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21-40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4 09: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一课围绕“信”这一理念,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通过“三勿”(勿轻言、勿轻传、勿轻诺)教导我们做到如何为真、如何言而有信。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以名人华盛顿的樱桃树的小故事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以伟人做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具体日常行为提供了方向。故事《崇祯轻信误国》以生动的事例诠释“见未真、知未的”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反面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第五篇《信》,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
积累经典美文。
能力目标:通过古文的学习,感受古人的诚信和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熟读第二十一课,理解性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优秀品德,学会诚实做人,踏实为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三、设计理念
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课外延伸教学五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
?
??
成“见未真、知未的”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听别的任课老师说你们最近表现越来越好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爱动脑筋??但是老师不敢相信这些,为什么呢?因为《弟子规》教育我们说“见未真,勿轻言”。那你们的表现到底是怎么样呢?是不是如其他老师所说的那般优秀,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过渡:同学们,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又一次的学习《弟子规》,你们一定会收获许多做人的道理,成为谦谦君子。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学习做人的道理。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人之言——信有关,也就是《弟子规》的第二十一课。 板书课题:信——第二十一课
(二)、 情境渲染, 诵读经典,熟读成诵。 1、播放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课件出示学习内容: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师: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让我们直面经典,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a、自由读,提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提问: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猜一猜??) b、自由读文本,师来回巡视。
c、检查自读情况,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d、(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谁能当小老师,教大伙读读?)指名读、全班同学跟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一起来帮助他纠正读音) e、师范读,学生跟读。(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了,愿意跟汪老师读一读吗?) f、齐读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经典 2、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诵读了之后,是不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检查一下
(1)指名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解释文本内容
a、师指导重难点字词的解释:言、传、宜、诺, b、 师帮助学生找规律背:否定词和关键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对读、竞赛读(给优胜者以红花奖励)。 3、试背:采用多种形式读,做到熟读成诵。
(三)、学以致用,,塑造高尚情操
圣人告诉我们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也理解了课文意思,现在让我们运用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我想对ta说(课件出示实例) ? 咕咚的故事
兔子正在湖边玩,突听“咕咚”一声,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啦,快逃命啊!”于是沿途的狐狸野猪土狗豺狼纷纷夺路狂奔,逃命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连老虎都屁滚尿流地撒丫子跑。后来终于撞见狮子,狮子问:跑什么呢?众兽回答:咕咚来了呀!狮子奇怪,带领大家回湖边探个究竟,一阵风过,“咕咚”一声,原来是只木瓜掉进水里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勿轻言、勿轻传。生再读“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 同学间的故事
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是很要好的同桌。期中考试的时候,小明遇到一道难题做不来了,他看见小红已经把试卷做完了,便小声的央求小红给他抄。小红想到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好,便一口答应了,但是小红又想到老师的话,便又把试卷抽回来。小明恶狠狠的瞪了小红一眼??(板书“勿轻诺”生读“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看来同学们诵读了经典不仅能让自己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很好的运用它劝诫别人,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看看我们的大教育教孔子是如何教我们做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师口述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地之间,跟从的学生也一起有六七天没有吃东西了。孔子的学生子贡想方设法弄到了一石米。颜回、仲由两人就在屋外煮起饭来,忽然有些烟灰掉进了米饭中,颜回把有烟灰的米拿出来吃了。子贡从井边远远的看到,感到非常的气愤和不悦,鄙视颜回,认为他这是偷盗的行为。进入房中问孔子说:“仁人廉士贫穷的时候会改变他们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了节操的又如何能被人称为仁廉之士呢?”子贡说:“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当然。“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一直就相信颜回是个仁人。虽然你这样说,但我不相信,或者这其中必有什么原因?你不要再去散播了,我等下问他。”孔子把颜回叫来说:“我昨晚梦见了先人,或许是先人保佑我们了吧。你刚不是生火煮饭了吗,把饭盛好,我要进行祭祀。”颜回回答说:“有烟灰掉进饭里了,倒了吧,我又舍不得,太可惜了。不倒掉吧,给老师吃有显的很不干净。这饭我已经吃过了的,不可用来祭祀。”孔子说“是这样啊,那我也吃一些吧。”颜回出去了,孔子对他的几个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其他几个学生从这件事之后才慢慢佩服颜回。(《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
师: 听了古人如何做人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
四、 紧扣生活,内化理论为实践(学了《弟子规》之后,你会怎么做?) 1、今天妈妈买了一箱桔子回来,妹妹不知为什们偷偷挑了几个大的藏起来,我??
