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问题

更新时间:2023-05-11 22: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慈善之光照耀中国

2008年04月18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则消息让这个春天倍感温暖,刚刚揭晓的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传来消息,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23%。

“慈善奖”公布的数字,有欣慰,也有两点遗憾:

境内慈善资金为GDP的0.09%,不到1%。,不仅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2%以上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0.3%的平均水平;我国平民慈善资金约为32亿元,占比为14%,远低于美国的70%。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文化背景乃至慈善形式皆不同,既不必要作简单的类比,更无需妄自菲薄。但应思考的是: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本是我们的传统,为什么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还有这么大的差距?

除了富裕程度较低,不能不说制度缺陷和慈善文化氛围稀薄是两个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政府倡导的各种捐赠活动,“慈善日”、“慈善月”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领导带头,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人人争献爱心”成为主要模式。

毋庸置疑,政府主导型的慈善事业发挥了极大作用,而且就现有国情来看,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但这并不等于要一成不变。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是民间主导的。基金会等民间机构是各类慈善事业的主要承担者,慈善事业普遍化、日常化,也更专业,更具针对性。而在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渠道还不畅通。

慈善事业由政府主导,慈善活动也就容易变成一种临时性的活动,以至于遇到大灾大难,人们才在政府倡导下想起慈善。慈善机构不发达、慈善管理体制不完善、慈善的公信力不足等等,使普通百姓感觉,慈善行为离自己很远。久而久之,慈善意识也会慢慢衰退。

再有,就是尚缺乏慈善文化的氛围。一些慈善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慈善更像是一项全民事业,一种文化和精神。在比利时,中小学的孩子们也常常自发组织募捐活动;在瑞典,大部分社区都设有旧衣物捐助箱;在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家长会领着孩子去捐款。人们以慈善为荣,功成名就的人更有这样的共识:财富来自社会,是社会创造条件让富人发财,富人理应将财富回馈社会。

反观于己,我们还缺少慈善文化的涵养。不少企业家对慈善事业反应冷淡,一些富豪奢侈生活一掷万金,对慈善则漠不关心。标价千万元的宾利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世界第一;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最大市场。

慈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需要关怀的生命的及时雨露;慈善的力量,能让生命的乐章“声声不息”。

我们的经济实力在迅速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的慈善机构能够再发达一些,慈善管理体制能够再完善一些,慈善文化氛围再浓厚一些,我们的慈善事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慈善之光就会更加照耀神州大地,惠及黎民百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