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讲细胞呼吸1专题练

更新时间:2024-04-08 0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3-磷酸甘油酸 B. 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C C. 阶段A和阶段B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NADPH 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和水 B. 需氧呼吸产生 CO2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C.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被乳酸脱氢酶还原 D. 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者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 B. 二者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不同 C. 二者产生[H]的过程均发生在膜上 D. 二者产生[H]的反应均需要酶的催化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产生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 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测 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 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1

B.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 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D. 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6.呼吸商是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在容积上的比例,用RQ表示。研究小组在实验中测得,某种子萌发时RQ=m,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 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 B. 若m值小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过程中一定含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C. 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无氧呼吸强度一定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D. 若m值大于1则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

7.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材料处理、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时,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B. 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 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选择黑藻为材料通过健那绿染色来进行观察 D. 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8.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 A. 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 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 [H]+O2→H2O线粒体内膜 D. H2O→O2+ [H]类囊体膜

9.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10.物质鉴定时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脂肪鉴定时用苏丹Ⅲ,可见红色的脂肪颗粒 B. 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紫

2

C.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 在沸水浴条件下二苯胺可将DNA染成蓝色 1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无线粒体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月季叶片中的细胞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而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D. 两者的内膜和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12.下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C.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D.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某实验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利用水生植物伊乐藻进行了如下实验(下表中“+”表示进行相关操作,“-”表示未进行相关操作)。 试管编号 1 2 3 4 自来水(mL) 5 5 5 5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滴) 10 10 10 10 生长状况一致的伊乐藻(枝) 1 - 1 - 密闭试管 + + + + 适宜光照 + + - - 3

45分钟后颜色变化

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3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_____,原因是在伊乐藻细胞线粒体的_____中产生了 C02。 (2)45分钟后,1号试管的C02含量______(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14.下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__________植物。在A、C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图中F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 若土壤中缺乏镁元素,F点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___________ ,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____________ 。

15.下图示真核细胞中的两种重要的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⑴图1、图2所示生物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内侧”和图2中的“外侧”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⑵两种生物膜功能的差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物质变化角度,找出图1、图2所示生理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 ⑷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产生ATP,其去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解析】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丙酮酸,A错误;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C,参与第三阶段,B正确;阶段A和阶段B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C错误;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对于真核生物细胞而言,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真核细胞中合成物质③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2.D【解析】葡萄糖必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A错误;需氧呼吸产生CO2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释放少量能量,B错误;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被[H]还原成乳酸,C错误;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D正确。

3.C【解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A正确;二者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不同,分别是三碳化合物和氧气,B正确;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而细胞呼吸产生[H]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二者产生[H]的反应均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4.B 5.B

6.B【解析】m值小于1,说明氧气消耗量较多,则该种子的呼吸类型应为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一定含有非糖物质如脂肪等,A项错误,B项正确;m值大于1,则该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无氧呼吸强度一定大于有氧呼吸强度,也不能确定该种子的呼吸消耗非糖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糖类,C项、D项错误。

7.D【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试剂,A项错误;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蒸馏水会导致细胞吸水涨破,B项错误;线粒体被健那绿染为蓝绿色,观察线粒体应选择浅色的组织细胞,黑藻叶片为绿色,C项错误;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项正确。 8.C 9.B 10.D 11.C

5

【解析】硝化细菌、蓝藻等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叶的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B错误;有叶绿体的细胞为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含有线粒体,有线粒体的细胞可能是真菌或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C正确;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分别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ATP,叶绿体的基质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叶绿体的内膜也不产生ATP,D错误。

12.B【解析】由题图可知,①是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由题图可知,过程①产生[H],用于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消耗[H];过程③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③既产生也消耗[H],B正确;由题图可知,②过程是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③过程是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错误;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但某一时段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不能说明甘蔗的干重一定增加,D错误。

13. (1)由蓝变绿再变黄(或由蓝变黄) 基质(2)减少 伊乐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3)伊乐藻的有无、适宜光照的有无

【解析】(1)3号试管没有光照,伊乐藻只能进入细胞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 C02,使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1号试管在适宜光照下,伊乐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C02含量减少。 (3)1号试管,2号试管对照自变量是伊乐藻的有无,1号试管,3号试管对照自变量是适宜光照的有无。

14.(1)甲 线粒体、叶绿体(2)增多 左下 (3)减少 增多

【解析】 (1) 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乙两种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纵坐标对应的数值表示呼吸作用强度,据此从图中信息可知,甲种植物的呼吸作用较乙种植物的强。在A、C点时,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均为零,说明此时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所以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2) 如果在图中F点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立即停止,叶肉细胞中不再产生[H]和ATP,C3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受阻,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多。若土壤中缺乏镁元素,则会导致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致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F点向左下方向移动。

(3)有机物的总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可用CO2吸收量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依次为2和1mg/m·h。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光照和

6

2

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因甲植物的CO2吸收量在1~1.5 mg/m·h之间,乙植物的CO2吸收量在1~4 mg/m·h之间,所以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1~1.5)×12-2×12=—(6~12)mg,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1~4)×12-1×12=0~36 mg,即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减少,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增多。

15.(1) 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 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2)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前者消耗O2,产生H2O;后者产生O2、分解H2O (4)前者产生的ATP为细胞中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直接供能;后者产生的ATP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

【解析】 (1) 图1显示,2H+1/2O2→H2O,且有ATP的生成,由此可知该膜为线粒体内膜,其“内侧”是指线粒体基质;图2显示:在有光的条件下合成ATP,且2H2O →2H+1/2O2,由此可知该膜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其“外侧”是指叶绿体基质。

(2)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此两种生物膜功能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在图1膜上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图2膜上进行的是光反应。根据图1、图2所示生理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消耗O2,产生H2O;后者产生O2、分解H2O。

(4)图1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ATP为细胞中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直接供能;图2即光反应产生的ATP参与暗反应,用于C3的还原。

+

+

2

2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wr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