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于作品分析作业

更新时间:2023-11-08 1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马海翁 班级 化工124 学号 20110915206

向来我就不喜欢音乐的,可能是出于自己天生就没有音乐细胞吧!或者是审美观不行。总之,抱着充分的时间和无所谓的态度,坐在电脑旁,挥起鼠标选下了这门课。

然而,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第一节课上我就收获不小,比如说乐器中的“皇帝、皇后、皇子”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以及为什么称这样称呼他们;还有,我以前看电影和动漫从来只是看情节,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背景的艺术。原来这一切都有他们真正的内涵的。于是,渐渐地开始理解了音乐的真谛,也略微懂得了什么是艺术美。作为初学者,还是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不曾接触,而且对音乐的种类接触较少,于是,我对音乐的见解难免会有很多不足,除了根据课堂上学到的,我不得不借鉴网络完善一下。

最近几周上课,老师除了简单的讲述之外,大多时间都是在放不同的相关视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毕竟是口述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嘛。虽然视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还是很清楚的知道那些都是世界共有的文化,大多是源自不同国家,而且都被称为“世界音乐大师”。各国音乐文化都有很大差异,也别具特色。视频中讲述的有一位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钢琴家”,动漫中的韩国音乐文化的结晶,澳大利亚普及歌曲的盛行等等视频,都充分说明了音乐的文化的差异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或许它也是困扰着别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从来就没出现过世界级的大作曲家或者音乐大师之类的人物,我还记得老师也曾经像布置课后作业一样留给我们思考。我的认为其实何至于此啊,我们在文学、绘画方面不同样也是如此吗?诺贝尔奖也从来与我们无缘,举凡获奖的华人全都不是生长在本土啊,这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以下我着重对祖国音乐文化进行过去和现在进行浅谈,从而分析得出中国音乐文化的明天

我们的音乐究竟该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为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真正屺立于世界之林,与世界平等对话,找出为什么我国的音乐文化不能兴起的根源,理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看法是,造成这样的现状与我们封闭的文化传统,教育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这必然的关系,二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某些特殊的文化传统的制约和束缚。因此,封闭落后的传统文化是深层次的最根本原因。由于传统而直接导致着我们的视野,是我们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总是夹在传统和现实的冲突中来回徘徊。这就是我们迫切需要真正弄清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只有认清了这些问题,我们的音乐便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样我们的音乐文化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音乐的最高形式莫过于乐器,它们代表着音乐的发展方向,下面就对器乐展开论述。关于究竟什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结合网上大师的观点,说说我的看法。在此有必要就我所论述的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做一个有必要的界定。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他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学、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等所有人类在精神领域里的认识和积累。民族乐队和民族音乐都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制作一般的观赏和了

解。但它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它就像作料,不能全面作为主食,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感情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造音乐两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和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民族的音乐是世界多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自己的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是中国人们自己喜欢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正如人体中的血液一样。民族音乐还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他就像成千上万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采多姿。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的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民族文化做出应有具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民族文化就能代表整个民族。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参与性这几个方面,他是世界各民族真正站在同一阶层面上平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辉煌的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形式都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比如电影中的那个钢琴家作曲和贝多芬的月光曲。世界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能够欣赏和理解的文化风格。它应该概括和升华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将其提升到不属于任何民族的音乐语言的高度。它是作曲家的倾心创造,这种创造包括技术上的也包含风格方面的。世界音乐他是相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它在音乐技法、音乐风格上应远离音乐的特征,或者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欣赏它,接受它。我们目前是找到一种能够与世界相互沟通的音乐语言,中有这种语言表达我们自己,才能让世界了解我们。像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等等这些得到全球范围一致认同的音乐就属于世界音乐。它们首先是全人类的其次它们是自己民族的。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沟通,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这种事与伪造成我们目前事实上被动与尴尬局面。只有明确意识到这些,方能找到发展的方向。

