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4 0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析建国前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

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走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城乡一体化,这些正是新农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建设理论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

最近拜读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理论》,对梁先生在民国初年关于乡村建设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梁漱溟敏锐的指出中国社会的重心在农村,这个重心有着巨大的惯性,惯性来自于延续千年的小农经济和传统文化。而这与新的制度体现的现代经济和讲求团体、竞争的文化有巨大差距。因此,梁先生指出,解决当时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农村办好,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来自内部而非外界诱导,就有了根本依托,社会大局才能稳定。

梁漱溟设想的乡村组织有乡公所、乡学等四大部分。按职能分相当于现在的政府、议会、教育部门和监察部门。四大部门各司其职,互相牵掣,在乡村管理方面力图变原来的“无为”向“有为”,就是要把整个村子的统起来,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形成由村域特色的产业,这一方面加强了全村的团体生活,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将村域经济同整个社会经济相联系,迫使进入现代经济的竞争大潮,进而培育竞争意识。从文化和组织用力,以人是一切的可能为方向,侧重于改进乡村的整体面貌,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时至今日,我们又重提新农村建设,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提法还有很多方面有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影迹,可见这位大师对乡村问题考虑之深刻、周详;也可见乡村建设问题之紧要、之事关长远。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

第 1 页 共 4 页

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

1.1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

1.2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

1.3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

1.4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

2、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

2.1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

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

第 2 页 共 4 页

2.2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

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

2.3是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2.4是培养新型农民。

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

3、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表现实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可以这么说,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村发展,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做到爱农、重农、支农、带农,不坑农不害农、不与农民争利。龙头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可发挥六个方面的作用: 3.1产业带动

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约优势,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能帮助一个村或几个村发展一村一品,培植出不同类型的专业村、特色村。 3.2村企联动

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或村企合一形式,建立“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机制。 3.3投资推动

龙头企业发挥资本优势,支持农村修建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修建小学、敬老院、幼儿园、文化站、卫生室,资助农户参加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发展农村公

第 3 页 共 4 页

益事业。

4、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思考

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实践“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行动,

也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抢抓发展机遇的明智举措。在具体行为上,我们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4.1是面向实际,量力而行。

能带一个村就带一个村,能发展一个产业就发展一个产业,各展其长,不贪大求洋。

4.2是以人为本,惠顾农民。

坚持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项目入手,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切实能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3是遵循规律,互利共赢。

既要遵循新农村建设规律,又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促成龙头企业与合作村之间的资源互动,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既为企业自身成长创造好的条件,又为地方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互利共赢。

龙头企业要在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合作创新上下功夫,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新农村建设领域,探索与农民利益联结的多种形式,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 4 页 共 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