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试题复习

更新时间:2024-06-17 15: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

1.用以衡量土透水性大小的指标是 ( B.渗透系数 )

2.关于自重应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大小仅与土的天然重度相关 ) 3.土体的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为c、φ,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为c'、φ′则其剪切破坏时实际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 ( C.45°+φ′/2 )

4.太沙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假设基础底面是 ( A.粗糙的条形面积 ) 5.当挡土墙后填土中有地下水时,墙背所受的总压力将 ( A.增大 ) 6.详细勘探探孔的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当基础宽度不大于5m,且沉降计算深度内无软弱下卧层时,对条形基础,探孔深度一般可取基础宽度的 ( C.3倍 )

7.如果矩形底面基础的尺寸为1 x b =10m x7m,在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公式中6应取 ( C.6m ) 8.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在计算地基变形时,控制的变形特征是 ( C.局部倾斜 ) 9.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桩基础,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 ( C.50mm )

10.一般情况下,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值小于 ( B.20kPa ) 11.靠近山区坡底的洪积土,具有的特点是 ( D.颗粒较粗、地下水位较深 ) 12.某土样的液限WL =36%,塑限wP =21%,天然含水量w=26%,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B.0.33 )

13.地下水位上升将使土中自重应力 ( C.减小 ) 14.某一土层加荷经历一定时间后,其平均固结度的大小(C.与固结系数相关 ) 15.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剪切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σ1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 A.45°+φ/2 ) 16.下列因素中,与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是__为静止侧压力系数。( D.土坡的坡角 )

17.在详细勘察阶段,应取试样进行测试,每一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 B.6个 )

18.砌体承重房屋设计中,应控制的地基变形特征是 (D.局部倾斜 )

19.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如果Q-s曲线呈缓变型,则常取桩顶总沉降量为一定值时所对应的荷载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该沉降量宜取 (B.40mm )

20.下列地基中,不适合用水泥土搅拌法处理的是 (D.膨胀土 ) 二、填空题

1.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粒或土粒集合体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与联结等,一般分为单粒结构、絮状结构和 蜂窝 结构。 2.粘性土主要按 塑性指数分类。

3.士的渗透系数可以通过室内渗透试验或 现场抽水试验 试验来测定。 4.在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当基底的偏心距e=1/6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5.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 压缩性 。

6.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粉质粘土的塑性指数为 10

7.按剪切前的固结程度、剪切时的排水条件以及加荷速率,直剪试验可划分为快剪、 固结快剪 和慢剪三种试验方法。

8.土的压缩模量E是土在 完全侧限 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9.饱和土的渗透固结过程是有效应力逐渐增加,孔隙水压力逐渐 消散 的过程。

10.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层之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重力水。 三、简答题

1.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颗粒间的反应

2.临塑荷载:地基中刚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剪切破坏时的基地压力 3.简要说明如何通过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土的抗剪强度?

答:在给定的周围压力σ3作用下,一个试样的试验只能得到一个极限应力圆,为求的强度包线,选用同一种土的3至4个试样在不同的σ3作用下进行剪切,画出相应的极限应力圆。这些应力圆的公切线即为抗剪强度包线,取此包线为一只直线。直线与纵轴的截距为土的粘聚力c,与横轴的夹角为内摩擦角φ。 4.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1)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平面布置方式;(4)验算单桩承载力(必要时验算桩基沉降);(5)桩身结构设计;(6)承台设计;(7)绘制桩基施工图。

5液性指数: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6.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相应的竖向应变的比值即为土的压缩模量。

7.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如何根据地基土排水条件的不同,选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答: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和固结排水剪三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如果施工进度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可采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结果,如果加荷速率较慢,地基土的透水性较大,以及排水条件又较佳,则可采用固结排水试验的结果,对于一般排水条件下的土,则应采用固结不排水试验的结果。 8.简述地下水位变化对土中自重应力、地基沉降的影响

答:当地下水位发生下降时,土中的自重应力会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后,新增加的自重应力会引起土体本身产生压缩变形。由于这部分自重应力的影响深度很大,故所引起的地面沉降往往是可观的。地下水位上升时,土中自重应力会减小。地下水位的上升会导致基坑边坡坍塌,或使新浇筑、强度尚低的基础底板断裂。一些地下结构可能因水位上升而上浮。

