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食品安全问题

更新时间:2023-05-20 14:20:01 阅读量:1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名称:食品安全问题

组长:沈烨

班级:高一(4)

指导教师:韩建国

组员:沈烨、徐涵、朱洋菊、冯苗苗、冯卓炟、徐浩烨

研究背景: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各种假冒伪劣甚至掺加工业化学品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研究目的及意义:

(1)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2)使学生初步了解辨别食物是否卫生、安全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

主要活动内容:

(1)关注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3)探寻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研究的实施计划:

1、课题方案的制定

2、分组分配任务

3、通过多种途径展开研究

a、上网搜索资料

b、图书馆借阅资料

c、走访居民、工厂

4、整理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预期成果:

(1)了解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2)了解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3)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4)了解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研究性学习记录1

地点:居民家里 时间:半天 活动序号:1 主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活动方式:走访居民 过程:1、遇到的困难:居民对其了解不够深2、提出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3、解决问题的对策:走访工厂进一步了解4、成果:了解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下次活动任务与准备:走访工厂 感受:居民了解不多 通过合作还是能解决的

研究性学习记录2

地点:工厂 时间:半天 活动序号:2 主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活动方式:走访工厂 过程:1、遇到的困难:工厂对其了解不深2、提出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对策:准备图书馆查资料4、成果: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下次活动任务与准备:去图书馆借阅资料

研究性学习记录3

地点:图书馆 时间:半天 活动序号:3 主题: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活动方式:图书馆借阅资料 过程:1、遇到的困难:图书馆书籍多,查阅不方便2、提出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3、解决问题的对策:开展班会4、成果: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下次活动任务与准备:开班会

研究性学习记录4

地点:班级 时间:一节课 活动序号:4 主题: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活动方式:开班会 过程:1、遇到的困难:资料不够2、提出新问题:是否还有更多的方法 3、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 4成果: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资料整理

1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出处:百度 提供人:沈烨

2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出处:图书馆 提供人:徐涵

3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出处:百度 提供人:冯苗苗

4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出处:新浪 提供人:朱洋菊

结题报告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

三、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

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难发挥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经济手段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确定有害物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四)、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近日,四部委发文称,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绝不手软,该判死刑不判缓刑。(自己看情况删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44.html

微信扫码分享

《课题名称食品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