2、我的文具盒找不见了,找来找去都没找到,我怀疑是小明拿走的,我?? 3、春天到了,很多地方开始涨春水了,我和小红一起回家,小红不听老师的告
?
??
诫,在路上玩水,小红央求我不要告诉老师和家长,我??
五、课外延伸和作业设计 (一)、师总结:是啊,何为信?人言即为信板书信如何做到xin。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一课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三思而后行的人,做一个言而有信、求真务实的人。.相信在以后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还能收获更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 最后,老师给你们找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抄下来背一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唐·张弧《素履子·履信》 口不忘信,则言若符节。--《尸子·四仪》
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荀子·王霸篇》 (二)、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内容诵读给家人听。
2、以今天学的内容,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附教材内容: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是围绕着“说话”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
?
??
和故事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告诉我们说话要做到发音清晰、语速自然、用语得体、态度大方;而“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却告戒我们不要轻易听信别人说长道短,跟自己没关系的事情,不必多管,更不要好奇的探听他人的事,以免惹出更多的是非。故事《三年不窥园》中的董仲舒就做到了“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他不被外界杂事和环境所干扰,专心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2、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与人交谈时的技巧。与人交谈时,做到态度大方、亲切,吐字清楚,语速自然,不说三道四,说长道短。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
三、设计理念
1、本课的教学紧扣“说话”这一主题,分四步进行教学:一是故事导入,引出韵文;二是吐字清晰,熟读成诵;三是读文明意,故事诠释;四是走进生活,悟里导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再配合课件的演示,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根据《弟子规》国学课程的教材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坚持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学会思考感悟,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韵文
1.故事导入(出示课件,听故事):《婉转曲折 说服太后》
公元前265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国用长安君当作人质方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也不听。这时,左师触詟去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接见他。他先从太后的身体和饮食说起,使太后的气渐渐消了。接着又请求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职务,说明了父母爱护子女,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不要只顾眼前。最后,他才劝太后疼爱长安君,就要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然的话,一旦太后去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这委婉曲折的一席话说服了太后,使太后终于答应让长安群去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
2. 揭题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是一种最常用的交际手段。左师触詟利用他高超的说话技巧,说服了赵太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第二十二课,看看我们与人交往、交谈时都要注意些什么?
(二)吐字清晰,熟读成诵 1、吐字清晰、读通韵文
(1)轻声朗读。首先根据韵文中的注音,轻声把韵文试读一遍,找出韵文中不认识的字,多都几遍。最后,再把韵文试读两遍,要求读通、读顺。
(2)集体朗读。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语速恰当。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2、轻重缓急,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韵文,让学生找出诵读时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拍手试读。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2)学生相互讨论,找出韵文中轻读和重读的字,按韵文节奏试读。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3)、根据韵文节奏,采用不同的形式诵读(集体读、个人读、小组竞赛读等)。根据诵读情况,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激励。
(4)、集体诵读韵文,强化诵读效果,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韵文表达的意思。 (三)读文明意,故事诠释
1、课件出示:“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1)学生诵读,教师讲解
“道”:是讲话的意思。“重”:重点。“舒”:流畅。讲话时吐字应该清楚,慢慢的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说话的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说话的措辞也会相应的不同。第十一课就学了“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问起对,视勿移。”因此,在与家人,朋友,同学等沟通时我们讲话一定要清楚,明白,尤其是对于很重要的事情,更应该要特别地谨慎。
(2)听故事:裴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从小就知道勤奋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裴秀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所以家中常常有客人来访。家中每次宴请客人时,母亲总是有意让他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裴秀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接待过程中,裴秀总是言语虔诚,举目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懂礼,也都很喜欢他。由于裴秀养成了优雅的谈吐,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3)说一说:你从故事中你们听懂什么了?
???
