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打击乐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常州市小河中心园 课题主持人:何文静 项目标号:20140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简介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节奏则是一切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将它比作是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旋律的流淌。对于孩子而言,节奏也是其最早感知到的音乐元素。经过这几年对于幼儿和音乐的接触,我发现打击乐教学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节奏感的有利途径。

(一)概念界定

打击乐:音乐名词。 乐器分类名称之一。 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

节奏感: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

本课题将打击乐教学融入到对于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敢做,敢说,敢表达。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触手可及的“打击乐器”。

2、剖析幼儿年龄特点,设定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3、编排、整理幼儿园各年龄阶段适宜的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如何将打击乐融入音乐教学实践方法。

(三)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具有生活化,趣味性的系列打击乐音乐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年龄的发展特点,探索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设计的模式。

3.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设计探索各类打击乐活动的运用方式,总结各种活动对于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作用,将打击乐融入音乐教学。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理论和实践现状及其他有关信息。

2、行动研究法:即在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状态下,按照“计划—实施—反馈—调控”的程序,边行动,边研究,边反馈,边调控,不断完善,追求优化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其注意力都放在了教师教,而忽略了幼儿自己学的关键点。在打击乐教学时,教师应确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和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内享受活动为目的,而不是以能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等最为标准。

3、观察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研究学业或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具体的操作手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运用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等形式,在活动中及时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5、经验总结法:在参加集体教研和磨课活动后及时进行活动后的评价反思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践边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使教师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举措

(一)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1)选定课题,收集有关资料;

(2)填写课题申请表,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3)健全组织机构,进行理论学习,落实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1月)

按方案开展实验,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围绕课题开展实践研究,上好实践课、汇报课、观摩课、评优课等活动,切实提高实践质量。

(1)收集适合幼儿打击乐教学的材料 (2)梳理打击乐教学教学设计模式;

(3)总结打击乐教学模式对于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作用。 (4)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5)撰写经验论文、随笔,并定期进行交流;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报结题验收;

(4)整理汇总与课题相关的一些音像资料; (二)课题组管理精细化

课题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 制定“打击乐促进幼儿节奏感”的研究方案,针对此方案进行合理的分工,不断细化课题的管理。为了明确课题组每位成员的职责,组长根据学科和各人的专长作出了合理的分工与安排,具体如下: 项目 具 体 工 作 类别 负责人 共同管理项目 1、教研组活动 2、研究评价 3、组织专题研讨 4、课题研究课 5、课题展示活动 共同 参与 负责教研组课题的研究,确立研究方向,管理指导研究活动,重点 何文静 引领课题的发展。 负责 负责课题方案报告的修改,组织协调课题实施进程,指导活动。制定教研组研究计划,具体组织研究活动,撰写课题方何文静 项目 案、报告等。 资料管理工作:及时汇总每位教师的资料并输入电脑。 资料上传工作:将相关文件及资料不定期地发送到校园网及区教育信息网。 何雨婷 课题组 成员 课题书面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检查各项课题资料的上交情陈一飞 况,作好记录。 制定班级“打击乐教学”研究阶段计划,认真加以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课题组 专题方案式研讨活动。 管理 各项活动的记录与存档工作。 打击乐教学活动乐器的分类与使用

课题组 成员 课题组 成员 韩莉 何文静 三:课题参考文献:

1、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曾福秀著:《在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c],厦门市东浦幼儿园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吕冰冰:《在打击乐演奏中享受音乐、演绎美》 5、学前教育:《幼儿园打击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6、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音乐教学法》

7、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我们在实践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了下列促进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充满打击乐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打击乐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儿童倾听习惯,以促进良好节奏感的形成。艺术审美活动本身来自生活又复归生活。那么幼儿的节奏活动也是如此。幼儿的节奏活动时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集

