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保传媒杨玘屯民间泥彩塑集成15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8: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五、宋学海世家

宋学海,1963 年8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农民,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2006 年8 月,浚县泥塑艺术研究会成立,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2007 年,创建杨玘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2009 年3 月,成立学海泥咕咕工作室。

宋学海于1970 年起随父亲宋清顺学习泥塑技艺。宋清顺出生于1932 年8 月,是宋家第五代传人。宋清顺小时候因家庭贫困,无力供其上学,仅读了半年私塾,便跟着父母从事农田劳动。杨玘屯素称泥咕咕之乡,他一边劳动,一边跟随父亲学捏

泥咕咕,由于天生聪慧,泥狗、泥马一见就会。先烛台狮(高18.5㎝,刘顺福) 是农闲时跟着父亲担挑子游乡串村,赶会头,早起天不明就起床,到晚上顶着星星回家,吃过饭还要赶快捏泥哨,这样才勉强维持生计。随着年龄增长,宋清顺自己独撑门户,除了种地外,就是捏泥哨。见村中哪位老艺人捏的花样新,捏的技术高,就拜谁学艺。

在浚县正月庙会上,一边卖自家的,还一边观察别人的,暗中学习,从而使自己的手艺在村中出类拔萃。特别是他捏的双头马,两个

212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宋学海家马头一个身子,身上的花纹也漂亮,人们

非常喜欢,卖得也快,赢得了街坊邻里的称赞。他做的泥咕咕系列作品,很受游客的欢迎,有多少在庙会上卖多少,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宋清顺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双头马、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孙悟空等。作品既保留了

祖上的泥咕咕艺术特色,色彩鲜丽、造型写实,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作品的特色:夸张传神,形神兼备,粗犷中有秀巧,写实中有夸张。

三代人在切磋技艺(左1为宋学海二女儿宋红利,左2为宋学海,中为宋学海父亲宋清顺,右1为宋学海弟子付晨军,右2为宋学海弟子宋庆军)

宋清顺的大女儿宋学兰1960 年11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70 年起随父宋清顺学捏泥咕咕。二女儿宋学英1968 年9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80年起随父宋清顺捏制泥咕咕。她们是宋家第六代传人。

213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宋学海是宋家第六代传人。他于1970 年至1979 年在本村上完小学和高中,毕业后务农。宋学海在敷彩着色方面,既保留了传统泥咕咕施彩的古拙自然,又大胆地融入了多色彩绘,最后再施清漆护色增光。特别是鸡、猴、十二生肖作品,吸取卡通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全然是童话式的构思,色彩浓重、饱满、艳丽。他的作品,既古拙凝重,又奔放活泼;既有传统艺术的风格,又呈现出现代审美理念。通体透着作者的聪慧和灵性,纯朴自然,意趣天成。宋学海的妻子缑凤鸽也是宋家泥咕咕制作的主力,几乎每批泥咕咕里面都融有她的劳动和创造。

宋红艳是宋学海的大女儿,1984 年5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是宋家的第七代传人。从1992 年起,随父亲宋学海学习泥塑技艺。她擅长捏制传统题材的泥咕咕作品和泥咕咕的着色彩绘设计。代表作品有小动物生肖、泥咕咕、飞禽等。2009 年4 月,她的作品《小动物十二生肖》在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二帝文化周、河南民间工艺精品展暨民间艺术展演中荣获金奖。

宋学海的次女宋红利,1986 年2 月出生,本科学历。她从1997 年跟随父亲宋学海学习泥塑技艺,擅长泥塑彩绘,代表作品有牡丹花和小动物。

宋学海的儿子宋玉龙,1989 年5 月出生,本科学历。1997 年起随父亲学习泥塑技艺,擅长民间工艺品设计和捏牛、乡土人物、民俗场景等题材。代表作品有狮子、人物等。2009 年4 月,作品《陇塬争雄》在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河南民间工艺精品展暨民间

214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艺术展演中荣获金奖。2009 年9 月,泥塑《比比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入选奖。

宋学海还收了外姓人及本村年轻人为徒弟,如宋燕涛、宋庆春、付臣军等人,均学有所成。

宋家传承谱系:第一代,宋河成;第二代,宋

明耀;第三代,宋仕雁;第四代,宋文彬,妻何氏;第五代,宋清顺,妻傅爱梅;第六代,宋清顺长子宋学海(妻缑凤鸽),次子宋学波(妻李凤菊),三子宋学河(妻刘玉霞),女儿宋学兰、宋学英。第七代,宋学海长女宋红艳、次女宋红利,儿子宋玉龙。

