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更新时间:2024-03-04 2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的规则的活动。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三大体系中,标准体系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它为有效监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则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品牌、名牌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体系。农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蔓延,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同时,这项工程的实施还必须有完善的农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高的产业化组织程度和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作保障。
农业标准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七项: ①农业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的标准。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技术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计量、包装、运输、贮存、科技档案管理及分析测试标准等。 ②种子、种苗标准:主要包括农、林、果、蔬等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品种种性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及检验方法等。 ③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制订的标准。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产品品种、规格。质量分级、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农机具标准、农资标准以及农业用分析测试仪器标准等。 ④方法标准:是指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包括选育、栽培、饲养等技术操作规程、规范、试验设计、病虫害测报、农药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 ⑤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它有关事项制订的标准。例如水质、水土保持、农药安全使用、绿化等方面的标准。 ⑥卫生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体和其它动物身体健康, 对食品饲料及其它方面的卫生要求而制订的农产品卫生标 准。主要包括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其它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允许量的标准。 ⑦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是指围绕农业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以及农业工程构件等方面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如塑料大棚、种子库、沼气池、牧场、畜禽圈舍、鱼塘、人工气候室等。 ⑧管理标准:是指对农业标准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如标准分级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办法及各种审定办法等。
中国农业标准化实施途径研究
来源:热点论文 [ 2009-3-10 21:30:54 ] 作者:李鑫 徐长兴 张日成 编辑:论文
摘 要: 采用调研、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方法,对中国农业标准化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连续、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缺少农业标准化的文化底蕴沉淀是导致一些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贯彻操作不能紧扣市场需要的关键;与市场接轨使我国农业出现多样化格局,但基本生产结构仍然以农户为主;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动的道路,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要素;同时认为我国农业标准化推进有初级和高级两大模式结构。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业格局;农业标准化模式;农业文化;农业技术
农业标准化是一门新兴的横向学科,它包括了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实施方法学研究和技术壁垒的构筑等多方面内容,其既不纯属软科学,也不纯是硬科学,既与文理息息相关,更与市场直接相连。[1]该学科从本质上属于系统科学范畴。农业标准化的作用、目的与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已经有了较多理解,特别是相关文章的讨论,是自农业标准化在中国本土上热起来之后的近15年中最热时期。特别是国家多次发文,胡锦涛总书记讲话[2],使农业标准化之风席卷全国。然而,在我国这个具有几千年来形成的以农户为基础、粗放经营为主要特征的“自给式”农业面前,农业标准化要想很快渗透和溶入到其中,尚需时日。农业标准化要深入千家万户,是一个较长期的和需要艰苦努力的工作。由于中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晚,学科理论的发展刚刚起步,适合中国农业标准化推进的思想体系正在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动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市场经济发展却不能等待。因此,农业标准化在推进现代农业、搞好新农村建设和必须走向国际大市场的要求下,该如何进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研究、观察与实践的总结,本文试图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国农业背景与农业标准化基础
