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07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考样本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分析并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为今后我国根据各经济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使管理者清楚地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有助于实践中进行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管理;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建立起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在把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规律的理论基础上,分析江苏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计量方法分析交通运输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交通运输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关系,以此来提出有效的对策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对全省经济的制约,提高既定投资约束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交通运输的效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带来的规模经济、密度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实现有效的分工和聚集,以便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江苏省提供基础保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有关理论的研究动态及本文创意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关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早,很多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研究成果。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罗雪尔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中详细讨论了交通运输在促进社会分工、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使地域间的劳动分工更加容易,产品价格更为低廉,交通运输带来的市场扩大和地域间联系增加,使得地区之间的生产资料和商品的供需平衡也都容易得到调整;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铁路和航运对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探讨了交通运输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运输的发展缩短了商品产销时空的距离,改变了商品时空的相对状态,扩大了商品市场供求领域,进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范围,而且交通运输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运输工具的改进和运输体系的完善;日本学者角本良平(1999)认为,交通运输在三个方面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交通事故、交通公害和交通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主要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考虑的,他认为应该提高交通运输的收益,降低负债水平,减少赤字;Banister(2000)在总结1960-1970年代西方学者对货物运输投资与经济发展研究后则指出,从交通投资中受益的地区,除了交通之外还应具备其他优势,如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具有新兴产业、外来投资充足、具备投资场所和

1

高素质劳动力等优势条件;兄山真也(2001)认为,在实现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负面作用,要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比如,增加税收和提高交通工具的能耗标准,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另外,衡藤卓(2005)认为,在肯定交通运输的基础性的同时,建立交通运输的价值体系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国外学者除了对交通运输和经济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外,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的影响方面。例如罗伊?桑普森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西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他着重讨论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通运输对环境、能源和社会的影响,尤其是交通运输的“负效应”;HarataNoboru(2010)以中国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测量了运输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且得出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动态

长期以来,国外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是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我国的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交通运输的巨大作用,并且做了一系列关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国内在吸取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早期国内学者对于交通运输的研究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移植过来,其研究受前苏联生产力布局思想的影响,并在原苏联运输布局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普遍遵循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由于受前苏联生产力布局理论的影响,加上自身交通运输发展的滞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学术界对交通运输问题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仅局限于交通布局和运输组织,着重强调交通运输线路布局要与生产力空间布局相适应,对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沿线土地开发、区域空间形态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上。近些年,根据交通运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空间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的研究;二是交通运输对于区域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成及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在时间尺度上,刘统畏(1988)阐述了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探索,提出了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途径;桑恒康(1990)把交通运输作为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对于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张一平(1993)对运输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韩彪(1994)在通过对各国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历史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交通发展的“交替推拉关系”理论,并明确指出在交通技术创新时期,“交通会推着经济走”,在交通供给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之后,“经济拉着交通走”;许庆斌、荣朝和等(1995)在《运输经济学导论》一书中综合了各种交通运

2

输方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对交通运输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汪传旭(1997)和熊永钧(1997)分别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熊永钧还提出运输成本阀值理论,以运输成本变化来解释运输化和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其实都是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实现的;王庆云(2003)论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对清楚地梳理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并设计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简单的计量模型。

在空间尺度上,张文尝、荣朝和等(1992)系统分析了空间运输联系的内涵和生长机制,将运输联系放在经济、社会、地理大环境中探讨了运输联系的基本规律,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区域运输联系的发展和地域特征,分析了运量及客货流预测方法;申金升(1995)研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这还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张文尝(2000)通过典型经济带的实证分析发现了“工业自生长点沿着交通轴集聚、扩散及再集聚的动态过程”,将其命名为工业波,是经济在空间上扩散的一个基本模式,认为交通轴线是工业波在空间扩散的主要依托基础,与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等不同工业部门的交通需求有别,分别沿着不同的交通线路扩散。

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上,主要集中于陆路交通运输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经济带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生产要素积聚与扩散模式等。众多学者以地方为例论述交通发展与经济的密切联系,例如孟召宜(2002)分析了江苏地方小交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段进军(2002)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城市化及产业发展的态势;任启平、成才(2004)指出交通运输作为东北地区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区域经济要素顺畅流动的载体保证;张楠楠、徐逸伦(2005)从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的影响三方面系统分析了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蒋敏(2009)分析了广西地区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刘勇(2009)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过程与机制。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区域内部经济与运输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研究,特别是对于经济与运输的发展机制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是描述性的,运输给经济发展带来多大贡献以及经济给运输发展带来多大贡献并没有得到量化。

(三)本文创意

本文有可能在以下几点有所创新:

1、本文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研究总结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发展途径,并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分析,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及交通运输适应性的发展战略;

2、以江苏省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探讨江苏省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交通运输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其产生的影响,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地理学、经济

3

学等学科关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3、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为江苏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对东西方国家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大量资料收集,对现有理论作深入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力求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并力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提纲设计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一)交通运输 (二)区域与区域经济 (三)协调及协调发展 (四)理论基础

1、经济区域形成机理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三、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一)交通运输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途径

1、交通运输发展演化的特征与方向 2、交通运输演化的动力机制 3、交通运输发展路径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两系统内部的协调分析

1、交通运输内部的协调 2、区域经济系统内部的协调

(三)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分析

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3、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战略

四、江苏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江苏省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1、交通运输发展基础条件 2、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x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