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04:3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戏剧与修养

李昀桉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信息工程) 2014220103005)

摘要: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关键词:戏剧,表演艺术,剧本,综合艺术

1引言

戏剧艺术是“假定性”的。它来自生活但又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准确地说,戏剧艺术是生活的象征,是一种审美创造,它比实际生活更典型、更精粹,因而也更美,戏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表面的摹本,而是对生活底蕴、神髓的深刻揭示与激荡人心的审美表现。好的戏剧作品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舞台表现,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观众和艺术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戏剧的情感导向作用,在艺术形象感染力的发挥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而优秀的舞台戏剧作品,往往又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以及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上。

2正文

在戏剧鉴赏课中,通过学习戏剧知识,戏剧种类,以及鉴赏一些经典的戏剧,歌剧,舞剧,例如《猫》,《雨中曲》,《雷雨》,《青春禁忌游戏等》,《刘三姐》,充实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自己的个人修养。对戏剧的喜爱变得更为的广泛,学会了欣赏西方戏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戏剧艺术的兴趣。课程让我在忙碌的学业生活与学生工作中得到了陶冶身心的机会。

学习了解: 戏剧特点:

戏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这些形式包括:诗、乐、舞。诗指文学,乐指音乐伴奏,舞指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同时,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手段,几乎将各类表演艺术成分集于一台。戏曲演员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 戏剧分类: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戏剧影响:

戏剧运用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等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反应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使我认识它们对刻画人物的性格作用

戏剧它在丰富和诗化我们的生活内容的时候,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力,或者叫做文化批判精神。这个文化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一旦文化跟人的精神相结合,它是具有很强冲击力的。就如电影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一样,戏剧艺术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反应,

揭露生活中的美与丑,不仅让我们得到精神的娱乐,还受到精神的震撼,让我们更好的反思生活。

无艺术,自然永远不能完美;无自然,艺术难以成立。好的戏剧留给欣赏者的印象应当是,不仅使人看见了生活本来的面目,而且让人感受到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生活中会发生 很多的事情,但多半不具有戏剧性,就是通常人们在生活中认为挺具有戏剧性的事情,其实也未必属于戏剧艺术的范畴。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戏剧性元素,戏剧来源于生活,因此当观众在舞台上看到剧情的时候会有亲切感,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戏剧性元素,戏剧艺术就无从生根。我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戏剧性元素不敏感,那么在看戏的时候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我们人类的娱乐有两种:一种娱乐就是满足我们感官需要的皮肉之乐,一种就是精神之乐。戏剧也是一种娱乐,这个娱乐是一种精神的娱乐,不是感官刺激的皮肉之乐。对于人们的生活不是起着萎靡人生的作用,而是给予人们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和震撼感,以一种激励的态度为人们现实生活提供一种警示或激励。好的戏剧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能通过扩大和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或诗化他的生活内容,来表现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娱乐,包括你得到了智慧,得到了启发,或者你的某种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等等,这些都属于精神娱乐。这是一种精神的饮品,是一种精神的兴奋剂。戏剧自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离不开艺术的特征。比如艺术给人以美感,这一美感必须通过自然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才能产生,而美感的核心效应是满足人对尊严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想象,从而使人产生愉悦。人们在喜剧中得到欢笑,在悲剧中学会珍惜幸福,人们在戏剧中学会成长。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不断改善,得到不断更新,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同德.创作心态与戏剧功能[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2]陈爱国.歌尽桃花扇底风——戏曲艺术的现代解读[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孔繁敏.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