六、其他中年一代艺人

张保安,男,1941 年3 月出生,小学文化,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0 年随父亲张永茂学习泥塑艺术,1953 年毕业后务农。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泥塑创作,作品主要有骑马人、泥咕咕等动物作品,颜色鲜艳、声音优美,销量较大。

李福有(1942—2010),男,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2 年随父李金明学习泥塑艺术,家族第四代传人。主要作品有手制骑马人、十二生肖,大小形状一样。代表作品是骑马人。其子李顺才,1973 年出生。1978 年至1988 年在本村上小学、初中,放学之余,随父制作泥咕咕。李顺才的主要作品是手制泥咕咕。

215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王金田,男,1943 年出生,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从小擅长捏制小动物、大咕咕,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专业合作社社员。

张思功,男,1944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自幼开始学捏泥咕咕至今。

张思功妻子刘燕琴,1944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64 年随丈夫学捏泥咕咕至今。

李信申,男,1944 年10 月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5 年开始随父亲李明伦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六代传人。1952 至1957 年在本村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几十年来,专注古老而传统的泥咕咕艺术,创作的作品经过烧制、上彩,纯朴自然。

陈爱梅,女,1944 年出生,农民,小学文化程度,19 岁嫁到杨玘屯并开始捏制泥咕咕,擅长捏制小燕、小鸡、小鱼等各种动物,作品彩绘明快、鲜丽。

李明秀,男,1945 年元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小学毕业后务农,1959年开始随父亲李永昌学捏泥塑,经过钻研,手艺日渐成熟。主要作品有人物、走兽、飞禽等,代表作品以怪兽为主。

郑连清,男,1945 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从小随父亲郑昌运务学习研究泥塑技艺,主要作品有走兽、飞禽、十二生肖等。

216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侯佩君,男,1946 年正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7 年前后开始跟随父

亲侯国祥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八代传人。1957 年至1962 年在本村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主要作品有泥咕咕、小狮子、小燕子等传统泥塑玩具。每年浚县正月古庙会期间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张连居,男,1946 年2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2 年在县初中毕业后

217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回家务农至今,1964 年开始捏泥玩具,主要是捏泥咕咕。1990 年以后开始捏转泥人(转转人),市场销售效果很好。转泥人声音清脆,耐儿童玩耍,深受市场欢迎。

侯胜祥,男,1946 年11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退休工人,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6 年开始随父亲侯存德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六代传人。1970 年12 月到浚县化工厂当工人,2008 年底退休返乡。作品主要有泥咕咕、小狮子、小燕子、猴子、牛等多种泥塑。

马守连,男,1947 年10 月出生,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7 年开始随父亲马绪元学习泥塑技艺,家庭第六代传人。1957 年至1960 年在本村上过小学。

王学玉,男,1948 年8 月出生,文盲,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6 年开始随父亲王廷宴学习泥塑技艺,主要作品有咕咕、双响哨、泥笛,尤其是泥笛、双响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双响哨吹起来是双响双音,泥笛音色优美,甚是好听。

王有田,男,1948 年出生,农民,小学文化程度,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自幼随祖父学捏泥狮子、咕咕,

作品造型风格古朴、厚重,有汉唐遗风,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社员。

王学仁,男,1948 年9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5 年开始捏泥塑,家族第九代传人。王家泥塑技艺均为父子传承,第一代王泽普,第二代王成明,第三代王尚信,第四代王

218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金铎,第五代王运昌,第六代王翰,第七代王青连,第八代王保田,第九代王学仁,第十代王宏亮、王宏伟。王学仁1955 年至1964 年在本村上小学、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王学仁作品既保持了传统手法,又不断创新彩绘、烧制工艺,其作品古拙凝重、随意夸张,泥 塑艺术风格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相互协调统一。主要作品有活头狮子、十二生肖、泥咕咕(斑鸠)、双响哨、各种动物、戏曲人物等。

苏尚德,男,1949 年4 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3 年开始随父亲苏文荣学习泥塑艺术,家族第六代传人。1957 年至1963 年在本村上小学,上学期间,白天上学,晚上跟随父亲学习泥塑,作品有各种飞禽走兽,颜色新鲜,销量较大。