中国农业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地区之一,小米的种植促使了国家的建立。[3]连续万年演化进程的中国农业形成的背景十分厚重[4],极富内涵,构成的农业文化博大精深,形成的农业思想也根深蒂固。这种农业文化,无时不在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
(一)农业基础与农民地位
从古到今,中国发展虽然无时不以农为基础,却因从农者队伍最为庞大和最低素质而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农民行列中的无数者,世代努力以脱农转行而荣耀。这就给农业留下了更多的人才亏缺和沉积的意识鄙视,导致农业的方方面面发展出现实质上的空洞与萎靡,形成了“养家式”小户农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唱响中国农业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从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重视也非同以往,但仍不能从身份和地位上使农民有根本性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户口淡化,身份证启用,农民可以越来越自由地流向社会,尤其进城打工流的出现,以其实际行为和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争取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逐渐得以提高,进而加速了农民地位的实质性改变;另一方面,农业的国家基础性和基本物源的保障作用,使农民的社会作用在中国日见明显,特别是农产品参与市场之后所发挥的效能及其涉入技术壁垒的能力认可,使人们对农的意识鄙视大为转变,愿意为农业发展助力的实际行动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农民进一步获得益处;户籍制取缔的呼声出现,使农民社会地位平等就在目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业临近重大变革的前夜。种种迹象表明,农业基础将不再是小农当头的展现,而是市场牵动下的升级;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步得以提高。这一基础和地位的变化,是中国农业的深层次变革,引发的是又一场农业革命。与农业有关的一切技术与理念也必然发生跃迁。
(二)农业文化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在中国农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下进行。改革开放将近30年,目标明确指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发展也有了相当的年头。然而,农业标准化被列为议事日程,则是在加入WTO之后的事件。 农业标准化,本应是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标志与基础,我们对农业产业化的提出与促进,比推进农业标准化早得多。农村包产到户之后,农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农业标准化也悄然而来,但仍然混杂在传统农业的过程中,真正明晰和推进的则是在加入WTO之后,迫于与国际农业市场的不对称和对国家“三农”带来冲击的背景下开展的。可见,我国大规模的农业标准化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社会行为。这种被动,实质上起因于自身农业文化影响下的认识和对农业经济作用在社会地位中的位置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致。
中国为古代唯一的大型农国,因此其文化发展,独得延绵四五千年之久,至今犹存,堪为举世农业文化和平原文化发展最有成绩之惟一标准。[5]这里,农业文化即是中国传统文化。[6]中国古称以农立国,从秦汉以至明清,历代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如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化类型,是具有充分理由的。[7] 而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小农思想无不牵连,重农抑商就是例证。
中国农业文化,仍然会在较长的时期里影响着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在所有中国人的意识中,无不深藏着“小农”的成份。无论是哪类人,对农业的看法,除受历史文化影响之外,还有认其为“弱智、弱势、弱次”的另一面。所以,这将成为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较长期意识和行为上的痼疾。这种深厚的农业文化,所构成的非制度性制约力,巨大而持续的释放,不但不会亚于制度性力量,有时还起着比制度性力量大得多的阻抑作用。[8]更不可忽视的是,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史形成过程中,没有农业标准化的系统性文化底蕴的沉淀。这是导致对农业标准化认识淡漠、行为迟缓、小农意识仍占主流位置的关键所在。也因为如此,农业标准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结构到功能的建设与升华,必然艰难,在运行中亦会有多处不良状态发生。
(三)农民与农业标准化
