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鲁迅自传》《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5 2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语文《鲁迅自传》《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鲁迅自传》(讲读)

2.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自读)

二. 学习过程:

鲁迅自传

(一)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感知鲁迅的精神品质。

2. 了解“小传”的特点,体会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出处:《集外集拾遗补编》

3. 文体;传记文(自传)

4. 传记文分类及特点:

(1)分类:传记,又单称“传”,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称为“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之为“自传”。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可详可略,由此可分为长篇传记、短篇传记(小传)。从创作手法上看,传记可分为史传、传记文学两类。史传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历史背景。史传和传记文常常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2)特点:

① 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② 实事求是,不能夸张虚美。

③ 自传的语言比较自由且用词比较谦虚;他传一般用语严谨、平实,并可以发表恰当的评价以介绍人物的历史贡献;文学传记语言生动形象,细节处理上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

另外回忆录也是传记文一种,评传也是传记文体之一。

(三)生字、生词

浙江zhâ 筹办chïu ..

彷徨..páng huáng

(四)整体感知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自传。文章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的经历与著述情况,语言简朴,感情含蓄,体现出鲁迅谦逊求实的人格精神。

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述作者从1881~1930年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二是自述创作成果,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幕友mù .衰落shuāi . 学籍.jí

(五)写作特点

1. 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全文

全文无论是叙述经历,还是自述创作成果,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例如第2段写了鲁迅青年时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思想变化发展的过程和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2. 文字简练、语言朴实而不失含蓄、幽默。

例:

① “我在留学时,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该句中“不好”是鲁迅对自己严格品评后的结果,显出语言的朴实简炼的特点。

②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中的“不好”则是反动派对鲁迅斗争精神的指责、诬蔑,但作者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体现语言幽默含蓄的特点。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一)重点、难点

1. 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与贡献,学习徐霞客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2.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结构全文的方法,理解写徐母的内容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侯仁之,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2. 出处:中国历史小丛书《徐霞客》

3. 解题:“徐霞客”交代了传记的人物;《徐霞客游记》点明了徐霞客的贡献。两者以“和”字相连,点出了文章的重点是写徐霞客著述《徐霞客游记》的过程。

(三)生字、生词

卒落mî 宦途huàn 涉猎shâ .zú 旸.yáng 岐.qí 沿...

塾师shú 踌躇留jī 嵩g ...chïu chú 羁..sōn

徘徊 跋涉..pái huái 感慨.kǎi..bá shâ 危垣.yuán

杀戮转zhǎn .lù 散佚.yì 辗.

涉猎:比喻广泛地浏览书籍,一般不作深入的钻研探讨。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踌躇:犹豫。

羁留;停留。

仆仆风尘:形容旅途劳累。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地方。形容荒凉的地方。

危垣:高墙。

杀戮:大量的杀害。

散佚:散失,失传。

(四)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特殊类。一般传记只记不评或少评,评传则以史实为主,有述有评,寓论于史,既不同于一般传记,也有别于人物评论。本文以史实为主,记述了徐霞客34年主要的出游情况,对出游地方,包括最远的地方,都记述得非常详细,准确,对出游的路线介绍一清二楚,做到用事实说话。本文不仅有述还有评,如开篇“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再如结尾段对徐霞客贡献的高度评价。

本文通过写徐霞客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毕生的精力孤身旅行,完成《徐霞客游记》的经过,高度赞扬了他为求知而探险的精神,高度评价了他对人类的贡献。

本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述徐霞客的生平和贡献。

第二部分(2—5):具体介绍徐霞客游历人生。

第一层(2):介绍徐霞客的家庭背景。

第二层(3—4):介绍徐霞客的早年出游的情况。

第三层(5):重点介绍徐霞客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出游情况。

第三部分(6—7):《徐霞客游记》的完成及其价值。

(五)重点分析

课文中写徐霞客父母的内容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徐霞客的父亲是一位淡泊功名的真隐士,他的母亲则是一位深明大义、理解儿子的好母亲。正因为有这样的的父母,才使得除霞客从小就能鄙视功名,最终走上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生之路。可见这一内容与中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宦途(huàn) 羁留(jī) ..

