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月考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4-03-14 15: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4-201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
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1.(6分)(2015春?大竹县校级月考)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A.第七周期0族 B. 第八周期第ⅠA族 第六周期第ⅡA族 C.D. 第七周期第ⅦA族 2.(6分)(2015春?武汉校级期中)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铍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 B. 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C. D.硫酸锶难溶于水 3.(6分)(2015春?高台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⑤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①②⑤⑥ ①②④⑤ ②③⑤⑥ ③④⑤⑥ A.B. C. D. 4.(6分)(2015春?高台县校级期中)下列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推论 A 非金属性:O>S 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B 非金属性:Cl>S 盐酸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Na>K D 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 非金属性:F>Cl A B C D A.B. C. D. 5.(6分)(2014春?台州校级期中)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锌片逐渐溶解,乙烧杯中锌片不溶解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C.﹣2+ D.甲烧杯中铜片上的电极反应为:Cu+2e=Cu 6.(6分)(2015春?温州校级期中)一定温度,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①④⑤⑥ ①②③⑤ ②③④⑥ A.B. C. D. 以上全部 7.(6分)(2015春?安徽校级期中)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 A.+2﹣+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CO3+H═HCO 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 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 C.﹣ 原D.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8.(10分)(2015春?大竹县校级月考)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0 1 2 3 4 5 时间/s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n(NO)/mol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
率v=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三、实验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9.(15分)(2015春?兰州校级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可用来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 (填编号); a b c d 编号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事实上该现象并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 ; (6)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10.(15分)(2015春?安徽校级期中)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写出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吸收尾气(Cl2)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
和 、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
﹣2﹣
假设2:既不存在SO3也不存在ClO; 假设3: .
②要证明假设1是否成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H2SO4、1mol?LNaOH、0.01mol?LKMnO4、淀粉﹣KI溶液.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四、计算题:共18分 11.(18分)(2014春?台州校级期中)(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不同时间测得以下反应速率:
①v(X)=0.075mol?L?min
﹣1﹣1
②v(Y)=0.001mol?L?s
﹣1﹣1
③v(Z)=0.06mol?L?min
速率由大到小关系正确为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①
﹣1
﹣1﹣1
﹣1
﹣1
﹣
2﹣
2014-201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下)
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1.(6分)(2015春?大竹县校级月考)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A.第七周期0族 B. 第八周期第ⅠA族 第六周期第ⅡA族 C.D. 第七周期第ⅦA族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稀有气体氡的原子序数为86,位于第六周期的零族,而第七周期排满应含有32种元素,以此来分析. 解答: 解:因稀有气体氡的原子序数为86,位于第六周期的零族, 第七周期排满应含有32种元素, 则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86+32=118, 则119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的第ⅠA,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熟悉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及每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即可解答,也可利用电子排布来分析. 2.(6分)(2015春?武汉校级期中)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铍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 B. 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C. D.硫酸锶难溶于水 考点: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 A.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 B.第VIIA族元素中,单质的颜色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加深,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越不稳定; D.根据第IIA族元素碳酸盐溶解性的递变性判断. 解答: 解:A.Be和Al处于对角线,其性质具有相似性,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氢氧化铍可能具有两性,故A正确; B.第VIIA族元素中,单质的颜色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加深,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所以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越不稳定,Se的非金属性小于S,则硒化氢(H2Se)不如H2S稳定,故C错误; D.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则硫酸锶难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运用,明确元素周期律内涵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同一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和相似性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6分)(2015春?高台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⑤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①②⑤⑥ ①②④⑤ ②③⑤⑥ ③④⑤⑥ A.B. C. D. 考点: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 ②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③两种粒子,质子数一样,离子带电,离子的电子数一定和质子数不一样,分子不带电,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据此判断; ④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 ⑤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⑥原子有质量数,元素没有质量数. 解答: 解: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若为原子则属于同种元素,故①错误; ②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②错误; ③分子显电中性,离子带电,两种粒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如果一种为分子则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一种为离子则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这样就与题设矛盾,所以不可能为一种分子、一种离子,故③正确;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Na与Mg,故④正确; ⑤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等,故⑤错误; ⑥元素没有质量数的概念,故⑥错误. 所以①②⑤⑥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同位素、质量数等基本概念,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同位素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4.(6分)(2015春?高台县校级期中)下列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推论 A 非金属性:O>S 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B 非金属性:Cl>S 盐酸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Na>K D 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 非金属性:F>Cl A B C D A.B. C. D.