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的主体是农民。中国农业发展史说明,能够对农业起到阶段性加速作用的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投入,而真正进步的推动力仍在农民之中。中国农业的总定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立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农民阶层几乎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农民虽然是中国社会中地位最低、文化最次、个体创造力最差的群体,却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的技术下乡和农科教育,成为农民在近、现代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而中国农业特殊的文化作用,使农民的个性化、分散性存在了近万年,合作与整体,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更多地则是个人利益所驱和眼前利益为上的体现;他们思想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多数情况下属于社会形势的逼迫所学,而非某种预先的准备、预测或有计划的早储。所以,经济脆弱、底子微薄和缺智少谋成了农户、农民的结果表达。这也成为中国农业文化积淀的主要成份。尽管如此,因人的本性使然,在多次受到社会的、自然的因素冲击和体验着苦果的时候,农民试图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甚至发家的欲火总在燃烧,导致了主观能动和闯荡能力的明显提高,一有机会,就会拼搏。改革开放后的事实就是例证。他们也能够主动寻找机会,把目标投向经济发展,逐渐走出来,
甚至脱离农业,自变为市民。农业,就这样一浪一浪地被推变着。
无论哪种情形,农民除了文化水平低、长期养成了生产无标和操作大概的行为乃至形成松散思想外,对于发展自家经济、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欲望和追求是极相通的。这一点,是教育其步入新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是农业标准化在千家万户中同步推行的基本依托与实施保障。由此看出,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切入点和具体方法的选择。
二、面对市场的农业格局与农业标准化基本模式
改革开放至今,农业还没有完成从计划农业到市场农业的完全转轨,西部地区尤其如此。面对市场的中国农业格局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仍在努力探索之中。加入WTO,使农业标准化问题成为燃眉之急,给农业市场化转变过程尚未完成的中、西部农业再加重担。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民观念意识大量还处在传统阶段的时候,农业标准化随之叫紧。
(一)农业标准化的政策引导
全球经济发展的水平、市场运转的要求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使中国农业标准化不得不以国家首要任务来推进,以便增强应对世界农贸市场的能力和减少国家农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更要力求于稳健而又以跨越式速度来推进,确保国家利益和农业不受大的损失。
国家正在猛推农业标准化和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它是现代农业的主心骨,各地必然跟进以实施。此时,人们又发现,农业标准化,使投资增大,成本提高,效益并未立即显现,因而削弱了实质上的推进积极性。
这实质是一种不适应。从长远看,我国目前农业所面对的事实,实施农业标准化并不会增加农业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而恰恰在简化着这种复杂性和提高有序化。
国家农业技术的多年推广,总是饱受那些“硬”技术的控制,总是教给农民掌握一项或几项操作方法,并没有激发他们的经验,要求如何应用灵活而系统的活技术,更没有优化的良好操作体系以产生系统性显著效应概念。却相反,技术应用是分散的,技术推广在不断地低层次重复,局部应用的有效性放之整体中效果甚微,脱离市场的做法使最终带不来明显效益,出现了“好技术得不到好回报”的结果,实质是技术没有以标准化方式推广的结果所致。
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在我国十分重要。由于政策引导,因此没有必要讨论农业标准化是否可行,也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统一行动,农业标准化中的成本和运转才有了根本的保障。所以,我国农业标准化的政策引导是一个宏观的充要条件。
转贴于 热点论文网 http://www.lwhot.cn
(二)农业标准化的架构支撑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格局仍然以农户为主流。在技术支撑领域,政府部门仍然是主体,包括了农业推广网络、大专院校与研究院所以及协会和企业。许多协会(合作社)目前只能以微弱的技术来笼络农户,支撑着组织,其进入市场的能力仍十分有限。而企业对农业实施技术支撑,目标则十分明确:为了收购的农产品更加符合要求。企业用直接的技术培训来带动其产品销售,企业也为建立有较长期和较为稳定的原料供给地而针对性培植自己的原产区域。
在政府、协会和企业三大格局中,政府的最大优势是直接掌握大量资金等资源,
以政策和资金施以大规模、大面积的影响,但因其与市场的距离而缺乏持久性和灵活性,加上这种实质上的公益性活动,对具体落实政策和从事这项工作的群体来说,群体内不会产生长久发展的后劲,当支持经费不足时,动力不足,经费停止时,过程终止。而协会组织,从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提升的理论和经验都证明,应当是承担和实施农业升级的最佳单元。因为,这是农户的需求产生的,又是市场的合理成员,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当然,情感只是短时期的支持力。协会需要培植和成长时,更需要有用人才的介入和促动。相关公司,突出的优势在市场,不管其有何目的,对市场的了解和对既成农产品的市场把脉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在三大格局中为最优秀者。公司不足则在于追求最大利润化,当其与农业直接打交道时,必然会伤农、坑农,再加上自身发展和发育的不成熟,短期利益和暴富幻想的驱使,往往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结果。
由此看来,真正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进的道路。 协和共轨,携手推进策略要求,政府出资定政策,市场、科技做支撑,公司协会搭架子,农户贯标来执行。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要素。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持续性和不断升级则完全靠技术的管理和项目,特别是公益经费的支撑。
(三)农业标准化的模式架构
弄清这种结构内涵,农业标准化的模式便自然产生。理想性农业标准化模式,可分为初级模式和高级模式,其程度是因市场的依赖水平和模式内要素的质量而定。