2、课件出示:“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1)学生诵读,教师讲解
“彼说长,此说短”,这叫说长道短。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都习惯这样说长道短?他们的目的在哪里?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当大家都习惯于飞短流长时,人心外逸,往往就会随波逐流。所以,只要是流言,你站在哪一边都是错误的。其实,正确的态度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两边都不站,“不关己,莫闲管”,赶快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整天沉浸于东家长、李家短,会把我们人生的志向逐渐消磨殆尽。
(2)课件播放故事《骑驴》
说有这么一个老爷子,一天他听说邻村有户人家卖驴,卖价很实惠。他想,自己手头的银子刚刚够,买头驴也算投资吧。于是,带着孙子前往。
如愿已尝的买回了驴,老爷子很高兴,就接过缰绳后牵着驴往家回。一路上孙子第一次出远门,看路边的花花草草也很是高兴。
正当爷孙二人乐颠颠的走着时,旁边一过路人说到:牵着驴也不知道骑着走,真是脑筋有问题!
爷爷一想,人家说的也对,为什么不让小孙子坐在驴背上走呢?于是不顾孙子一心想边走边捉蝴蝶的要求,强行把孙子抱上了驴背。
爷爷心想,这回没有人再说我什么了吧。继续往前走,又走过一群人,其中一个人小声和同伴说道:看这老头,多傻!牵头驴就让孙子坐着,他在地上走,驴又不是驮不动他们两个。
虽然声音很小,但老爷子还是听到了,想想人家说的也不错,这驴要是不骑着,省着干什么!于是自己也翻身骑上驴背。
刚上驴背,就又过来了个庄稼人,见爷孙二人骑在驴背上说:多好的驴啊,肯定是个干活的好帮手,两个人骑,想把驴压死啊。
这时,老爷子没办法了,这骑也不是不骑也不是,人家说的都对,怎么办?蹲在地上想了好久也没有办法,这时小孙子说话了:爷爷,我们两个人扛着驴走吧。
老爷子这时也觉得孙子说的有理,于是二人合力扛起驴向家里走去。 (3)说一说:①故事中的爷爷该怎么做呢?②如果你是这位小孙子你会怎么做?
(四)走进生活,悟理导行
1.教师生动讲述故事:《三年不窥园》
???
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2、说一说:故事中的董仲舒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做到了《弟子规》中的哪些要求呢?(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3、议一议: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与人交谈时,态度要大方、亲切,说话时速度不要太快,吐字要清晰;不要轻信别人说长道短,不要好奇的打听别人的事。那么,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呢?相互说一说,议一议。
(五)总结升华,培养情操
同学们,《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少年儿童行为规范的准则。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儿童。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课文。(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生成韵文:
说话时,音响亮;勿急躁,吐字清。他人说,莫轻信;言勿多,多必失。 五、板书设计:
道------重、舒 勿------急、糊
???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二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
《弟子规》二十三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三课围绕“见人善,见人恶”这一现象,引发学生的行为思考。通过韵文、释文、明辨是非、悟理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告诫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的缺点。以生动的案例诠释“见善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背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理解第二十三课弟子规讲述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通过案例深刻体会“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案例当中知道在学习生活中能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二十二课,大家还会背诵吗?我们一起来诵读!
生:集体诵读《弟子规》二十二课。
师:同学们的“大合唱”真好听!老师还想听听“独唱”!谁能用有感情地来背一背,最好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好吗?(提问个别学生背)
?
??
(二)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背诵,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2、会听就是会学习!听故事的过程中专心听,认真想是最棒的!
师讲“闻过则怒”的故事 3、请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予以评价。 (三)
学习新内容
1、师有节奏地范读二十三课
2、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境界里,再一次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自由读文本,师巡视 4、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全班同学跟 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当当小老师,教大伙读)
(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愿意跟我一起读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6、男女生对读。
7.演读课文。(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配上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有创意) (四)
学意思
1、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读的熟练流利了,谁能说说这几句话大概的意思呢? 相机板书,进行生字教学“善、恶”
2、同学们的理解能真不赖!书读通了,意思也明白了,能试着背下来吗?男女生比赛背,看谁是记忆能手!反馈。 (五)
学以致用,明辨是非。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
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现在让我们运用它们 ,说说下面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你有没有这样做过?(课件出示)
????
