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 - 杭州案例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12 1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文地理

文章编号:1003-2398(2007)02-0027-052007年第2期总第94期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吴必虎,伍佳,党宁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

LOCALRESIDENTS'RECREATIONPREFERENCEAROUND

URBANAREAINATOURISMCITY

———ACaseStudyinHangZhouMunicipality

WUBi-hu,WUJia,DANGNing

erforRecreationandTourismResearch,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TheCent

Abstract:Asoneofthetraditionaltourismcities,HangZhoureceivesmoreandmoretourists,especiallyinthe"Goldenweeks".WhenthetouristsandlocalresidentstravelorrecreateinthesameparksaroundWest

Lakeorotherdestinationsinnerthecity,theyallfeelthelimitationoftheenvironmentalcapacity,whichre-sultsinaconflictbetweentouristsandthecitizens.Atthesametime,ReBAM(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aroundthedowntownofHangZhouisdevelopingfasttheseyears.WeekendrecreationmarketputsmoreandmoreinterestsintheReBAMunderthedistanceeffect.Facingthesitua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factorswhichaffectrecreationchoicebehaviors,putsforwardaResidents'RecreationChoiceActionModel,andfocusesonthebehaviorsoftheHangZhoulocalresidents.BasedonaquestionnairesurveyonHangZhoulocalresidents'recreationstatus,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recreationchoicebehaviorsanddestinationpreferencethrougheconometricapproaches.Fourhundredandfiftyquestionnaireswerereceivedrespectivelyfromsixinnerdistricts(ShangCheng,XiaCheng,XiHu,GongShu,JiangGan,BinJiang)ofHangZhouduringthe"May1stGoldenWeek"in2005.Dataaboutdestinationchoicebehavioroftherespondentsinthesixdistrictswerecollectedanddealtwithcomputer-aidedtechniques.Thebehaviorcharacteristicsandspatialdistributionofthecitizens'recreationchoiceareillustratedunderdifferentsitua-tionsandconstraints.ResidentspreferReBAMtoinnerrecreationsitesinholidays,butresidentsaremorein-terestedinnaturalresourcesatweekends;Residents'recreationfrequenciesshowathree-leveldistributionac-cordingtodistance;Withthelimitationof"outandhomeinoneday",theresidentstendtochoosethedesti-nationsnearthegatewayintheirborough,whenthelimitationcomesto"twodays",people'schoicesappearthe"anti-attenuation"phenomenon.Price,transportationandinformationarethethreemainaspectsthatin-fluencepeople'srecreationpreference.Keywords:ReBAM;recreationpreference;tourismcity;localresidents;HangZhouMunicipality

提要: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市区内外都有大量的游憩用地。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居民在内城游憩和环城游憩间进行选择的作用力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的行为及偏好特征。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检验总结出杭州本地居民对环城游憩产品类型、游憩时间、目的地区位的偏好规律。同时,不同时间约束条件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区位偏好也会呈现明显不同的倾向。最后,对游憩选择与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游憩偏好;旅游城市;本地居民;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逐步建立,居民周末休闲活动迅速升温。短途旅游成为游憩现象中的一大热点[1]。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就成为城市区域旅游结构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目前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北京[2,3]、上海[4]、武汉[5]等综合型大城市,而专门针对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的环城游憩行为的研究却不多见。

旅游城市由于自身拥有大量旅游资源或吸引物,成为外

HUMANGEOGRAPHYVol.22.No.22007/4

27

2007年第2期总第94期

人文地理

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因此以往对该类城市也更侧重于以旅游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实际上旅游城市的本地居民同样有游憩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在资源密集的旅游城市更加明显。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黄金周”假期制度的实行,使得游客量在旺季时迅猛增长,达到甚至超过环境容量的限制,这对本地居民游憩活动带来较大的阻碍。

杭州作为传统的旅游城市,景区和城区交织在一起,居民游憩需求旺盛。居民在选择游憩目的地时,比其他城市有更多的可选对象。但同时,外来游客到杭州来也主要参观内城的景点,杭州市民要面对同大量外来游客一起享用有限的游憩资源的事实。近年,来杭游客量逐年增大,环境容量限制问题日益严重,居民与游客这两个群体在资源和空间上的冲突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并已上升到政府层面。2004年杭州市假日旅游协调小组提倡杭州市民外出旅游,把杭州的道路和风景让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还重点推荐了适合杭州市民出游的近70个周边景点、54条线路。但这并没有完全缓

