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后修改1325181963

更新时间:2023-06-04 05:09: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2008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一、规划范围 ................................................................................................................................................................... 1 二、规划目的 ................................................................................................................................................................... 1 三、规划原则 ................................................................................................................................................................... 1

四、规划期限 ................................................................................................................................................................... 1 五、规划依据 ................................................................................................................................................................... 1

第二章 规划背景分析 ................................................................................ 3

一、交通区位条件 ........................................................................................................................................................... 3 二、自然地理条件 ........................................................................................................................................................... 3

三、历史文化条件 ........................................................................................................................................................... 4

四、社会经济条件 ........................................................................................................................................................... 4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5

一、资源总体概述 ........................................................................................................................................................... 5 二、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 5 三、旅游资源等级分析 .................................................................................................................................................... 5 四、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 6 五、建筑质量分析以及评价 ............................................................................................................................................ 6

第四章 市场分析 ........................................................................................ 7

一、旅游市场总体走势 .................................................................................................................................................... 7 二、区域旅游市场格局分析 ............................................................................................................................................ 7 三、客源市场潜力评价 .................................................................................................................................................... 8 四、市场分析结论 ........................................................................................................................................................... 9

第五章 规划定位与规模 .......................................................................... 10

一、总体定位 ................................................................................................................................................................. 10 二、形象定位 ................................................................................................................................................................. 10

三、功能定位.................................................................................................................................................................. 10 四、目标定位.................................................................................................................................................................. 10

五、市场定位.................................................................................................................................................................. 10 六、规模 ......................................................................................................................................................................... 11

第六章 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 .......................................................... 13

一、规划布局 ................................................................................................................................................................. 13 二、功能分区.................................................................................................................................................................. 13

三、土地利用规划 .......................................................................................................................................................... 14

第七章 重点项目开发规划 ...................................................................... 15

一、项目功能结构 .......................................................................................................................................................... 15 二、项目分期结构 .......................................................................................................................................................... 16

三、近期重点项目策划 .................................................................................................................................................. 17

第八章 道路交通与游线系统规划 .......................................................... 31

一、道路系统规划 .......................................................................................................................................................... 31 二、游线系统规划 .......................................................................................................................................................... 32

第九章 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 33

一、景观与绿地现状 ...................................................................................................................................................... 33 二、景观规划原则 .......................................................................................................................................................... 33 三、景观分区规划 .......................................................................................................................................................... 33 四、景观风貌规划 .......................................................................................................................................................... 34

五、绿地系统规划 .......................................................................................................................................................... 34

第十章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 36

一、规划原则.................................................................................................................................................................. 36 二、各功能区的服务设施规划 ...................................................................................................................................... 36

第十一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 37

一、给水工程规划 .......................................................................................................................................................... 37

二、污水工程规划 ......................................................................................................................................................... 37 三、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 37 四、电力工程规划 ......................................................................................................................................................... 38 五、电信工程规划 ......................................................................................................................................................... 38 六、燃气工程规划 ......................................................................................................................................................... 39 七、管线综合 ................................................................................................................................................................. 39

第十二章 文物保护规划 .......................................................................... 40

一、指导思想 ................................................................................................................................................................. 40 二、规划依据 ................................................................................................................................................................. 40 三、保护区划 ................................................................................................................................................................. 40

第十三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41

一、环卫工程规划 ......................................................................................................................................................... 41 二、环境保护规划 ......................................................................................................................................................... 41

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 .......................................................................... 42

一、消防工程规划 ......................................................................................................................................................... 42 二、抗震防灾规划 ......................................................................................................................................................... 42

第十五章 总体规划的实施建议 ............................................................. 43

一、总体规划实施应把握的核心问题 .......................................................................................................................... 43 二、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43

第十六章 建设总体投资分析.................................................................. 44

一、投资估算 ................................................................................................................................................................. 44 二、财务分析 ................................................................................................................................................................. 44 三、财务分析补充说明 .................................................................................................................................................. 45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至武宜路,西至淹城路,南至延政路,北至虹西路,总面积约275.5ha,其中包括于1988年设立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春秋淹城遗址。 二、规划目的

在有效保护遗址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淹城旅游资源,合理进行旅游布局和项目建设,理顺各功能区间的关系,引导和促进淹城旅游区的快速和持续发展,把淹城旅游区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区,进而成为常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 三、规划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1、严格保护淹城遗址,合理利用文化资源

淹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淹城旅游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原点。开发中要坚决保护遗址资源,严格遵守《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挖掘淹城遗址的春秋文化内涵,依托遗址,在遗址区外做春秋文化的文章。

