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名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04: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校名师推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题名称 知识点来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一 □教材版本:北师大 □所属章节: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第20课 复习提问“明清时期,中国成功抵御外来侵略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结合课前预习学案,通过“概述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目的”、全面学习“主要措施”、“思考归纳作用”三个环节,了解“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是对“大一统”理论的实践体现。 通过贯穿全课的问题性教学和学生合作式学习活动探究教学方式,能够更好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大一统”历史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通过分析归纳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知道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起到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的认识,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 容 识读《清朝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2、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恩威并重的特点。 3、围绕“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主要措施”的 “大一统”理论的实践体现,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动学生初步转变被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 5、加深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的认识。 重点: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 难点:认识清初民族政策恩威并重的特点,感受我们的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

……………………………………………………………名校名师推荐…………………………………………………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 明清时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哪些外来侵略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新课: 环节一:概述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 通读课本,结合清朝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体主要针对什么地区?体现的是哪方面的国家政策? 2、目的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概述“大一统”理论在清朝民族政策的实践体现。 环节二、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结合学案和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完成的学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以下学习探究。每一字目时间控制为8分钟左右。 (一)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阅读课本,看图说话,解决问题,口语交际。教师巡堂,帮助并鼓励。 1、清初对准噶尔部、回部大小和卓叛乱采取了什么措施? 2、清初同准噶尔部贵族分裂活动进行了长达( 70)年的斗争,反映了清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分裂活动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决心? 3、课文中的“回部”指什么? 4、清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什么重要意义? 5、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重要的官职? 6、清以前的朝代是怎样对新疆进行管理的? 说一说:结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图片,提出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当中。 补充达赖和班禅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二)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等地区的管辖 阅读课文、看图,归纳,回答问题,口语交际。教师巡堂指导,帮助并鼓励。 1、归纳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措施: (1)顺治,康熙: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2)雍正: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3)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2、材料阅读: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清文献通考》 原文大意: 顺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但不改变适合他们民族传统的政治制度。 依据课本,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顺治帝和康熙帝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说明清初对西藏统治的( 加强)。 (2)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地位与职权的确立,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3)“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起到了( 稳定 )西藏政局的作用。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更加(巩固 )。 (4)结合材料,你认为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分几步走?有2

……………………………………………………………名校名师推荐…………………………………………………

什么特别的地方? (5)对西藏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对西北和东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哪些官职?起到什么作用? 清朝以前的朝代是如何与西藏相处的? 以填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阻力,较快完成学习任务。 (三)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看图,归纳,分析并解决问题。 1、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就是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2、清前期,清政府在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叛乱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笼络政策,你能举出历史上的先例吗? 3、清朝用近一个世纪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有人指责这是康熙皇帝贪图享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环节三、思考归纳 1、你认为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清朝疆域图》, 判断分析: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小结:略 教学评价:教师做简短评价。 课后继续探究:结合2014年“昆明3.01暴恐案”图文,如何正确地理性看待这件事? 1、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在“大一统”理论的实践体现,结合贯穿全课的问题性教学和学生合作式学习活动探究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使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大一统”历史概念,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问题性教学与学生合作式学习的活动课学生欢迎和喜欢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特别是讨论环节和发表看法的环节,较热烈和积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带头和积极分子的带动下,较团结,课堂气氛活跃;老师的引导学生是满意的,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2、具体来讲:学生方面: (1)初步具备主动学习历史的意识 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进行了一堂探究学习活动,获得了与传统教学课堂不同的体验,逐步有了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心理倾向,并在学习的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 (2)一定程度上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学生认为“我觉得上这节课的活动形式比较好,可以使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四人小组讨论方面。” (3)初步具备搜集、整理、运用、处理资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利用书中知识帮助自己和同学去解答问题。 3

教学反思

……………………………………………………………名校名师推荐…………………………………………………

(4)初步具有从课本史实出发,认真探究,求得结论的科学态度。 无论自己还是小组回答问题,都得整合课本史实,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才能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来,不认真踏实的活动,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使他们基本懂得尊重史实、尊重他人的成果,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 上述几个方面说明,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小活动和活动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转变,主动了,积极了,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3.教师方面 (1)把“大一统”的历史概念教学通过“问题性教学和学生合作式学习活动”贯彻落实到了本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当中了。 尊重学生,“还本与生”。学生自己通过努力,感受到被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认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学生走出传统教学被人遗忘的角落,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体会自己的角色已在课堂中发生了变化:从配角到主角了,就应该积极主动。 (2)从初中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初中生的认知和能力不成体系,好奇心和求知欲、吸收力强,我抓住这些特点,活动中多启发他们的思维,因势利导,效果不错。 (3)听课教师认为,这堂课教学目标把握很准确,板书重点突出,调动学生兴趣做得很好。史料关联准确。 (4)不断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旋律 学生毕竟无法在学习活动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教师要把握住这一点。我密切注意课堂动态下,及时不断鼓励学生,起到了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勇于尝试的良好作用。 4、改进之处 尽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效果,教师的教学表现、课件的应用等方面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 (1)要多关注差生,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促使这一小部分人拉近与大部分人的差距。 (2)应该融入竞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促进组与组间的竞争,能更好地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 (3)教师问题的设计和引入的图片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过多的问题,导致时间上比较紧,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了,精简上还要下功夫。 总体来讲,历史概念教学通过“问题性教学和学生合作式学习活动”的方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今后将逐步深化。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