乐;损友来,益友却”讲的是如果专门喜欢听称赞自己的话,好朋友就会越来越少,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也就是我们讲的“骄傲自大”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第二句话“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则与第一句话的意思相反,听到批评就虚心接受,听到表扬则惶恐不安,这样正直诚信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故事《闻过则喜》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的伟人”,并与拓展紧密相联,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多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使自己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达到熟读成诵,体验古文的韵律美。 2、读中感悟,结合译文和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和“荣”,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3、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和知错就改的习惯,并懂得在生活中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这些目标中我认为其中的重点为:学习正文,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为:学生理解课文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在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和“荣”,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设计理念
1、故事牵引,津津乐道。本文向孩子们阐述的是做人的道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朗读水平也不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就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精彩有趣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在课堂中以故事设疑导入新课,以故事感染引领学生的知和行。
2、遵循认知规律,步步为营。以正确诵读,理解与感悟、思辨明理、实践导行的四个环节,逐步落实,实现诵读成韵,读文明义,促进知行合一。
3、运用“四化”,层层深入。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通过故事引发思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表扬和批评。 四、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在上课的开始,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动画片《狐狸和乌鸦》(也可以由教师生动地讲这则寓言),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认真思考:动画片里讲了狐狸和乌鸦的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动画故事——《狐狸和乌鸦》)附故事:
狐狸和乌鸦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2、指名回答。
?
???
3、老师提出疑问:乌鸦的肉为什么会被狐狸叼走呢? 4、学生探讨交流。 5、揭题。
根据学生的探讨,老师总结出乌鸦因为喜欢听好话、称赞的话、奉承的话,失去了到口中的肉,那如果我们人也专门喜欢听好话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子规》中的第25课。(板书:第二十五课) (二)读韵文,明其意 1、初读课文,读通全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81页,同学们先自己轻声地读两遍,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指名读并评议其读的正确性。(随机选出读得好的学生带读一遍) (3)全班齐读,要求:身要正,眼离书本一尺远,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韵味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正确,现在老师也想读一遍,请同学们听一听,看看老师读的和刚才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
(2)课件出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3)那你们也这样试着读读看,等会我再请同学来读。(老师相机指导)
(4)同学们这样读呀不但能读得流利些、顺口些,而且还能读出它的韵味(老师打拍子,学生读)。全班读一遍。 (5)男女生赛读。 3、理解韵文
(1)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读书真好听!可是我们读了那么多遍课文,还不知道课文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再来认真读一读,结合下面的译解不认识的是可以问问小组中的同学,最后还可以问老师,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人如果专门喜欢听表扬的话会怎样?如果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会怎样?
(1)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同桌互相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2)下面谁来说说你知道哪句话或者是这一课讲了什么意思。适机板书: 开心←表扬(誉)→谦虚
坏朋友多 好朋友多 生气←批评(过)→接受、改正
(3)小结: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听到表扬就开心,听到批评就生气”就会造成“好朋友越来越少,坏朋友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做到“听到批评就高兴就接受,听到表扬就惶恐不安就谦虚”那么就能“正直善良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下面请同学们加上“因为??所以??”看把韵文读一遍。 课件出示
(因为)闻过怒,闻誉乐 (所以)损友来,益友却 (因为)闻誉恐,闻过欣 (所以)直谅士,渐相亲 4、背诵韵文
(1)同学们真不错,理解了意思就更能读好文章了,下面我们再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味,等会儿老师读一个字,你们读两个字接背。 (2)接背A、接背两字;B、接背句子 (3)指名背;全班齐背
(三)学习故事,联系生活。
?
???
1、过渡:是呀!“闻誉恐,闻过欣”,如果你做到了你必将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了不起的人物!别不信,我们来听听故事“闻过则喜”。
2、先请同学们翻到书82页,听老师生动地讲述,拿出笔画一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几个人物的有关什么事? 3、指名说一说。
4、师语:不错,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做到“闻誉恐,闻过欣”,那对我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个人都不会说是一无是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当然也就经常受到表扬或批评,同学们,你们以前受到表扬时是怎样的?受到批评时又是怎样的?能举个例子说说吗?(1)思考后在小组内说说;(2)指名说说。 5、情境创设,实践导行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受到表扬时,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受到批评时应该虚心接受,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找找同桌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对其表扬与批评,看看我们能不能使自己的好朋友越来越多。
(2)指名上台表演,相机引导,从而小结出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是听到表扬时,再接再厉,听到批评时,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 四、学习拓展延伸
1、过渡:道理我们都懂了,不过好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代有名话叫做“忠言逆耳”,批评的话语总没有表扬的语言那么好听,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不容易犯错的人呢?请同学们再听一个故事《孟母三迁》,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 孟子的母亲为什么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又为什么不搬家了?(播放动画故事《孟母三迁》) 附故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指名说说。
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只要接近好的人、事、物就能学到好的习惯,人的行为是会受周围人的影响的,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80页中的拓展,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五)、总结
?