2、保护生态环境,适度旅游开发

淹城旅游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中要予以保护,旅游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重视旅游区林地和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旅游区。全面贯彻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生态景观,实现良性循环,最大程度实现景观的绿化、美化,保障旅游区的长期发展。

3、经济上可持续、滚动发展

本规划采用整体规划、分区分期开发的形式,以解决旅游区开发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为整个旅游区的启动及进入良性循环作好充分准备,并且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区内功能区块多,功能差异较大,其中还包括已经开发的野生动物园、仿古商业街,规划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原则,避免各区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或各自孤立的发展,理顺各功能区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共赢的局面,以期实现整个旅游区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特色原则

在旅游区的规划中,充分体现春秋淹城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具有与其他景区相比的差异性,才具有竞争力。淹城遗址是整个旅游区的文化原点,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淹城遗址所蕴含的春秋文化,突出春秋特色和淹城特色,打造春秋文化品牌,以保持旅游区的吸引力。 (四)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旅游产品,保证旅游区的市场竞争力。

(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规划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对淹城旅游区进行梳理,对整个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规划是立足长远发展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完成,为此分阶段开发是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方式。规划在研究每一阶段的选址、项目内容以及投资方向等问题的同时,充分留有弹性,包括目标弹性、资源弹性、时间弹性,采用紧凑、集中、成组成团,达到每一阶段的相对集中、经济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并保障各个阶段的顺利衔接。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三个阶段:

近期(2008-2010年):旅游区初具规模,2008年——启动引爆年,2009-2010年,一期集中建设时段,旅游区初具规模;

中期(2011-2015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景区游览结构;

远期(2016-2020年)——全面建设完成,形成完善的功能结构和收益结构。 五、规划依据

规划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文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国家专业通则和标准。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 (二)国家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_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_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资源评价和赋分标准》(GB/T18972-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公安部 建设部[88]公 (交管)字90号 1998年10月3日)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三)相关规划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常州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摘要)

武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进区发展战略总体规划

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章 规划背景分析

一、交通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区域一体化程度极高的“长三角经济圈”——沪、宁、杭的中心位置,高速路网发达,交通立体化,十分便捷,长三角各大城市与淹城旅游区的时间距离均在2小时以内。

图2-1:区位分析图

(二)经济区位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文化灿烂的地区之一,2006年区域GDP占到中国总GDP的四分之一,区域内居民的出游力和出游率极强,中近程的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所谓“得中近程游客者得天下”。

图2-2:经济区位分析图 图2-3:旅游区位分析图

(三)旅游区位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所在的常州市位于年游客量超过2000万人次的华东黄金旅游线(杭州-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的必经之路,而华东游线是中国长线旅游产品中最具吸引力的游线之一。 (四)交通条件

淹城遗址北距常州市区7公里,紧邻湖塘镇。其南距沿江高速公路5公里、北距312国道3.5公里;西北距沪宁高速公路罗墅湾机场35公里。另有武进新区规划道路环绕四围,交通十分发达。 二、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形地质

淹城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腹地,系长江、太湖水系流域范围。地形平坦辽阔,河网发达,水域面积较大,生态环境呈江南水乡特色,推测遗址原生环境为水沼地带高地,城内起伏幅度明显。地表为全新统冲击相,一般为亚粘土、淤泥质粘土和亚沙土覆盖。 (二)水系水文

淹城四周有10条河道与外城河相接,河水直通大通河、古运河,汇入长江河太湖。这里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为典型江南水乡自然环境。

大通河河底高程为0米,最高水位5.6米,最低水位2.8米。古运河河底高程-1米,最高水位2.5米。 (三)气象气候

常州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年无霜期227天,平均气温15.4℃,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瞬时最大风速为24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074.1毫米,平均雨日127天,冻土深度为地表下0.1米。 武进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淹城的保护利用工作,先后于1980年与1985年成立了淹城管理委员会和淹城博物馆,每年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保护利用淹城遗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淹城经济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拨款,另有少量门票收入,平常游客稀少,“黄金周”期间游(四)历史时期古环境

客较多。

据相关考古及孢粉资料分析,常州地区先秦时期环境景观开阔,生长有大量禾本科、蒿属以及莎草科等植物,并分布有长绿落叶阔叶林。林间生长凤尾蕨植物。气候温暖湿润,有水域分布,水土中生长大量水生植物,环境受人为影响。 三、历史文化条件

