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京大学军理复习纲要

更新时间:2023-05-12 02: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军理复习纲要

1、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我国的国防类型:积极防御型国防。

3、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②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③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④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⑤国防事业的社会性(略看p11-14)

4、国防法规的特性:a、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b、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c、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5、我国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6、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作为义务兵、按军官待遇、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7、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今年是9月21日。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今年在南京,主题:感知郑和,拥抱海洋。

8、公民国防义务:a、服兵役b、接受国防教育c、保护国防设施d、保守国防秘密e、协助国防活动

9、公民国防权利:a、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

b、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c、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

10、(看p30-32,了解职权)

11、国防建设成就:a、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

b、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c、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12、我国武装力量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三结合”。

13、*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4、我国7个军区,受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垂直领导。

15、武警部队根本职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受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16、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国防教育:2011年,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

17、古代军事思想系统完善时期:宋代至清前期。

宋《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孙子兵法》火攻、用间(最后一篇);诡道妙算十二招: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8、《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

a、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取得民心)

b、“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

c、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1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20、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国防军队建设及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指导思想。

2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a、战争观和研究军事问题方法论

b、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秋收起义失败后认识到)

c、人民战争思想(三大纪律六大注意->八项注意,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2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军队建设思想。

23、胡锦涛论述: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24、*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特征:

a、陆地邻国和临海国家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因素大;

b、海岸面积广阔,海岸线长达两万六千两百多公里。

25、我国新世纪周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周边外交政策:睦邻,安邻,富邻。

26、当前主要挑战:朝核危机,南海、东海问题严峻复杂。

27、新的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28、简答:为何我们不承认日本的“中间线”?

答:因为那块地区是中国大陆架的延伸,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东海最宽处仅360千米。如果中日划定各自200千米的专属经济区时,无法避免地出现重叠。但是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定义,包含钓鱼岛所处海在内的东海大陆架,向东延伸至冲绳海槽,本来就是中国大陆的水下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於中国。因此,日本的所谓「中间线」原则,与中国强分大陆架,缺乏国际法法理依据。而且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领土损失。另外,日本目前的政治军事实力,还不足以逼迫中国承认中间线。

29、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a、高技术武器装备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b、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c、作战指挥体系将“扁平网络化”

30、精确制导技术的类型:理解p137

31、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并且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武器。包括导弹(本身用动力装置),精确制导弹药(无动力装置,弹道的初始段需投掷器)。

32、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地面测监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33、军用航天器包括:①军用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类,占2/3以上)

a、侦察卫星(天空中最多,美国首发)b、通信卫星c、导航卫星(美国GPS,我国的“北斗”系统,关系我国核心利益)

②军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34、理解雷达干扰:p157

35、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精干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体系化。

36、科学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结合想法简答,书p193。

四选二论述题

1、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建设?

思考角度:国防是国家生存的首要条件,抵御外来入侵,保证国家安全,遏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国家发展的良好环境离不开国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驱动国民经济发展;是维护国家权益和地位之必需。

2、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富国强兵,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命题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全面理解二者的重要关系,对于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济建设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的资源保证。其一,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资金来源。现代化的军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实现国防现代化,完成军队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其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只有经济增长快、经济总量大、财政收入多,军费拨款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济的“蛋糕”做大了,切给军队的那一块才会增加。其二,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当前,纯军事性的技术已经不多了,国防建设在技术上对经济建设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三,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人才,也越来越依赖于国民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四,经济建设中的许多物资、设备、设施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满足军队需要或迅速转化为国防资源。总而言之,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决定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它是国防建设所需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来源和保证。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和军队建设的机械化、信息化是同时进行的。二者之间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人才战略等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参照的。而且,国防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状况,必须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战略相协调,要从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从这个角度说,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决定了国防现代化的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与之相适应。现在,对发展市场经济与军队建设的相互关系,有的同志在认识上往往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一种流行的说法,军队建设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这样,事实上就不自觉地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但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市场经济给军队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不能把市场经济当成对立面。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军队建设的诸多方面包括一系列政策制度,也都有一个如何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相适应、相协调的问题。例如,我军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等,无不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综上所述,全面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精神实质是把国防建设放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去,以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建设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

3、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是否还有其作用?如果有的话,该如何发挥?

参考资料:首先,要坚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传统不能丢的信念。从近期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现代战争的形态和样式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走向。这几场带有信息化特征的战