B. 杀戮(lù) .

D. 跋涉(bá) . C. 散佚(shī) . 谬误(miù) .嵩山(sōng) .死难(nàn) .狼藉(jí) .涉猎(shâ) .彷徨(páng) .乞食(qǐ) .

2. 下列句中应填的字是( )

① 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的编

②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 了一大批人。

③ 我便放弃了学 ,再到东京。

④ 用童心的纯真来慰 他们烦闷的心灵。

A. 藉 籍 缉 辑 B. 辑 缉 籍 藉

C. 缉 籍 辑 籍 D. 籍 藉 缉 辑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文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自传则是自述生平的文章。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凡,自传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和虚构。

B. 《鲁迅自传》简要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至1936年的经历与著述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C. 《鲁迅自传》写到的“提倡新文艺”中的“新文艺”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新文学”。

D. 鲁迅写有两篇小说:《呐喊》、《彷徨》

4. 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 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 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 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 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5. 鲁迅原名,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 家、家。

6. 根据课文,在下面课文语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洪流,洞穴,雨, 丛林绝径,有时真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

二. 阅读理解:

(一)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的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 “弃矿从医”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

答:2. “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目的又是什么?

答:

3. 文中的“学籍”能否换成“学历”?为什么?文中的“学籍”具体是指什么? 答:4. 19世纪中国发生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样性质的维新运动——“变法,”又称“ 维新”,可惜失败了。

5. 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而鲁迅“弃水从矿”、“弃矿从医”、“弃医从文”,是不断变换行业,对此你怎么看?

答:

(二)

霞客一生,从22岁起,直至去世为止,三十多年间,足迹遍于现在的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至云贵。特别是他晚年的西南之行,不但路途最长,观察记述也最详尽。除去特殊情况外,他在旅途中都坚持把每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随手记载下来。他记的是日记,实际等于野外考察的记录。其中也有一些是关于某一地区的综合论述,那是他初步整理的考察结果,是更加值得重视的。没有做过野外考察的人,很难认识到这些逐日的记录来之不易。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外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忍饥耐寒。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盗绝粮的事,那就更不必说了。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终了,总是把当日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余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之下,点起油灯进行写作。甚至在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的时候,他还是要燃枯草照明,坚持写游记。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记体裁所写的这些记录,在他去世的时候只有一些初稿,没有编订成册。最不幸的是在霞客死后三年,清兵入关南下,当地人民遭到了残酷的杀戮,霞客长子死难,徐霞客的日记原稿也散佚。世间虽有数种抄本流传,但也多有残缺。最后幸亏霞客幼子徐寄苦心收集,才辗转求得已被妄加涂抹的缺本,借着日光的影子照出原文,大体上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然后刊刻书本,这就是现行的《徐霞客游记》。

1. 选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

A. 记叙 B. 描写 C. 抒情 D. 议论

2. “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为( )

A. 夸张 B. 比喻 C. 排比 D. 反复

3. 对文段中“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 坚持写游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是作者的猜想,推测之词,完全不是真实的。

B. 这是作者的猜想,推测之词,是有根据的。

C. 通过这些叙述说明了徐霞客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恶劣,表达了对社会的厌恶之情。

D. 通过这些叙述,歌颂了徐霞客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

4. 从上文中找出表示徐霞客出游艰难的含有动词的词语来。。

5. 根据上段文字,请写出徐霞客日记的特点。

6. 徐霞客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有

(三)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

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 本文的中心句是:。

2. 文中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的结果是:第三件事是: 。连接二三件事的过渡句是: 。

3. 丰子恺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C 2. B 3. C 4. C

5.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文学,思想,革命

6. 登,历,涉,探,冒,行

二. 阅读理解:

(一)

1. 原因是“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目的是维新救国。

2. 原因是“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先提倡新文艺。”目的是文艺救国。

3. 不能。“学籍”指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学生资格。

4. 戊戌、百日

5. 鲁迅抱着救国救民的思想不断根据需要变换工作无可厚非,而后来鲁迅专注于文艺创作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例证了鲁迅选择的正确。

(二)

1. A 2. C 3. D

4. 徒步跋涉,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

5. 记录的范围广,内容全,并有科学的考察和综合论述。

6. 自然的艰险 人事的挫折

(三)

1. 看来要画好画 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2. 父亲重画一张;父亲讲杜处士画“斗牛图”的故事,教育我们画画要仔细观察和向别人学习;父亲到河边实地观察后画“背纤图”;父亲说到做到。

3. 强调了学习对象的广泛性,无论干什么工作,什么地位,什么年龄,都可作为请教的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u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