???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者你懂得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五课
开心←表扬(誉)→谦虚
坏朋友多 好朋友多
生气←批评(过)→接受、改正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是第五章《信》当中的片段,文字浅显,读之琅琅上口。韵文前部分“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描述了人犯错误是两种情况,后部分“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概括了人对待错误的两种认识与态度,旨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错能改。文后《割发代首》的故事取自经典,在思想道德教育和拓展延伸方面意义深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兴趣。准确、流利地朗读韵文,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割发代首》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了解拓展部分的名言大意。
4.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错能改的品质。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促悟。首先借助注音读准,读清韵文;接着标示轻重、顿挫,促进学生理解含义;再是读熟练,读出韵文的音律感;最后是品读,读出韵味。以上步骤,层层推进,紧密相连,并以教师的合理评价与有效指导穿插其中。
2.故事、名言、生活相结合,互促互化。以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至理名言丰富教学情境;以内容生活化夯实践行训练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课时)
????
(一)、评书导入
1.既然大家都做好了聆听的准备,那么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师以评书者的语气讲述)话说东汉末年,丞相曹操统领三军,他的军队军纪十分严明。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经临一片麦地,曹操便传下令去,谁要是践踏麦地,格杀勿论。正不巧,途中,曹操自己的马却因受惊窜入了麦地,践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即刻叫来执法官,要求按军法处置,此时,执法官十分为难??
2.执法官会如何处理呢?你会原谅曹操吗?他会原谅自己吗?请同学们想想故事的结尾会怎样。(生汇报,师揭示《割发代首》的故事。)
3.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印证了那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指名读,师解释含义。
4.人犯错是必然的,关键看你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揭题。
(二)、以读促悟
1.借助书中的注音,自由读。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鼓励评价,不对处纠错再读。
3.去拼音读。(PPT出示)师提示轻重音,停顿,及时评价纠错。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4.比赛: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5.读出音律感,熟读成诵。
6.师配乐吟诵。(播放古筝曲---《归去来兮辞》) 生尝试吟诵。 (三)、释义背文
1.入情入境的吟诵有利于理解内容的意思,吟诵韵文后,你能理解多少呢? (指名说,师鼓励评价。)
2.根据出示的注释与书中的译解,思考含义。
????
非---过失 倘---如果 辜---罪
3.用自己的话解释意思(一句一人)。师完成板书。 4.齐读书中的译解。
5.理解含义的同学用头给自己划个“√”。
6.用摇头的节奏读文,一句一摇,边读边想句子意思。 6.指名背文。齐背。(师评价鼓励)
(四)、拓展
1.为了给同学的背诵成果一个奖励,我请同学们欣赏动画《负荆请罪》。(PPT播放)
2.指名:你想对廉颇说一句什么话?(生??)用今天学的一句话说。(过能改,归于无。)
3.老师也有句话对廉颇说,请你读。
(出示书法作品):“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生读之,师解释。
4.出示同学故意擦黑板报并矢口否认的视频。(PPT播放)
指名一人评价他的行为(??)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倘掩饰,增一辜)。 老师也有句话想对说,请你读。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师解释。
5.老师自己犯错时常用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生读。)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6.我把这里的福理解为幸福,你有过这样幸福的体验吗?你犯过什么错误吗?是有心还是无意?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汇报,师评价,并赠言。
(五)、总结 出示对联:
圣与贤,皆有过,行善若水,不亦伟乎? 是与非,且分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师:(解释含义)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勇气,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更好,飞得更高!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六课
无心为错 非 能改则无 有心为恶 掩饰则增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围绕“做人”这一主题,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从行为要求上看,希望人和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意在告诉人们要只有成为一个行为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敬重;“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在让人们做一个有才学的人,这才是人们所敬佩的。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升了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李广的事例诠释“只有心中有国家、人民的有德之人,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行,体现出《弟子规》对人的德性和才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方法有层次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图片与故事读中理解“爱”的层次,“行高”“才高”的具
?