张学仁,男,1949 年5 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4 年开始跟随父亲张保汉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六代传人,1968 年从本村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作品主要有泥咕咕、小狮子、燕子等。

苏文号,男,1949 年11 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57 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并潜心研究泥塑艺术。主要作品有燕子、人物、咕咕。

李进宝,男,1949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乡村经纪人,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自幼捏制泥咕咕,擅长十二生肖、飞禽等。风格独特,人见人爱,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骨干。

219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熊玉峰,男,1950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自幼学捏泥咕咕至今。其妻陈爱莲,1952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1972 年嫁到杨玘屯后随丈夫学捏泥咕咕至今。

宋全林,男,1950 年11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2 年开始随父亲宋文印学习木旋玩具和泥塑技艺,家族第四代传人。宋家均为父子传承,第一代宋占元,第二代宋士广,第三代宋文印。宋全林1973 年从本村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十几年来,宋全林在家专业捏制泥塑、制作木旋玩具,技艺日趋成熟。十二生肖由单个变成组合,神态生动,富有力量感。旋木作品有人物、大桃、刀枪、花篮、花瓶、棒槌、小燕车等。泥塑作品有人物、走兽、飞禽等三大类,上百个品种。

李明勤,男,1951 年3 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4 年随父李永合学习泥塑技术,家族第七代传人。1955 年至1968 年在本村上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学习捏泥咕咕。代表作品有咕咕、燕子、马、狮子等。

宋贵山,男,1952 年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他擅长捏制小猴、小马、猪八戒,作品造型风格古朴大方。早期多次参加庙会展销活动,并获奖。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生产主任。

张法居,男,1952 年6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乡村医生,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72 年入伍,复员后在民间行医,在行医空

220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闲研究泥塑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老虎和各类小动物,作品素雅、纯朴、自然,受到同行称赞。

张学佩,男,1952 年8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3 年开始随父亲张保文学习泥塑艺术,家族第七代传人。1958 年至1969 年在本村上小学和初中。毕业后忙时务农,闲时随父亲在家学泥塑技艺。主要作品有人物、动物。

侯法祥,男,1952 年出生,文盲,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3 年开始随父亲侯文德学习泥塑艺术。作品生动自然,惟妙惟肖,主要代表作品有猴子、人物、马、燕子、骑马人、狮子等。

苏尚有,男,1953 年2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3 年开始随父亲苏文安学习泥塑技艺,家庭第七代传人。1959 年至1967 年在本村上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学捏泥咕咕。代表作品有咕咕、燕子、马、狮子等。

张林楷,男,1954 年4 月出生,农民,高中毕业,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他自幼受家庭熏陶,从事泥咕咕制作,擅长泥咕咕、泥狗等泥塑作品。每年在古庙会及文化节上参展,精致多彩的作品很是吸引游客。

李进枝,男,1954 年6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家住浚县黎阳镇杨玘屯。1965 年开始随父李德顺捏制泥咕咕。其作品造型生动,手法细腻,形神兼备,表现手法夸张。作品以走兽、飞禽见长,有泥咕咕、小鸟、马、孔雀等10 多个品种。

221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村农民喜迎祖国60 华诞》等泥塑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宁夏日报》、中国新闻图片网等介绍和报道。

李家传承谱系:第一代,李世祖;第二代,李发创;第三代,李金山(妻刘爱华);第四代,李春明(妻张秀梅)、李春信、李春华、李春荣、李春阳、李春成;第五代,(李春明传)李中顺( 妻冯全英)、李永顺(妻侯留英)、李连顺(妻张永梅);第六代,李卫雪。

八面玲珑虎(李连顺) 泥塑脸谱(李连顺,高3㎝)

二、柴秀建与柴秀建泥塑创作室

渔乐(高25㎝,李卫雪) 柴秀建

1968 年9 月出

生于善堂镇北柴村,艺名“勤耕”,大专文化程度,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2005 年6 月,成立了柴秀建泥塑创作室。他是杨玘屯之外捏制泥咕咕较有成就的艺人。