+2+ 考点: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角度判断;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角度判断. 解答: 解:A.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不能根据沸点高低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盐酸和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B错误; C.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性越强,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则金属性:Na<K,故C错误; D.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非金属性越强,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则非金属性:F>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非金属性、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及比较非金属性、金属性的角度. 5.(6分)(2014春?台州校级期中)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锌片逐渐溶解,乙烧杯中锌片不溶解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C.﹣ 甲D. 烧杯中铜片上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故锌片逐渐溶解;乙装置中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锌片也逐渐溶解,故A错误; +B、甲中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即甲中铜片上有气泡;乙中铜片不反应,无气泡产生,故B错误; C、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故两装置中硫酸均被消耗,故溶液的酸性均减弱,故C正确; D、甲中是H在铜极上得电子:2H+2e=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的工作原理. 6.(6分)(2015春?温州校级期中)一定温度,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①④⑤⑥ ①②③⑤ ②③④⑥ A.B. C. D. 以上全部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证明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②未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错误;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任何状态都成立,不一定平衡,故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证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当达到了平衡状态,不再变化,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7.(6分)(2015春?安徽校级期中)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 A.+2﹣+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CO3+H═HCO 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 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 C.﹣ 原D.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图示题. 分析: 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由图可知,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2﹣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根据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计算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图可知,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则OA段为NaOH、Na2CO3与盐酸的反应,则离子反应为H+OH═H2O、CO3+H═HCO3,故A正确; B.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2﹣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由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故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5mL:25mL=1:1,故B正确; C.由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消耗25mL盐酸生成气体,则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25L×0.1mol/L×22.4L/mol=0.056L,故C正确; D.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0.075L×0.1mol/L=0.0075mol,故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0.75mol/L,故D错误; +﹣2﹣+﹣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中离子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消耗盐酸的体积与图象中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8.(10分)(2015春?大竹县校级月考)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0 1 2 3 4 5 时间/s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n(NO)/mol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b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1﹣1
0.0015mol?L?S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c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c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1)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根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转化关系式计算平衡时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曲线;先计算一氧化氮的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氧气的反应速率;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 (3)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移动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NO)=(0.020﹣0.007)mol=0.013mol,根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关系式知,平衡状态时生成n(NO2)等于参加反应的n(NO),所以为0.013mol,(cNO2)==0.0065mol/L;0~2s时,v(NO)==0.003mol/(L.s),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O2)=v(NO)=0.0015mol?L?S, ﹣1﹣1故答案为:b;0.0015mol?L?S; (2)a、当v (NO2)=2v (O2)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气体气体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当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故b正确; c、v逆(NO):v正(O2)=2: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混合物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3)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故a错误;
﹣1﹣1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的元素与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三、实验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9.(15分)(2015春?兰州校级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Cl2中的HCl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可用来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 d (填编号); a b c d 编号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事实上该现象并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Cl2+2I=I2+2Cl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 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
(6)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SO3+Cl2+H2O=SO4+2Cl﹣+
+2H . 考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次氯酸钙常温下能够氧化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 (2)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要得到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气中的氯﹣﹣
2﹣2﹣
化氢; 依据C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增大,分析解答; (3)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设计湿润的有色物质,再利用干燥剂干燥后与干燥的有色物质混合;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苯而显紫红色; (5)依据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得电子能量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解答; (6)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与氯气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 解答: 解:(1)次氯酸钙常温下能够氧化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用B装置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装置B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I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II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 故答案为:d;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I反应生成碘,则E中碘易溶于苯显紫红色,出现分层后上层为紫红色的苯层,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Cl2+2I=I2+2Cl;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Cl2+2I=I2+2Cl; (5)氯、溴、碘为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故答案为: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6)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与氯气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Cl2+H2O=SO4+2Cl+2H; ﹣2﹣2﹣+故答案为:SO3+Cl2+H2O=SO4+2Cl+2H.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制备,为高频考点,把握氯气的性质、制法、装置的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中等. 10.(15分)(2015春?安徽校级期中)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2﹣
(1)请写出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2OH=SO3+H2O .