淹城所在地常州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吴、越、楚国属地。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吴国建立,之后600多年,常州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常州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常州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越,置会稽郡,常州属之。

淹城遗址内先后出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物1000余件。其中独木舟4条,三轮青铜盘、尊等28件青铜器,另有大量原始青瓷器和集合印纹陶器,以及少量的石器、铁器、玉器。关于淹城的性质,大多数学术人士认为是吴国一处军事重镇。或认为是吴国中期的都城,或认为是淹国南迁之都城,或认为是吴王弟季札的封邑。无论何种观点均认为淹城是春秋时期吴国区域范围内一处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具有规模大、价值高、文化遗存分布集中等特点。 四、社会经济条件 (一)城市化形态

根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是“拓展南北,提升中心”,淹城遗址所在地的湖塘镇,已经成为常州市的组成部分,以发展科教、休闲旅游、生态居住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高等教育和淹城遗址为特色,以城市南部商贸副中心为配套。 (二)社会居民

淹城原为独立的行政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约700余人口。1988年城内原住民共计126户,全部搬迁到城西300米外。遗址周围目前仍有大量居民,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经济结构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一、资源总体概述

淹城遗址于1988年被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范畴,已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延续。作为一处拥有2500年以上历史的古城遗址,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同时在周边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资源显得更为宝贵。

表3-1:旅游资源总体概览表

二、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可将本项目地的旅游资源划分5个主类,8个亚类,共16种基本类型。

表3-2:旅游资源分类一览表

三、旅游资源等级分析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对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开发规模、开发深度,旅游资源开发投资

力度,以及旅游业经营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3-3:旅游资源等级评价一览表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对本项目地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进行赋分评价,并对资源单体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值域≥90分为五级资源、值域≥75-89分为四级资源、值域≥60-74分为三级资源、值域≥45-59分为二级资源、值域≥30-44分为一级资源。各资源单体等级评价如表3-3所示。

通过上述资源评价表可知,本项目地共有旅游资源点11个,其中五级资源单体共2个,四级

资源单体共1个,三级资源单体共4个,二级资源单体共1个,一级资源单体共2个,未获等级资源单体有1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三级以上)占资源总量的63.6%,而普通级旅游资源(含二级、一级)3个,占资源总量的27.2%。

从资源的等级结构来看,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全部是人文类,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淹城遗址构成了本旅游区最顶级的资源,人文资源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中,自然环

境类资源则占主体,这是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四、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淹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城池,作为一个“文化原点”所蕴含的春秋历史文化和风水文化特质,是其它的旅游区无法复制的,也是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根本,因此其开发建设应当立足于淹城遗址,深入挖掘遗址所蕴含的春秋文化。

五、建筑质量分析以及评价

春秋淹城旅游区所辖范围现有建筑分为三类:第一类,位于景区东部的仿古商业街,景观风貌以汉魏风格为主,在建筑布局上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古街、院落结构;第二类,位于景区北部,

现为淹城新村、管家村、大坝村的村民住宅用地,建筑质量一般;第三类,位于景区东北部,现有内容为水务公司的工艺厂房,建筑质量一般。

根据春秋淹城旅游区的建筑风貌要求,并结合现有建筑的特点,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

第一类建筑,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风格也基本符合旅游区总体规划要求,主要为汉魏风格为主的仿古建筑,要求保留;第二类建筑,建筑质量一般,建筑风格与旅游区规划控制要求差距较大,可根据需要考虑拆除,主要为村镇住宅建筑;第三类建筑,建筑质量一般,建筑风格与旅游区规划控制严重不符,要求拆除。

第四章 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总体走势 (一)大众旅游时代来临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发生改变。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普遍需求。而另一方面,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酒店网上预定等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使旅游的需求转变为旅游行为,团体和自助旅游日趋繁荣。

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黄金周旅游持续火爆。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3.8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图4-1:国内旅游人次历年变化

图4-2:国内旅游收入历年变化

(二)文化旅游持续升温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人们走出家门,投身

到旅游大潮中;另一方面,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这就催生出近几年热门的历史文化旅游。如果说早些年中国旅游事业刚起步阶段,中国人更多关注的是自然景点,如黄山﹑庐山﹑九寨沟等,那么这两年人们则侧重人文旅游,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民居、江南古镇等,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也催发了一些新建的展示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如杭州宋城、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等。

