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独活种植技术

更新时间:2024-01-15 13: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药材独活种植技术

独活为三年生草本植物,是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茎,药用价值较高,据医书记载,独活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病之功,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独活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主产区在湖北,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尤以湖北武峰最为著名。

一、生长习性

独活是亚热带作物,喜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以10℃-24℃为宜),一般朝阳山坡的长势明显较好。独活生长要求土壤肥沃、深厚,以砂质土壤为好,在海拔1500-2500米的山区更易种植。特别是海拔1900米以上,这里昼夜温差大,药物有效成分容易聚集、药性好、等级优、购价也最高。

独活平均亩产在一千公斤左右,种植效益较好。优质品种应具有断面茬白,肉质厚等特点。

二、栽培技术

独活种植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二年育苗、第二年移栽收获、第三年育种,如此循环反复。在种植独活上应注意:

(一)选地与整地

育植地应选择处于半阴坡、土层深厚、土质酥松、土壤肥沃、地势平缓、无低洼积水的中性或偏酸性黄棕土壤、或排水良好、或含腐质的砂质土壤,深耕后暴晒3-5天,如作连作地需撒适量生石灰,在播种前深翻,并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复混肥50公斤或硫酸钾20公斤或过磷酸钙50公斤。整细耙平,作成宽2米高20厘米的高畦,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苗圃地应选择酥松肥沃、偏酸性的黄棕土壤,深耕后暴晒3-5天,按一亩(6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8公斤作基肥再深耕细耙一次,制成宽1-1.5米的高畦,畦与畦之间沟宽距离为0.2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移栽或播种育苗地要在冬季将土深翻,使其越冬风化,第二年解冻后,再将地犁耙一次。并施腐熟堆肥每亩500-750公斤或施圈肥土杂肥每亩3000-4000公斤作基肥。将肥料捣细撒匀,翻入地下1尺深,然后耙细整平做成3-4尺宽的高畦,开好排水沟。播种前要清除田间杂草。

(二)、繁殖方法

独活的系列方法主要是利用种子繁殖,也可根芽繁殖。种子繁殖可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载,大面积生产以育苗移栽为好。首先是选种,应选择二年生以上无病虫侵袭的健康母休植株,在种籽由绿色变成灰褐色时采收忌采收枯黄过熟的种子。采收时间为9-10月,减下果絮置阴凉处备用,忌暴晒或烘烤。在播种前还要对种子进行选择,一般选用种子净度不低于85%,千粒重不低于4克,生活力不低于80%含水量不高于30%,发芽率不低于60%的种子作种,每亩用量应为5公斤为宜,播种前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置温暖处催芽,每天浇水1-2遍,在芽发好了即可放在最好的苗床上育苗,播种时间可行春播或秋播。秋播育苗在开春后就可移栽,移栽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密度在7000-8000株。

(三)、田间管理 1.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松土,以利其生长。移栽苗4、5、6、7月各中耕除草一次,使生长期田间无杂草。直播者在苗高7-10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育苗补一次,每穴留壮亩胖亩2-3株,每一连株小应注意除草。冬季亩枯后要除土,第二年管理与移栽苗相同。

2.间苗定苗

苗高3-5厘米时进行间苗蔬拨密苗弱苗,苗高5-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直

播时每穴留苗两株,采用种子直播的在苗高10-20厘米时,得进行间苗。通常在30-50厘米内留1-2株大苗就地生长,育苗另行移栽。春栽2-4月,秋栽9-10月,以春栽为好。

3.追肥培土

播种育苗和直播出苗后,苗高10厘米时每亩追施1500公斤农家肥、于6月份追施尿素5-10公斤、8月份追施肥40公斤。移栽后施追肥两次,一般在春秋冬三季结合除草进行。移栽苗追肥两次,在出苗时和夏季植株分居前进行。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可适当施尿素和饼肥,直播的第一年追肥三次在云苗后夏末和冬末倒苗后进行。春夏节施人畜烘水或尿素,冬季用饼肥每亩40-5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堆肥1000-1500公斤,在堆沤之后施入。施后培土拥根,防止倒扶和安全越冬,第二年追肥和移栽苗相同。

4.其它管理

天气干旱时适当浇水,雨季注意排涝,防止腐烂根部。在第二三年春发芽后,进行一次打芽,每株只留一个芽子,打下的芽可做种苗栽到其它地上。独活当年播种的一般不开花,如有开花的应及时拨掉,以免徒耗养料,以利根部生长。 (1)中耕除草

进行田间除草两到三次,做到田间无杂草。当植株高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松土益浅切勿伤根;在植株高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松土稍浅;当植株高50-80厘米时,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2)除抽薹苗

一般发前提早抽薹开花的独活要及时拨除, (3)追肥

每年两次,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施氮肥促壮苗,每亩施纯氮5-6公斤;第二次在六月中旬,每亩施纯氮8公斤以斜施为主、复土盖肥。方法是: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起中耕于株旁开穴每亩施入人粪尿500-750公斤;高30厘米时再施入人烘尿1000公斤,追施磷钾肥。