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赢得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就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以卓有成效的战争动员作基础,以全民参与作保障,人民战争并没有过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民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作用。其次,要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创新的理念。人民战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是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理论。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决定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从工业化社会的传统战争形态中走出来,跟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与传统的人民战争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作战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国际战略形势不同了,技术条件及作战对象不同了,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群众基础、武器装备以及战场条件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化战争样式的挑战,将人民战争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发挥信息化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人力密集型人民战争思想,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科技密集型人民战争理念。二、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Δ构成和参战方式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政治上要靠人民支持,战场上要靠人民参与,装备上要靠人民支援,物资上要靠人民保障。后备力量、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动员机制等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实践人民战争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民战争归根结底是由参战力量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参与战争,我们要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国情实际,努力对实践人民战争的力量构成和参战方式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力量构成。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武器装备如何先进,人始终是人民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人民战争主要力量构成是在武器装备技术上与敌相差悬殊的人民军队、为数众多的民兵、游击队和支持他们的广大群众。现代人民战争,则要有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预备役部队和掌握了现代战争知识的人民群众。创新力量构成,就是要完成参战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庞大型向强大型的转变,从政治思想、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军事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努力提高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使人民战争的力量构成切实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针对信息作战的战场特点,利用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信息领域人才资源丰富、民间信息技术精英众多的优势,大力加强担负起平、战时信息防护、网络渗透反渗透、病毒攻击反攻击、技术保障等任务的民兵信息攻防分队建设>针对现代战争敌人极端注重对重要军事、经济、政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现实,依托现有的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建立建强一支能够对重要目标进行有效伪装防护、抢修抢救的寓于民间的防护抢修分队。其次,要创新参战方式。传统的人民战争通常是将敌人“放进来”打,集中兵力形成人力优势“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群众通常是以出钱、出力、出物为主要方式,以直接配合或保障军队作战、间接地参与地面对抗为主要方法。随着信息化战争客观条件的变化,这种参战的方法和形式已不适应战争需求,必须加以改进和创新。现代信息化战争主要表现为战争持续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往往是以信息化平台作支撑的精确打击为主要攻击手段,非接触作战特征明显。针对这种信息化战争需求,人民群众主要是努力发展各项生产,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军事科技水平,为军队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并根据战场变化,采取有效的信息支援、政治支援、经济支援、外交支援等方式间接地保障和支援战争。也就是说,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由以往的人民群众直接参战为主转向间接参战为主,由以往的人力和物力支前为主转向以智能和高技术支前为主。其中,围绕信息技术的参战支前是创新的突破口。三、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实现从传统人民战争向现代人民战争的转变,就必须将过去一切行之有效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注人“信息化”的内容。只有充分结合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勇于和善于创新,研究新战法,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信息化战场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才能真正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首先,要构建“大战场”。要从世界和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出发,抓住历史机遇,树立牢固、持久的国家信息战、

全民战观念,充分利用军民的整体信息力量,将蕴藏于人民群众中强大的信息战潜力转化为信息战实力。要有组织有规模地采取信息威慑、信息阻断、信息污染、信息迷惑、信息肢解等方法,从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对敌实施全方位一体化的攻击。同时,大量向敌发送虚假信息,制造信息混乱,使敌处于错、假信息误导之下,丧失“制信息权”。布下“天罗地网”,使来犯之敌陷人我信息攻击的“汪洋大海”。其次,要构建“大后勤”。要树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技术条件的新型后勤思想,充分发挥地方信息行业、设施和科技人才优势,为战争提供技术、装备和智力支援。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用”的原则,合理开发、配置、储备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为牵引,以快速动员机制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兼容共享,将军民保障力量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军民兼容的“大后勤”保障体系。再者,要构建“大堡垒”。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全民国防教育,使广大群众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时刻强化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并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反心理战宣传,增强广大军民的必胜信念。加强平、战时的信息防护、防奸保密及反心理渗透工作,在各领域及时发现和堵塞敌信息和心理渗透、攻击的渠道,构筑起一道全民的牢固的防敌信息封锁和垄断的“防火墙”,为人民群众穿上防敌心理战攻击的“防弹衣”,从而形成全民防护的坚固的“大堡垒”,不给敌以可乘之机。

4、你认为该如何看待黄岩岛问题?

参考资料:黄岩岛问题一出,很多人都认为黄岩岛是属于我们的,同样有很多人都希望政府通过武力手段解决黄岩岛问题,政府不动武,就认为是政府的软弱无能,我认为凡是这样说这样想的人都是太过于感情用事了。对于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我看了很多资料,网上也有很多的争论,在这里,我想跳出黄岩岛归属问题来看待这件事。那么我有一个问题:黄岩岛问题存在应该是由来已久的,而绝非最近才有的,那么在这之前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关于黄岩岛的事情呢,甚至从来不知道黄岩岛这个名字,这个地方,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是这样的吧?那么为什么黄岩岛问题会突然成为最近的焦点问题?以前怎么就没有过这样的争论?难道仅仅是因为菲欲捕捉中国几个渔民的事件就迅速升级呢?中国渔民与菲方发生冲突仅仅只是巧合么?我认为这些问题才应该是整个事件的关键问题,当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一个大学生,不能了解真相,只能根据我的一些了解做一些推测。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以前相对和睦的南海诸国不少与中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领土纠纷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姑且不论谁是谁非,我认为有两点原因:1、利益问题,随着国际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加剧了能源的开发利用,由以石油为最,据我了解在南海一带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储存量,被成为“第二波斯湾”,在此情况下南海自然成为了世界各国争论的焦点。

