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俗语看沛县与微山湖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11-11 2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方言俗语看沛县与微山湖的关系

孙尊斌

沛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理上最大的特点是东面紧靠微山湖。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沛县的基本地形,左右了沛县人民的生活,从而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曲折复杂的历史剧。微山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沛县人民,也给沛县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微山湖对沛县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些影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在现实中还存在着。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因湖而形成的特殊地缘关系和历史事件,沛县人民创造了许多方言俗语,一代代口口相传,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方言习俗文化。而今,我们今天每当提起这些词语,就会联想到那一页页厚重的沛县历史文化。本文中,笔者将十数条相关的方言俗语,略加阐释,期望读者能够从中窥视出沛县与微山湖的地理和人文渊源。

百里平川地,十里高三尺

这是描写沛县地形的俗语,概括得非常准确。正因为沛县紧靠微山湖,地势西高东低。地势的坡度有多大?从微山湖岸边往西,差不多每十里地高出一米,所以叫做“十里高三尺”。由于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水自然都要往东流,尤其是故黄河在沛县西南部一次次决堤,滔滔黄水顺流而下,直灌微山湖,使沛县地区形成黄泛冲积平原,所以称为“百里平川地”。

南修高头挡黄水,北修长城挡鞑兵

所谓“高头”就是拦水大堤,现在微山湖西岸的大堤,年岁大的老百姓仍叫它“高头”。那么,微山湖在东面,为什么要说“南修高头”呢?原来这个“高头”不是指微山湖大堤,而是指黄河大堤。现在的黄河自然是在我们沛县的北面,但我们不要忘记,黄河曾经在沛县的西南方流经600余年。金代明昌年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改道,沿古汴水至徐州夺泗注淮入海,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河道北徙,由山东利津入海,今日流经徐州市区的黄河故道就是当年老黄河的遗存。沛县地区亘古就是一片低洼之地,所以古有“沛泽”之称。在这600多年里,西南的黄水无数次地冲破堤岸,如天上之水,向着沛县顺流而下,吞没良田,冲塌房舍,漂没财物,淹死人畜。这就是当时的沛县人为什么要到南边修高头的原因。这也是沛县南部一字排开的魏堤口、田堤口、崔堤口、闵堤口、孔堤口、刘堤口等村庄命名的由来。悲壮的历史就镌刻在这简短的俗语之中,让沛县人永远不忘。沛县人把修黄河大堤和修长城并列起来,强调了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死存亡的巨大作用。黄河的夺泗入淮,使徐州、淮阴间的泗水故道河床淤积,严重阻碍了泗水的畅通,从而使济宁、徐州之间的低洼地带长期积滞成泽,这又是微山湖逐渐形成的原因。

郗山头,华山尾,吴王二集是湖底

这句俗语描述了当年微山湖规模之大。郗山在微山湖东岸,华山在西部的丰县境内,两地相距约有一百里。笔者曾在地图上

查找过,吴集和王集这两个村庄的确就在这两点的中间,几乎在一条线上。笔者认为,说微山湖这么大,应该不是指正常年份,而是指黄河泛滥淹没了沛县,使得沛县地区和微山湖的水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汪洋,这样的情景是可以想见的。

失了留城盖薛城

留城是一座历史名城,据记载,位于沛县城东南五十华里、离微山岛不远的地方,大约在今天的魏庙镇和五段镇交界的湖水中,当年曾是南北交通要道泗水河边的重镇。远古时代留是帝尧之子的封地。又是张良功成身退的处所。留城这样一座政治、经济、交通、军事重镇,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000多年,可是在明代的某一年,突然“失”去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事件。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大事件,史籍上却没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可见这事件来得太突然,毁灭的范围和程度都是叫人难以想象的。对于留城失却的真相,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或因大地震,或因洪水,或者二者叠加之。从留城所在的今天的湖区看,这些猜测都是可能的。留城的失却是微山湖形成和扩大的重大原因之一,也是当年洪水肆虐的例证之一。留城的失却显然给本地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们只有把就近的薛城当作留城的替身加以叨念。另外则是把失去的留城加以神化,大家一代又一代地传说每隔60年留城就会在微山湖面上出现一次,并且描述得绘声绘色。笔者认为,在微山湖水面上看到城市的景观,这完全是可能的,因为这种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海市蜃楼早已在许多地方出现过。

关键是本地人把这种奇观与已失的留城联系起来,这恰恰说明留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永远抹不去的思念。

猫子耕地——犁湖(离乎)了

这是一句歇后语,强调的是“离乎”。所谓“离乎”是标准的沛县方言词,含有“极、很”的意思,常用来强调事物的多或大等。这个歇后语所用的物象是猫子和微山湖。猫,读音为mǎo ,“猫子”是本地人对微山湖上渔民的称呼,他们生活在水上靠打鱼为生,如果他们也耕起地来,耕的只能是微山湖,所以叫做“犁湖”。偌大的微山湖,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天气干旱得“离乎”了。“离乎”和“犁湖”谐音,风趣十足。

二湖涯

二湖涯是沛县人对微山湖西岸靠近湖边一带地区的称呼,再远一点的地区叫上涯。这一带由于靠近微山湖,土质肥沃,只要不受水灾,就有好收成。沛县方言中还有一个词叫做“摸不着湖涯”,是得不到好处、靠不上的意思,比如说“这回选队长,他摸不着湖涯”,就是他根本选不上。“湖涯”就是湖边。“湖涯”再往东就是微山湖水面,方言称作“湖里”,湖水的中心地带叫做“湖当开”。沛县人对微山湖及周边不同部位都赋予了相应的名称,细腻而有层次,可见这些地方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

发大水

沛县人把黄河泛滥叫做“上黄水”,把微山湖泛滥叫做“发大水”。每到夏秋季节,常常暴雨如注。微山湖四面的大水全都

汩汩滔滔涌进微山湖,造成湖水上涨,漫上湖岸。湖水愈多,漫得愈远。先是淹没二湖涯,接着是逼近上涯。在旧社会,“湖里发大水”是经常的事。即使在解放初期,由于微山湖还没来得及治理,各项水利设施还来不及动工,一旦遇到暴雨,微山湖还是照样肆虐。1957年的“发大水”就是一个例子。笔者还清楚地记得住在二湖涯的亲戚到上涯逃难的情景。他们描述说:大水漫了上来,涌进了村子,涌进了院子,涌进了屋子,地面上的缸缸盆盆漂了起来,木床漂了起来,柴草垛漂了起来,大水浸湿了土墙,到处是墙倒屋塌,大水涌到各个角落,到处是牲畜的嚎叫??人们惊慌失措,只有夺路而逃。我所在的村子离微山湖有20多里远,村后的小河先是向湖里流水,后来则是大水倒过来向上涨,河水终于漫过河岸,流进两边的田地里,吓得村中的老太太们赶紧到河边烧香磕头,祈祷河神。自然,这种情况好多年前就不再出现了,随着微山湖的治理,随着水利工程的日益完善,沛县人终于制服了水害,微山湖也终于成了沛县人民的幸福湖。“发大水”基本成为残存在老年人心中的记忆了。

收湖麦

旧时的微山湖简直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发起怒来,浪涛汹涌,淹没良田,吞噬人畜;平静起来,也会渔歌互答,波澜不惊;有时还会干脆一滴水也不留,来个湖底朝天。据老年人说,1940和1941年连续两年干旱,旱得湖底成了陆地,人们能够从湖西直接步行到微山岛。于是老百姓抓住这个时机将湖底全部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