(三)山水旅游持续火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山水旅游一直是旅游的热点。山水旅游资源在全国比较普遍,在旅游市场中占有极高的份额,打造成功后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带动性极强。如焦作、栾川、重庆万盛等地,均通过打造龙头的山水旅游项目,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众多传统旅游目的地中异军突起。在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系统升级的全新背景下,山水旅游产品依然具有很大冲击力和广泛的市场。但今天的山水旅游和过去不同,人们需要更多、更新奇、更贴心的玩法,山水已超越单纯观光的概念,而更多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游乐探险的内涵。 (四)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主导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城市居民工作压力的增大,大众休闲旅游高速

成长。传统的老景区、老景点旅游增长减缓;新景区、新景点、原来的旅游冷点受到欢迎;城市商业餐饮及其他休闲项目、城市周边的乡村休闲、自驾旅游等自主类型休闲产品,不断掀起高潮。旅游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光旅游已经难以带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休闲

旅游的开发成为主流方向,这也预示着旅游产品结构必将随市场需求而升级。

目前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系统升级阶段,旅游发展正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型主导阶段向休闲型主导阶段转变,休闲旅游尤其是文化与山水风光高度融合的休闲旅游项目成为当前市场消费的热点。 (五)小结

二、区域旅游市场格局分析

(一)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

长三角不但因地理条件优越,江南水乡风景甚佳,而且因历代以来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人文旅游资源灿如群星,尤以饱含文化气息的明清古镇古街为最,区内的旅游活动大多围绕江南水乡环境、江南园林和古镇古街展开。和本项目密切相关的是吴越文化和古镇古街旅游市场。

吴越文化旅游市场

长三角区域是吴越文化最主要的依存地域空间,不管是江南园林、山水意境还是古镇古街,旅游活动都或多或少反映出了吴越文化的底蕴。但是纯粹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景点还比较少,主要有无锡的吴文化公园、嘉兴的吴越王公园、常州的吴楚农耕文化园等,都没有把吴越文化很好的开发和展现,仅停留在静态文化展示的粗浅层次,吸引力有限 古镇古街区旅游市场

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招牌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等古镇,从杭州清河坊、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再到成都锦里、北京鼓楼-后海、王府井、大栅栏,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古街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热点,原本日渐衰落的古镇古街保留了下来,并焕发了新的生机。

长三角是中国古镇古街游的热点区,有周庄、同里、甪直、南浔、西塘、木渎、陆巷古村、清河坊、秦淮河夫子庙等众多著名的古镇古街。纵观各地成功的古镇古街,不难发现每一个都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长三角区域知名古镇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我们提出淹城项目的核心吸引点在于淹城遗址,仿古街区要充分依托淹城文化和春秋吴越文化来打造,作为淹城遗址及其春秋文化的衍生,共同展现春秋吴越文化,形成整体吸引力。 (二)常州旅游市场

常州4A级旅游景区有天目湖风景区、茅山风景区、中华恐龙园、天宁寺、南山竹海、红梅公园等,但在全国和入境市场这一层次上,知名度和品位都极高的拳头旅游产品不多,文化型旅

游产品不够亮,尤其缺乏既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又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的旅游产品。

淹城旅游区正具有打造这类旅游产品并成为常州旅游龙头的“文化、生态、土地、市场、区位”5大资源优势。 (三)小结

春秋文化品牌在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还没有实力强的竞争者,这给淹城旅游区依托淹城遗址的春秋文化品牌的打造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而常州本地旅游市场历史文化型旅游产品的缺乏也给淹城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三、客源市场潜力评价

从以上可以看出,淹城项目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且具有区域可进入性,但是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是本项目的市场潜力是否有保障,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开发以及项目的成败。

(一)长三角区域客源市场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旅游客源市场具有如下总体特征: 1、出游率高,旅游成为休闲生活方式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以上海为核心的大上海都市圈已被列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而长三角16个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逼近2万元,达到19719元,增长14.4%,2006年长三角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一般认为,人均国民收入5000美元是一个转折点。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正处于这样的转折点,良好的经济基础使人们的出游率大大提高,旅游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居民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长三角区域现有常住人口1.4亿,2006年区内互游的人次高达2.8亿,平均每人每年出游2次,出游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步入“同城时代”将促进区内旅游发展

随着高速公路网、城际铁路、城际“交通一卡通”等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长三角地区开始步入“同城时代”,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正在联手打造“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在2007年底宣布,长三角地区的第一个区域性标准《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已通过各方认定,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同城时代”的深

