预定计划解放长、哈、齐三市,歼土匪武装2.6万余人。

此时,我党与国民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但国民党为使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仍企图夺占四平、长春、吉林和更多的地方。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军,以利谈判。东北民主联军为坚决扼守四平,决定以保安第1旅组成四平卫戍司令部,由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统一指挥该旅和第7纵队第56团共6000人防守四平,保安第1旅1团守卫铁路以西,第7纵队56团守卫铁路以东;集中主要兵力于四平以西、以北地域,待机歼敌;并先后令山东第7师、第359旅等部南下,令位于南满的第3纵队第7、第8旅和保安第3旅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

4月18日,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新1军新30师由南面,新38师由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轮番进攻,持续达3日之久。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保安第1旅和第7纵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多次反冲击,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使其进展甚微。

此时,国民党第71军推进至八面城和四平间,向民主联军阵地右侧实施迂回,同时,新1军一部亦展开于四平东南。民主联军为加强四平左右两翼的防御,以第1、第2师和第3师第8旅、第10旅向四平西北方向延伸布防;第3师第7旅由城北三道林子转至四平以东哈福、火石岭一带,增强第7纵队防御;以第7师杨国夫部接替第7旅之三道林子北山阵地。至此,民主联军以四平为中心,从东(火石岭)到西(八面城)组成一条蜿蜒百余里的防线,部署了6个师(旅)的机动部队。这样,民主联军虽然挫败了国民党军迂回四平的企图,但我军也因此而无机动兵力实施有力的反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

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杂式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四平街主要防御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近30发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白天冒着空中和地面的猛烈火力作战,夜间组织抢修,加固工事激战中,民主联军56团3连伤亡过半,但在政治指导员孙永章的指挥下,仍坚持战斗。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为集中兵力进攻本溪,于4月27日停止对四平街的进攻,双方在四平街战场形成对峙。

4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4月2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电林彪,称赞“四平守军甚为英勇”,另提出“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5月1日,中央又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民主联军为集中兵力于四平主要作战方向,增调第7纵队19旅,第7师第20旅及第21旅防守四平街东南面,以第1、第2师防守四平街以北;又调第359旅由哈尔滨南下,于公主岭担任预备队;调第3纵队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满北上参加四平作战,除在四平正面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外,还以第3纵队第7、第8旅和第3师独立旅,分由四平东西两翼绕道深入国民党军之侧后,断其交通运输,威胁其后方。

国民党军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攻占四平,乘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北调的时机,于4月28日起在南满以5个师再次进攻本溪。我军经6天英勇抗击,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5月3日撤出本溪。国民党军领本溪后,即将南满之新6军、第52军第195师及第71军第88师北调四平方向,使四平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增加到10个师。

12日,新6军等部进至开原一带,民主联军第3纵队沿开原、叶赫站、西丰一线节节阻击。14日,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和大量火炮掩护下,对四平实施轮番攻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辽河(河)套内而消灭之”。其部署为:右翼兵团为新编第6军14师,新22师,第71军第88师及第52军第195师,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街东南阵地进攻;中央兵团为新1军的3个师,从四平街西南近郊进攻;左翼兵团为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方向十包围攻击;第60军第182师担任四平以南护路任务。

15日拂晓,四平前线国民党军共10个师,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并采用波浪式的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2个团的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在民主联军顽强抗击下,国民党军中央兵团新1军(附195师)、左翼兵团第71军主力数次进攻均无进展,只有新1军第50师在258高地,以十倍于民主联军守军的兵力向258高地冲击,占领258高地。而右翼兵团新6军等部4个师进展迅速,16日,国民党军向四平街东南331.5高地强攻,民主联军顽强奋战,连续击退7次冲击,终因大部火器被击毁而失守。17日,国民党军攻占火石岭,随即又集中兵力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突击,塔子山阵地为四平街防御阵地左翼最后1个制高点,关系到东南阵地的安危。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58团1营浴血奋战,连续打退12次冲锋,后因伤亡过大,改由西满3师7旅19团防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19团的指战员,乘国民党军进攻炮火延伸,从血泊中爬起,以白刃肉搏抗击国民党军一次次的冲锋,终因伤亡过大,塔子山阵地失守当晚。18日,国民党军右翼兵团的195师占领哈福。至此,民主联军四平的防御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国民党军欲迂回四平东北,企图封闭我四平守军退路。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避免被截断退路,保持战斗力,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遂于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部分主力千6月初到达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队分别转移到东满、西满地区休整,并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国民党军于19日占领四平街。

点评: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

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sp.jpg (37.63 KB)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至1947年4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南满根据地,在安东省(今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临江、通化地区和松花江以南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作战。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被歼和起义者已达3个师,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仍调集兵力向临江地区大举进攻,企图消灭南满民主联军,尔后再转兵北上,完成其“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为粉碎国民党军这一计划,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决定采取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方针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战法,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

