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25 15: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免疫学之父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简述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1) 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2) 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 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 4) 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
5) 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2、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免疫学当前发展是以广度上的“多边缘性”及深度上的“多层次性”作为其主要特点:一、广度的多交叉性 现以由单一学科发展为多交叉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形成了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当前的前沿分支学科。在应哟能够基础方面形成了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生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免疫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等。二、深度的多层次性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已由整体水平向细胞及分子水平迅速迈进。从抗体检测到细胞检测进入到功能应用。三、发展上的高速度
3.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1)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抗原与机体之间种系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同种异体间,由于遗传类型不同、组织细胞结构也有差异,也具有免疫原性。凡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分也具有免疫原性。
2) 理化状态:①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②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④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强。
3) 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4) 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 4.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抗原具备两种特性:
1) 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2) 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 5、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组织成分,如脑、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在胚胎期没有与免疫系统接触,不能建立先天性自身免疫耐受。因此,一旦由于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被机体视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晶状体蛋白和眼葡萄膜色素蛋白,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 6、试述抗原决定簇的类型
抗原决定簇从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①顺序表位。这类决定簇的功能基团取决于组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又称为连续决定簇。决定簇中连续的氨基酸顺序改变,会影响决定簇的功能。②结构表
位。它是由不相连接的氨基酸顺序片段经多肽的折叠卷曲而组合起来的功能基团,一般位于蛋白质的表面。因为整个决定簇的氨基酸顺序是不连续的,又称为不连续表位。当蛋白质变性或水解,决定簇则破坏。
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
生物学活性:(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是由Ig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所决定。(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Fcμ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②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③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人IgG的Fc段能非特异性与SPA结合。(4)选择性传递:人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5)具有免疫原性
8、试述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
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1)VH、VL:是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区,该区也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的存在部位。(2)CH、CL:具有Ig部位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3)IgG的CH2和IgM的CH3: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有关。(4)CH3/CH4:具有与多种细胞FcR结合的功能,不同的Ig在结合不同的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5)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不易形成α螺旋,易伸展弯曲,由此可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结合,使补体结合点得以暴露。 9、简述Ig的多样性和HLA多样性的含义。
Ig的多样性是指同一个体体内存在成千上万种Ig分子。其产生的原因是:(1)Ig基因即胚胎细胞的V、D、J基因发生重排;(2)VDJ连接的多样性,包括连接时发生错位、连接点发生重组、N区的插入; (3)重链与轻链随机配对;(4)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突变。HLA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存在成千上万种HLA分子。其产生的原因是: (1)基因座位多; (2)共显性表达; (3)复等位基因多; 10、试述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肽聚糖、脂多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物 糖、凝聚的IgA白酶(MASP) 或IgG4 C1q C3 起始分子 C2、C4 参与的补体 C1、C4、C3、C5-C9、BC2-C9、MASP C2、C3、C5-因子、D因子 C9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Ca2+、Mg2+ C4b2b C4b2b3b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Mg2+ C3bBb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Ca2+ C4b2b C4b2b3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1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两类器官:胸腺的功能是培育大量T细胞亚群,所以说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T细胞的分化成熟是在胸腺上皮细胞产生的数种胸腺肽类激毒诱导下完成的;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为各种血细胞的发源地和分化场所。如B、K、NK、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肥大细胞等。这些成熟的免疫分布到组织中和血流中。
外周免疫器官有淋巴结、脾脏、皮肤淋巴组织及粘膜淋巴样组织: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发生基地,淋巴液过滤的部位,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大量B,少量T,除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外,还有造血和清除自身衰老的血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功能。 12、Th、Tc和B细胞的活化信号分别是什么?
答:Th细胞的活化信号是:(1)活化第一信号:APC表面的肽-MHC-II复合物与TCR及其共受体CD4结合形成TCR-肽-MHC-II;(2)活化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 :B7与CD28附分子结合;(3)活化第三信号:细胞因子如IL-1等。
Tc细胞的活化信号是:(1)活化第一信号:APC表面的肽-MHC-I复合物与TCR及其共受体CD8结合形成TCR-肽-MHC-I;(2)活化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 :B7与CD28附分子结合;
(3)活化第三信号:细胞因子如IL-1等。
B细胞的活化信号是:(1)第一信号:抗原与BCR结合,即抗原刺激信号,无MHC限制。(2)第二信号: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CD40与CD40L分子结合。 13、活化的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过程和机制:
特点:特异性、MHC-Ⅰ类分子限制性、连续性
过程和机制:效-靶细胞结合、CTL细胞的极化、致死性打击
CD4+TH1细胞和Mφ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CD4+TH1细胞对Mφ细胞的作用 激活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FN-γ;表达CD40L诱生募集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3等;分泌TN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② 活化Mφ细胞对CD4+TH1细胞的作用活化Mφ细胞高表达B7、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激活CD4+TH1细胞活化Mφ细胞分泌IL-12,促进TH0向THI分化。
14、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
T细胞的发育是随个体胚胎发育而发展的,在年幼的个体中,胸腺的皮质部有大量正在开始发育的T细胞前体紧密排列在上皮细胞的网络中,他给与胸腺细胞以适当的发育未环境。随着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表面抗原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T细胞在胸腺中随着发育成熟也从外皮质进入内皮质再从内皮质进入髓质的胸腺基质,在那里发育为细胞表面带CD4或CD8单正抗原的成熟T细胞。
15、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有和不同?