227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柴秀建从1984 年开始随父柴万兴学习泥塑技艺,是家族第五代传人。擅长捏制狮子、马,作品既有传统风格,又有个人特色,古朴庄重,地域风格显著。代表作品有狮子滚绣球、活头狮子等。2006 年8 月,作品《活头狮子》荣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2008 年10 月,作品《泥塑?彩球狮子》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008)铜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9 年10 月,作品《狮子滚绣球》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上海)一等奖。2011 年6 月,作品《泥咕咕?斑鸠》在吉林通化第26 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评比中获得银奖。

三、宋红军与红军泥咕咕泥塑艺术有限公司

宋红军泥塑艺术公司

宋红军1972 年7 月出生于浚县黎阳镇杨玘屯,高中文化程度。2007 年,他创办了浚县红军泥咕咕泥塑艺术有限公司。宋红军从小随父亲宋清源学习泥塑技艺,擅长捏制泥塑作品,代表作品有大咕咕、鼓狮、福娃、八仙。2008 年4 月,作品《泥咕咕》在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

228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化周河南省民间艺术精品展演中荣获金奖。同年10 月,作品《浚县泥咕咕》在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中荣获特别荣誉奖。

宋清源演2示泥塑技艺

(2011,浚县文化旅游创意大赛)宋爱民是宋红军的姐

姐,1962 年12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从小随父亲学捏泥咕咕,在她那一茬青年人中脱颖而出,1983 年曾上过《农民画报》的封面。

宋家传承谱系: 宋玉昌→宋明杰→宋世昆(妻张氏)→宋文和(妻刘玉莲)→宋清

源(妻张翠田)→宋爱军(长子,妻李凤香),宋红军(次子,妻朱凤鹅),宋爱民(长女),宋爱字(次女,夫杨玘屯张书增), 宋爱香(三女,夫杨玘屯侯信德),宋爱红(四女,夫杨玘屯熊玉生)→(宋爱军传)宋艳峰(长子)、 宋晓梦(长女),(宋红军传)宋陪峰(长子)、宋奇奇(次子)、宋佳奇(三子)、 宋佳乐(四子)、宋珂珂(长

女)。

四、宋燕涛与燕涛泥塑作坊

229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宋燕涛,1984 年2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2008 年5 月,他注册成立燕涛泥塑作坊。

宋燕涛是宋家第九代传人。他自小跟随父亲宋学俭捏泥咕咕,2001 年又拜宋学海为师学习泥塑技艺。

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技艺不断创新。代表作品有狮子、老虎、骑马人等。2011 年6 月,作品《狮子踩绣球》在吉林通化第26 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评比中获得铜奖。

宋燕涛热爱上泥咕咕,是因为捏泥咕咕能够挣来学费。他曾回忆说:我小时候就跟父亲宋学俭学捏泥咕咕。那时父亲白天上班,晚上回家

捏咕咕。我每天放学以后,跟着父亲学,不久就学会了捏传统的泥咕咕。记得十三岁那年,利用假期时间捏好并上彩的咕咕,等到正月庙会卖了,为自己挣到了全年的学费。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我对泥咕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我读完中学以后,由于家庭困难,没有继续升学,经人介绍到我县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上班,工作不久后还当上了一名基层干部。但我依然放不下泥咕咕,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捏制人物、动物。最终,出于对泥塑的特殊爱好,我放弃了那份稳定的工作,又回到了村里。

230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受老一辈泥塑艺人的指导,我慢慢掌握了捏制泥咕咕的许多技巧。如泥咕咕肚大尾巴秃,要想马捏好,头高肚要小。经自己的刻苦努力,我的作品在形态上既有传统风格,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特点。现在,我用自己的名字

建立了泥塑工作室。(2011 年11 月5 日) 宋燕涛父亲宋学俭宋燕涛的父亲宋学俭,1954 年11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农民。他从1960 年起随父亲宋清新捏泥咕咕,是家族第八代传人。宋学俭擅长捏制传统泥塑作品,其手法大胆夸张,形神兼备,细腻流畅中表现一种古朴的风格。宋学俭代表作品有彩绘泥人、十二生肖、踩球狮、喜鹊、泥猴等。宋燕涛母亲缑东竹生于1955 年,小学文化程度, 1978 年开始随丈夫捏咕咕,擅长捏燕子、金鱼、哨子等作品。

231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宋燕涛母亲缑东竹 宋燕涛的儿子吹爸爸做的扁哨

五、宋庆春与魂子泥塑艺术有限公司

宋庆春1984 年9 月出生于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艺名“魂子”,高中文化程度。2007 年,他创办了庆春泥塑工作室。2011 年2 月,改名为魂子泥塑艺术