12月17日,东北国民党军除以2个师守备后方外,集中第52军第195、第2师,第71军第91师等部共6个师对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企图首先打通通(化)辑(安,今集安)线,尔后围歼南满民主联军于长白山区。南满民主联军采取内外线相互配合,追敌分散,尔后寻机歼击的作战方针。18日,第4纵队主力由通化轻装插入敌后,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碱厂、田师付等据点20余处,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迫使其从进攻方向调第91师等部回援。担任正面阻击的第3纵队乘机反击,歼第52军一部,并收复通化以南地区。北满民主联军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集中主力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于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击,首先包围其塔木要点,吸引和歼击国民党援军于张麻子沟、焦家岭等地,同时攻歼其塔木守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新1军2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北满民主联军的这一行动,迫使国民党军停止对临江的进攻,并由南满抽调两个师北援。此时,由于气温聚然降到零下40摄氏度,作战行动受到妨碍,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

国民党军为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急于解决南满问题,于1月30日,又集中暂编第21师、第195师、第2师等部共4个师,再犯临江。2月5日,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第10师,对进至高力城子且战斗力较弱的第195师发起反击,歼其2000余人。6日黄昏,新宾之国民党军第207师1个团赶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纵队主力歼灭大部。与此同时,深入南满国民党军后方的第4纵队一部,在本溪、抚顺、桓仁三角地区攻克据点多处。至此,南满民主联军再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并吸引其1个师由北满南援。

国民党军第2次进攻临江失败未及一周,又于2月13日集结暂21、第91、第2、新22、第195师共5个师的兵力,分4路向临江发动第3次进攻。第3纵队与第4纵队一部乘其于运动之中,首先于通沟歼其侧翼暂21师1个团,22日又于大北岔地区歼灭第91师1个团,随后乘胜收复辉南、金川、柳河、辑安等地。其间,第4纵队一部,再次向抚顺、本溪间进击,吸引国民党军3个师于自己周围,有力地策应了内线作战。在国民党军第3次进攻临江时,北满民主联军于2月21日再次越过松花江,向吉、长地区展开进攻。第6纵队主力一举围歼城子街的国民党军新30师1个团,随后转兵北进,与独2师共同围攻德惠。国民党军为解德惠之围,急由南满、西满抽调新22师、第87师等部,会同长春地区的第88师和新1军主力分路并肩北援。由于援军不易割歼,民主联军对德惠又久攻不克,乃于3月2日回师江北。

国民党军趁机沿中长路向北进逼。据此,民主联军又于3月8日第3次跨过松花江举行反击作战。国民党军见势全线后撤,民主联军勇猛追击,先后于靠山屯、郭家屯地区歼灭第87师一部和第88师全部,3月12日又包围农安,迫使国民党军从热河抽调第13军之第54师,协同南满第22师一部、长春新1军主力再次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转回江北休整。

3月26日,国民党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4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决心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集中主力歼灭较弱且冒进之中路第89师。4月1日,民主联军以小部兵力且战且退,将第89师诱至主力设伏的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趁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全歼第89师等部,其他各路惧歼纷纷撤退。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

点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东满、西满部队主动出击,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保卫了南满根据地,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获得显著改善,这就为东北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战役的全过程中,南、北满我军在战略上注意了密切配合,在战役上强调了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歼灭当面之敌。每战力争主动,抓住敌之弱点,先发制人,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jpg (49.81 KB)

东北夏季攻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至7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中长路自哈尔滨

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长春至沈阳段、沈阳至吉林段及锦承铁路(锦州至承德)两侧地区对国民党军实施的战略性反攻作战。 1947年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调整部署,重点守备各战略要点和主要铁路干线,企图巩固已占地区,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再相机发动局部进攻。据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打通南北满联系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局,决定集中主力发动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各部队就现态势歼灭当面分散、孤立之国民党军,收复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第二阶段,集中兵力寻歼国民党军之部分主力,相机夺取中等城市。

5月8日,民主联军第1、第2纵队及独立第1、第2师,由吉林省北部扶余地区向中长路长春、四平段西侧实施远距离奔袭。13日至17日第2纵队一部包围并攻占怀德(今怀德镇),全歼守军新编第1军第30师1个团及1个保安团。由四平向怀德增援之国民党军第71军主力被第2纵队第5师阻于怀德以南大黑林子地区。17日,民主联军第1、第2纵队相互协同对第71军展开猛烈围攻,歼其大部,随后乘胜向南发展攻势。第1纵队占领公主岭、陶家屯等据点,第2纵队占领昌图。至此,北满民主联军控制了长沈间大部分铁路和两侧广大地区,孤立了四平,并在四平南北对中长路展开破袭。

同时,南满第3、第4纵队及辽东军区地方武装,于14日攻克沈(阳)吉(林)线上的山城镇、草市,歼灭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1个团和暂编第20师一部;16至17日,打退国民党军6个师的反击,于南山城子地区歼灭第22师;25日攻占东丰;28日攻克沈吉线上要点梅河口,全歼守军第184师主力。清原、西丰守军闻风西退。至此,南满民主联军控制了沈吉路中段、四(平)梅(河口)路东段及其两侧广大地区,与北满民主联军会师于四平以南。

