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海 当年我反对四万亿投资的三个证据

更新时间:2024-01-29 10: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曹建海 当年我反对四万亿投资的三个证据

按:2008年底中央、国务院决定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究竟是救了中国经济还是毁了中国经济,相信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水落石出。不管如何,当年我是顶着风险在各个场合发表观点强烈反对的。其中《中国经济时报》的采访曾经导致某副院长的震怒,要求研究所制止我与党和国家政策唱对台戏的言论,我的回应是这位副院长称不上经济学家,没有资格对我的深入研究结论说三道四。后来的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再次谈到这个问题,我在节目中和时寒冰一道,驳斥了代表国务院观点的北大教授萧琛,这次节目将我的反对观点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一虎一席谈》这个节目。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我的观点,我写了《扩大投资保增长的长期风险》,发表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宏观经济研究》上,希望影响决策者和决策单位。尽管反对无效,我在社科院此后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我想自己无愧于一位学者的职责,尽到了一位公民的应有义务。现录于此,供大家评价。

附录一:拉动内需关键在民生 应该叫停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

2008-11-10 王小霞 中国经济时报

“2008年与1998年的形势完全不同,虽然同样是面对经济危机,但过去那种重复建设、低效率、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内需的?老路?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

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分信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应该叫停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 要统计数据还是要长期发展

“启动投资前,先问一个问题,这次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是要统计数据的增长还是要真正解决民生的长期增长?”

曹建海说:“如果是统计数据的需求,那就可以这么干!”他认为,投资拉动内需是有条件的,投资只是一种中间需求,通过投资还要再生产,才能面向消费者。最重要的是,这种投资效果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是决定投资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目前来看,十年前曾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现在已经大有改观,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例如港口。一直以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较为常见的调控手段,也是相对容易操作的措施,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下,高增长伴随着低效率,结果有可能是投资增长速度越快,企业亏损越大,银行的坏账也越多。

“从目前政府最新公布的铁道部2万亿、交通部证实酝酿的5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来看,维护的还是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利益。”曹建海表示。有分析认为,交通部酝酿的如此巨大的投资计划获批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一方面交通部今年扩容增加投资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这些资金投入最终能够转化为资产存量,成为国有资产,这样衡量投入和产出似乎是“划算”的。

拉动内需重点在民生

“投资和消费都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根本动力还是消费。”曹建海建议,应该把投资重点放在关注民生的服务领域,包括向“三农”倾斜。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家应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这样才能启动消费。“消费是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左小蕾认为,不能为了应对短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牺牲长期发展。

专家建议,投资可以分两步走,一部分用来做基础设施的完善,但大部分应用来关注民生、启动消费。例如,公路投资重点应该是城乡路、乡村路;铁路投资主要应向生活设施倾斜;农业领域应该加大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性贷款、加大农村社区生活设施的投入(医疗、教育等),还应该研究能否对农业化肥进行免费赠送;加大城乡投入,城乡社保投入等等。

“虽然这种模式不如投资和出口那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立竿见影,但中国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左小蕾说。

附录二:《一虎一席谈》节目反对四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11月29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我与时寒冰一道,与代表国务院观点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琛激烈辩论,并

提出了解决金融危机的三点建议,可惜政府最终沿着完全相反的道路进行调控,致使中国最终走向了积重难返的道路。 20081129一虎一席谈现在该捂紧钱袋还是趁机抄底 共八段 http://v.ifeng.com/f/200811/fac046c1-be2e-4bba-8d0c-e283a8a3cddd.shtml

附录三:扩大投资“保增长”的长期风险

曹建海

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继国务院2008年11月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统计,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20万亿,其中绝大部分以项目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虽然有利于填补出口和私人投资滑坡带来的增长缺口,但也存在着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潜在问题,必须引起极大的警惕。 一、保持投资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

投资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消费拉动的投资,便成为无源之水,也失去了投资的意义和目的。从经济上看,没有消费支持的投资,注定将成为无效的投资,并因此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当然,过度奢侈的消费能使一个富裕国家很快破产,消费率过高

也会限制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保持好投资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即投资部门和消费部门,两个部类的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的生产部门;这些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即利润)三个部分。只要存在商品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同时受到社会产品使用值物质形式的制约和社会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比例的制约,即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和实物形态都要求在交换时得到补偿和替换。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引起的投资率呈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总体的比重介于20%~30%之间。例如,2004年世界低收入国家投资率为26.6%,中等收入国家为26%,高收入国家为20%左右。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依靠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宏观经济上造成的不良后果,直接表现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严重失衡。2000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2.3%,此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降低到48.8%,平均每年下降1.93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7年的42.3%,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即使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战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时期,其投资率也远没有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