音乐的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大力发展世界音乐。科学的态度是应该用两条腿走路。以历史及未来的眼光鸟瞰。我们的音乐理想更希望在后者。贝多芬那世界性的音乐语言的运用决定了他首先是世界的,其次才是德国的。好多大师们也都是因为他们那些世界性的伟大作品而荣幸的成为世界级作家。正因为他们的世界性才使得它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同时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和骄傲。就是因为他们成功的将音乐转化成了世界的音乐。而我们的以往的音乐太过于注重民族风格的旋律音调,作曲技法单一,不能注重个性,简单而武断地将作曲家的个性和民族风格对立起来的,从而使作品失去了生命力。民族风格成为最高意义的共性,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作曲家个性的扼杀。这对我们的音乐发展极为不利。在世界有一句很经典的说法是“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这句话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此观点无疑是又具有局限性,如果不仔细分析,结果肯定是错定的了。不幸的很,事实上我们以往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恰恰就是鼓励大家这么下去做的。在音乐法展的某个阶段,民族风格是必然存在的。但不能有民族性走向民族性做封闭式循环,而应该开放地同外部交流并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流水不腐,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就民族性和民族音乐而言,我们的理

解也是存在很大的偏差。曾经有位大师在维纳金色大同演出便指出了这一点。我们本来的宗旨就是力争全面的向世界展示我们当今的精神风貌。然而实际的演出多少是违背了这一初衷的,它并不能全面和正式的代表我们民族的音乐,什么可以证明的?首先,第一次在重大场合亮相我们民族的民族音乐,只有选派民族乐队而没有管弦乐队就为不妥。另外,有更加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后主要发展方向的一部分,就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民族精品没向世人展示。如小提琴《梁祝》,《长征交响曲》等,这不能说不是遗憾。因此,这种演出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我们在回顾我们的教育传统,而我们的教育落后和不普及同样也是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区任然是很猖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育上只有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直接推动的新文化运动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系统专门的音乐教育就是从那个时候刚刚才真正有了开端,而西方正规音乐教育早在十五世纪便已经开始了。而我们事实上至今并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科学音乐理论。我们所谓的音乐理论也是在人家的理论基础上借鉴、消化、吸收、移植、模仿、改造、发挥甚至索性就是全部拿来的,并非真正原装版。这其实并没有错,实事求是是虚心向别人学习,显然是一种明智之举。

只有站在世界和人类的立场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真正把问题看清看透。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将先与民族而消亡。音乐因其语言表达独特而使得世界音乐的时代从海顿完善管弦乐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我们的致命弱点往往就在于不能全面、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客观地、大范围地去看待问题。因此,客观上就会造成一叶障目,思想混乱和观点错误为了不造成误解,能够真正认清事物本质,我们有必要再提出“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的同时,更应该提出“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远离世界性”。这两个规律背反的定义,这两句话看似对立,其实它是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实质并不矛盾。

我国当代一峰青年作曲家们因其负担较少和可贵的冲突精神而敢于冲突传统,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冲突了国内沉闷的创造空气和极端的保守思想,客观上产生了不逊于原子弹爆炸的效果。他们从美学上创造了新的认识,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吸收西方现代作品技巧,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对中国音乐进行索引和创造,为中国的音乐真正走上世界开拓新的道路。“新潮”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在文化方面上看,他实际对我们文化传统的反叛,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现在看来这种冲击传统的大胆行为显然是非常积极和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他们的行为缺少明晰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实际效果还谈不上成功。但是,他确实动摇了我们民族音乐的传统,促使我们去思考,在音乐的道路上我们该何去何从?这正是“新潮”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民族共生共存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名中国音乐必然是走链条线索发展道路。从现阶段看来,从文化多元素的视角出发,我们占据世界十分之一的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保留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使他们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秀,充分放射出其独特的光芒;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更应该为世界音乐做出应有的贡献。邓小平先生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走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里它包含了文化的教育。因此未来和世界才是我们音乐发展的真正方向。因此,在我们实际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教授民族音乐,更应该杨世界音乐。从而让青少年和儿童就放眼望世界,就放眼望未来,并逐而形成开放性思维。

如此一来,我们的民族文化将进入世界性的前沿,成为世界音乐文化,而世界音乐也因有了中国创造更加丰富、充实、多彩。我们的明天也会更加辉煌,强

大。

(马海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u2.html

Top