其间,在东满作战的民主联军第6纵队一部及独立第3、第4师,东满独立师,向拉(法)吉(林)线分散守备之国民党军进攻,连克天岗、江密峰等地,并在老爷岭以南截歼新38师1个团。随后,第6纵队、东满独立师继续向南发展,在独立第1、第2师协同下,于磐石、双阳间歼灭国民党军第60军暂编第2l师,乘胜占领双阳、伊通、桦甸、辉南等城。至此,吉林、长春以南,四平东北广大地区之国民党军已全部被民主联军肃清。 在西满,民主联军辽吉纵队3个独立师奔袭双辽东北的双山和以北的玻璃山,牵制国民党军的行动。为配合主战场作战,冀察热辽军区于5月1日以一部接应凌源国民党军第3支队起义后,所部分别向锦承线和北宁线(北平至沈阳)发动攻势,先后攻克围场、赤峰、昌黎、抚宁等地,切断两线交通。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为继续发展胜利,进一步孤立长春地区之国民党军,民主联军迅速调整部署,攻击战略要点四平。6月14日发起总攻。第1纵队和西满3个独立师先后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突入市区,19日第6纵队第17师也投入战斗,20日攻占核心守备区,守军退至铁东区顽抗待援。为解四平之危,国民党军急忙从长春、沈阳出动10个师增援。民主联军遂以一部兵力佯攻四平,集中9个师迎击由沈阳北援之新编第6军,29日在莲花街歼新6军第14师1个团,在貂皮屯、威远堡地区击溃新22师和第169师。此时,国民党多路援军已逼近四平,民主联军遂于7月1日撤出战斗。

点评:此役历时50天,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3200人,其中俘敌60000人,毙伤23200人,收复和一度收复城镇42座,打通了南北满的联系,扩大了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收缩于中长路和北宁路的狭长走廊地带进行防御。由于南、北、东、西满的进一步沟通,和南、北满我军主力的会师,我军在东北战场获得了进一步集中兵力实行机动作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东北夏季攻势.jpg (64.63 KB)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四平战役(1947)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至7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向辽北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市国民党军发动的攻坚战役。

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结束后,民主联军于6月中旬向国民党军战略要地四平发起进攻。四平守军为国民党第71军第87、第88师,第13军第54师及保安团队等共3.4万余人,由第71军军长陈明仁指挥。攻城部队由民主联军第1、第7纵队全部及第6纵队第17师附民主联军总部预备炮兵5个营组成,由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估统一指挥。11日开始扫除外围,当夜攻克飞机场,13日克新立屯,14日20时发起总攻。炮火准备后,攻城部队发起猛烈冲锋。至15日2时,第1师与第2师由西南突破。第7纵队与第3师在西北及东面的突击未遂,使守军得以全力向第1、第2师反击。第1、第2师在一天中即打退守军在空军支援下的10至15次反冲击,巩固了突破口。18日,第7纵队由城西北角:突破。19日,第17师接替第11师投入战斗。20日夜,第17师在友邻协助下突破守军核心守备区,歼灭第71军特务团。至此,铁路以西市区全部被民主联军攻占。守军指挥中枢遂撤至铁路以东顽抗。21日晚,攻击部队对路东区发起总攻。至21时,第17师和由东面调转路西的第3师由西南突破,而西面的第7纵队冲击失利,伤亡较大。为增强攻击力量,民主联军以第6纵队的第16、第18师接替伤亡较大的第2师。守军收缩阵地,兵力更加集中,攻城部队的兵力不占绝对优势,攻击仍未奏效。此时,由沈阳出动的国民党增援部队已逼近四平。民主联军乃于7月1日拂晓前撤出战斗。四平攻坚战中,民主联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

东北秋季攻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9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在沈阳至山海关、长春至大石桥铁路沿线对国民党军实施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是年8月,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将其所属10个军45个师共50万人部署在锦州、沈阳、四平、长春为重点的铁路沿线,采取依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方针,企图确保北宁路(北平至沈阳),维护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待关内援军到达后,视机转入进攻。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为配合全国战略进攻,决定于9月中旬向东北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攻势,首先以第8、第9纵队向兵力薄弱的南线国民党军发动进攻,调动其北线兵力南援,尔后北线主力乘机向中长路沈阳以北地区出击,南北协同进攻,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

9月14日,民主联军第8纵队主力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向由绥中、锦西出动向建昌方向扫荡的国民党军暂编第50师、第22师(各欠1个团)发起攻击。先将暂第50师包围于建昌以东之梨树沟门,歼其大部,尔后追击、暂编第22师,在杨家杖子歼其大部。17日,国民党第49军率第105、第79师由锦州向建昌方向增援。第8纵队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将第49军诱至杨家仗子并将其包围,连夜冒雨猛攻。22日第49军突围南逃。23日,第8、第9纵队将其追歼于旧门地区。随后,第8、第9纵队及冀察热辽军区4个独立师在2万多民兵配合下,对北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展开破袭战。