体教学活动,还必须为幼儿创造充满节奏的生活环境,做到儿童生活音乐化。

第一,创设富有音乐节奏氛围的日常生活环境。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中,让儿童倾听不同的节奏,利用身边的事物打击节奏型,不仅能培养其对节奏的感受能力,而且激发了其愉快的情绪,还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意识。如:利用餐前准备的时间进行拍打身体节奏训练、创编小律动、认识并学习使用一些小乐器,倾听音乐中的节奏等。动手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听力是幼儿学习节奏的基本要素,但是动手能帮助孩子切身理解节奏型。于是我们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给孩子进行游戏,让幼儿进行短乐句节奏的模仿练习,帮助孩子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第二,结合具体的打击乐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游戏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够有更多地接触打击乐活动的机会,我们将打击乐器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并且筛选了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进行打击乐活动。在音乐和表演区中我们投放了幼儿常用的打击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在幼儿对于打击乐器的音色有了一定得认识的基础上,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勺子、玻璃瓶、雨花石等作为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我们还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成半成品的乐器,让幼儿自己尝试加工创造,进行打击乐活动。幼儿与教师一同探索结合打击乐器的音色,将废旧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将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节奏图谱放入区角,孩子们自己会邀请伙伴来进行演奏,甚至有的孩子自己指挥;此外,在提供音乐游戏的乐曲时,幼儿也能将教学中的学习过元素应用到其他音乐节奏游戏中,极大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更有效地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最优良的材料,是取自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他所学的各项科目取得联系。”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打击乐活动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的结合,力求更好地将音乐融入幼儿的整个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三)、合作互助是课题活动的有力支撑

1、与幼儿合作互助创设幼儿园音乐打击乐环境

皮亚杰建构论中指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在这方面我园的做法是:①、

提供各种形式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②、在班级的区域环境中投放各种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创造各种自制的乐器,并运用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与家长合作互助创设亲子音乐打击乐环境

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才能是有生气、充满欢乐的儿童生活音乐化呢?家庭和大众生活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然音乐又陷于学校的囹圄中,而一出校门,便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熔于一炉,而是儿童整个生活,达到音乐的境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尝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形成音乐教育的合力,使幼儿的整个生活都充满音乐。我们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家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寻找节奏、创造节奏。我具体把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分类: (四) 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分类

1、

律动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

律动游戏也是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幼儿节奏感游戏,是身体随音乐有针对性运动,感受节奏比如,在感受四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时选择律动游戏’走与跑”让幼儿听着音乐作跑和走的动作。

2、

徒手游戏在打击乐中教学的运用

徒手游戏是幼儿喜欢游戏的一种,在打击乐教学中,通常是在幼儿用乐器合奏之前,帮助理解乐曲的演奏方法和练习合奏演奏的方法时运用,使幼儿通过各种喜欢的方式(拍手、拍肩),对要掌握的节奏进行感知。例如,在军鼓演奏之前,我们选择玩手指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掌握的内容。“请出幼儿五个手指都来做鼓棰,自己的腿作小鼓,”“大拇哥来敲一敲,小扭扭来敲一敲、、、”使幼儿在鼓演奏之前得到充分的左右手协调的练习。在小乐器木鱼演奏乐器中,我们也会玩徒手游戏,幼儿一手做小棰,一手做小鱼,一手敲在另一个手上,敲一下嘴里就要发出一下声音,教师就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节奏,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方式。

徒手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避免了幼儿反复练习的枯燥感,为幼儿小乐器的演奏打下了基础,使幼儿在徒手游戏后对乐器演奏胸有成竹,较容易获得成功感

3、角色游戏在打击乐中教学的运用

这类游戏一般用来帮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来理解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还有就是与了解乐器使用方法等。例如,在了解音符的组成的时候,让幼儿扮演音符,他们的身体是符干,两只手是符尾。在《鸭妈妈带小鸭》的打击乐活动中,为使幼儿更好的了解二声部的演奏方法,使幼儿分两组来扮演灵活的小鸭子和慢慢的鸭奶奶,感受节奏的快与慢,使幼儿在扮演中、模仿中,了解了两声部的不同;在打击乐《大象与小蚊子》中,通过形象的差异了解轻与重的区别,同时也感受,小蚊子从远处飞来离越近大象听着声音就越响,了解渐强的表现方法。在乐器铃鼓的演奏方法的学习中,通过故事《大狼喝稀粥》大狼的扮演,轻松的掌握了铃鼓的演奏方法。

4、情景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幼儿创设幼儿喜欢和适合的情景,适合的情境,故事等,帮助幼儿理解,并在情景游戏中,轻松的掌握教学重难点。如在《黑森林里的故事》中,在帮助幼儿的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我创设了黑黑的森林和音乐城堡,幼儿在形象的意境中进行学习,在打击乐《加油干》的活动中,创设了“建筑工地”的场景,然后让幼儿在观察和表演中,有兴趣参与课堂的学习, 枯燥的练习变的生动,同时通过亲身的表演达到了情感的教学目标。在打击乐教学《金蛇狂舞》中,为了解决中间部分的轮奏,我就创编了《二龙戏珠》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