农业标准化初级模式,是政府资金与相关政策做动力源头与持续保障,科技人员、公司和协会成为动力实现者,农户是操作的主体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政府和科技的保护与支持下,公司和协会为核心,分别联系着市场和农户。
农业标准化高级模式,动力源来自市场和科技人员,动力实现者为公司和协会,助推器监督者则为政府及其资金与政策,农户成为系统要素。具体如图2所示。
高级模式中,协会(合作社)与公司之间不再是一种依赖关系,而成合作伙伴关系,协会(合作社)既可与公司联盟,也可以独创市场,何者为要,看获取利益的大小。在两大动力源中,市场成为优先的动力发生器,科技来自两方面的动力发生,一是应市场需要而激发自动力,一是进行科学预测下的事先储备的动力源体系。无论哪一种源,目的都是为协会、公司提供科技支持。对于农户的科技支持,主要依靠协会完成,科技本身只起辅助作用。在这里,政府、监察和文化三者一起构成了宏观调控方面的整体制衡体系,其作用或正或负,或者成为有意,或者是一种自约束,总之在一定范围的社会总目标下被调控和发挥着作用。政府成为经济系统的保护伞和公益建设的投资者,其政治性和区域性目的很强。政府主要在公司、协会和市场之间,公司与协会之间架设“栏栅”通道,负责协调和仲裁有关贸易中的纠纷和问题,保证经济运行的畅通,保护自己所辖范围的经济利益,保护协会利益不受到侵害。至于投资,主要在公益建设和个别扶弱方面体现。第三方监察体系,对所处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负有长远责任的情况下实施过程的某种平衡性调理,对公平竞争和整体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缓冲作用,对政府仲裁和调节也成为第一支持和提供证据单位,这对整体协调,最大获利和长期稳定运行作用重大。社会文化的约束,虽然没有明显、突出的作用,却具有持续和长效性内在约束功能,它的作用不仅仅在区域内,也会与其它方面联系甚至扩展到为全球的利益来考虑。政府、监察和文化三个方面的组合,也可以称之为第三个动力源,与前两个动力源有些不同的是,它的动力方向是可逆的。
在初级和高级模式之间,将有各种各样的过渡性模式,将由对市场适应能力、观念更新程度和经济管理水平来决定。
综上所述,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在没有大型农场或者大型农场尚未形成的条件下,仍然面对广大农户。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经营规模的扩大,农场化成为一种趋势,但要想形成大规模化集约经营农场,尚需时日。农业标准化,以科技、公司、政府、协会(合作社)组成的四元联合体系,将始终成为推行的基本架构,且四元体系的主次结构和功能范围将在不同范围内发生动态性调整。然而任何调整的目标都是为了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任何调整的持续动力都会成为市场和科技的互动结果,其它力量均成为系统运动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李鑫.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8-21. [2] 新华网. 胡锦涛强调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EB/OL][.2007-04-24].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07-04-24/content_6022783.htm
[3] Research Reveals History Of Chinese Agriculture.[EB/OL].[2007-01-15]. http://www.physorg.com/news88097785.html
[4] 李根蟠. 试论中国古代农业史的分期和特点[M]//中国古代经济史诸问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98-103.
[5] 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M].( 第二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18-136.
[6] 中华农业文明网. 农业文化研究.[EB/OL].[2007-05-02]. http://www.icac.edu.cn/home.asp#
[7] 邹德秀. 中国农业文化[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10. [8] 肖知兴.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2-44.
正在阅读: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03-04
新安中心小学内部控制手册目录05-24
浅析简爱的创作背景01-10
潜能生转化计划及措施09-15
佛山市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的安排(初稿1)08-13
《金属学及热处理》期末考试题(丙)08-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标准化
- 秩序
- 范围
- 获得
- 一定
- 最佳
- 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提高员工成本控制的能动性
- 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解读
- 香港自由行
- 工程审计结算标准要求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 2014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 2018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 第5章 成本理论练习题
- 中共各次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 高级审计课后作业
- Oracle+EBS+Forms开发指南(中级)
- 2017年江门普法考试试题
- 营运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
- fanuc 18i参数调试一览表
- 04728 - 行政案例分析 小炒
- 销售管理体系建设
- 《传统医学与养生》的题库及答案
-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严禁收取“办案费”的通知
- 古代美学导读注
- 基于BS架构的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