入,区内旅游愈加方便,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3、休假制度调整导致区内旅游火爆

中国假日由‘三金’(春节、五一、十一)变为‘两金五银’(春节、十一黄金周和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元旦五个长假期),三天的小假期增加,对中短线旅游是个极大利好。假期的缩短让许多游客不得不将长线出游计划改为短线游,2008年元旦,长三角区域内呈现岀“长三角人游长三角”的火爆局面。

(二)常州本地市场

常州经济发达,据《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资料,2006年常州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118.81,继续列全省第4位(前三位的是苏州市(157.5)、无锡市(146.62)和南京市(146.52)),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210元,按当时汇率折算为4770美元。

截止2007年底,常州市户籍总人口为357.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已达149.3万人,现有常住人口已突破500万。2006年常州市居民出游率为140.73%,仅次于苏州、无锡和南京。

淹城所在区域常州市武进区,该区有着“华夏第二县”、“中国明星县(市)”、 “全国首批小康县(市)”等称号,并于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八位。2007年武进区荣膺“国际花园城市金奖”的殊荣。“十五”期末,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个评价指标,武进区大部分指标达到目标值,综合得分达94分,总体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00万的常住人口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所支撑的高出游率,为春秋淹城项目提供了充足的本(三)常州现有游客市场

常州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旅游线的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务旅游的繁荣,常州市年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

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2万人次,同比增长27.07%;旅游创汇1.43亿美元,增长27.75%;接待国内游客1282.78万人次,增长23.27%;国内旅游收入114.42亿元,增长24.15%;旅游总收入126.18亿元,增长24.32%。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71%提高到3.96%。

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23.86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旅游总收入达154.37亿元,同比增长22.34%。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8%;旅游创汇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8%;接待国内游客17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18%;国内旅游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7.13%;旅游总收入194.09亿元,同比增长25.73%;旅游增加值90.64亿元,同比增长27.95%。

好的客源基础。 (四)小结

常州已形成的稳定的客源基础,是不可忽视的本地休闲市场,而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则为淹城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中近程客源基础。 四、市场分析结论

淹城旅游项目符合旅游市场总体走势,很可能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春秋文化和吴越文化目前还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项目,春秋淹城项目具有很大市场可进入空间;常州本地市民及其稳定的客源基础,以及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为淹城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市场潜力。

第五章 规划定位与规模

一、总体定位

以中国春秋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文化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定位解析]

淹城依托2500年历史的春秋古城遗址核心资源,通过再现人文情景,全方位演绎春秋时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打造中国春秋文化品牌,在该品牌的引领下构建产品体系,发展多元的(文化)休闲经济。

和传统的遗址观光不同,在严格保护淹城遗址的前提下,核心区控制旅游开发强度,适度发展遗址观光旅游;而以春秋文化为纽带,在遗址外围地带再现春秋时代人文情景,并在历史情景氛围下发展文化休闲型经济,建成文化休闲型的旅游目的地。 二、形象定位

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

[备选形象]

汉唐看长安,明清看北京,春秋看淹城

春秋谜城,休闲家园

解析:

“三城三水”的淹城遗址格局形似汉字“回”字,遗址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宝藏和历史之谜;淹城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春秋古城,要了解伟大的春秋时代,淹城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淹城是一座历史谜城,淹城也是常州先民古奄族迁徙江南后开辟的家园,今天淹城旅游区将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休闲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

集观光、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春秋文化休闲型旅游区 春秋淹城观光

三城三河生态休闲 春秋文化体验

大众户外游乐(亲水、动物观赏)

春秋古街购物 博物馆旅游 四、目标定位

五、市场定位

淹城的目标市场定位,要特别考虑到5A级旅游景区对客源地的要求,“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 (一)国内市场

图5-1:国内目标市场定位解析图

(二)入境市场

入境市场方面,日韩、东南亚地区是主要入境市场,这些地区长期对中国文化有较为浓厚的

兴趣,淹城旅游区所蕴含的巨大文化吸引力对其能产生较强吸引力,而欧美地区因其较强的出游力而成为机会入境市场。 六、规模 (一)人口规模

根据《风景名胜规划规范》旅游区的人口规模预测应包括度假游客、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规模。由于区内现仅有的居民点淹城新村、管家村将迁出旅游区;由于旅游区处于常州市武进区的主城区内,周边住宿接待设施配套完善,旅游区内大部分住宿游客可以利用周边的住宿接待设施,所以规划区内的度假人口规模只能根据规划区内长兴森林公园酒店客房为依据,但这并不能完全代替旅游区所有的度假游客,所以这里暂不做度假游乐人口规模分析。 (二)游客生态环境容量