5、语言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打击乐节奏中的运用,语言游戏中有很多都是可以把语言直接变为节奏为打击乐的节奏所用,例如语言游戏《接龙》,就可以变为帮助幼儿培养合作演奏的节奏接龙游戏;另一方面是运用语言的表达也是有节奏的,而且与抽象的音符相比较,语言表达会更加直接具体,更易被幼儿接受。所以在打击乐活动中我通常使用语言游戏来解决节奏的难点。例如,在〈母鸭带小鸭〉的打击乐活动中,乐曲后面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是幼儿掌握的难点,幼儿对于生硬的乐谱很难掌握,于是就采用语言游戏“家里谁最爱我?”,要求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妈妈最爱我”, 使枯燥的练习一下子轻松起来,幼儿也会兴趣十足的介绍“谁最爱自己”,同时也体现了歌曲中表达的母子同乐的主题;在〈金蛇狂舞〉中,解决了中间的符点十六分音符,选择了“龙珠龙珠我喜欢”的语言节奏。通过语言

游戏在打击乐的运用,使一个个难点变的有趣和生动;使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变的趣味十足;使一个个在专业看来幼儿无法达到的节奏,幼儿轻松掌握了。而且这种语言的游戏易于和幼儿班级的主题结合,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形式。

6、民间游戏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在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由于节奏很快,所以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受三拍子的重音,通过民间游戏《跷跷板》的一上一下的启发,每两个幼儿手拉手,随着乐曲在重拍下有节奏的蹲下起来,民间游戏与打击乐的完美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重拍子的感受和表现这个难点。在打击乐活动《老鹰与小鸡》中,我采用了用传统的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节奏。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征 幼儿的成长

1、 激发幼儿对打击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体验审美愉悦。

通过这一年课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全园幼儿对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活动中他们充分的感受了打击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妙的节奏和音乐。在贴近自己生活情趣的活动中尽情的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提升音乐创造力不断自我超越。

幼儿的发展是不断地自我超越的的过程。幼儿在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同时,在奠定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和音乐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不断地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3、 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天赋,使其个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与天赋。孩子们喜欢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喜欢自己创造各种的乐器,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创造节奏甚至进行节奏的即兴表演。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总是忘我的投入。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节奏,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不用成人的单一模式教导幼儿单纯性模仿,不急于让幼儿学会音乐技能,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感受打击乐活动的快乐,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教师的成长

1、 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个途径,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切入口。

(1) 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学习与反思

实践—反思是教研的关键。从教师的角度看,进行教育反思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我们以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里例为载体,结合对观察的记录与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如:在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们发现有的节奏太快,孩子们在进行音乐游戏时总不能跟上节奏。于是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孩子对基础节奏型要有前期经验的积累,能够熟练的掌握;有的教师认为可以适当改变一些节奏型,使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有的教师还提出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想匹配的乐器进行游戏……基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使得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为细致。 (2) 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研究效益

以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常常会局限与课题组的成员,研究的受益面比较窄。而与园本教研相结合后,全园教师都成了研究的收益者。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确定一个月为打击乐教学活动展示月,从中我们进一步领会到:我们所设计、组织的打击乐活动要以儿童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儿童被驱使进行活动的被动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儿童审美情趣,体验创造、自我表现的快乐和成就感,大家感到收获颇多。在对观摩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我们还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育教学要点组织了专题学习。在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共同梳理了制定目标时常用的词汇。如:“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关词汇有“感受”、“熟悉”、“理解”等;“学习”素质方面的相关词汇有“通过……”、“利用……”、“借助……”等。2、竞技结合,提高素养

我们结合课题开展组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教师的即兴打击乐伴奏、教师的乐理知识、对乐器的认识、舞蹈表演知识等等。

2、 锻炼骨干、促其成长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促其在工作中成长,在压力

中上进,在提高中完善。承担我园音乐活动的对外展示、汇报、组内的观摩等等。组织协调、工作魄力大大提高,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作局面。 六:课题的反思与展望

(一)课题的反思

1、 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 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 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二)课题展望

打击乐的教学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不是很陌生,也有很多幼儿园在开展这项研究,但是从幼儿园班级音乐教学中单独得分出来作为专职活动开展还是幼儿园的一种新的尝试。培养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关注幼儿艺术发展,以幼儿为本,是时代的趋势,我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探寻更多教学模式,丰富幼儿学习生活,让孩子在轻松、自主的环境里学习,愿每一位孩子都能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