(4)培土

培土用以固定植株防止倒扶、增加产量,一般在6月下旬结合中耕施肥进行。 (5)留种

除留种用的植株外,多出的蓓蕾应及早除去,以免耗费养分影响根的生长。当年播种不接籽的独活,留种必须留到来年接籽。栽培第二年的九月下旬种子陆续成熟采下晒干脱粒。 (6)病虫害防治

独活常见病害有斑肤病和根腐病,根部病于5月开始发病,7-9月发病较重。发病时叶片枯黄,植株变小,根部变黑腐烂。防治方法:发病时应拔除病株,并用2%石灰水浇灌病区。斑肤病于6月上旬开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绿褐色斑点,后逐渐发展成多角形,边缘呈现褐色,中央灰白色。在高温高湿季节是发病严重。可造成叶片枯萎,危害性大。防治方法:采用农业防治剪出病枝,枯枝落叶,秋季深耕晒土,增施磷钾肥等综合措施,抑制病害发生。

独活常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等。独活在栽培过程中病害发生相对较少主要是虫害。常见的防治方法有:使用尼索朗乳油5 00倍液、天王星乳油45 00倍液或灭杀毙乳油45 00倍液喷雾。

三、采收

独活采收包括收获药材和采收种子 (一)收获药材

采收期为10月下旬-11月下旬,择晴好天气挖取地下药用部分。待晒成5成干后,用柴火烘干为益。子茎独活以根根茎入药,一般亩产干品150-250公斤。独活采收宜在春初,苗

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此时根部长得壮实,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佳。若是直播与移栽的独活,最好是在第二年10下旬-11月采挖。一般种植后两年即可进行收获。秋季茎叶枯萎后将根挖出,鲜独活含水分多,至脆易断,采收时要避免挖伤根部。据产地的经验,挖时用宽锄在苗前5寸远处下锄,一锄一翻,不能多锄,多锄易将主根挖断,须根带不起来。根挖出后首先挑出独条较粗壮的无破伤的根做良种,其余的独活晾晒10天左右,去掉茎叶泥土和小型须根。

(二)采收种子

采种于9-10月进行,选择健壮植株上的果实在饱满时采回晒干晾干。抖出种子或去杂物,置于干燥处备用。良种的培育是提高独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在收获根时,挑选中等大小独枝无破损的完整根,按行株距50厘米栽到另一块田里作为种子田。第二年出苗后,在3、5、7月做中耕除草施肥一次。肥料用人畜粪水和过磷酸钙,至秋季种子成熟。当种子由青绿色变成淡黄色时,适时采收成熟一枝采收一枝。种子的成熟度要掌握好。过嫩的种子,种仁没成熟、播种后发芽率低、或不出苗,造成严重减产;过老熟的种子呈棕黄色,栽植后容易抽薹。采收的种子要放在阴凉处阴干,不能放在烈日下暴晒。抖下种子储存于干燥通风处,防止烟熏以备播种。

四、加工

可采用直接干燥法将鲜独活日晒或烘放干,集中堆置发汗两到三天再晒干或风至促干,除去须根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虫蛀霉变。独活根含水分多,大约6-7斤鲜根可干燥一斤。亩产干品约300公斤。也可将独活加工成饮片,以厚2-4毫米为宜,一般可增值80%左右。

五、贮藏与养护

中药品质的好坏除与采收加工得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之外,贮藏保管对其品质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贮藏不当,药材就会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降低质量和疗效。而走油就是中药贮藏中药变质的常见现象之一,药材在受潮变质变色后,表现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一般含有脂肪油、挥发油、糖类等成分的药材,如独活等都会产生走油现象。那么如何检验独活是否走油呢?

办法有以下几点:1.看油法,主要检看药材的色泽,脆裂及绵连程度。如果走油表面呈现油样物质,或出现油点,散特异气味。2.手感法,泛有药材根部发软颜色变深,用手摸或捏药材,以感觉其软硬及粘性程度。若药材手摸皮软,有粘密感说明已经走油。总之对易走油的中药材,掌握走油前后的特征,用其不同的特征进行对比,即可确定其是否走油。药材产生走油的原因一般与贮藏时温度过高、贮藏年久或长期受日光照晒与空气接触引起变质有关。

防止走油的方法是:将容易走油的中药材干燥后放置阴凉处保存,如能贮于密闭容器中,刚效果会更好。独活的贮藏条件要求低温、干燥、通风良好,一般用麻带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藏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温度28℃以下,相对温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12%-14%。独活含挥发油易散味虫蛀,受潮后生霉犯油,吸潮品两端可见霉斑。药材的仓库常见蛀虫有:大谷盗、烟草甲、药材甲、一点谷蛾、印度谷螟、竹红天牛等。虫蛀品的包装缝隙及垛底常见虫丝及腱膜,活虫多潜匿商品内部蛀蚀,贮藏期间堆垛不益过以防受潮后重压犯油。发现轻度霉变应及时晾晒,最好进行密闭充抽氧充氮养护。虫情严重时可用磷化铝9-12克/立方米熏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vi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