有限公司。

回忆起从艺的道路,宋庆春感触颇深:本人自幼深受祖辈的影响,酷爱泥咕咕,对泥咕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六七岁时就跟随祖父、父亲,比葫芦画瓢捏泥咕咕。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叫艺术,什么叫创作,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上学期间,还经常捏泥咕咕,到正月庙会上挎着篮子叫卖,正月庙会一个月就能挣一年的学费,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上中学的时候又专门拜宋学海为师,上学之余学习捏制泥咕咕。为此,家人曾多次反对,甚至还动手打过,

232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说耽误学习,捏泥咕咕都是没本事人干的,能挣多少钱,没什么大出息。中学毕业以后,家人安排我到安钢临时上班,在上班之余还割舍不下泥咕咕,闲暇之余还捏泥咕咕。2000年,就在将要转为正式合同工的时候,我还是自作主张,决定不在安钢干,回家干自己的泥塑老本行,自主创业。回到家中,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还不让进家门,更不准许搞泥咕咕。后来,通过祖父母的讲情,才勉强让我干。但是,刚开始,父亲一看到捏出来的泥咕咕就生气,好多次都把成品给全部砸碎,当时觉得很难,但是也没有动摇我捏泥咕咕的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创作上有了成绩,在经营上有了很好的效益,父亲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反而鼓励我放弃家里的几亩地,专门创业。在老师的倾心指导下,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本人在传统泥咕咕创作捏制的基础上,致力于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很浓的、反映农民相貌的泥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全部为纯手工制作,备受游客喜爱。从2005 年起到2011 年,先后有10 多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获奖,中央电视台7 套《乡土》栏目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视野的不断开阔,2008 年,我成立了庆春泥塑艺术作坊。2010 年,成立了魂子泥塑艺术有限公司,先后安排闲散人员、残疾人员以及农村留守妇女50 来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了进一步保护传承泥塑艺术,发展壮大泥塑产业,培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收了前毛村杨海增、安钢胡志强两人为徒。公司还常年免费为省内外的泥塑爱好者和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先后有江

233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苏、广州、郑州、安阳等省内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泥塑爱好者到公司实践学习。同时,本人还应邀到郑州美术学院、科达学校等院校授课。(2011 年11 月7 日)

2001 年,宋庆春拜宋学海为师学习泥塑技艺。他擅长捏制民俗人物顽童,代表作品主要有《夕阳情》、《掏鸟窝》、《虎娃》、《捉迷藏》等。作品多次获奖:2007 年12 月,作品《夕阳情》被授予第二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称号。2008 年10 月,作品《泥人》在第十届亚洲艺术中获特别荣誉奖。2009 年9 月,泥塑《比比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入选奖。2011 年10 月,泥塑《虎娃》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

六、宋楷战与憨刀泥塑原创艺术工作室

234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宋楷战1984 年9 月出生于浚县黎阳镇杨玘屯,艺名“憨刀”,初中文化程度。宋楷战18 岁开始进行专业民间艺术创作,2003 年开始跟

随刘培森学习泥塑技艺。2008 年,憨刀泥塑原创艺术工作室成立。宋楷战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鹤壁的传说》和大型泥塑组合《三百六十行》。2008 年,作品《长江黄河》被日本博物馆收藏。

宋楷战父亲宋清顺出生于1932 年8月,从小就随父辈学得一手捏泥咕咕的好手艺。他做的泥咕咕作品,很受游客的欢迎,在庙会上有多少卖多少,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宋楷战曾这样回忆自己的从艺之路:1984 年, 我的父母冒着 倾家荡产的风险“超生”了我。

我上面有两个姐姐, 他们就想要一个男孩, 他们如愿以偿了。从我记事, 我知道我的出生地杨玘屯里几百口人, 都靠捏泥咕咕养家糊口。据说泥咕咕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下来的, 我们家也不例外。平时父母就捏泥咕咕,还有一些小鸟、小鱼什么的, 等到了正月庙会的时候, 就拿到庙会上去卖。我特别喜欢看父母捏咕咕,他们说那么小的我, 竟然能坐得住, 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还时不时的要求也捏一个。

