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效益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3 12: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贸前沿

中国制鞋业的规模效益问题分析

在全球制鞋业的版图中,中国无疑是最为强势的大军团,因为在全球年产鞋量150亿双的份额中,“中国造”已超过100亿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2006年,中国鞋类出口达76.5亿双,出口总值为218.1亿美元,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中国制鞋业规模可观,但是这种规模所实现的效益却不算理想。

制鞋业要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制鞋企业必须进行最佳控制、整合和协调,以最低成本创造质量最优的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即获得以“成本低、特点明显、品种齐全、进入市场时间早”为具体表现形态的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成本已呈刚性时,欲降低生产成本,应以追求规模经济的深化为主要方向。所谓规模经济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经济,即随着某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单位产品的成本递减,从而达到规模报酬的递增。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只要引导得当,它们都能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效果。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

国贸前沿

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福建泉州一度有超过4000家的制鞋企业中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占大多数,有的一条生产线即可办起一家鞋业有限公司,规模很小,巴西仅有500家制鞋厂,却能生产出世界驰名、市场份额很大的品牌。可见,企业不在量多,规模太小将成为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的致命障碍,所以,各鞋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重视资本的再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争取获得对某种产品市场定价的控制权,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但是,制鞋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效果远不及重化工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类不变资本占全部企业投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果泉州4000多家制鞋企业长期各自为政,各自盲目扩张,将会导致行业内非促进性的竞争加剧,资源严重浪费,形成非适度规模、非有效规模的规模不经济现象。所以,中国制鞋业规模经济的深化,应着重向外部规模经济引导。

外部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即当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和节约成本方法上的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和推广,因而起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其结果是同样单位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产出。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早就对部门或行业规模效应作详尽的论述。他指出,如果许多企业设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将会因为新

国贸前沿

的设计和想法的相互交流和普及而产生规模经济的效果。地点集中和人才的集中有助于技术的外溢和普及,从而使节约成本的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在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居有利地位。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即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和技术外溢效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目前中国制鞋业发展所亟需的。

目前东莞形成国际中高挡鞋品的加工基地和国际鞋业总部基地;广州形成国际鞋业、鞋材业的市场贸易中心展览和研发中心;惠东形成中低档时尚女鞋生产基地;鹤山形成中高档男装鞋生产基地;潮州、揭阳一带形成工艺鞋加工出口基地;福建泉州晋江一带形成全球运动鞋生产基地;温州形成中低档男装生产基地;成都形成中低档女鞋生产基地。这种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进而推动外部规模经济的提升。

然而外部规模经济与行业内部竞争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固有的矛盾。外部规模经济要求地区间行业的各企业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而行业内部竞争的要求却与此相悖,要缓和其中矛盾,也唯有开展国际贸易,达成协议,一致对外,既增强与国外的竞争力量,又防止国内企业在价格上自相残杀。

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应是盲目的扩大,必须有与之协调的高效管理相结合,否则企业不恰当的规模扩大,又容易导致管理幅度太大或层次太多,管理成本幅度提升,基层到中心决策者的信息传递速度变慢,甚至信号失真,致使企业效率降低,出现规模不经济。

国贸前沿

在外贸市场上获得对市场定价的控制权是所有希望获得较高利润的企业的追求。中国制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流潮,中国承接国际制鞋业的转移,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鞋业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但由于中国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中国制鞋业在国际市场中尚未获得定价权,由此可见,中国制鞋业的规模并不如理想中经济,有待发展完善。

中国制鞋企业之间因加强沟通,建立一种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对特殊生产设备、生产要素及技术等共同需求的机制,如加强劳动力在企业间的流动,以调节不同企业在生产的淡季和旺季对于劳动力的不同需求,使不同企业刻意共享一个要素供应的来源,有利于减少人员闲置,节约开支,形成部门规模经济。企业间还应加强技术交流,从而有利于新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制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因而我国应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制鞋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应是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在与世界制鞋业的博弈中,中国制鞋业要立足国内市场,确保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发展全球化的品牌和管道,以长袖善舞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制鞋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应把规模经济理论合理运用到鞋业外贸领域中。

国贸前沿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

前沿结课论文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付佳伟

学 号: 200803010229

指导教师: 聂引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v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