HLA-I类分子:是由一条α链和一条非多态的β2微球蛋白(β2m)借非共价键连接的异二聚体,两链分别由不同染色体编码。经典的HLA-I类分子(A.B.C抗原)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其功能是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
HLA-II类分子:系由α链与β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两链皆为HLA复合体的基因编码。经典的HLA-II类分子(DR、DQ、DP抗原)表达于APC、胸腺上皮细胞.活化T细胞等细胞上,其功能是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与辅助受体CD4分子结合和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16、简述MHC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主要功能有:一、参与对抗原处理,二、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三、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四、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MHC分子可作为自身或同种反应的刺激分子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参与免疫调节。五、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17、何谓单克隆抗体? 有何优点?简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及制备过程。
单克隆抗体(McAb):由单一种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决定簇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结构均一,一种Mc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血清学的交叉反应。(2)McAb效价高,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并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
原理: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先获得能合成专一性抗体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但这种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而实验发现骨髓瘤细胞可在体外生长繁殖,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选取免疫动物和相应的骨髓瘤细胞。
(2)免疫动物:将抗原注射给动物,制备脾细胞悬液。
(3)融合:将脾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PEG,在37℃下融合。
(4)筛选:将融合液置于HAT培养基中培养,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
(5)阳性克隆选择: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筛选阳性的克隆。 (6)单克隆化: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得单个的细胞。 (7)扩大培养。
18.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抗体产生的潜伏期、含量、维持时间、抗体类别、亲和力等。 19.论述活化的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过程和机制。
特点:特异性、MHC-Ⅰ类分子限制性、连续性 过程和机制:效-靶细胞结合 CTL细胞的极化
致死性打击
20.简述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外源性抗原是通过MHC-Ⅱ分子递呈的,外源性抗原首先要经过抗原递呈细胞内吞作用,形成小囊泡进入胞质,该小囊泡称为内粒体,这种内粒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其中的抗原水解形成一定长度的肽段。抗原递呈细胞中内质网上新和成的MHC-Ⅱ分子,在无抗原肽时,首先与内质网上的一种叫恒定连的分子结合,保持良好的构象。这种复合物随着内质网移动,形成囊泡,并与内粒体囊泡融合,这时MHC分子上的恒定连被抗原肽取代,形成复合物,恒定链随后被降解,而囊泡继续向胞质外移动,最后与细胞外膜融合,从而使结合有抗原肽的MHC分子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
内源性抗原蛋白质分子在内质网上合成后,在胞质中被多蛋白酶复合物LMP水解成长度8-11肽之后,被内质网上依赖ATP的抗原肽载体TAP运送至MHC-Ⅰ类分子,并与MHC-I类分子及β2m分子结合,随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移动,最后与细胞外膜融合而表达于细胞表面。 21、简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或B细胞必须将吞噬的抗原加工处理成抗原肽并和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由CD4+Th细胞识别,产生激活Th细胞的第一信号。APC或B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与CD4+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至此,CD4+Th细胞被活化。活化的Th细胞又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使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1、IL-12,进一步促进T、B淋巴细胞的活化。活化B细胞表面也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来自Th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辅助作用,进入分化、增殖阶段,即反应阶段。在反应阶段,CD4+Th细胞在细胞因子IL-4的作用下分化为CD4+Th2细胞,产生大量IL-4、5、6、10,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泌各种特异性抗体,发挥各种体液免疫效应
22、请叙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包括机体中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摄取、加工、并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分裂增殖,克隆扩增,并出现分化,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效应细胞;效应细胞执行各种功能,如,产生淋巴因子(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的功能(Tc),诱导靶细胞凋亡的功能,最终清除抗原物质。
23.何谓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发生什么?
免疫调节指机体对免疫应答过程做出的生理性正、负反馈调节,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调节异常可致免疫应答过强或过弱而引起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24、什么是免疫耐受?诱导免疫耐受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25.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当一个细菌进入机体时:①首先受到生理屏障的阻挡,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②补体激活的溶细胞作用与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杀灭;③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等;④激活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包括CTI
正在阅读:
免疫学复习习题05-25
C语言辅导资料03-06
日常安全教育记录 表408-30
认识实习作业01-25
关于团结友爱的作文(集合13篇精选范文)08-02
金普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成立 或需大量人才03-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免疫学
- 习题
-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