五、计算题

1.已知作用于基础上部的荷载F=2800kN,基础底面尺寸为4×5(m2),地基土为均质粘性土,其重度γ= 19kN/m3,基础底面埋深2m,试求基底附加压力P0。(已知基础及其上的土的平均重度γG= 20kN/m3) 解:G=4*5*2*20=800KN

P0=F+G/A-rd=2800+800/4*5-19*2=142KPa 2.已知某地基土的内摩擦角φ=30°,粘聚力c= 20kPa,地基中某点受到的大主应力σ1=450kPa,小主应力σ3=150kPa,试用数解法判断该点是否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解:σ21f=σ3tan(45°+φ/2)+ 2ctan (45°+φ/2)=519.28kpa

σ1<σ1f,即改点没有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3.设某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如图所示,若已知土体平均压缩模量Es=5MPa,试求图中BC两点间土层的最终沉降量ASBC。当地基平均固结度达到60%时,该沉降量将是多少?

解:设BC两点间土层的附加应力面积ABC则 ABC=0.5(PB+PC)*hBC=0.5*(115+75)*2=190KN/m

△S3

BC= ABC/Es=190/5*10=0.038m 当U=60%时,△SBC=0.038*6=0.023m

4.某墙下条形基础在地面处的轴向力设计值 Ⅳ=160kN/m,基础埋深1.Sm,地基为粘性土(ηb =O,ηd=1.1),

γ=16.OkN/m3,γsat=17.6kN/ m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30kN/m2,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0.5m,试设计该基础。

(已知基础及土的平均重度γG= 20. OkN/ m3,水的重度γw=10. OkN/m3) 解:γm=0.5*16+1*(17.6-10)/1.50=10.4KN/m3 Fa=fak+ηbγ(b-3)+ ηdγm(d-0.5) =130+1.1*10.4*(1.5-0.5) =141.44kpa

b>=N/fa-γGd+γwhw=160/141.44-20*1.5+10*1.0=1.32m 即取基础宽b>=1.32m即可

5.某饱和粘性土,其体积为V=160cm3,土粒相对密度ds=2.74,孔隙比e=0.95,

试填充下图中的空白项。(水的密度取p3

w=1g/cm)

解:e=Vw/Vs=0.95 Vw+Vs=V=160

联合上式可得V3s=82cm Vw=78cm3 Mw=Vw*pw=78*1=78g

Ms=dsVs pw=2.74*82*1=224.68g M= Mw+ Ms=302.68g

6.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ιx b =3 x2m2,埋深d =2m,作用在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1OOOkN,力矩M= 200kN·m,试计算基础底面边缘处地基与基础之间的最大压力值pmax 。

解:P22

max=F+G/bl+6M/bl=F+rG*A*d/bl+6M/bl

=1000+20*3*2*2/3*2+6*200/2*32 =273.3kpa

7.地基土为水平成层分布,第一层为粉土,厚度为3m,天然重度γ=18kN/m3

饱和重度γ= 20kN/ m3

1sat,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很厚,饱和重度γ2sat = 19kN/ m3,现地下水位从地面下1m处永久下降了2m,即下降到粉质粘土层顶面。 求:由于水位下降引起的粉质粘土层顶面的沉降量(计算厚度取5m)。

解:水位下降前粉质粘土层顶面自重应力p1

水位下降后粉质粘土层顶面自重应力p2 p1=r1h1(rsat-rw)h2=18*1+(20-10)*2=38kpa p2=r1(h1+h2)=18*(1+2)=54kpa

S=p2-p1/Es*h=(54-38/3*103)*5=2.67cm

8.某条形基础下地基中某点的大主应力σ1=600kPa,小主应力σ3=200kPa,已知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10kPa,φ=30°,试用数解法判断该应力状态下该点是否达到剪切破坏,并求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成30°角的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解:σ

1f=

σ3tan2(45°+φ/2)+ 2ctan (45°+φ/2)

=200* tan2

(45°+30/2)+ 2*10tan (45°+30/2) =634.6kpa

σ1f>σ1=600kpa,即改点没有剪切破坏 σ=1/2(σ1+σ3)+

1/2(σ1-σ3)cos2a=1/2*(600+300)+1/2(600-300)cos2*30=500kpa

r=1/2(σ1-σ3)sin2a=1/2(600-300)sin60=173.2kp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x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