???
体内涵,从韵文中得到要做人的思想认识。
3、激发学生要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从小立下做德才兼备的人的远大志向。 4、陶冶情操,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以“人”字为主线,层层揭示。紧扣“做人”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猜字活动,揭示题义;分层渐入,诵读成韵;读文会意,明理导行;回到生活,立志做人教学四环节。层层揭示做人的内涵,促进知行合一。
2、以人为本,四化结合。确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轻松地理解韵文、感悟内涵、践行于生活。以猜甲骨文的“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掌握配乐朗读的方法。借助图片、故事,在图片、故事中理解文本意思,在故事中引发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回归生活,用笔写下心中的志向,实现知行合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一)猜字活动,揭示题义 1、猜字活动,激发兴趣
A、前不久有位书法家送给老师一幅字,这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谁认识?(出示甲骨文的“人”字,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出示“人”字的演变过程,揭示猜字活动的答案。 C、请同学们为人字组词
????
2、相机引导,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组词的情况,揭示怎样做才是才是一个让人们满意、对人类有益的人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去感悟吧! (二)分层渐入,诵读成韵 1、读准韵文
A、出示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学生《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经典的“旧书”多读、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你就明白了。 B、教师配乐范读,为学生读准字音做好铺垫。 C、学生个别读文指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 2、读出节奏
A、男女生对读,适时指导读的节奏。
B、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3、读出韵味
A、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想想配上这样的音乐该怎样读? B、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指导并给予表扬。 C、学生齐读,进一步强化诵读。 (三)读文会意,明理导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你读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韵文。
1、解读“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A、出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哪个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学问学问有学就要有问。(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解答)
????
B、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爱字该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爱是关爱、友爱的意思)
C、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理解古文时可以将古文翻译成我们现在通俗一点优美一点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意思,说完后再出示正确的意思)
2、联系生活,立爱做人 [说一说]
[1]生活中有没有关心爱护过别人,或是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2]那你有没有将你的关心和爱心给予过你不认识的人呢?
[3] 教师引导:08汶川地震为了让那里的孩子早日重反校园我们献了爱心,今年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我们也行动起来了,因为天同覆,地同载。04年印度洋海啸中被摧毁的房子,许多家庭家破人亡,面对这一切我们举国上下都行动起来了孩子、军人、街头百姓、企业等等都为他们早日重建家园献出了一份力,今年海地地震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4] 我们的爱心还跨越国界,飞越大洋,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5] 点评: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认识的人,我们还要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但我们却不认识的人,因为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做个心如天地宽,博爱大众的人。
3、故事引路,感悟做人
除了心中有爱,我们还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故事,在故事中也许你会得到启发。
????
[孔子拜师] ——视频播放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说一说]
[1] 故事中的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又是个怎样的人?(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理解;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样貌没有人记得清了但是他所拥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却变成了故事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这就是: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从三个“高”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
[2] 我们从心中敬重老子、孔子除了他们拥有高尚的品质,还佩服他们什么呢?(才学丰富)
【理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孔子和老子都是才学丰富的人,他们的学问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2500多年啊,古代的帝王只要路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要将祭拜孔子作为头等大事,他在人们心中的名声很大,人们都十分佩服他。这就是: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从三个“大”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3] 孔子和老子既有丰富的才学又有高尚的品行,除了孔子和老子你还知道哪些人是品质高尚的或是才学丰富的人呢?
[4] 总结:只有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 (四)回到生活,立志做人
A、同学们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们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准备怎样做呢?请拿起你的笔将你的志向写在有远大志向的鸿鹄上。
B、宣读自己的志向。
C、在黑板上放飞自己的志愿,让鸿鹄带着你的志愿高飞。 (五)延伸生活,努力践行
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行为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无愧与苍天,如果我们还拥有丰富的才学我们便可以立于人群,立于大地,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走进课文,为了我们心中的远大志向,行动起来。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七课
爱
行 才 高 大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七课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弟子规》第二十八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八课的主题是“才能”,通过韵文、释解、拓展、故事四个部分的设计,写出了“有能力时应尽力服务大家,不可自私自利,对于他人的才华不可妒忌,而应学习。在穷人面前,不要骄傲自大,在富人面前不可刻意讨好,不要厌烦老朋友和老事物,不要迷恋新事物。”这些道理,在学习韵文的同时,可以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辅以《学贤任能的祁黄羊》这个故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谦恭,任人唯贤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弟子规》的知行统一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引导学生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将韵文读得有滋有味,达到背诵的程度。
2、会悟。结合注释与故事理解韵文的意思,知道“有能力时应尽力服务大家,不可自私自利,对于他人的才华不可妒忌,而应学习。在穷人面前,不要骄
????