国民党军被迫从沈阳以北调新编第6军2个师于锦州、兴城间护路。为策应南线部队作战,民主联军北线主力乘国民党军四平至沈阳间守备兵力减弱之机,从9月29日至10月8日,向中长路沈阳以北国民党军各据点守军发动攻击。第3纵队和第1纵队第3师于威远堡地区全歼第53军第116师;第4纵队第10、第12师于八棵树、貂皮屯地区歼第53军第130师1个团;第7纵队第21师于法库全歼保安第7支队,第19师攻克彰武,歼暂编第57师1个团。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国民党军遭此打击后,为加强四平地区防御,将长春之新编第1军主力南调四平;新编第6军主力自锦州撤返铁岭。民主联军为创造新的战机,又以大量兵力在北宁路、中长路展开破袭战。与此同时,第4纵队第11师和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攻占大石桥、海城等地,歼灭国民党军一部。民主联军的猛烈攻势,打乱了东北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扭转战局,急从华北战场调第21、第43师,暂编第10、第11师,骑兵第4师及位于平承路(北平至承德)的第54师驰援东北。 据此,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6个纵队在北线发动攻击,以3个纵队在北宁路阻击和牵制华北援军,策应主力作战。10月中旬,民主联军各部开始行动。活动于辽西地区的第7纵队先后袭占新立屯、黑山、阜新等地,歼灭国民党暂编第57师大部及暂编第51师1个团。第8、第9纵队等部破袭北宁路,控制锦(州)榆(关)段铁路50多公里,并于朝阳地区歼国民党军暂编第50师1个团和骑兵第3军一部,于朝阳寺、九关台门、代官堡一线歼灭华北援军第21师大部、第43师一部及义县保安第4支队。民主联军主力先后攻占桦皮厂、九站、乌拉街、九台、农安、德惠等地,包围吉林市,歼灭国民党新编第1军2个团、第60军第182师一部、暂编第53师1个团和1个保安团,并在抚顺以东牵制了国民党军第207师,歼其一部。在民主联军的攻击下,东北国民党军收缩至长春、沈阳、四平、锦州等地。民主联军遂于11月5日结束秋季攻势。

点评:此战,历时50天,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69800人,其中俘敌49900人,毙伤19900人,收复和攻克城市15座,扩大解放区3.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60余万,控制了东北大部铁路,迫使东北国民党军收缩于中长路和北宁路的几个孤立城市内,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同时,调动关内国民党军5个师到东北,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战场的作战。在此次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的南线部队和北线部队,一方面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同时又临机处置,不失时机地捕歼当面之敌。在战役指挥上,力求调动敌人,创造歼敌于运动中的良好机会;同时,运用渗透奔袭战法,歼灭分散守备之敌。这些都是东北秋季攻势的宝贵经验。

东北秋季攻势.jpg (96.4 KB)

东北冬季攻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至1948年3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北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和辽宁省(今辽宁省一部)对四平至大石桥、锦州至沈阳铁路沿线国民党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东北国民党军在1947年秋季连遭失败后,被迫困守于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28座城市。经过整补共有13个军(师)、45个师(旅),连同特种部队及保安团队,总兵力增达58万余人;但突击力量削弱,士气低落。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为保障“辽西走廊”与沈阳的安全,在吉林、长春、四平,各配置3至5个师进行独立防御,在锦州至沈阳段铁路沿线及其两侧要点,各以1至2个师守备。并相互支援,另随时在沈阳与铁岭集结重兵,实施机动应援。

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为不给国民党军以喘息之机,决心趁江河封冻,便于部队行动之机,集中最大兵力发动冬季攻势。首先对北宁路(北平至沈阳)锦沈段及其两侧之国民党军展开进攻,调动并歼灭其援军。

12月15日,民主联军第2纵队与第10纵队一部突然包围法库,第7纵队由郑家屯南下,准备协同第2纵队攻取法库;第1、第3、第6纵队分别向新民、法库、铁岭、沈阳间前进,准备阻击由沈阳出援的国民党军;第10纵队主力进抵昌图、开原地区,担负侧击任务;第4纵队主力直逼忱阳。民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主联军这一突然行动,迫使国民党军急令新编第6军新22师由铁岭向西出援,解法库之围。17日,第2纵队在铁岭西南娘娘庙地区歼新22师1个团;第7纵队在法库以南大孤家子等地再歼暂编第59、师1个团。

国民党军为确保战略中枢沈阳,急从长春、四平、辽南等地抽调新编第1军及第71、第53军主力等部共7个师至铁岭、沈阳地区,准备解除民主联军对沈阳之威胁。民主联军为调动与分散国民党军的兵力,遂以第1纵队第3师佯攻法库,以第2、第7纵队酉取彰武,而以主力进至沈阳西北石佛寺地区,伺机打援。28日,第2、第7纵队攻克彰武全歼守军第49军第79师。

与此同时,第4纵队一度突入沈阳市皇姑屯。第6纵队在沈阳西北万金台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207师1个团。但国民党军仍按兵不动。为诱国民党军出援,民主联军仍以主力隐蔽待机,以一部兵力奔袭、捕歼其分散孤立之部,连克黑山、大虎山、台安等地。据此,国民党军误认为民主联军已分散,遂调集沈阳地区可能抽调的15个师,于1948年1月1日分别自新民、沈阳、铁岭向沈阳西北出击,企图乘机寻歼该地区之东北人民解放军,并解法库之围。5日,解放军第2、第3、第6、第7纵队,将西出之国民党军左路新编第5军(欠1个师)包围于新民以北公主屯地区。下午,对其展开猛攻,至7日晚,歼灭新5军(欠1个师)2万余人。中、右两路援军,惧怕被歼仓皇回撤。为进一步打开辽西局面,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第8纵队乘胜于26日攻占新立屯,歼灭守军第26师;第9纵队于30至31日先后进占沟帮子、大凌河铁桥,歼第60军第184师一部,并占领盘山。至此,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解放军以第3、第10纵队和第l纵队1个师位于沈阳以西,分别继续围困法库,并牵制沈阳国民党军;主力转兵辽南。在第1纵队主力、第2、第7纵队和第6纵队1个师于沈阳以南准备打援的掩护下,第4、第6纵队及炮兵主力和南满独立师,于2月6日攻克辽阳,全歼守军暂编第54师等部,20日,再克钢都鞍山,歼第52军第25师。随后,第4纵队与南满独立第1师乘胜南下营口,在强大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下,营口守军暂编第58师起义。至此,解放军全部收复辽南地区,控制了营口海港。