235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我开始上学了, 学校有很多小伙伴可以玩, 我们爬树, 上墙头。但是这些男孩子都喜欢的事情,似乎都没有影响我对捏泥玩的爱好。那时不懂事的我竟然还提出不上学,只在家捏泥玩的想法, 在遭到父亲一顿打之后, 我还是回到了学校继续上学。但是父母说再也不让我玩泥了, 告诫我要好好学习, 这样长大才不会像他们一样, 才会有出息。

我似懂非懂。可是, 我根本没办法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 老师在上面讲课, 我用书一挡,在下面画画, 以便回去照着样子捏下来,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

儿时的小伙伴只要找我去玩, 我都带着一些泥, 他们非常乐意让我给他们捏各种小动物和七品芝麻官, 他们都拍手叫好, 这样我更加肆无忌惮了, 疯狂的爱上了泥塑。该上初中了, 父母还是捏着他们的泥咕咕, 然后拿到庙会上去卖。我也会跟着去,但是我 不敢在他们面前摆弄泥玩, 因为我知道, 他们对我的期望很大, 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不

要像他们一样, 靠捏泥咕咕活一辈子, 只有好好上学, 才是最大的出路。

初二了, 上课我心猿意马, 放学了我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捏泥玩, 当然我说我在写作业, 让父母别来打扰我。他们信以为真。这样持续了半年, 有一天, 老师找到家里来,说是我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 问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父母很疑惑很恼怒, 待我放学回到家里, 父亲让我跪下, 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着。我就说了一句话:“我

236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不上学了。”父亲终于忍不住了, 过来就是一记耳光。最后父亲把我上了锁的门别开, 他们惊呆了, 因为屋子里全是我这半年的心血, 他们没说话,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同意我辍学了。于是, 我在家开始没日没夜的捏, 到了疯狂的地步。

后来, 村子的泥塑大户宋大爷发现了我的作品, 对我父母说我是一块搞泥塑的好胚子, 要好好的培养我, 收我为徒。从此, 我才真正的踏上了泥塑创作之路。

(2011 年11 月7 日,记录:秦丹,女,1985 年出生,高中毕业,淇县人)

七、其他青年一代艺人

张学俭,男,1966 年11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9 年开始随父亲学艺。

1988 年毕业于浚县一中,后在家务农,农闲捏泥咕咕。

李顺根,男,1967 年2 月,初中文化,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6 年开始随父亲李德有学习泥塑

艺术,家族第五代传人。1974 年至1984 年在本村读完小学及初中。擅长捏泥咕咕、燕子等。

赵素章,女,1967 年10 月出生,初中文化,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4 年至1981 年在本村上小学,1992 年起学捏制泥塑,作品主要为抽象类动物,最擅长作品有动物、十二生肖,深受顾客和专业人员的欢迎。

237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马山梅,女,1967 年出生,初中文化,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3 年进入本村初中,1977 年开始跟随父母学习泥塑技艺。作品有泥咕咕、小马、小牛等农村常见动物。

李进富,男,1968 年6 月出生,初中文化,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8 年开始随父亲李德顺捏制泥咕咕。1989 年春从部队转业回家,专门从事泥咕咕制作。作品造型生动、夸张,不拘一格,形神兼备。

王凤妮,女,1968 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90 年开始制作泥咕咕,擅长捏制小鸟、小狗等,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员工。

侯立才,男,1969 年12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8 年开始随父亲侯电祥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八代传人。侯立才师承祖训,制作工艺始终保持着传统捏制手法,作品古拙凝重,纯朴自然。主要作品有飞禽走兽、十二生肖等,代表作是泥咕咕、泥猴。

李新民,男,1969 年9 月出生,初中文化,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79 年开始随父亲李学玉学习泥塑技艺,家族第八代传人。1979 年至1989 年在本村上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主要作品有骑马人、老虎、牛、咕咕、燕子等,代表作品是狮子。

张学忠,男,1969 年12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80 年跟随父亲学泥咕咕艺术,家族第七代传人。主要作品有马、牛、虎等各种动物,代表作品是斑鸠。

238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张同海,男,1970 年1 月出生,农民,初中毕业,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自幼受家庭熏陶,从小从事泥咕咕制作,擅长捏咕咕、泥狗、泥人等泥塑作品,现有泥塑工作室一个,泥塑展厅一个,作品多次在鹤壁民俗文化节上获奖。

