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4-06-14 04: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欧美文学经典期末作业

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一、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孤独仿佛是永恒的主题。他笔耕不辍,一直在努力地提醒人们,孤独是一种默默凌迟在人们皮肤上的体验,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寻常的现实。“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1]

但孤独究竟为何物,马尔克斯通过笔尖把释义隐藏在了他的书籍中,需要读者

不断揣摩。其实,是否能够猜对马尔克斯的真意并非重点,个人认为他写作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自身以及别人孤独的命运。

在高三时,我曾花一彻夜时间把《百年孤独》从头通读到了末尾,并整理出了一幅密集的人物家族图谱。寒冬腊月,我坚持阅读完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作者在带领着我浏览一篇斑斓壮阔的历史,马孔多的阁楼庭院只是缩影。马尔克斯既是领路人,也是叙述者,可他说得轻描淡写,语调落拓又显得有些急促,不甚清晰的语句在一闪而过的瞬间留下大片空白给我自己去探索。我只能紧紧跟着他前进的脚步,忘记了停下,忘记了离开。再抬头,东方已泛白。故事结束了,心中似乎还回荡着自己,在故事里走过一遭的脚步声。

在我的理解中,孤独是纠缠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咒语,每一个成员自出生开始就被孤独缠绕、束缚。作者没有明说施下咒语的是什么,在他的作品中把很多都归结于了命运——不可阻挡、无可反驳的命运。“我们的行为是受一个至高无上的意志支配的。无论是竭尽全力地抗争??我们都没法抗拒这个至高无上的旨意。”(出自《枯枝败叶》)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无休止地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挣扎。讽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无法逃脱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高傲姿态。 “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而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

- 1 -

欧美文学经典期末作业

这种扰人心绪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长。而最为困惑的也许是,人类永远也无法看清自己。”就像最终谜底揭开,静静等待了六代人的羊皮纸手稿是一张写满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密码,一旦当人们彻底认清了自己,读懂了这张带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也就会毁灭了自己。就像布恩迪亚家族一样,在一阵飓风中,永远消失在这个尘世了。

[2]

四、典型形象——奥雷里亚诺上校

在关系纷繁复杂的家族成员中,我认为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形象是极为特别的。因为他超人的预感和敏锐的直觉;因为他的正直、偏执、勇敢和不念亲情;因为想要实现公平、自由和正义的理想世界,长大之后,他成了布恩迪亚家族中走得最远的人,他发动的革命几乎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却又在最后回到马孔多,重新制作起他的小金鱼,直到平静地、孤独地死去。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上校是第一个出现在书中的人物名,马尔克斯如此直接地将人物和其命运“行刑”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奥雷里亚诺上校,便是之后一切孤独开始叙述的引子。

我认为,他是书中“孤独”最典型、最具象的体现。 (一)人生道路的孤独

上校的一生大起大落。

奥雷里亚诺上校出生后便被母亲发现总是沉浸于自己虚无缥缈的玄想中。随着年龄增长虽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但通过整夜在实验室准备给母亲的礼物可以看出,他仍然有着人情世故中最淳朴的爱。然而,在妻子意外死亡后,战争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奥雷里亚诺的一生。

从人生到路上来看,没有一个人是和他人同路的。每个人,自出生的时候要走的路就已经不同于他人了。但是每个人走在路上,也许方向不同,但是总是可以望见左右的人。但是奥雷里亚诺上校,他骄傲,自负,总是在追寻着什么东西,认为没有人可以和自己同路前行,“他作出决定,任何人,包括乌尔苏拉,都不的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这时的他是有理想的。他追求的理想不是自由主义,

- 2 -

欧美文学经典期末作业

不是反对政府,不是其他的任何政治原因,而是内心的一种莫名的想法的驱动。由于这种想法,他是孤独的,不仅在家庭中,而且在军队中,在人群中。走在路上,他渐渐明白,“这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惶恐的心灵永远的失去了平静。”他陷入了可怕的漩涡当中,“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