旅游区的游客容量的计算主要从生态容量和市场容量两方面分析,生态容量主要采用面积容量法、线路容量法、瓶颈容量法三种,一般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作为补充和校验。市场容量则主要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

1、生态容量分析

本规划从对资源保护和旅游舒适度的角度,综合衡量生态容量与游人容量,确定合理的生态环境容量。其中生态容量是生态环境能够承担的负载,为客观允许容人量,游人容量是基于游人的游览心理和对周围环境的满意要求,即环境空间以及资源量应满足游客不会因拥挤而导致情绪不安和精神不愉快。游人容量必须在生态容量允许范围内,才能保证不会因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依据《风景名胜规划规范》面积法的算法:

旅游区内的游览面积分为主景区、一般商业区、商业区三部分。

主景区主要包括遗址公园观光区、春秋文化体验区以及城市森林观光区,共计169.6公顷; 一般景区主要指春秋文化休闲区,共计45公顷; 文化商业区用地共计:43.3公顷。

根据《风景名胜区》相关规范,主景点为50-100M2

/人,一般景点为100-400 M2

/人。文化商业区为40M2 /人。

综上所述,整个旅游区的生态容量为49245人,适游期取300天,则年生态容量为1478万人次。

2、市场容量分析

对于淹城旅游区的游客量(市场容量)预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整个常州市的年游客接待量及近年来的增幅,二是周边与淹城旅游区有较强可比性的景区接待量。

常州市目前已有3家4A级旅游景区,即天目湖(2007年游客接待量为132万人,2008年5月1日一天接待游客8.85万人次)、天宁寺(4月30日天宁宝塔开光一周年庆典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当天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中华恐龙园(2007年暑期2个月的夜场园内共接待各地游客近70万人次,2008年5月1日接待游客4万人次),这3个景区在等级与规模上与淹城旅游区有良好的可比性,其接待量可作为淹城旅游区游客量预测的重要参考。

表5-1 :2005、2010和2020年常州旅游业发展目标

在保护范围往东延伸180米左右,并向南、西、北延伸至现在主要交通干道,为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属于禁建区,除环境和展示工程涉及的土地外,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淹城遗址安全性、完整性的活动。建设控制地带属于限建区,不得修建与遗址及其历史环境无关的建设项目,建筑的风格与样式应与一直背景环境相协调一致。建筑物限高5米,构筑物限高6米。

资料来源:《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2003

—2020)》 综合以上数据资料,从整个旅游客源结构来分析,常州一千多万的游客总量中,几个主题特色鲜明、等级较高的旅游区将会占据主体,从现已成熟运营的天目湖、天宁寺、中华恐龙园的游客接待量来看,淹城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在数量级上必然会与上述景区看齐。

在年接待量的变化上,与旅游区的项目建设分期密切相关,总体上将经历一个筹备期的低速增长(2008~2010年)、中期的高速增长(2011~2015年)以及后期的平稳发展(2016~2020年)的阶段。而在具体年份上,新项目投入运营的时点,游客量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详见下表。

表5-2:游客接待量预测一览表

注:2008年将有部分新项目投入运营,因此游客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涨幅。2009年和2010年,一期的重要项目陆续建成并可接待游客,增长幅度更为明显,其中2010年是一期项目全部完成的经营年度。2013年新项目投入运营,增幅放大,随后的七年间景区趋于成熟,即步入稳定小幅增长的发展阶段。

3、合理容量确定

由于生态容量大于市场预测容量,规划游客容量取市场容量,确定: 近期2010年游人容量为200万人次,远期2020年游人容量为420万人次。 (三)用地规模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总用地面积为275.5公顷,其中遗址公园本体面积为62公顷,根据《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内容,在遗址公园外围200米-300米不等的范围内为遗址保护范围,

第六章 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

一、规划布局

(一)规划原则

1、严格遵照南京博物院编制的《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的进行规划布局。 2、结合现有资源条件与用地状况,在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不进行任何影响遗址安全性、完整性的活动,在建设控制地带按照建筑物限高5米,构筑物限高6米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规划布局,在建筑协调区域则尽量以春秋时代的建筑风貌为要求进行协调控制。

3、构建吸引核心,形成旅游结构,配置产业要素,落实功能布局。 (二)规划内容

围绕淹城遗址公园,结合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游客对遗址旅游区的新的诉求特点,按照“点、线、面”综合布局的规划模式 形成“一心、一环、五片区”规划结构。