其间,解放军第10纵队等部追歼法库突围守军暂编第62师大部于开原、法库之间,继克开原。在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之下,沈阳之国民党军顾此失彼。此时,四平仅有第71军第88师和一些保安团守城。解放军乘机发展胜利,以第1、第3、第7纵队及1个独立师,于3月13日攻克四平。在此期间,吉林守军第60军于3月9日弃城撤至长春,吉长地区之解放军4个独立师当即发起追击,收复吉林。

点评:历时3个月的冬季攻势,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6470人,其中俘敌105000人,毙伤43150人,起义8320人,攻克和收复战略要点四平、吉林、营口等城市18座,砌底切断了北宁铁路(北平至沈阳)、中长铁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迫使国民党军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据点,为尔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评价。毛泽东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指出:“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冒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在冬季攻势中,东北我军依据敌情的变化做到:第一,灵活地处理了集中作战和分散作战的关系,攻城作战和力争歼敌于运动中的关系。即:在敌分兵据守沈阳、沈阳外围各重要据点以及中长路、北宁路各要点时,我分遣若干纵队,以攻坚手段,围攻大体上由一个师兵力据守的若干个据点,并集中部分主力准备打授;当敌集中兵力分路出援时,我又适机集中兵力力争歼灭援敌一路于运动中;估计敌已无力出援时,我再次集中一部分兵力,以攻坚手段夺取有较多兵力守备的敌战略要点。或分或合,全以能歼敌有生力量为依据。第二,从组织连续作战着眼,恰当地处理了作战与休整的关系。即:在一般情况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下,组织各纵队轮番作战、轮番休整,以保持指战员的体力,及时恢复战斗组织,进行连续作战;在特殊情况下,如天气严重降温,极不利于部队行军、作战时,则全军转入短期休息,整顿、补充部队,恢复体力,以便在寒潮过后继续开展攻势。正是由于战役指挥上恰当地处理了上述两点,因而在这次攻势作战中,取得了突出的战绩。

东北冬季攻势.jpg (77.55 KB)

四平战役(1948)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在东北冬季攻势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向辽北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国民党军发动的攻坚战斗。

自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底,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已歼灭国民党军7个多师的兵力。此时,战略要点四平仅有国民党第71军第88师及一些地方武装守备。为发展胜利,东北人民解放军决心攻取四平。3月2日,第1、第3、第7纵队及独立第2师进抵四平,至8日,肃清外围据点,直逼城下。经过充分准备,12日6时30分,炮兵首先摧毁守军阵地之地堡群。8时,第1纵队由城北;第3纵队由东南;第7纵队由西南同时向心发起总攻,先后突入市区,并猛烈向纵深穿插,分割围歼守军。14时,解放军各路军会师于中央大街,至15时,将铁路以西守军全部肃清。第1纵队突入铁路以东市区后,大胆迂回,向守军核心工事进行连续突击,与第3纵队对铁路以东守军形成夹击之势,激战至13日晨,全歼守军。

点评:此战,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97门、轻重机枪461挺及各种步枪、汽车、骡马等大批军用物资,切断了长春、沈阳间的联系,使长春国民党军完全陷于孤立境地。

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两军协同对国民党军占据的平汉路确山至郑州段、陇海路郑州至民权段发起的破击战。

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实施战略展开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极为恐惧,为挽救其败局,集中了33个旅围攻大别山区之刘邓大军,另以整编第5军(辖3个整编师)在淮河以北地区钳制陈粟大军,以第5兵团在豫西南阳地区钳制陈谢大军,作为战略上的配合;以孙元良兵团、刘汝明部及地方团队防守平汉路(北平至汉口)郑州至确山段、陇海路(天水至连云港)郑州至商丘段。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围攻,确立与巩固中原解放区,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2月上旬先后指示;除刘邓大军以主力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外,陈粟、陈谢两军向平汉、陇海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调动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回援,直至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进攻为止。遵照上述指示,陈、粟以第1、第3、第4纵队组成第1兵团,破击郑州至开封段铁路及郑州以南至许昌段铁路,并相机攻占许昌;以第10、第11纵队组成第3兵团,破击柳河至开封段铁路,并相机攻克兰封、民权等城;以第6、第8纵队组成笫2兵团,于睢县、柘城间阻击整编第5、第75师,并歼其一部。陈、谢以第25旅留内乡、镇平地区继续开展工作;以第10、第26、第27旅破击许昌以南至漯河以北铁路;以第11旅破击确山以南铁路;第22旅为第2梯队;第13旅监视南阳之第5兵团,如其东进则与第11旅协同扭击之。12月13日,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开始,至22日,陈粟、陈谢两军共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40、第68师与骑兵旅及地方保安团等部2万余人,破路400余公里,攻克重要补给基地许昌、漯河、兰封等县城23座。国民党军统帅部为重新控制平汉路,并维持其对大别山的围攻,以孙元良兵团(辖3个整编师)主力由郑州南下,以第5兵团部率整编第3师由南阳经驻马店北上,企图夹击人民解放军。陈粟、陈谢两军乘孙元良兵团南下迟疑之际,于12月25日至27日,在酉平地区将第5兵团部及第3师一举歼灭,并乘胜围攻确山,予由大别山区回援之整编第20师以重创,国民党军统帅部不得不再从大别山区抽调3个整编师回援平汉路。