2、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近年来,美国对中东力量逐步缩小,并把更多的力量重心转移到了亚太地区。由于这两点原因导致了近年来南海问题的不断升级。那么在此背景下,我们再来看看黄岩岛事件,不难发现,黄岩岛事件绝非一件偶然事件,我认为黄岩岛事件实际上是各方国家、集团的一次博弈与试探。就像打牌一样,我们一开始出牌不可能直接亮出底牌,我们要在不断出牌的过程过用自己的一些小牌去尽可能多的试探出对方的底牌,以便合理运用战略战术获得最终的胜利。我认为黄岩岛事件就是这么个过程。据我了解在此事件发生之前,黄岩岛一直是在菲的控制下,直到事件的发生、升级才出现了黄岩岛的归属问题的争论对峙(暂时先不讨论这个问题),那么从整个事件发生(中国渔民与菲方发生争执)到演变(中菲军事对峙)来看,这件事就不仅仅是一个领土争端问题了,我认为,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中国出的一张牌,对于这张牌的目的,我的浅见是试探南海诸国的态度底线,试探美国的态度底线,以便有利于将来中国对于南海问题的战略布局,同时随着中国海军的空前发展,或许中国也有意试探一下中国海军如今的军事实力,既然是试探军事实力自然是先找个软柿

子来捏一捏,而菲律宾自然就是这个软柿子了。再来看看美国的态度,美国在事件发生后不久与菲方共同进行了军事演习,在5月1日,美国发表声明,对此事件不持立场,其实有的时候不持立场其实就是已经表明了立场。1962年美国的大百科全书已经明确表明,南海南沙是在中国传统海疆线之内的,那么现在美国有意的通过不持态度使以前的立场模糊,这不正说明美国是支持菲方的么?那么我认为美国对于菲方的支持也可以看作是美国的一次出牌,对于中国的回应,目的是试探中国对于此事的态度、底线。

综上所述,我认为黄岩岛事件绝非是中菲两方的问题,而是中美两方的一次博弈,我们在看到菲律宾的同时,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背后的美国?我们在对菲律宾喊打喊杀的同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发动对菲的战争其实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一旦发动战争,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破坏中国多年来营造的稳定的大前提,对于南海诸国,中国的外交必然陷入极其被动的地位,而美国也可以在此时大强度的插手亚太地区事务,加速他们的重返亚太战略的速度,在国际舆论方面“中国威胁论”也将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我认为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件事,绝对是最坏的打算。国家问题绝不仅仅是感情问题,更多是由国家整体的利益来决定的。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谋,武力往往是在所有政治手段都失败的前提下进行的。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仅就感情方面,我当然希望国家去“揍”菲律宾一顿,谁敢招惹我们,我们就打他,也出出近代历史中中国处处被欺负的气,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感情用事的方面,我们在感情用事的时候,也应当跳出感情,理性的、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问题。那么对于如今的中国什么是更高的高度?是国家的利益、是国家长期高速的发展。而无论是国家的利益还是发展,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国家大局的稳定。因此,维护国家的稳定就应当是国家的底线,谁破坏了稳定,无论什么原因,谁就是在对历史的犯罪、对人民的犯罪。

现在很多人人为,如今的政府软弱无能,外交乏力,遇到事情只会进行所谓的“严重声明”、“严厉谴责”等等。然而我认为,如今的中国政府是真正的韬光养晦、运筹帷幄,始终以稳定发展为大局。或许很多人不认同我这个观点,那么我想问问这些人,你们是想要一个强硬的中国,还是想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呢?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尊严,不是靠强硬的外交来获得的,不是通过一次次对于各种问题、事件的争锋相对或者战争手段中争来的,而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其他国家自发的对中国的尊重。拿朝鲜为例,朝鲜对于国际外交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动不动便喊叫战争,可是实际中又有谁真正的在乎过他呢?至始至终,朝鲜也不过是强国博弈中的一枚缓冲的棋子罢了。而美国,即使在黄岩岛事件中始终处于幕后,仅在近期发表不持立场态度,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有谁敢真正忽视美国的态度呢?这就足以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尊严,获得别的国家的重视与尊重,不在于强硬的外交态度,而是在于这个国家是否强大,那么一个国家如何走向强大,其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而稳定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前提。

那么我们、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暂时的忍耐呢?是啊,在近代历史中我们国家始终是屈辱的(直到中国解放),到了如今中国终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面对国际上不同势力的挑衅,这个时候,爱国的中国人当然是希望中国不能再这样忍耐下去了,我们应当奋起,以洗刷中国在这近数百年来的耻辱,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国家不能这样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国家已经真正的强大到无敌于世界了,现在的中国依旧需要稳定高速的发展,只有如此,在将来或许是我们的子孙才可以在国际上真正获得尊重。记得以前无论是大人还是老师还是各种书籍,不是常说到韩信忍胯下之辱典故么?不过在我看来韩信忍胯下之辱,仅仅只是小忍,而他却无法做到大忍,最终死于刘邦手下。而同样对于忍字的典故,卧薪尝胆中的勾践才是真正的大忍,最终得以复国。而如今的中国,我认为,需要的同样是这样的大忍,小不忍则乱大谋,那大不忍呢?

所以请理智一些吧。正确看待这次黄岩岛事件,以及以后或许会发生的种种事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8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