1、一心:遗址公园观光区。

2、一环:围绕淹城遗址公园,并以串联各个功能板块为目的所形成的大的环线结构。 3、五片区:围绕淹城遗址公园,根据各个不同的项目设置,而形成的五大功能板块,分别为文化商业区、入口服务区、春秋文化体验区、春秋文化休闲区、城市森林观光区。 二、功能分区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要求,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分为入口服务区、遗址公园观光区、文化商业区、春秋文化体验区、春秋文化休闲区以及城市森林观光区。

表6-1: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用地面积

(一)入口服务区

入口服务区位于旅游区东南隅,与武进区的城市道路武宜路、延政西路相对接,旅游区主要的机动车与步行入口分别从延政西路与武宜路进入景区。入口服务区为整个旅游区提供旅游咨询、接待和集散服务,是淹城旅游第一站,是游客到达旅游区的第一印象区域。 (二)遗址公园观光区

遗址公园是春秋淹城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是支撑旅游主题演绎、形成淹城旅游区核心吸引力的文化原点,也是本项目无法被竞争者所复制的根本保障,本区的性质定义为遗址公园观光板块。

(三)文化商业区

文化商业区是旅游区的商业板块,一方面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的延展,具有旅游接待的功能,满足游客的餐饮、住宿及纪念品购买的消费需求,形成良好的盈利结构,另一方面也兼具文化体验的功能,和淹城遗址、春秋文化休闲区、春秋文化体验区一起构成了淹城春秋文化的整体吸引力。已建的淹城博物馆全面而科学地展示淹城文化和春秋文化,是帮助提升淹城旅游区整体文化品位的重要支撑。已建的长兴森林公园酒店是旅游区度假板块的核心,它和周边的客栈及休闲会所一起提供完整的度假接待服务。

(四)春秋文化体验区

春秋文化体验区是文化游乐板块,以游乐化的参与方式,使得游客与春秋文化“零距离”交流,大幅提升文化的感染力。游客在此快乐“玩”春秋,短期内迅速集聚人气。 (五)春秋文化休闲区

春秋文化休闲区是文化休闲板块,扩大淹城文化内涵,以春秋文化为特色,将春秋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弥补遗址内部的开发限制,以淹城文化为引子,将春秋文化体验推向高潮,游客在此休闲,品味春秋。 (六)城市森林观光区

野生动物世界属于旅游区范围内已开发运营的独立性项目,作为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的一部

分,从长远来看,其动物观光游乐的功能显然与整个旅游区的发展不相适应,应当逐渐调整其功能,利用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城市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使野生动物世界逐渐转换为融森林生态观光、生态休闲、野生动物观光与游乐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三、土地利用规划 (一)用地原则

1、以原有土地资源利用为基础,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突出以遗址公园为主的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合理利用规划区用地。

2、以保护旅游区内水源地、林地、果林地和环境景观的优良的耕地,并结合旅游区定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旅游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 (二)用地分类

在武进区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结论中,旅游区属于绿地这一用地性质,故在本规划中将根据旅游区土地性质分类标准,将旅游区分为11个用地类别。

1、旅游商业用地

以文化商业区为主,还包含现已有的仿古商业街以及南部入口服务区的部分商业用地,面积为43.3公顷,占总用地的15.7%。

2、旅游服务用地

以游客中心为主要内容,用地规模为0.4公顷,占总用地的0.15%。 3、旅游集散用地

以入口服务区集散广场为主要内容,主要功能是进入景区的道路交通的组织以及人群集散功能,用地面积为3.6公顷,占总用地的1.31%。

4、旅游管理用地

以淹城投资公司为主要用地,面积为0.5公顷,占总用地的0.18%。 5、旅游游乐用地

以春秋文化体验区为主要内容,面积为28.7公顷,占总用地的10.42%。 6、旅游观光用地

观光用地主要体现为现有的野生动物园,面积为74.4公顷,占总用地的27.01%。 7、旅游休闲用地

主要以春秋文化休闲区为主,位于旅游区靠北部地区,面积为44.7公顷,占总用地的16.23%。 8、旅游接待用地

主要为现已有的长兴森林公园酒店,面积为2.4公顷,占总用地的0.87%。 9、文物古迹用地

主要体现为淹城遗址公园,面积为64.3公顷,占总用面积的23.34% 10、旅游文物收藏展示用地

主要体现为淹城博物馆,用地面积为1.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51%。 11、道路交通用地

主要体现为旅游区内道路交通用地,它包括景区内道路用地,以及停车用地,面积共计为11.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28%。