无论经历了多么丰富的人生,上校一直都是一个人。最终他停止了战争,回到了家乡马孔多,带着表面的满目疮痍和不可与人说的过往,日复一日制作小金鱼——就像回到了他的童年,回到了他人生道路的开始。 (二)理想的孤独

故事中的战争是美洲反殖民战争的缩影。奥雷里亚诺这个人物,一如拉丁美洲的众多代表人物,切·格瓦拉,马拉多纳,卡斯特罗。他们身上集中了南美洲人民天真而又判逆、浪漫而又懒散、勇敢而又一身匪气的性格因子。而这种性格,也是上校理想失落的成因之一。

战争中的奥雷里亚诺沉着冷静又赋予谋略,但硝烟蚕食了他心中本来就不多的温情,人们的敬仰与爱戴并没有将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从孤独中解救出来,反而推使他越走越远。在革命与无休止的战争中,上校杀死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变成了和敌人一样的迂腐领导者,这不可避免的使革命走向了停滞和反动。在否定与自我否定,孤独与迷惘中,上校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这是挑战孤独的勇士具有哲理意义的失败。而这一切竟然靠自己的敌人在临死前才把他点醒:“你如此憎恶军人,跟他们打了这么多的仗,对他们琢磨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成了同他们一样的人。”听了这些话,他虽表现得镇静自若,但是内心却无法趋除恐慌和不安。一旦意识到陷入了政党倾轧、暴政取代暴政的怪圈时,他就放弃了。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发现自己发动战争的结果和目的与他内心的理想背道而驰后,很快陷入绝望与孤独之中。

和他的婚姻死于人世的勾心斗角一样;奥雷良诺为公平、自由和正义而战斗的美好理想,在现世的政治环境中拆戟沉沙。 (三)重复的孤独

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家族从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受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再到喧闹褪去后面对绝望、衰亡,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的再现。奥雷里亚诺的孤独并不仅仅代表了他自己,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更

- 3 -

[3]

欧美文学经典期末作业

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尔克斯说过,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就是在不断的重复。同样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也是在不断的重复着自己的人生。上校发动革命与战争是为了家乡,却发现自己也陷入了暴政的怪圈,遂放弃革命向政府妥协。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校老年回到家乡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作金鱼是为了炼化得到金子,得到金子是为了制作金鱼??无休无止,没有尽头。他沉默的把自己困在狭小的实验室,世界已经与他无关了,曾经的抗争和妥协也许在一条条小金鱼被做出的过程中,终于失去了意义。在临死前,“他有一次看见了自己那可悲的孤独的脸”这时我总会想起他,“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我不禁疑问,是否在人生的末尾,伴随着无限轮回的动作,他还有着那最初的执着眼神吗?

五、小结

孤独,是一种跨越事物的情感,不限于具体的事情,而是人类存在的某种具体的悲哀。正如乌尔苏拉在回答阿玛兰坦“虫子在哪儿”时,伸出手指指向自己的心脏。这“虫子”,其实就是难以言表的“孤独”。《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在奇异的“冰块”和“石头”中开始,看似沉重;却在一阵“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的风中结束,了结于缥缈。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4]

对孤独的畏惧缠绕着每一个人。上文所提到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他追求幸福,却迷失在对幸福理想的渴望以及世界巨大的现实的对立之中。他不是神,他只能通过自己渺小的力量对抗孤独。这一点,正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写照。奥雷里亚诺的母亲乌尔苏拉在临死前评价他的儿子是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而在我心中,总是想起奥雷里亚诺的战友马尔克斯上校在电报中打给他的一句话(这位马尔克斯上校与作者同名,我也一直认为这其实就是作者把自己代入,对奥雷里亚诺说的一句话):

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 雨丝缠绕,谁都逃脱不了孤独。

- 4 -

欧美文学经典期末作业

参考文献:

[1] 洪烛 《马尔克斯的孤独》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 巩云霞《论<百年孤独>中人物孤独的寓意》 《文学界(理论版)》 2011年11期

[3] 孙默 《孤独代言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神州》2012年第28期 [4] 郑应松《浅析<百年孤独>的象征手法》 《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u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