[6]

92.67%。在取得第一手数据之后,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杭州本地居民游憩行为特点进行分析。

3分析与发现

3.1杭州本地居民对内城/环城游憩的偏好

据前文所述,面对内城和环城两种游憩地,居民所做出的选择是内城高质量高密度游憩地还是环城游憩带,取决于以下几个作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对居民的吸引力方面看,内城凭距离之便同时拥有丰富多样的游憩地,而市区周边由于环城游憩带的逐步形成并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集自然与人工吸引物于一体的圈层结构;从阻力的方面看,市区涌入大量外来游客造成市区游憩空间非常拥挤,而环城游憩目的地普遍距离城区较远。由此也就可以将居民选择内城还是环城游憩目的地看成是由市区和市区周边两个不同区域各自对居民的吸引和排斥共同作用的一个作用力模型(图1)。

解节假日内城景区景点的拥堵情况。

由此看来,杭州本地居民选择环城游憩不仅仅是出于对环城游憩的需求,还受到内城游憩资源紧张的影响而被迫选择环城游憩作为替代。同时,环城游憩又因距离因素对居民的选择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般认为居民外出游憩的人数随距离增加而下降,即所谓的距离衰减现象;不过在事实上,经常发现在某一个距离范围之内,居民的出游人数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即所谓的反衰减现象。居民出游时存在一个门槛距离,超过这个门槛距离才有距离衰减现象[7]。另外,研究表明内城/环城的游憩目的地对居民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各自的风格、吸引物类型等的不同,对居民的吸引力也不同[7-13]。

那么在这多个力的作用下,杭州居民究竟是喜欢内城游憩还是环城游憩?居民环城游憩目前的状况如何?本文通过调查对杭州居民的游憩行为和偏好进行研究,以冀能对旅游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给予理论解释,同时对政府在综合考虑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两方面需求,更好地解决城市旅游发展问题时提供一定参考。

由于距离因素,内城游憩和环城游憩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内城游憩耗费时间少,同时大部分吸引物,如普通公园、自然山体等所需花费低。相反,环城游憩在途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都较高。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居民在内城/环城游憩的频率来说明居民对两种游憩方式的偏好。为了了解居民对游憩活动的区位偏好,本文通过对居民在未来半年内最想去的游憩目的地调查发现,16.79%的居民最愿意在市区内游憩,而83.21%在市区周边。其中对于市区周边,居民们选择的目的地从近到远有:余杭/萧山/富阳、临安/绍兴、桐庐/湖州/嘉兴、建德/淳安,从杭州市中心到这四组目的地的车行时间大约为20分钟、30分钟、50分钟、80分钟。居民们对这四组不同的目的地的选择比例是:9.11%、21.34%、24.22%、28.53%。也就是说,距离越远吸引的居民越多,杭州本地居民对于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偏好并没有呈现距离衰减,而呈现出反衰减现象(图3)。

另外,居民可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影响居民游憩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样本总体中,57.07%的居民空闲时间都集中在周末。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只有双休日和或长假期,例如“五一”、“十一”、“春节”等情形下游憩时间才相对充分,可以在内城和环城两类游憩中自由选择。本文对双休日和长假期两种情形下杭州本地居民对两种游憩的喜好程度做Wilcoxon秩检验,发现:双休日和长假期居民对于两者的喜好程度有显著不同。

详细的数据说明双休日居民喜欢内城游憩多于环城游憩,而长假期则喜欢环城游憩多于内城游憩(表1)。根据前面的居民游憩选择作用力模型可知,居民对两种不同的游

图1居民游憩选择作用力模型

Fig.1Residents'RecreationChoiceActionModel

2研究方法

针对居民的游憩行为、游憩选择及偏好、游憩设施及服务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的人口和社会属性特征;第二部分是出游情况,包括居民的闲暇时间、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游憩活动情况、满意度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居民游憩偏好,包括居民在不同的时间约束、双休日和节假日等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游憩目的地的选择和不同吸引物的偏好。

调查时间为2005年4月29日—5月7日,采用定点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选择了杭州市六个老城区内(包括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①的13个居民小区、2个公共场所作为调查地点。小区的选取考虑位置、类型以及规模等方面因素,代表性强。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