刘红亮,男,1970 年出生, 浚县善堂镇西什村人。他师从浚县民间艺人熊玉太和河南省雕塑家梁立业,学习民间传统泥塑艺术。他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既熟悉传统泥塑技艺,又融合进西方雕塑技法,形成了“刻画细腻,夸张有度,重在神情”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作有《静思》、《乡趣》等。

杨俊广,男,1971 年出生于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杨俊广的父亲杨新贵,捏制的动物神采飞扬,朴拙憨厚,富有神韵。母亲叫栗河梅,也是捏泥咕咕的行家里手。

杨俊广从小随父母亲学捏泥咕咕,作品很受市场欢迎。杨俊广是杨家第五代传人,妻子叫张香梅。杨俊广祖父叫杨继宗,曾祖

父叫杨恩荣,曾曾祖父叫杨德魁。

张宝领,男,小名张兰宝,生于1972年,初中毕业,浚县小河镇北张庄村人。1979 年,他拜张希和(泥猴张)为师学捏泥猴,颇有体悟。1997 年,他创办了宝领泥塑艺术创作室。代表作品是泥猴、狮子、十二生肖。宝领爷爷是农村抓胎(塑神像)的艺人。现在,宝领教12 岁的儿子张林源学艺,还收残疾人张宝强为徒传艺。

239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侯顺才,男,1972 年8 月出生,初中文化,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1980 年开始随父亲学习泥塑艺术。他的泥塑戏曲脸谱深受游客的赞赏,销售量大,作品有百十个品种。

宋全忠,男,1972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自幼随父亲学捏泥咕咕,擅长制作当代乡村人物,作品古怪诙谐,生活气息浓厚,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骨干。

秦国荣,女,1973 年5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从2007 年5 月起随宋学海学习泥塑技艺。擅长彩绘,代表作品为十二生肖。

郑利敏,女,1978 年4 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从2007 年5 月起随宋学海学习泥塑技艺。擅长捏制泥咕咕、彩绘,代表作品为十二生肖。

侯娇娇,女,1986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从2000 年开始制作泥咕咕,擅长捏制十二生肖、泥咕咕等,造型风格艳而不俗、神气活现,深受好评。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员工。

李芳,女,1987 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杨玘屯人。从2008 年开始捏制泥咕咕,擅长捏制小咕咕等,现为浚县蓝田泥咕咕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员工。

240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付臣军,男,1993 年1 月出生,中专文化程度,浚县黎阳镇付庄村人。从2008 年3 月起随宋学海学习泥塑技艺。擅长人物泥塑,代表作品为人物泥塑《和谐》。

总之,泥咕咕作为乡土玩具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它深厚的民俗内涵上。许多来自不同村落、不同题材、不同造型的泥玩耍物叠加在一起,恰恰反映出中原地区在农耕时代背景下,最朴实、最深层的民俗文化观念,最具说服力的体现出人类对下一代子孙至高无上的爱心。尽管时代已发生巨大变革,传统习俗已随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步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乡土玩具真、善、美的特质及其独特、拙朴的艺术形态,将永远保持着震撼人心的品格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它甚至可以超越时空,跨越国度,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鸣,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最明白易懂的一种艺术形态。

浚县正月庙会中的泥咕咕在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原生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具有中

原民俗文化的典型性与民间艺术的传统性。泥咕咕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和庙会上的种种祭祀行为、社火游艺以及各种造型艺术、神话传说、民俗习惯等密切关联。泥咕咕是研究中原、乃至华夏大地鸟俗文化的“活化石”。以泥咕咕为载体的生殖崇拜及其表层文化现象中的“求子习俗”,内涵博大精深,既有地域个性,又具民族共性。浚县泥咕咕不仅是浚县正月庙会的人文象征和原生态文化符号,也是浚县正月庙会最本质、最原始的主题。

241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切不可小看了泥咕咕。形象地说,小小的泥咕咕,使农民有了收入,有了职业,有了荣光,有了形象,有了做人的尊严,有了社会地位,有了素养的提高,有了人格的提升。泥咕咕不仅是浚县民俗文化中的灵魂,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壮哉,大美泥咕咕!

242

许永保传媒转码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

切不可小看了泥咕咕。形象地说,小小的泥咕咕,使农民有了收入,有了职业,有了荣光,有了形象,有了做人的尊严,有了社会地位,有了素养的提高,有了人格的提升。泥咕咕不仅是浚县民俗文化中的灵魂,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壮哉,大美泥咕咕!

24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w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