傲自大,在富人面前不可刻意讨好,不要厌烦老朋友和老事物,不要迷恋新事物。”这些道理。
3、会用。能根据韵文指导自己的言行,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对错,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规劝。在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他人的行为举止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教学理念
1、有机整合,层层深入。紧扣“才能”这一主题,从导——读——悟——用四个步骤,层层深入,促进知行合一。
2、倡导多种诵读方法的综合使用。
3、发掘资源服务课堂。将故事转化成动画的形式,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整合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拓展,开发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情境,以更好地指导学习的言行以达到故事化和生活化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同学们,我们的《弟子规》的教学与领悟已过半,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A:背带书:从“见人善,即思齐;??到人所服,非言大” B:背挑书:事勿忙??将上堂??凡出言??等 2、激励导课,引出故事
首先肯定学生的表现,然后奖励给学生故事(自拍的录像),在学生自由交谈后引出本文。
(二)书读百遍,熟读成诵
1、读通读准:结合拼音,采取整体读、个人读的方式读准课文,易错的字,如“谄”等,反复朗诵。
2、读出韵味:①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的过程中,画上相关的朗读记号/表示停顿,●表示重音,→表示渐快,←表示渐慢,︿表示换气,↘表示声调下沉,↗表示音调高亢。②个人读,并说说这么读的理由。③比赛读。④配合音乐诵读。⑤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唱,或吟,或配合动作,或合作读等
????
⑥背诵,在背诵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三)合作探究,读文明意
1、自主体会:精辟绝妙的《弟子规》绝不仅仅是读的,还得悟它的意思,先交流和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分析故事等。在方法的渗透后自由体会,写写自己对字词句的理解——訾——诋毁 谄——巴结 能——才能,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大家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对于别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轻易诋毁。不要去刻意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厌烦老朋友或旧事物,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2、分析故事,再现主题
故事一:课件出示动画版的《学贤任能的祁黄羊》,用文中的句子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与赞扬。
故事二:出示老子与孔子相见及分别的故事(动画)。
关于“有能勿私,人有勿訾”的美德故事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如学富五车的孔子前往老子处拜师,老子听闻,一早就站在马路上等候,热情欢迎并全力指教。孔子在看到老子的才能后发出感叹和赞美:“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问:看了这个故事,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些什么?用上文中的话语。 3、回到生活,探讨录像
在学生掌握了韵文的主旨后,再对录像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析,问:他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用文中的话语进行劝说!
(四)交流感受,指导言行
同学们,古人圣人的语言精辟精准精妙,不得不叫人折服。但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弟子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实践的,将他作为准则,努力地践行必然对你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明天你将怎么做!
1、正反论述,反省自身
学习弟子规,为指导自己的言行,只有在不断的反省中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2、回归生活,说出体会
????
正在阅读:
弟子规21-40教案03-14
纸制品制品加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03-09
SCMA04-05
2021年秋小学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05-03
2010年宏观经济 - 图文11-17
清洁、消毒使用记录表08-2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网络教学环境与综合活动课的实践与认识 - 以《03-10
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知识竞赛活动题库06-0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子规
- 教案
- 21
- 40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伟大的悲剧》课时练习
- 技术要求-上海海事大学
- 发电机组的A级检修监理实施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心得体会(五小杜秦州)
- 效益分析报告
- 小学三年级教案年月日教案
- 关于大学生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研究
- 知青方案 - 图文
- 土地管理法习题
- 逻辑基本规律
- (练习题)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 北语网院17春《日本地理》作业 - 1234
- 海大按专业参考书目 - 图文
- 兴华大街道路施组
- 最新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题》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听为虚 - 同音字和同音词 含解析
- 如何利用Noteexpress进行全文下载
- 东方电影 - 贵州民族大学
- 成都市二一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卷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