表6-2:用地平衡表

第七章 重点项目开发规划

一、项目功能结构

表7-1:重点建设项目功能分类

二、项目分期结构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是一个以淹城遗址公园为核心吸引力的综合景区,目前景区内已经建成并形成了一些功能区域,例如景区东部的仿古商业街区,景区南部的野生动物园等项目,着眼于目前的开发现状,根据《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相关内容,科学的有效的、分步骤分节奏的进行景区综合开发建设活动。

(一)近期建设(2008~2010年)

表7-2: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二)中远期建设(2011~2020年)

表7-3:中远期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三、近期重点项目策划 (一)入口服务区项目

1、旅游区大门

表7-4:旅游区大门设置简表

2、游客服务中心

与旅游区大门一体化设计,在服务功能方面,包含有购票、咨询、安保、医疗、导游、旅游

商品卖场等。

3、生态停车场

停车场除了进行生态化处理外,还要布置春秋文化符号(如纹饰、小型仿春秋的器物、春秋名言),形成一处具有春秋文化气氛的停车场,同时也是“文化预热”空间。

4、集散广场

旅游区大门前的广场是无障碍广场,要进行文化包装,广场铺面可装饰风水四象图案,是将来武进区乃至常州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广场之一,可承载大型的城市公众文化娱乐活动。

5、入口引导标识

竹简形状立柱,上面镌刻“中国春秋淹城”,位于延政西路进入旅游区的入口处,承担引导外部车辆进入旅游区的标识性功能。另外,在入口的中央需设置一个小型环岛,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尺度足够大,能够抓住人们的视线;具备夜间效果,需设置景观灯光设备;富于文化内涵,能够表征春秋时代或者常州文脉、地脉,现有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做“九鼎”的概念。从《尚书·禹贡》开始,“大一统”观念即成为 “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中华九鼎”既象征着国家大一统,又是一部春秋史的缩影。用“九鼎”这样的形象可以很好地表征春秋这一恢宏的历史时代,从而与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力主反映“小淹城、大春秋”的立意相一致。另经专家研究,中华九鼎复原工程项目已经复原中华九鼎,有实物可以借鉴。

中华第一鼎

九鼎的寓意:

九鼎是大禹所铸,为夏、商、周三代“国之重宝”,“传国礼器”。象征国家统一,王权至

上,天命所归。

天下为九洲,九鼎象征九洲,周朝时中国分九州:冀、兖、青、扬、荆、豫、雍、幽、

并。每鼎镌刻各洲山川名胜。

九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大一统思想(《尚书 禹贡》) ,这也是孔子注《春秋》时竭力宣

扬的“仁义、礼乐”观念的基础。春秋争霸的历史,以及以后中国王朝更迭,从来没有脱离这一“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政治社会观念。

除炎帝陵设九鼎外,尚未见九鼎之礼。(九鼎台,位于陵殿中端轴北端,外圆内方,高九

十九厘米,圆台半径九米,方台边长九点九米。上陈九鼎,每重一千一百一十一公斤,合九千九百九十九公斤。寓意九城归一,鼎祚邦隆,万象维新,百业鼎盛。)

在景观效果上,入口的小型环岛处设置中华九鼎,九鼎配有基座,基座有春秋时期的纹饰,以及关于九鼎的文字介绍,九鼎上依据记载刻上九洲的山川名胜,其下草坪安装景观射灯,九鼎中一鼎居上,其它八鼎居下。

二是做“龙城”的概念。中国有许多地方称为龙城,但传统最出名的“龙城”有四个:广西柳州、内蒙五原、江苏常州、山西太原。淹城是常州的文化名片,可以在入口小型环岛处设置一个升龙腾天的生动雕塑,配以水景观、夜间景观。 (二)春秋文化体验区项目

迎宾广场板块

进入旅游区大门后的一个功能性集散空间,同时还承载着一项重要的功能,即讲述春秋历史框架,给即将进入春秋文化长廊的游客提供一个“春秋历史热身”。

1、竹简步道

类似于北京中华世纪坛的编年史大道,用竹简样式作为步道的铺装,竹简上按纪年依次篆刻春秋历史10件大事:

以烽火戏诸侯作为春秋肇始的伏笔,依次经过(平王东迁、前770年)、(周室衰微、前708年)、(齐桓称霸、前679年)、(宋楚之争、前638年)、(晋国兴盛、前632年)、(楚子问鼎、前597年)、(晋楚大战、前576年的鄢陵之战、前557年的湛阪之战)、(弭兵会盟、前546年)、(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wn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