28

HUMANGEOGRAPHYVol.22.No.22007/4吴必虎,等: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憩的选择取决于内城近距离游憩物的吸引、环城游憩的吸引、内城游客的冲突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环城游憩距离因素的制约四个方面。对于一个城市,在一定的时期内城与环城游憩设施和场所没有大规模的变动情形下,前两方面的引力可以认为是恒定不变的。平时来杭游客相对较少,内城对于居民的阻力较小,对居民的吸引力大于阻力,喜欢内城游憩的居民较多。长假期来杭游客骤增,逼近甚至突破环境容量限制,内城对居民的阻力变大,喜欢内城游憩的居民减少;同时长假期居民可用于游憩的时间比双休日多,环城游憩对于居民的距离因素制约减弱,喜欢环城游憩的居民相对双休日增多。在这四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居民对于内城/环城游憩的喜好就呈现出双休日喜欢内城游憩多于环城游憩;长假期则相反的规律。

表1不同情况下居民对内城/环城游憩的偏好选择

中对于出行频率在每周一两次及每周三次以上的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发现,前者有近一半,后者全部,都是工作、学习和居住的原因往返于两地,而非游憩出行。为考核整体的出游密度情况,本文按照频率的数量关系,给每种频率附以一定的权重:“每年一两次”设定权重为1;“每月一两次”的频率大约是“每年一两次”的12倍,权重设定为12;而“每周一两次”的频率大致为“每月一两次”的4倍,但同时有一半的样本并不是游憩出行,因此权重设定为24。而“几乎没有”和“每周三次以上”的两个选项因情况特殊不参与加权求和,从而计算出游的密度分值(表2)。

表2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出游频率及加权得分

Tab.2RecreationFrequenciesandWeighted

ScoresofDestinationsinReBAM

Tab.1PreferenceofRecreationInside/OutsideCity

underDifferentSituations

根据得分可以初步判定,出游密度分为三级(桐庐/湖

3.2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的行为与偏好3.2.1游憩吸引物偏好

总体来看,杭州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吸引物类型,最喜欢的是资源型景区,以山地风光与森林为最,达到19.83%;其次是水上风光(18.67%)。除此之外,居民偏好度假产品(14.31%)、乡村田野风光(13.73%)等。而人文型或人工型目的地或活动,如历史名胜(12.86%)、主题公园(7.06%)则相对靠后。另外环城游憩带的节日庆典活动目前对杭州居民的吸引力还较弱,只有2.90%。

从不同年龄组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环城游憩吸引物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18岁以下居民的偏好和其他居民差异相对较大。他们对资源型景区的青睐远不如其他年龄组,仅8.51%,而其他年龄组都在15%以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最喜欢游乐园等主题公园达到21.38%。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乡村田野风光、宗教地的喜好也增强,而对游乐园等主题公园的喜好程度不断下降。其次36-45年龄段的居民偏好也较为特殊,他们对资源型景区的喜好程度也相对较小而对度假产品和历史名胜更为青睐。3.2.2区位偏好

对居民上一次进行环城游憩的目的地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居民都选择了距离市区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地区,在此区域形成了一个出游的密集地带。以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绍兴及淳安等地/县/区为最,选择人数之和达到有效样本量的71.1%。而当距离超过100公里时,人数锐减,都在10人以下,总计占有效样本比例的6.17%(图2)。

对这一出游最为密集的地区,也即杭州市各郊区县市以及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级市做进一步的出行现状统计。其

图2环城出游密度分布

州/嘉兴及建德/淳安得分相近,划为一级)。由此可以得到杭州周边地区出游密度图(图2)。与杭州内城距离最近的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形成一个密度最高的区域;临安市及绍兴市距离稍远,成为出游密度的二级圈;桐庐市、建德市、淳安市以及湖州市、嘉兴市则为三级圈。可以清楚看出,出游密度基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

Fig.2DensityDistributionofRecreationinReBAM3.2.3时间约束下的区位偏好

根据居民游憩选择作用力模型,居民环城游憩受到距离因素的制约,除此之外,居民自身的时间安排对游憩偏好也有重要的影响。对被调查者关于“一天往返”及“两天往返”两种条件下在环城游憩带最愿意去的目的地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每一个被调查者,“一天往返”和“两天往返”两