点评:此战,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1个师、4个旅和地方保安团,共45100人,其中俘敌33050人,毙伤12050人,破坏铁路400余公里,攻克许昌、漯河、驻马店、民权等城镇50余座。此战是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进入中原战场后的首次战役协同作战,切断了国民党军在中原机动的大动脉平汉路南段和陇海路郑汴(开封)段,夺取了国民党的屯兵基地许昌、漯河、驻马店等重要城镇,并再次破击了陇海路,孤立了国民党河南省府开封,严重威胁国民党战略指挥中心郑州,打乱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军事部署,使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的计划未能实现。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陈谢集团和刘邓野战军各一部于12月底在确山地区会合。至此,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刘邓野战军鄂豫皖根据地,同西线兵团豫皖苏根据地、陈谢集团豫陕鄂根据地已连成一片,胜利完成了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此战还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围攻,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这尔后在中原战场进行大规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平汉陇海路破击战.jpg (39.72 KB)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张家口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9月至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张家口至怀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

大同、集宁战后,晋察冀军区首长考虑到部队经连续作战损耗较大,当前态势也不利于我坚守张家口,即于9月17日向中央军委建议主动撤离张家口,以争取今后战局的主动。中央军委于9月18日覆电同意这一建议,并强调指出:应“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使主力行动自如,主动地寻找好打之敌作战”。10月1日,又指示晋察冀军区:“防御是为着集结主力,消灭敌人”,应以小部兵力抗击敌之进攻,集中主力机动歼敌。这些指示,标志着我军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原定的在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外线作战计划,而改取内线歼敌的方针。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华北国民党军相继攻占了集宁、丰镇和承德等地后,北平行辕决心以“彻底摧毁匪热、察、绥根据地,收复张垣,打通平绥路,巩固华北”为目的,集中第11、第12战区主力对张家口实行东西夹击:以第11战区第16、第53军分别由南口和怀柔地区沿平绥路向怀来进攻;第94军位于北平附近为预备队;以第12战区之第35军、暂编第3军及1个骑兵师、2个骑兵总队另2个旅集结集宁、大同一线,准备配合第11战区会攻张家口,企图夺取该城,打通北平(今北京)至归绥(今呼和浩特)铁路,割断华北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在晋绥军区部队的参加下,决心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保卫张家口,当条件不利时,也可视情主动撤出,再求战机。并判断敌人的进攻可能以康庄、怀柔地区的两个军为主,全力西进;集宁之敌则可能在东线敌人占领怀来后沿平绥路东进,与西进之敌会师于柴沟堡(今怀安)地区。因此,决心以歼灭由康庄、怀嵛鞣钢形康模姓偶铱诒N勒剑⒏葜醒刖甘咀槌山旒揭罢骄爸福梢罢骄玖钤?a

href=\肖克、政治委员罗瑞卿指挥。前指确定的战役部署是:以第2纵队主力附地方武装一部在怀来、延庆地区正面抗击敌人进攻;以第1纵队及第2、第3纵队各一个旅隐蔽集结于怀来以南地区,待机出击。另由军区直接指挥第4纵队和地方武装一部会同晋绥军区4个旅,位于张家口以西之柴沟堡、阳高地区,准备抗击大同、集宁方向敌人的进攻。为了配合平绥路作战,由第3纵队1个旅及冀晋、冀察、冀中军区部队共6个旅的兵力,同时在平汉路北段发动攻势。

29日,国民党军第16军及第53军第130师,分两个梯队在坦克的掩护下沿平绥路(北平至归绥)两侧向怀来进攻,并先后出动飞机370余架次,对我军阵地、交通线及后方基地进行狂轰滥炸。晋察冀野战军先以一部兵力采取机动防御,节节抗击、迟滞和消耗西犯之国民党军。10月3日夜,集中兵力开始反击,于东、西花园全歼第16军第109师1个团另1个营,缴获坦克3辆,将其主力阻于怀来一线。4日,敌参谋总长陈诚亲到南口布置新的进攻。7日,第11战区车运其战役预备队第94军之第43师、第121师投入作战,企图经马刨泉、横岭迂回怀来,配合正面的进攻。东线防御部队顽强抗击。我军针对上述敌情,迅速转移兵力,在马刨泉地区设伏。8日晚,将第94军之第43师127团(欠1个营)歼灭于马刨泉。10日夜又在田家庄全歼第121师师直及1个团。在10天作战中,我军共歼敌1万余人,将敌阻止于怀来以东地区。