﹣﹣
(2)吸收尾气(Cl2)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和 Cl 、
2﹣
SO4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
2﹣2﹣2﹣﹣﹣﹣+假设2:既不存在SO3也不存在ClO;
﹣
假设3: 只存在ClO .
②要证明假设1是否成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H2SO4、1mol?LNaOH、0.01mol?LKMnO4、淀粉﹣KI溶液.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2﹣ 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O3,则说明假设1成 在试管加少量的吸收液,再滴加立,否则假设1不成立 0.01mol?LKMnO4溶液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1)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2﹣
﹣
﹣1﹣1﹣1
﹣1(2)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吸收含有氯气的尾气,根据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析存在的阴离子; ①可假设1:只存在SO3;假设2:既不存在SO3,也不存在ClO;假设3只存在﹣ClO; 2﹣2﹣②假设1:只存在SO3,要证明SO3的存在,应该选用氧化剂,结合已知试剂分析. 解答: 解:(1)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2OH=SO3+H2O; ﹣2﹣故答案为:SO2+2OH=SO3+H2O; (2)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吸收含有氯气的尾气,少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Na2SO3被氯气氧化生成硫酸钠,其反应方程式为﹣2﹣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故一定存在SO4、Cl, ﹣2﹣故答案为:Cl;SO4; ﹣2﹣2﹣(3)由已知可假设1:只存在SO3;假设2:既不存在SO3也不存在ClO;假设3﹣为:只存在ClO; ﹣故答案为:只存在ClO; 2﹣2﹣②假设1:只存在SO3,要证明SO3的存在,应该选用氧化剂, ﹣12在试管加少量的吸收液,再滴加0.01mol?L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O3﹣,则说明假设1成立; 故答案为: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2﹣ 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O3,则说明假设1在试管加少量的吸收液,再滴加成立,否则假设1不成立 0.01mol?LKMnO4溶液 .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要根据实验原理提出假设,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加以验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四、计算题:共18分 11.(18分)(2014春?台州校级期中)(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 (3)不同时间测得以下反应速率:
﹣12﹣2﹣﹣①v(X)=0.075mol?L?min
﹣1﹣1
②v(Y)=0.001mol?L?s
﹣1﹣1
③v(Z)=0.06mol?L?min 速率由大到小关系正确为 C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①
﹣1﹣1
考点: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 (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c=计算反应速率; (3)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反应计量数之比,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种物质,再进行比较. 解答: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Z)=故答案为:0.05; (3)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反应计量数之比可知,①v(X)=0.075mol?L?min,则v(Z)=×0.075mol?L?min=0.050mol?L?min,②v(Y)=0.001mol?L?s﹣1﹣1﹣1﹣1﹣1﹣1﹣1﹣1﹣1﹣1﹣1﹣1﹣1﹣1=0.05mol/(L?min),则v(Z)=2×0.001mol?L?s=0.002mol?L?s=0.12mol?L?min,③v(Z)=0.06mol?L﹣1﹣1?min,所以反应速率②>③>①,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以及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图象题目中曲线的变化特点以及反应速率中的单位换算.
正在阅读: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月考化学试03-14
秋季运动会表扬稿02-20
农村青年入党申请书1000字09-08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答案10-30
单晶结构分析----原理与实践第三版05-09
寝室长工作计划03-28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01-03
中国资本存量测量10-09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2013 哈工大-Eason) - 图文01-31
劳动监察仲裁调研题目选01-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达州市
- 大竹县
- 文星
- 四川省
- 学年
- 高一
- 化学
- 中学
- 2013
- 2014
-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模板
- VF基本操作参考答案
-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力学实验题
- 风格派艺术
- 6,7 execs and answers
- 前期介入管理办法及物业费测算办法
-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 2018-2019-办公室201X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word文档(2页)
- 在学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塑料盖模具设计论文
- QC创新事迹材料
- 浅析“互联网+”的由来与发展
-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15)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时提升卷(含
- 发电运行值班人员高级工理论知识合并卷2015
- 2009年执业护士内科护理模拟题
- 《21世纪课堂评价》结业测试答案(最新)
-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1)
- 专利翻译常见用词与术语
- 压力容器培训讲义 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问答题库及参考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