HUMANGEOGRAPHYVol.22.No.22007/4

29

2007年第2期总第94期

人文地理

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成是两个相关的样本取值。用Wilcox-on秩检验对被调查者在两种时间约束下对游憩目的地选择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被调查者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在“一天往返”的游憩活动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距离比较适中的目的地。而“两天往返”的游憩活动中,选择目的地的比例和它的距离成正比—居民更倾向于去远的地方游憩。同时两天往返的约束下的居民偏好和前文3.1小节提到的无约束条件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的选择存在相同的趋势—随着游憩目的地到杭州市区距离的增加,居民选择该目的地的比率上升,也就是有反衰减的趋势(图3)。可见,时间约束的放宽使居民对更远的地方的选择比率增加,游憩时间增加可以弱化环城游憩的距离因素对居民产生的制约。

“希望改进的方面”两个角度考察对居民偏好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所有被调查者中,4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环城游憩的次数不够,应该再多一点;39.33%的人认为正好。认为环城游憩次数不够的被调查者有31.44%是因为“没时间”。其他的几个导致次数不够的原因分别是“定价太贵”(18.86%)、“交通不便”(15.27%)、“信息量少、不了解”(12.28%)以及“现有设施不好”(9.28%),接下来是是“不安全”(4.79%)、“服务差”(4.19%)、“活动缺乏吸引力”(2.99%)及其他(0.90%)。

可以说居民自身的时间因素是目前制约居民出游的最大因素,其次是价格和交通,这点与传统旅游地理学中提到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是制约人们外出旅游的两大客观因素”[14]略有出入。时间因素作用的加大与价格因素相对的弱化,与我国居民的社会生活、收入水平等结构的变化有关。本文的结论与陈世斌(2005)针对杭州城区“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闲旅游障碍性因素的分析结论类似[15],时间因素都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

居民在选择希望改进的方面时,“安全性”、“环境设施”、“定价”及“服务”位居前几位,选择的比例都在10%以上。交通状况或路径指示、餐饮受到关注。因此在改进方面见效最快的可能是环境、交通设施、定价及服务。其中交通设施的改进,可以使得从市区到环城游憩目的地更加便捷,从而减弱环城游憩距离因素的限制对居民产生的阻力。

图3不同情况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偏好问卷从正反两面询问被调查居民对于目前环城游憩目的地各方面设施的满意程度,而导致出游少的原因及希望改进的方面并不完全匹配,略去居民自身时间安排的因素,位居前三位的前者是定价、交通及信息宣传;而后者位居前三位的是安全性、环境设施及定价。只有定价这一因素是基本吻合的。

Fig.3Residents'PreferenceofDestinationsin

ReBAMunderDifferentSituations

将来自不同区的被调查者看成来自不同总体的样本,对这些不同样本之间对于环城游憩目的地选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做多个独立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Test),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同城区的居民在“一天往返”的环城游憩目的地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倾向于选择靠近本区主要交通干线的环城游憩目的地。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更多地选择余杭/萧山/富阳/临安/绍兴,而下城区、拱墅区则以临安/绍兴/桐庐/湖州/嘉兴为主,西湖区的居民则更倾向于去临安/绍兴/建德/淳安。

对于两天时间,杭州居民游憩目的地选择又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形。本文同样对不同区的被调查者的选择差异性作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尾概率p=0.000<0.05,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不同区居民的选择存在差异。进一步考察样本数据发现,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的居民选择比较相近,以这四个区的居民为样本,再次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尾概率P=0.278>0.05,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四个区的居民在两天往返游憩目的地选择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具有相近的游憩偏好,产生一定的聚类现象。而且在两天往返时间约束下,居民不再优先考虑本区主要交通干线上面的环城游憩目的地。

3.3游憩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从居民“认为目前环城游憩次数偏少的原因”及

4结论

本文在已有的关于游憩偏好及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杭州本地居民面对内城/环城游憩的游憩选择作用力模型。模型讨论了居民游憩选择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所收集的数据结合游憩选择作用力模型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杭州本地居民的环城游憩行为,发现以下几个规律:

第一,内城游憩与环城游憩对杭州本地居民各有引力与阻力。居民双休日偏好内城游憩多于环城游憩;长假期相反。

第二,总体来看,杭州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产品类型,最喜欢的是资源型景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的偏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乡村田野风光、宗教地的喜好也增强,而对游乐园等主题公园的喜好程度不断下降。

第三,杭州本地居民对于不同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光顾频率不同,可以初步判定,出游密度分为三级,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

第四,在5%的显著水平下被调查者在“一天往返”和“两天往返”的游憩目的地选择上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一

30

HUMANGEOGRAPHYVol.22.No.22007/4吴必虎,等: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天往返”中,不同的区的居民倾向于选择靠近本区出入口的环城游憩目的地;而“两天往返”约束下,居民在郊区县市与周边城市的选择中呈现反衰减现象。时间约束的放宽可以弱化环城游憩的距离因素对居民产生的制约。

第五,居民认为“安全性”、“环境设施”、“定价”及“服务”是目前环城游憩带最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但根据居民实际环城出游次数少于理想次数的原因调查,反映出“交通设施”、“信息宣传”等方面问题也值得注意。

[7]王斌,赵荣.西安市市民出游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2002,10(5):

21-24.

[8]LieberSR,FesenmiaierDR.Recreationplanningandmanagement

[M].Lodon:E&FNSponLtd,1983.103-179.

[9]吴承照.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J].地理科学,1999a,19(5):

437-441.

[10]吴承照.游憩效用与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J].同济大学学

报,1999b,27(6):718-722.

[11]StemerdingM,OppewalH.andTimmermansH.AConstraints-In-

注释:

①杭州目前共有八个市区,其中萧山、余杭两个地区在行政上于2001年划入杭州市区,但因距离因素,二者的建成区与杭州主城区相距较远,两个区居民的日常游憩的吸引中心并非杭州市中心,所以本次调研选择原杭州的六个老城区。

ducedModelofParkChoice[J].LeisureScience,1999,21(2):145-158.[12]ShawDW,MichaelTO.Modelingovernightrecreationtripchoice:

applicationofarepeatednestedmultinomiallogitmodel[J].ENVI-RONRESECON.1999,13(4):397-414.

[13]HammittWE,KnaufLR.andNoeFP.AComparisonofUservs.

Researcher:DeterminedLevelofPastExperienceonRecreation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P].珠海,1999.[2]苏平,党宁,吴必虎.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J].地理研究,2004,23(3):403-411.

[3]王云才,郭焕成.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为例[J].

旅游学刊,2000,2:54-58.

[4]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

117-127.

[5]李江敏,张立明.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开

发研究,2004,6:83-85.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今年五一节杭州首次引导本地居[6]王昉.

民外出旅游[N].钱江晚报,2004-04-28(4).

Preference[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89,21(2):202-213.[14]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8-152.[15]陈世斌.杭州城区“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闲旅游障碍性因素的实

证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6):982-99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32)

作者简介:吴必虎(1962-),男,江苏人,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

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

收稿日期:2006-05-28;修订日期:2006-10-08

!!!!!!!!!!!!!!!!!!!!!!!!!!!!!!!!!!!!!!!!!!!!!!!!!!!!!!!!!(上接第9页)

14、16、18、19、20、22、24区时,饭店集团扩张方式选择就更为复杂,应综合考虑饭店集团的具体情况,比较F外合和F内合哪个对饭店集团扩张影响力更大,从而分别采取临近区域对应的战略。

当然,影响饭店集团选择扩张方式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模型主要考虑了七个主要影响因素,在特定情况下其它因素有可能对扩张方式选择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模型的具体运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李柏洲,李海涛.企业发展与企业动力的相互关系[J].政策与管理,

2002,(12):58-60.

[5]杜刚.管理数学基础—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53-55.

[6]于洋,李一军.基于多策略评价的绩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研究[J].系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8):8-15.

[7]陈红儿.企业扩张方式战略选择研究[J].管理世界,2004,(2):143-

144.

参考文献

[1]王德忠.企业扩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0.[2]文吉.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4,(21):158-159.[3]郑超.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79-80.

作者简介:陈雪钧(1978—),男,籍贯湖北黄石市,重庆交通大学教

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6-06-20;修订日期:2006-09-28

HUMANGEOGRAPHYVol.22.No.22007/4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x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