正当我军主力与国民党军第11战区部队鏖战于平绥路东段之际,国民党军第12战区主力2万余人乘张家口西北方向我军兵力空虚,以一部兵力向兴和佯动,集中主力第35军、暂编第3军及骑兵集团,于10月7日,由集宁向张家口西北迂回,8日经南壕堑(今尚义)袭占张北,10日占狼窝沟。张家口防御部队处境十分不利。当夜,晋察冀边区机关开始转移。11日,守备张家口的部队全部撤离。国民党军于11日突入张家口。接着,腹背受敌的东线我军主力于12日撤出了怀来地区,西线的第4纵队也转入察南,国民党军随即打通了平绥路。

在此期间,晋察冀野战军1个旅和各军区独立旅在平汉路北段发起大规模破击战。从9月29日至10月3日,先后攻克保定南北之定兴、徐水、容城、望都,歼敌8000余人,控制铁路120余公里,迫使国民党军调兵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张家口方向的作战。

宿北战役后,正由鲁南峄县向临沂进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附第1快速纵队,于1946年12月下旬,在临沂西南的向城、卡庄(今苍山)、长城一线暂时转入防御。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峄县、枣庄、台儿庄以及首先攻歼鲁南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26师的指示,决定以第8、第9、第10师及第4师1个团、滨海警备旅共12个团组成右纵队;以第1纵队、第1师共15个团组成左纵队,向整编第26师实施钳形突击。另以第2、第9纵队和第6、第7师及第13旅共24个团在苏北,阻击由盐城、涟水等地北进的国民党军,保障主要方向之作战。

1947年1月2日晚,解放军突然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右纵队迅速攻占整26师驻区北侧各要点,同时切断峄陆公路(峄县至临沂),阻绝了峄、枣国民党军东援与整26师西撤的通道。左纵队包围卡庄,并在洪山镇、横山一线构筑阻援阵地,切断了整26师与驻台儿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整编第33军的联系,完成战役合围与部分的战术分割。

3日晚至4日晨,解放军全力压缩包围圈,逐点攻歼守军。经激战,歼灭整26师师部、第44旅全部和第169旅大部,将整26师残部和第1快速纵队包围在陈家桥、作字沟之间狭小地区内。4日上午,被围国民党军向峄县方向突围。解放军左、右纵队合力层层拦击,迅速将其压缩于下湖、漏汁湖之间。时值雨雪交加,道路泥泞,国民党军装甲部队行动困难,在解放军的猛攻下,溃不成军。战至下午,除7辆坦克逃至峄县外,全副美械装备的整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全部覆灭。在此期间,由峄县和枣庄东援的国民党军均被阻援部队击退。山东、华中野战军鉴于整编第33军缩踞运河以西固守,遂将第二步的攻击矛头转向峄、枣地区分散孤立之国民党军。峄县守军为整编第51师第114旅一部、整编第52师1个团及整26师的后方机关;枣庄和齐村由整编第51师师部率第113旅和第114旅一部守备。

9日晚,解放军右纵队对峄县守军发起攻击,至11日拂晓全歼守军,俘虏整26师师长马励武,缴获逃回峄县的7辆坦克。与此同时,第1师向枣庄守军发起攻击。战至16日,攻克齐村,全歼守军第113旅(欠1个团)。20日,在第8师配合下,攻克枣庄,全歼守军整51师师部及两个团。战役结束。

此战历时19天,人民解放军仅以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2个整编师师部、4个旅又1个快速纵队共53530人,其中俘敌36030人,毙伤17500人,缴获坦克24辆,榴、野、山炮89门,汽车474辆以及各种火炮200余门(其中105毫米榴弹炮48门)。战役期间,山东各级支前机构动员、组织民工达60万人(其中常备民工25万人),大、小车1500余辆,担架6000余副支援前线,输送粮秣弹药,后运伤员,有力地保障了一线部队的作战。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鲁南战役进行中,地方武装、民兵不断袭扰敌人,破坏敌人交通。鲁南地区有60余万支前民兵、民工,1500余辆大小车及6000余副担架直接参战,担负大量军用物资的输送和伤员转运,

保障了一线部队作战。

点评:此战是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会合后,统一指挥,集中兵力,打击有机械化兵团加强的国民党军的一次成功歼灭战,首创华东战场一次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师的纪录,特别是歼灭第1快速纵队,严重打击了进范的国民党军。同时挫败了其进攻山东解放军首府临沂的计划,进一步丰富了两野战军组织实施较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的经验,尤其是使山东、华中野战军获得对敌机械化部队的宝贵经验,战役中俘获的大批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经过动员教育,自愿加入人民军队,补充到各部队。缴获的大量装备器材,特别是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了部队,为华东我军组建特种兵部队提供了物质基础。鲁南战役的主要经验是:辩证地分析敌之强弱,看出强敌在某种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较弱之敌,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及时定下战役决心;利用解放区的有利条件,隐蔽运动部队,发起突然攻击;战役合围与战术分割同时进行,迅速歼灭被围之敌,使其余敌军不及应援;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及时转用兵力,扩大战果;对敌机械化部队,首先集中兵力歼灭其步兵,然后以灵活多样的手段消灭其坦克。通过这次战役,进一步加速了华东全军作战指导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这对加强军内外团结,进一步开展战局,实施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作战地图

