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更新时间:2023-10-23 05: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平均分的认识(一)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二(1)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什么?他们怎样把食物进行分配?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他们的食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三、新课讲授,学习平均分

5、 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四、 尝试练习

(1)分一分: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是多少盒?(学生动手分一分)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应是多少盒?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五、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7、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8、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六、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七、全节课总结 八、作业:

完成书本练习二第3题。 本课时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第 2 课时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 探索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5、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6、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7、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8.尝试练习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三、知识运用 1、 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全节课总结 六、拓展延伸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七、作业:练习册第5页三、四题

本课时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二)

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视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操作的过程,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第 3 课时

课题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 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

2. 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 二、 练习巩固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 订正。

3,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 综合应用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 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 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

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 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课 平均分要注意: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 4课时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板书课题 4、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三、新课讲授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平均分成几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7、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第 12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二)。 教材P25页练习五的第6~9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利用乘法、除法、减法的意义进行对比,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在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6小题。

(1)、出示第6小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乘数 乘数 积 5 3 4 24 5 25 6 30 2 12 3 18 4 20 (2)、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3)、独立计算,交流汇报。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已知两个乘数,求积时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时要用除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7小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 ○ 4 = 3 18 ○ 6 = 3 16 ○ 4 = 4

24 ○ 6 = 18 25 ○ 5 = 30 6 ○ 4 = 24 20 ○ 5 = 4 3 ○ 3 = 9 15 ○ 3 = 5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8小题。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人。

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 )人。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 )个热气球。

(1)、请学生认真读题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的意思,真正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理解,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评价,注意对比区别,会运用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来求商,明确解决问题时选择方法的理由。

4、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9小题。 盖住的数是几?

12÷ =3 ÷ 3 =6 16÷4= × 5=20 6 × =36 2× =10 (1)、出示第9小题,你从此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看清算式,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3)、独立计算,交流汇报。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算式中,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除数)时,求除数(商)要用除法计算;如果知道除数和商时,求被除数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时要用除法计算,进一步明确乘法和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补充拓展性练习。

一条绳子长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用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并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6页的“整理和复习”及P27页练习五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平均分,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平均分。

①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②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分完为止。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③解决平均分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分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小题。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2)、复习除法。

①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③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

④除法的运用范围。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⑤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小题。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3)、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①计算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用乘法算式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②具体运用。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③乘、除法的关系。乘、除法互为逆运算,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

因此在整数范围内,商不能比被除数大。

④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小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1~6的表内乘法口诀表。再任意指一句口诀,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想想哪些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乘数一样的那句口诀】

(4)、复习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①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关键。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在找清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③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3小题。

有24本练习本。如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如果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Ⅱ、讨论、交流,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并评价。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画一画,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1小题。 看谁算得都对。

6×2 = 18÷6 = 30÷6 = 4×5 = 12÷3 = 17-9 = 3÷3 = 24÷4 = 36÷6 = 16÷4 = 25+5 = 20÷5 = 71-50= 30+6 = 8÷2 = 18÷3 =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在口算时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2、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2小题。 (1)、14个 ,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25里面有几个5?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汇报交流,订正,评价。③巩固除法的意义。 3、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4小题。

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多少根?

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1)、请学生认真读题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的意思,真正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理解,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评价,注意对比区别,会运用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来求商,明确解决问题时选择方法的理由。

4、完成教材P27页下面的思考题。

+ + + =8 = 12 = + + =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订正,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老师或同学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画一画,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w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