鲁南战役.jpg (39.26 KB)

回复 引用 TOP

22楼

发表于 2004-11-26 09:45 | 只看该文章提交者

莱芜战役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当年1月,国民党军在其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下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以23个整编师53个旅,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于临沂地区。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4个整编

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以便阻止华东野战军西进或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1月底,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分三路由台儿庄、新安镇(今新沂)、城头一线向临沂攻击前进,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的第73、第12军及整编第46师,为辅助突击集团,自1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县)、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向莱芜、新泰地区开进,策应南线的作战。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时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临沂地区休整待机。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企图采取各个击破、逐次歼敌的手段,首先诱逼南线进攻的三路国民党军突出一路,予以割歼,再及其余。南线国民党军始终坚持密集靠拢,齐头并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3个军(整编师)以梯次配置的队形,孤军深入,于2月初占领莱芜、颜庄一线。华东野战军陈、粟、谭依据敌情的变化,果断改变战役计划,转兵北上,歼灭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团。除以第2、第2纵队伪装全军,在临沂以南采取宽正面部署,迷惑并阻击南线国民党军,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起,以急行军隐蔽北上,同时以驻胶东、渤海地区之第9、第10纵队迅即开赴莱芜地区参战。并布置地方武装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桥,造成华东野战军将向晋冀鲁豫野战军靠拢组假象。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蒋介石、陈诚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伤亡过大、无力再战,遂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协同欧震集团,聚歼华东野战军于临沂以北地区。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8日,华东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进抵莱芜周围地区,完成对李仙洲集团主力的战役合围。李仙洲集团察觉有被围歼的危险,迅即收缩兵力于莱芜城,并令驻博山之第73军第77师即开莱芜归建。华东野战军除以主力荫蔽待机外,以一部攻取锦阳关,构成对明水方向援军的阻击阵地,以一部进攻莱北吐丝口镇(今口镇),切断李集团北撤通道,另以一部担负伏击第77师。20日上午,由博山南开之第77师进至博(山)莱(芜)公路上的和庄、不动地区,被预先设伏于该地的第8、第9纵队主力一举歼灭。20日晚,华东野战军对困守莱芜的李集团发起全线攻击,至21晨,攻占莱芜城郊的几个要点,打退守军的连续反扑。攻占锦阳关,包围吐丝口镇守军。李仙洲固守无力,待援无望,在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的指令下,于23日率其指挥部及第73军、整编第46师向莱芜以北突围。整46师师长韩练成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策动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更增加了突围部队的慌乱。

华东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莱芜至吐丝口镇的公路两侧设置袋形阵地,并以由南线赶来参战的第2纵队部署于蒙阴地区,以防李集团向西南撤退。上午10时,李集团的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即遭部署于吐丝口镇的第6纵队的顽强阻击。中午,当李仙洲集团的后尾撤出莱芜城时,第4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该城,断其退路。同时,由第1、第7、第4、第8纵队组成的东、西两突击兵团向拥挤于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3公里的狭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团,发起向心突击,采取穿插分割战术,仅经5小时,歼灭该集团,俘李仙洲。第73军军长韩浚率余部千余人钻隙撤入吐丝口镇,会合新编第36师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于青石关地区担任阻击的第9纵队歼灭。华东野战军乘胜发展攻势,收

复胶济铁路西段及其两侧的县城13座,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山东战场的作战态势。

莱芜战役期间,华东各级支前机构和民工支前制度已趋于完善。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战前还专门发出了加强战勤保障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支前工作。战役期间,在通向战区的漫长补给线上,50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当我军改变作战方向后,广大民工也迅速调转方向,向莱芜地区紧急输送粮食弹药。实践证明,战区支前工作发动的充分和组织的严密,是保障战役、特别是大规模运动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莱芜战役中也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正如战后敌军的一些高级军官所说的:政治上的派系之争反映为作战指挥上的不统一。陈诚与何应钦的矛盾,直接体现在战役指挥上陈诚与王耀武的分歧上。这种情况,促使不少高级军官间离心离德,人人自危,宁愿在战后的战役检讨上打官司,而在战场上则各保实力。

点评:此战,解放军以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3天内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整编师)部、7个师(整编旅),计56800人,其中俘敌46800人,毙伤10000人(连同南线及胶济路东段的作战,共歼敌7万余人),并乘胜解放了博山、淄川等十三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严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打破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为尔后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这一作战,华东全军对毛泽东的运动战思想体会更深,执行得更为自觉,集中统一的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莱芜战役也为我军实行大规模的运动战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主要是:一切作战行动均应从有利于歼灭敌人着眼,哪里便于歼敌就到哪里去打,不惜暂时放弃重要城市;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部队,持重待机,保持主动;诱敌深入,坚持在运动中求歼孤立突出之敌;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矛盾,制造敌人的错觉;敌变我变,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

附:作战地图

莱芜战役.jpg (70.85 KB)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